黃鶴樓600字說明文
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透過對客觀事物的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我們該怎麼去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600字說明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600字說明文1
黃鶴樓位於長江大橋邊的蛇山上。黃鶴樓共有五層,一共有40個稜角。這不論是飛簷流閣、和雕樑畫棟,還有豎在門前的石獅子,都氣派十足,巧奪天工,無比壯觀。
看到黃鶴樓外景。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荷花壇,壇中央有兩隻仙鶴停留在荷花壇戲水。荷花這是正是開的嬌豔的時候,有枇杷黃、玫瑰紅、雪花白……各種各樣的顏色應有盡有。但站在壇裡的仙鶴就不大好看了,因為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都掉了原本的光澤。
觀看黃鶴樓,門前頓時映入眼簾的是“氣吞雲夢”四個鑲嵌在牌坊的鍍金大字,這種氣勢和氣魄猶如給你磅礴的感覺。進到裡面,一幅用瓷磚拼成的仙鶴圖,仙鶴飛翔在雲霧迷茫的黃鶴樓間,顯得有幾分神秘。古人崔顥也在這裡題詩過“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遊賞黃鶴樓,展現在眼前的是黃鶴樓全景。能看得到巨大無比的銅鐘,聽說這有10噸多重,高兩米半。古色古香的銅鐘上雕刻著一些圖畫、古漢字。在這還能看到滾滾的長江,和雄偉的長江大橋。和俗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描述了長江的本色。
走過黃鶴樓歷史。古時候,傳說黃鶴樓來過一位老人,黃鶴樓裡的主人非常熱情的款待了老人。一天老人即將遠行,為了感謝黃鶴樓的主人,老人提筆畫下了一隻黃鶴,只要主人需要黃鶴起舞表演時,黃鶴就會從畫中出來引頸高鳴,偏偏起舞。從此這隻黃鶴文明遠外,許多人慕名而來觀賞……有一天老人回來了,笑著問道:“請問施主用這隻黃鶴賺回酒錢沒有?”主人回答道:“賺回了!”這時老人一揮手只感覺到一陣大風吹來,老人便坐著仙鶴遠處。主人為了紀念這位老人和這隻仙鶴。從此在這便蓋了一棟舉世聞名的“黃鶴樓。”
看到黃鶴樓外景、觀看黃鶴樓、遊賞黃鶴樓、走過黃鶴樓文化,“黃鶴樓不僅是我國古代文化結晶,”更是智慧的結晶,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
黃鶴樓600字說明文2
黃鶴樓在武漢長江大橋的旁邊,也在蛇山的上。黃鶴樓外表看只有五層,其實裡面看有九層。
第一層裡面,是有756塊瓷磚組成的《白雲黃鶴圖》,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在賣酒。有一天一個老頭來了,在這裡喝了一年的酒,但沒給一分錢。有一天老頭要走了,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鶴,人們知道了後,都去哪裡喝酒,順便看看這隻鶴,這裡就變得人山人海。十年後,賣酒的人很有錢了,那位老人就說:“這十年的錢夠還我以前的酒錢了。”然後,自己變成神仙呂洞賓,那牆上的仙鶴飛了起來,呂洞賓騎著仙鶴向高處飛去。賣酒的人就把自己的酒樓取名為“黃鶴樓”。
第二層是歷代的黃鶴樓模型。第一個建造黃鶴樓的是三國的孫權,但是因為太早,被火燒掉了,因此,沒能做成模型。第二個建黃鶴樓的是唐朝。這個黃鶴樓很大,樣子非常簡單,既可以登樓,也可以看敵人有沒有來,可是也被火燒了。宋朝建的黃鶴樓非常霸氣,為什麼呢?因為宋朝黃鶴樓的圍牆可以喝二樓一樣高,二期瓦片是金色的。像前面一樣,也被火燒掉了。元朝黃鶴樓全是木質結構。黃鶴樓和一個亭子用橋連起來,中就是元朝黃鶴樓的特點。一場火也掃掉了整個黃鶴樓。接著又到明朝,黃鶴樓的樣子和前面的很相似,但非常的小,因為一場閃電著了火,把黃鶴樓也燒了。之後到了清朝,黃鶴樓樓上有一個葫蘆,是銅做的。過了二年火把黃鶴樓燒沒了,只有一個葫蘆頂還在。
第三層是介紹古人在黃鶴樓上寫的詩。一次崔顥上黃鶴樓,看到那麼美麗的景色,就寫了一首詩,名叫《黃鶴樓》。但是崔顥在那個時候不太有名,人們都不去看他的詩。有一天,李白也等上了黃鶴樓,看到美麗的風景,也想寫詩,當他看到崔顥寫的詩,覺得自己比不過崔顥,就沒寫,之後,人們都去看崔顥寫的詩。
第四層,因為裡面關著,我們只能在外面看翹角。我發現這個翹角有點像一條魚,但別人說是龍的九子之一的螭吻,是龍的魚尾,鎮火的。應為唐宋元明清的黃鶴樓都是被火燒成平地的。造這個黃鶴樓的人不想讓火災把這個黃鶴樓也燒成平地,所以讓螭吻來鎮火災。
第五層是畫家的'畫,據說,畫了整整三年。第一幅是楚文化。第二幅是長江文化。第三幅是黃鶴樓文化。
黃鶴樓樓前還有一口鐘,看起來很小,其實是很重的,據說是為了迎接20xx年千禧年的時候造的。
我去了黃鶴樓,瞭解了很過知識,我真開心。
黃鶴樓600字說明文3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曾無數次將我的思緒引到武漢的黃鶴樓。今年暑假,我終於有幸來到了武漢,實地參觀了李白詩中的令我魂牽夢繞的黃鶴樓。
黃鶴樓建在城臺上,臺下綠樹成蔭,遠望煙波浩渺。中央主樓兩層,全體層頂錯落,翼角嶙峋,氣勢磅礴。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彩。尤其是樓閣下的花壇上,一隻高大、雄壯、體態豐盈、昂首挺立的黃鶴站立於龜背蛇身之上。整個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隨著人潮,我們來到了一樓大廳,大廳中央的一幅黃鶴壁畫,霎時間,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導遊的聲音緩緩響起:“廳中這幅高9米、寬6米的大型彩瓷鑲嵌壁畫叫《白雲黃鶴圖》,以白雲、江水、仙鶴表現浪漫意境,它還有著深層的含義。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了為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畫上畫了一隻鶴,告知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滿盈,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發家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這便是黃鶴樓的由來,同時這壁畫展現的也是仙人駕鶴西去的畫面。黃鶴樓的名聲也主要得之與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人們潘然醒悟,隨著導遊的步伐依次上樓。透過導遊的介紹我瞭解到,第一層的主題時神話;第二層主題是歷史,廳中展示著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黃鶴樓的仿製模型;第三層主題是人文,唐宋時期13位文化名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其詩詞分列左右;第四層主題是傳統,各種仿古雕花隔扇和紅木屏風把整個大廳佈置的古色古香;第五層主題是永存,長江源流、三峽風光、廬山奇景等等,一幅幅鑲嵌的風景都用它們的磅礴和持久詮釋著一個主題,那就是永恆。
抬首遠望藍天,那仙翁似正乘著黃鶴飄飄而來,我也多想上去同他們一起到天宮作樂。忽而,一陣長遠的鳴笛將我從夢境中驚醒,乘風破浪的航船正向著碼頭呼號,風馳電掣的列車正從大江之上駛過。低頭俯瞰,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漢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氛、神韻。
這是我初見黃鶴樓,卻已然成為我心頭的一顆“硃砂痣”,難以捨去。明年的三月我再來這裡,看能不能碰上乘鶴的仙翁,約上李白,一起醉臥黃鶴樓。
黃鶴樓600字說明文4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從古詩中就耳聞了赫赫有名的黃鶴樓。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目睹了黃鶴樓的風采。
從龜山腳下向東遠眺,黃鶴樓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一會兒把身子遮掩起來,一會兒又探出身子好像在向我們問好,就好似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在和我們躲躲藏藏,玩捉迷藏的遊戲哩!
跨過武漢長江大橋,便來到了蛇山。抬頭一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黃鶴樓”三個大字,在太陽下熠熠發光,美麗極了。
走上蛇山,正值中午。遠遠聽到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鼓聲。循聲而去,看見許多天真活潑的孩子仿照大人的模樣,正在興奮地敲鼓。看見他們快樂的樣子,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我們笑了,笑得那麼開心,這些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進黃鶴樓,一幅巨大而又美麗的黃鶴畫展現在眼前。一隻美麗的黃鶴,背上駝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頭慢慢昇天。山上有無數人在建造黃鶴樓。它向我們介紹了黃鶴樓的來歷和美麗的傳說。
黃鶴樓層層風格不同,底層為高大寬敞的大廳,其中每層高達10多米,每層正壁都貼滿了栩栩如生的畫。可是第四層與眾不同,讓我們走進對聯的世界,兩旁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三樓的景色最令我難忘。往窗外一看,好高啊,地面上什麼都看不見,只見一層層白霧籠罩著黃鶴樓。它讓我想起了崔顥的一首名詩:《黃鶴樓》。此情景正是煙波浩渺茫茫,白雲千載悠悠,真讓我心曠神怡!
黃鶴樓的確很美!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齊名,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號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是咱們湖北的驕傲!黃鶴樓一遊,真讓我們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啊!
黃鶴樓600字說明文5
黃鶴樓,一顆璀璨的歷史遺產的明珠,就鑲嵌在美麗的江漢平原上。她令中外無數遊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
漫步朝黃鶴樓而行,走過上書“三楚一樓”的牌坊,迎面是一對一米多高的銅鑄黃鶴,全身金燦燦的,體態輕盈,一隻向遠處眺望,一隻低頭默想。
繞過銅鶴,我們便來到黃鶴樓前。黃鶴樓有5層,約50多米高。每層樓的簷角上都掛著風鈴。每當夜幕降臨,晚風徐徐吹來時,風鈴清脆的“叮噹”聲,使黃鶴樓顯得更加古樸莊嚴。整個黃鶴樓全是油亮的黃琉璃瓦,在陽光下金光耀眼。第一層周圍用漢白玉欄杆圍繞,上刻花蟲鳥獸,栩栩如生。樓內,中央藻井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四周還有姿態各異的白鶴雕塑。金鎖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周圍有49根大紅柱,正面牆上有一幅高19米、寬6米的陶器巨型壁畫,畫上一位鶴髮童顏的仙人,銀鬚飄飄,乘著白鶴,橫吹玉笛,俯視人間,似有戀戀不捨之意。白鶴在黃鶴樓旁盤旋,少女們揮舞長袖載歌載舞,青年們舉杯相視,老人們翹首朝天,舉著果品,似乎在表達著對仙人的無限感激之情,又像是希望他早日回到黃鶴樓。看著這些作品,會令人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
沿著遷回的樓梯,看完二樓歷代丹青妙筆的作品之後,到了三樓。繞過景壁,就看到了兩幅仿漢壁畫。右邊是吳王在黃鶴樓大宴群臣的情景:大臣們向吳王舉杯慶賀,像是在歌頌吳王的功績,又像在讚美黃鶴樓的壯觀,吳王舉杯含笑傾聽著;一旁侍女們翩翩起舞;樓外戰旗飄飄,侍衛們來回踱步,戰馬賓士……再看左邊一景:烈日當頭,一群民工正在忙碌,有的在拖木頭,有的在刻木雕,有的在刷彩漆。一個拖木頭的老公公敞著懷,骨瘦如柴,腰彎得像張弓,旁邊的監工用鞭子使勁地抽打他……
登上五樓,憑窗下望,秀美的東湖宛如一塊無瑕的碧玉嵌在江漢平原上,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好一幅難用筆墨描繪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