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世界遺產作文600字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界遺產作文600字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世界遺產作文600字 篇1
悠悠的往事,融入了千古歲月,凝入了古老的長城。世界上,幾乎無人不知道萬里長城的輝煌,從山海關的老龍頭到大漠黃沙的嘉峪關,綿綿起伏的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盤臥在高山之間。
20xx年夏季,在媽媽的老家,我第一次見到了夢寐以求的萬里長城。它從山腰直伸山頂,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守哨戰士般的烽火臺,烽火臺很高,也很寬,整座長城看起來既雄偉又壯觀。站在長城上,腳下的方磚一路向前延伸,望不到頭。撫摸著城牆上的石頭,指尖傳來粗糙的觸感。群山連綿,不由感慨萬分,我彷彿看到了秦始皇正指揮著千軍萬馬,橫掃六國。又彷彿看到了多少百姓正彎著腰搬著一沉重的磚頭,在熾熱的'太陽下一步步地挪動著,為高大雄偉的長城灑下了血與淚,一顆顆豆大的汗珠都滴在了大地上。
遠處的山林是碧綠色的,被若隱若現的紅楓葉點綴著,美輪美奐。順著城垛往外看,幾個烽火臺映入我的眼簾。那蜿蜒的長城,如一條長長的巨龍,盤旋在綿延山峰之中。再往上走,來到了烽火臺前。烽火臺看上去不是那麼高,但是絕對不矮,走進去裡面有很多門洞,中間的石階比較陡,不費一些力氣絕對上不去。來到了烽火臺的第二層,用石磚砌成的正方形的平臺應該就是發訊號點火的地方。我站在平臺上,眺望兩側的烽火臺及長城,彷彿聽見了秦朝吹響那出征的號角。
在下臺階時,往回望,整個長城盡收我的眼底。那雄偉的氣勢,如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之雄偉,真是讓人感慨萬分!這裡的長城還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雖然,我並聽不懂他們說了些什麼,但是從他們的表情中我讀懂了震撼。大家都盡情地跳躍,盡情地說笑,歡聲笑語在城牆上回蕩。此時此刻,一種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才是我們中華上千五千年的偉大文明。
“我們該回去了”,媽媽的話把我拉回了現實,我整理思緒,但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我熱血沸騰,我想高聲呼喊,我愛萬里長城!我愛這片土地!
世界遺產作文600字 篇2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山上,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此。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八達嶺長城是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裡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裡?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裡,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牆組成,,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臺的構造相對就要複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裡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係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透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裡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世界遺產作文600字 篇3
在北京市的中心部位,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幾千來聳立在人們的心中,散發出一陣陣耀眼的光芒,它的名字叫作紫禁城。
紫禁城又名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所建設而成的。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紫禁城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佔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大約有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十餘間。
故宮有四個大門,分別為正、東、西、北。正門名為午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名為神武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為五鳳樓。午門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神武門在明朝時名“玄武門”,因為玄武是古代四大神獸之一,從方位來說,古代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守北方,所以自古以來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數取名為“玄武門”。清代康熙(康熙皇帝命玄燁)年間因避諱改稱為“神武門”。
紫禁城後半部分建築為內廷,它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邊有東六宮和西六宮。紫禁城的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的建築風格差別很大,前半部分建築形象嚴肅、壯麗、雄偉,象徵著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分的建築則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大部分為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當然,紫禁城不僅有氣勢恢宏的宮殿,也有供皇帝、后妃們觀賞的御花園等。
遙望紫禁城,它像一座巔峰屹立在我的心上。六百多年來它容貌不改,盛氣不衰,靜靜地守護著我們腳下的這片沃土。因為有了它的點綴,才使中國變得更加地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