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明文> 月亮說明文

月亮說明文

月亮說明文

  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恰當配合的一類文種。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說明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說明文1

  “今人不見古時月,明月曾經照古人。”那一輪明月,經歷了多少滄桑,又目睹了多少悲歡離合?月亮,代表的是一段美好純真的回憶,還有那再也回不去的過去。

  “月兒彎彎像小船……”外婆用美麗的神話,動聽的童謠和有趣的謎語,描繪出那明亮皎潔的月光。月亮,它陪伴著我,聆聽著外婆飽含深情的嗓音。月亮代表外婆的心,它是一顆慈祥、憐愛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它是一顆混沌、純真的童心。

  月亮,不停地眨眼,陰睛圓缺,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六個春秋。那時的我,胸前多了一條色彩鮮豔的紅領巾。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坐在池塘邊的石頭上,聽著聲聲的蛙鳴與蟲聲,內心好似那一潭清泉。聽著媽媽給我講述一個又一個飽含哲理的故事,明亮的眼裡充滿疑問,心裡想,猴子們撈的月亮是不是像今天一樣亮、一樣圓呢?月亮代表我的心,好奇求知的心。

  彈指間,四季輪迴,時光飛逝,月光已輕輕柔柔地灑到了我的窗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奮筆疾書之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月亮代表我的心,奮發圖強的心。

  月亮伴著我在人生道路上走過每一步。月光如水,如我心之澄澈;月光皎潔,如我心之純潔;月光明亮,如我心之激昂。

月亮說明文2

  關於月亮的故事,自然很多,但是那終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直到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月球神秘的面紗才被揭開。其實月球表面一片荒蕪,沒有人煙。數千年來人們對月的幻想終於破滅。

  老的幻想化為泡影,新的幻想又向人們襲來——建立月球基地。這無疑是又一個人們對未來的幻想,當然,任重而道遠。

  每當皓月當空,都會讓人們思鄉之情倍切,因為月是團圓的象徵,這也是傳統文化給它披上的神秘面紗。同時,在我們小時候,母親給我們講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其中最多的就是那皎潔的天使——月亮。

  我總是認為那遙遠的星球上會有生物,誰知,居然是一片荒涼的沙漠。對月亮不禁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現代科學技術解決了各種各樣的難題,卻給世人留下了跟多的問號,這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探索,去發現。此時,夜已深,只有月亮陪伴著我,那淡淡的銀白的月光給周圍的一切染上了白色。我還在伏案寫作文。回頭一看,天上的月亮也累了,它想:“怎麼還有一戶人家沒有關燈,難道他們還在工作?”於是,它便讓我快快寫完,催我休息。

  月亮的陰晴圓缺各具風韻,有時似刀,有時似船,有時似盤,層出不窮,千變萬化。因而不管任何人看它,都能領會它的美,領會它那冰清玉潔獨特的風情,無人陪伴的孤獨。其實它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望著它,盼著它能把自己想的傳達給父母,朋友,親人等。它使人們最信任的信使。

  關於月亮的謎團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月亮能把它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

月亮說明文3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看那本剛買回來的《貓武士1》,突然,正在看電視的爸爸大聲說:“今天晚上有月全食!十年一見啊,想不想看?”我和媽媽聽到爸爸這樣說,有些不大相信,我一下跑到陽臺上,推開窗戶一看,月亮不是好好的掛在天上嗎?“騙人,爸爸就會騙人!”

  “我沒騙你,不信你看!”我從爸爸的口氣中聽得出來他沒有騙我,再看看電視,哇!真的!電視中正報道這個新聞呢!我把書扔到沙發上,跑到書房,開啟窗戶,又向月亮那個方向眺望,但是月亮真的像以往那麼圓。

  爸爸說:“現在才七點多,還早著呢,等到8點半以後才會開始初虧呢!”我不禁疑惑地問:“初虧是什麼?”爸爸說:“初虧應該是月全食的初級階段,這是個深奧的科學問題,你還是求助你的電腦朋友吧!”

  此刻我的整個心被《貓武士》吸引著,我繼續坐下來看我的書,可是感覺又不是很踏實地看,原來心裡還想著月全食的事情。媽媽說:“現在已經8點多了,你別看書了,和爸爸一起看看月亮是不是被天狗吃掉一口啦!”“什麼天狗吃月亮啊,你要相信科學!”我跑到陽臺,呀!月亮已經不是那麼圓了,好像是一張大餅被人偷吃了一口出現了一個豁兒,我想:這就是初虧吧。

  我又回到了客廳,現在,我沒心情看書了,滿腦子裡都是月亮的事。21:10 我懷著高興的心情去看月亮,沒想到,此時的月亮已經有三分之一不見了!21:30分我再次開啟窗戶看月亮,這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月亮差不多有二分之一不見了!我想:什麼時候月亮會沒呢?帶著這個疑問,我繼續觀察。21:50分左右我最後看了一次月亮,不由得大吃一驚!因為原來圓圓胖胖的月亮,現在竟然變成了一個小月牙!

  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鐘了,我的眼皮開始打架了,我想月亮慢慢地變小了,一會兒就又慢慢地變大了,於是就沒有再繼續看下去睡覺去了。這一個錯誤的想法讓我錯過了傳說中的“紅月亮”。

  第二天,我聽媽媽說:“我在網上已經查過了關於月全食的新聞,其實月全食後還出現了一個紅紅的月亮,你我都沒有看見,真是遺憾。”我聽了,感覺媽媽在騙人,所以中午放學回家我又查了一些資料: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種,在這三種月食中,月全食就最為好看。月全食就是當月亮、地球和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時,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裡,就成了月全食!此時從地球上看去,月亮不是消失了,而是呈現出一種罕見的古銅色。

  原來真有“紅月亮”呀!有遺憾,也有期待,我期待著下一次月全食的到來。

月亮說明文4

  月亮為什麼老跟著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家都知道這是寫思鄉的古詩,是借月亮來抒情的!但看到月亮,大家是不是想問:月亮一到中秋就像個圓盤!我們在一邊走一邊望月亮的時候,月亮為什麼像個小姑娘一跟著我呢???對!我們帶著問題走進這月亮的故事吧!

  晚上我們踏著,輕快的步伐,向景色宜人的湖邊走去!在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坪上面鑲嵌著一顆黃寶石,那就是月亮!望著天空一邊走,月亮像個淘氣的小姑娘跟著我!!!我想甩掉它,立刻躲到了房屋後,不見它那圓嘟嘟的身影,走出了屋後,他又追上了我,我跑呀跑!它緊追著我不放!我向著前面的媽媽喊:“救命!媽媽!月亮食人怪要吃我!救命……”媽媽循著我那害怕的聲音說道:“月亮婆婆是不會吃人的!!!”聽到這我剎住了腳步說:為什麼?他老跟著我!”媽媽用那慈祥的聲音說:“寶貝別害怕!讓媽媽告訴你為什麼月亮婆婆愛跟著你!”

  “月球離我們很遠,我們邊走邊看月球的時候,月球相對於我們的視角和大小明暗都沒有變化,因此我們的主觀感覺就是月亮相對於我們是不動的,也就是月亮在跟著我們走.”媽媽說,“你再想一想,汽車車子開動,看看遠處的山是不是好像在跟著我們跑呢?哈!真是這樣啊!山可是不會跑的,那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路邊的樹木、電杆離我們很近,它們會從我們身邊一閃而過,可遠處的山呢~由於同較高而且離我們較遠,我們走過一大段路始終都能看到它,這樣一來“一閃而過”的樹木和“始終能見”的遠山,形成了反差,讓我們有了一個遠山也在跟著我們“跑”的錯覺。”

  那最後說月亮,月亮高高掛天上,它高不高啊?它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就更明顯了,我們走著,走著,走了很遠,抬頭還能看到月亮,邊看邊走?腳下的道路、身邊的大樹、高樓的移動都能和月亮的“不動”形成鮮明的對照。

  原來是這樣!!我望著天走著!月亮婆婆看著我!!其實月亮沒有動!!!!!科學理論真有趣!!!!!

月亮說明文5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的第五大衛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月球表面佈滿了由隕石撞擊形成的環形山。月球現在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月球可能形成於約50—75億年前在形成於地球出現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最普遍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

  月球正面標記著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高地和顯目的隕石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儘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曆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

  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同步(潮汐鎖定),因此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月球的引力影響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時間延長。而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星球。前蘇聯的月球計劃在1959年發射了第一艘登月的無人太空船;美國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實現的載人登月任務。

月亮說明文6

  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週,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週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由於它的大小與組成,月球有時被分為類地“行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自然,月球也顯得不太穩定(由於它的不太圓的軌道)以致於較遠端的一部分度數可不定時地看到,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是來自Clementine飛行器的證據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有固態水--冰。

  月球的外殼平均厚68千米,從Mare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環行山的107千米。奇怪的是,月球的質心與它的幾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樣,在這一側其地殼也較薄。

  月球表面上的絕大多數石頭看來都有30到46億歲,這與地球上的超過30億歲的極稀少的石頭有偶然的巧合。這樣,月球就提供了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在地球上無法找到的證據。月球並沒有全球性磁場,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頭存有剩餘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過全球性磁場。

  由於沒有大氣和磁場,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陽風的攻擊。在它剩餘的40餘億年光陰裡,大量來自太陽風的氫離子將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羅返回的樣本證明了它對研究太陽風的價值。月球上的氫可能在未來當作燃料使用。

月亮說明文7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係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著名的有云海、溼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佈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探測器執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月球約一個農曆月繞地球執行一週,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執行(月球公轉)一週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執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因為月球的自轉週期和它的公轉週期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引致自轉速度減慢,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轉變為月球繞地公轉的角動量,其結果是月球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一天的長度每年變長15微秒。

月亮說明文8

  中秋賞月,忽有友人相問:“月亮生於何年,來自何方?”在天文學上,這個問題稱為“月球的起源”。其雖然至今尚付闕如,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根據眾多的天文觀測事實,對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邏輯的推測。總的說來,大致有三種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兒。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兩者的化學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當46億年以前,我們這個太陽系從一大團星雲物質脫胎而出時,月球和地球分別處在相去甚遠的'不同部位,它們各由當地的不同物質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與小行星的乃至隕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顆小行星,在它圍繞太陽執行的過程中一度接近地球,併為後者的引力所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星。[A] 倘若情況果真如此,那麼,將地球與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豈不是再妙不過了嗎?

  但是,地球的直徑只是月球直徑的3.7倍,相去並不懸殊;況且,迄今為止人們所知的小行星無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這麼一顆並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獲一個像月球這麼大的小行星亦實非易事。於是,有一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形成之際,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塊塵埃雲凝聚而鹹。它們的平均密度和化學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於原始星雲中的金屬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凝聚鹹團。[B] 如此看來,月亮豈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後一種推測更具有戲劇性:在40多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為一體。當時地球處於高溫熔融狀態,自轉很快;天長日久,便從其赤道區飛出一大塊物質,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殘跡。[C] 你看,月亮豈不及成了地球的女兒?不過,這種理論卻面臨著許多難題,比方說,它有一個必然的推論,即月球的位置應該處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現在,贊成這種學說的人已經比較少了。

  可愛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誰?你儘可以諱莫如深,人類卻總有一天會掀開你的神秘面紗,把你的真相查個水落石出!

  1、下面三句話是從原文A、B、C處抽出來的,請把它們放回原處去。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①這種學說稱為“同源說”。

  ②這種學說稱為“分裂說”。

  ③這種學說稱為“俘獲說”。

  2、文章為什麼用“中秋賞月”開頭?選出說法不合適的一項。

  [ ]

  A、引出話題

  B、說明“地球起源”這個科研課題提出的緣由

  C、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

  D、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3、如果把第一段中畫線句的意思改為“月亮肯定是地球的女兒”,那麼這句話中的三個關聯詞語要怎樣改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兩處用了“很可能”(文中已加線),如果去掉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準確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畫線詞語從哪方面起限制作用?(A、久時間 B、方位C、程度 D、範圍)

  迄今為止:________ 無一例外:_________

  6、第三段說月亮是地球的妹妹,如果用科學的說法表述,在本段中是那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推測月球是從地球赤道區飛出去的一大塊物質,主要有兩個理由,從原文中找出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結尾段語言活潑、風趣、巧妙、含蓄,用一句樸素簡潔的話,把這一段表達的意思直接說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③

  B—①

  C—②

  2、B

  3、既不是(“不是”也可)……也不是……而是。

  4、去掉了就不是推測而是斷定了。

  5、迄今為止—A 無一例外—D。

  6、在太陽系形成之際,地球和月亮由同一塊塵埃雲凝聚而成。

  7、①地球處於高溫熔融狀態。

  ②自轉很快。

  8、人類總有一天會把“月球起源”的問題研究明白。

月亮說明文9

  靜謐的夜晚,月亮時而像彎彎的小船,時而像圓圓的大玉盤,給了我無盡的好奇與猜想。

  月亮看似離我們很近,其實是一顆很神秘的星球。

  月亮不叫月亮,而叫月球,月亮只是一個俗稱。月球的直徑約為3475千米,幾乎相當於澳大利亞最遠兩點間的距離,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月球表面顏色為黑、白、灰,也不發光。我們之所以看見月亮能閃閃發光,是因為它可以反射太陽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也是太陽系第五大衛星。

  月球上環境惡劣,沒有水,也沒有空氣,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上溫度變化劇烈,一天的溫度可以高到127°C,低到-183°C。月球表面有很多撞擊坑,環形山廣泛分佈,非常不適合人類居住。

  雖然月球上環境很不好,但是它對地球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月球能影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保持地球上四季和氣候的轉換的穩定。如果沒有月球,地球上的氣候就亂了套。雖然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但不少隕石是靠月球用自己的身軀為地球擋下的。

  月亮是一位守護地球的勇士,沒有月亮,就沒有現在美麗的地球,也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月亮說明文10

  導讀:關於月亮的說明文有好多,可以從多個角度選題對月亮進行說明,寫成說明文。本文是對我們在地球上所見月亮形態——月相的說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詞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那麼,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呢?

  “月有陰晴圓缺”,我們所見到的月亮,圓月、月牙、上玄月、下玄月等等不同的月相,都是由月亮、地球、太陽三者的位置關係決定的。我們知道,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反射太陽的光線;並且,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在運轉中,它們形成了不同的相互空間關係,我們在地球上就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有時,我們一點兒月亮都看不見。當太陽、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線上並且月亮在太與地球之間時,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左右,我們是看不見月亮的。因為地球的明亮一面與月亮的黑暗一面相對,所以,我們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無光的,因為無光,又是白天,我們只能看到太陽的光輝,而看不見月亮。這一天被稱為朔日。

  有時,我們能看見圓圓的月亮。月亮總是逆時針繞著地球轉動,所以,每個農曆月份的十五六的時候,太陽、月亮、地球成一條直線並且地球在中間,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一輪皎潔而又明亮的圓月。因為在這個時候,地球的黑暗面(也就是夜裡)正對著月亮的明亮面。這一天被稱作望日。

  空中的月牙像一個小香蕉。每當月亮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並且與“太陽和地球”這條直線成一個角度較小的銳角時,我們看到的就是月牙,當然我們的眼睛就是這銳角的頂點。這時是天剛黑的時候,就是農曆每月的月初,諺語說,“初二三,月牙鑽。”月亮不停地繞地球逆時針轉動,與地球和太陽這條直線的角度越大,我們看到的月亮的明亮面積也就越大。當月亮與那條直線成直角時,我們看到的就是半個月亮,也就是農曆的初七八左右。當超過了90°小於180°時,我們看到的是大半個月亮。同樣,過了180°,月亮越來月缺,最終又回到了朔日。這就是我國的一個農曆月月,共計是29天多一些。

  月食和日食是罕見的,不是每一個月都有。當太陽、月亮、地球在同一條直線上並在同一個軸線上時,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擋住了太陽投向地球的光線,將自己的陰影投到了地球的表面上,在投影面積中看太陽,太陽就黑了,這就是日食。這一天只能是農曆初一。當太陽、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在同一個軸線上,地球在太陽與月球之間,地球擋住了太陽投向月球的光線,在地球的黑夜那一面看月亮,月亮就是黑的了,俗語說是“天狗吃月亮”。這一天只能是農曆十五。

  正是這些原因,月亮不能總是圓的,也不能總是缺的。是宇宙的魅力使月亮的相貌神奇多變。

月亮說明文11

  媽媽經常對我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媽媽說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馬上就是春天了,我特別注意晚上的一輪明月,看他什麼時候是圓的,什麼時候是缺的。

  二月十五的時候,當第一輪明月升起時,我仔細的觀察了一會兒,發現月亮是圓的,有些地方的顏色還有有淺有深,好像嫦娥正在給月兔講故事呢,看到這一輪明月我忽然想到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啊這首詩大概是在說,人有悲歡離合的變故,月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自古來,難以周全的意思吧?其實古代的詩人許多都寫了對月的不同看法,有人說故鄉為月。如《靜夜思》,還有人人讚美月如《古朗月行》,不管是讚美與還是以故鄉為月,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共賞這一輪美月,

  但有時候我還常常懷疑月亮是圓的還是缺的,但慢慢發現觀察,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在每月的中段,也就是14、15、16日,這時月亮總是最圓的,特別在15日的時候。

  每月的15日的月亮還巧在色彩上。這時的月亮特別高,特別亮,極有層次。可在月初和月尾。卻沒有那麼圓,我想是月亮害羞了吧。月亮就像一個種子一樣。在月初時,種下的種子慢慢長大。在月中開花結果,也就是慢慢變圓,在月末枯萎。然後再發芽,結果,枯萎一直重複著。

  哦,我喜歡那若隱若現的月亮。

月亮說明文12

  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你可能想不到月球的體積只有太陽的四百分之一。

  雖然月球是圍著地球轉的,可我們只能看見它的一個面,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地球與月球的公轉週期都為一個月,再加上兩者之間的潮汐鎖定,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見到它的百分之五十九。

  古人想象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玉兔、吳剛,還有廣寒宮和神桂,但那是不可能實現的。月球表面沒有致密的大氣層,而且總是受到太陽直射,其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到150度,沒有陽光照射時,它的溫度會降到零下180度,這樣極端的環境,連宇航員都得穿上厚重的太空服才能登陸,更別提兔子和桂樹了。

  海水的漲落離開月亮也不能形成,科學家將它稱作潮汐。它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週期性運動,著名的錢塘江大潮就是一種潮汐現象。

  月球表面有許多美麗又神秘的環形山,它們其實是隕石撞擊月球表面時所留下的痕跡,雖然他們看起來與地球毫無關係,但如果沒有月球的保護,那些巨大的隕石就會撞向地球,引發可怕的災難。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想要去天上看月亮的夢想,現在已經實現了,玉兔號月球車已經被嫦娥五號送上了月球,現在正在為科學家們的研究作出巨大貢獻。

  月球雖然不像太陽一樣給世界帶來光明,但如果沒有它,人類的生活將會有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