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書信> 給讀軍校兒子的一封信

給讀軍校兒子的一封信

給讀軍校兒子的一封信

  兒子:

  你好!

  這是我剛才從網上摘錄的一則社會調查文章。

  細細讀一讀這份報道,你就會懂得現實社會中,不管是天南地北,還是本地外地,人們都在各式各樣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感覺到“很累”——因此,希望你也就能理解你們目前軍營生活的“苦”和“累”吧。因為苦和累是全社會的普遍現象,很多人都這樣,我們有何必在乎自己眼前的“苦累”呢?你說對吧?

  媒體調查2013年中國人年度感受:累累累 各種累

  2013個人的2013年度心情

  2013年11月,《小康》雜誌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當中開展這一調查,共2013人參與。因版面原因,我們無法將這2013個人對於心情的表達一一呈現,不過,從我們摘取的各個區域中被提及最多的關鍵字詞中,亦能看出一部分公眾的生活狀態

  調查:《小康》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

  採訪:《小康》記者譚暢、尤蕾、劉建華、曹偉、談樂炎、齊嶽峰、鄂璠國人年度感受:累、累、累

  2013年,中國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別累”,還有人“越來越累”??當然,也有少數人“累並快樂”或者“累並幸福”著七年之“累”

  已經連續7年了,在每年年底做年終總結的時候,習慣於回顧一下年度感受的李豔,都會有些傷感,因為她覺得自己太累了。

  這個家境不錯的成都姑娘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父母親戚都很寵她,但她卻有著一種不甘於平淡、不甘願享受、喜歡爭強好勝的性格,初二的時候去北京旅遊,遊覽了頤和園、長城,參觀了北大、清華後,她就做起了“首都夢”。後來,李豔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高校,畢業後留在了北京,進入一家外企工作。

  從那以後,李豔就過上了每天早出晚歸、租房子、擠地鐵的生活,工作的第一年,她就感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累”,但她想,反正自己還年輕,這點累算什麼!於是,咬咬牙,她又開始奮鬥了。

  但北京的生活並沒有李豔在過去的“夢”中想象的那麼輕鬆,隨著年齡的增大,在一次次和家人的長途電話交流中,“找物件”、“結婚”、“生孩子”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父母擔心她成為“剩女”,催她趕緊找物件、結婚,然後趕緊生個寶寶,老家鄰居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在此時此刻,都成了父母“教育”李豔時,列舉出的好榜樣,而以前,她們都只有羨慕李豔的份兒——家境好、漂亮、優秀、名校畢業、外企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北京??

  但“漂”的滋味只有李豔自己清楚,2011年,李豔終於結婚了,但她並沒有那種成家之後的安穩感,父母的心也並沒有踏實下來——因為李豔和老公還沒有買房。李豔的老公也是四川人,老家在綿陽,雖然李豔和老公的家境在當地都還算不錯,但若在北京買房,還是比較艱難,而且,這兩個要強的孩子都不願意讓父母掏錢。

  於是,李豔和老公都過上了“越來越累”的生活,他們要考慮將來有了孩子怎麼辦、長期租房是否現實、沒有北京戶口的生活會不會越來越艱難??“越來越累”的同時,李豔還真切地到了究竟什麼才是“心累”。

  今年年初,李豔和老公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們回成都發展了。“本以為成都的生活能輕鬆些,但沒想到,離開家鄉這麼多年後,再回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原來的那種輕鬆、悠閒的感覺了。”2013年年末,李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停地抱怨說,“今年的'感受還是累!”

  北京、廣東累,四川、甘肅也累

  累,並不是李豔一個人的感受,在四川省,參與《小康》“2013個人的年度心情”調查的74個人中,共有6人提到“累”字。而在全國參與這項調查的2013個人中,“累”字被提及的頻率更是達到了80多次,成為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並且,人們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累”的感受: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別累”,還有人“越來越累”??當然,也有少數人“累並快樂”或者“累並幸福”著。

  中科博愛北京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分析認為,“累”是一部分中國人迷失了自我價值觀的表現,當自我價值觀迷失的時候,人們就會缺乏生活目標,甚至不知道“我是誰”,這個時候,就會不知道我們每天在為誰做事情,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做事情。“另外,社會生活的一些不確定性會讓人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增強,內心不安全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歲的人,本應該結婚生子了,卻因為沒車沒房而不能結婚,這種不由自主的退行會造成壓力源的增強,心裡自然會不舒服,人們往往會用‘累’字來表達這種不舒服。”一首被稱為“音樂版的‘蝸居’”的歌曲《累啊累》,唱出了不少中國人的心聲:房價越來越高累啊累啊累、鈔票越來越少累啊累啊累、每天地鐵公交累啊累啊累、老婆還沒找到累啊累啊累??

  《小康》調查發現,不僅北京人、廣東人普遍感覺累,在人們心目中還算是比較休閒的地方四川,以及經濟相對欠發達的甘肅,人們也都喊著“累、累、累”。

  此外,在河南、江蘇、湖北、陝西、天津、海南、海外,“累”都是被受訪者提及最多的感受,黑龍江人更是用東北人特有的幽默表達了他們的真實感受——老累了。雲南人幸福知足,湖南人熱愛生活

  累,只是國人普遍的年度感受之一。“請您用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來形容您這一年的感受。”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當中開展這一調查,共2013人參與。除了“累”之外,“淡”、“好”、“忙”、“煩”等感受也被頻頻提及。

  傅春勝建議大家,當有“累”、“淡”、“忙”、“煩”等感受的時候,可以靜下心來,更好地覺察自己,給自己的心理放個假,促進內心的和諧,讓我們的靈魂跟上自己的腳步。在雲南和湖南進行調查訪問的時候,《小康》記者則聽到了更多充滿正能量的詞彙。雲南人雖然也兩次提到了“壓抑”這個詞,但他們更多地表達的是“幸福快樂”和“滿足”,另外也分別有兩個人提到了“平靜”和“很贊”。

  湖南人則表現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分別有三個人提到了“平安”和“幸福”,“平淡”、“平靜”均被兩次提及,此外,湖南人也有“累”的感覺,他們還用“愁婚”“恨嫁”等詞來表達了對婚姻生活的嚮往。

  兒子,看了這篇報道,我不知道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但給我的啟發就是:累是一箇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人們要想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就只有努力地去適應社會,努力地去改變生活,但在沒有“適應”、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忍耐!

  你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嗎?

  此致

祝你快樂進步!

  xx親筆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