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時光> 聽時光飛舞作文6篇

聽時光飛舞作文

聽時光飛舞作文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時光飛舞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聽時光飛舞作文1

  夜晚,霧色朦朧,我們組的“古韻今唱”參賽曲目——改編版《白頭吟》新鮮出爐。主要描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由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組詩之一的《白頭吟》,在我們的改編之下:選用《牽絲戲》為背景音樂,用笛子和木吉他伴奏,成為可以吟唱的曲調。

  《白頭吟》以婉轉蘇緩的淺吟低唱為總基調。笛子的聲音一起,悠揚飄蕩,縈繞著無限的遐思與牽念,““咚咚”的木吉他聲則挑撥著我的心絃。低沉的男聲響起,彷彿司馬相如在訴說自己的心事,深沉的讓人不禁入戲。哀怨的女聲中摻雜著一絲激動,彷彿卓文君在訴說自己的不滿。戲腔一出,剎那間,回首看,看那已飛逝千年的畫面,宛如已在面前。流動的音符圓滑動聽,伴隨著悠揚宛轉的歌聲,彷彿在嬌羞地表達自己的心意;高昂的節拍伴奏下,深情濃郁的唱腔,彷彿在激動地訴說那一生一世的誓言;低沉舒緩的音調,帶著一絲期待,彷彿在期待他能信守曾經許下的諾言。突然曲風一轉,音調降低,你失信於我,轉身找了另一個人的畫面隨即展現。似悲傷、似淒涼、似無情、似無奈……“百戲轉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笛聲悠悠在耳邊迴響,面對孤獨寂寞的黑夜,卓文君的心中應是五味雜陳:當年她不顧父親的強烈阻撓,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幸福的追求,毅然與心愛之人私奔。她時而回憶起倆人曾經的幸福時光,時而又無奈於現在的生活。卓文君似是在感嘆她的命運,亦是在責備司馬相如的薄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已釀成今日局面,卓文君把她的愛恨情仇化作長詩。我喜歡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作為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容顏易老,不變的是才情。

聽時光飛舞作文2

  《離騷》,一首悲愴而又大氣凜然的憂國長吟;《長恨歌》,一曲穿越宮廷與仙界的愛情之頌。當它們一個悲壯,一個悽婉的詞句被我們放入不同的旋律之中,吟唱而出時,立時引起了我對人生的感慨,燃起了我對志、對情的思考與嘆息。

  “長嘆兮以掩涕兮……”悠長的歌聲進入耳中,莊嚴而包含情感,猶如嘆息。遙想當年的屈原,滿懷壯志欲為國貢獻,卻無奈世事無常,眼見國苦民艱,只能發出一聲長嘆。這聲聲嘆息化在緩緩歌聲之中,醞釀著,情感愈來愈濃,愈來愈強。漸漸地,這位偉大詩人不再滿足於低聲哀嘆,而欲將心中大志與大悲高喊出來。

  終於,他內心波濤洶湧的情感如大河決堤般傾瀉而出了。“鷙鳥之不群兮……”一聲高歌,讓我的思緒頓時沸騰了。在那幾近哀嚎卻又不失大智與大志的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屈原的身影,他懷著一腔悲憤與無奈,義無反顧地縱身一躍,將一世的憂國之思永遠地留在了奔流不息的長河中。

  高亢的悲歌壯麗收尾,一支具有宮廷氣息的仙樂悄然而來。它美,卻並不虛浮,而是在演繹著另一種人生的悲歡。領略完家國情懷,也是時候體悟個人內心的細膩情感了。曲調如同涓涓細流般婉轉綿長,於平靜中暗含深情。“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悠悠歌聲中攜著多少心願,多少哀怨。清越的伴奏好像已成仙女的楊貴妃滿身飾品的輕響,輕盈的歌聲又彷彿她腳下的白雲。並沒有大起大落的曲調,但情感卻是深切的、雋永的。生離死別,又何嘗不叫人心痛、心碎。

  聲音漸漸變低,緩緩收尾,為兩段千古流傳的故事落下了帷幕。二曲已畢,我心中卻仍波瀾盪漾。這兩支曲子用舞動的音符講述了千百年前的人生悲歡,當它們走過我耳中時,我彷彿在聽時光飛舞。

聽時光飛舞作文3

  古往今來,悽美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總能讓人刻骨銘心的記住。而歌曲,恰恰是能高於語言,高於文字的來敘述故事的最好方法。我們組選擇了《白頭吟》這首詩歌,我明白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卻無法理解卓文君內心深處的悲傷之情,就好像是一條黑洞洞的走道,盡頭是一扇緊緊關閉的門……

  我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參與我們組的演唱,為此我感到非常的遺憾,總覺得自己沒有幫上組裡什麼忙,但我卻更加期待歌曲的成品,期待從我們口中唱出的《白頭吟》。

  隨著前奏的響起,我的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幅畫面,那音樂聲好似展翅欲飛的蝴蝶,撲閃著靈動的翅膀,翻飛在悠遠的天空中。哪怕這個旋律已經無比的熟悉,但每再聽一次,都總是能聽出一些不一樣的韻味出來,那美妙動人的音樂聲,就像一股甘泉,一直沁入我的心靈深處。

  男生唱的第一句,已經足夠使我驚歎不已。“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他的聲音像是在捶一根過於繃緊的彈棉筋,發出一連串單調而低沉的聲音。像是李白在敘說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

  女生的聲音加進來時,我的心也隨著那歌聲一齊起伏,歌曲似乎與我的內心產生了共振,讓我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感。“誰願得一人心,盼白頭不相離。”這歌聲是那樣的婉轉動人,如山澗中的潺潺流水;又參雜著憂鬱悲傷,彷彿看到了卓文君在眺望遠方,望月悲傷,看花墜淚。

  戲腔的加入,又好似讓我看到了從前的人們在演繹著卓文君的故事。歌聲是那樣的悠遠綿長,好比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這首我們組演唱的《白頭吟》,就像是潺潺流水般淺吟低唱,獨具風韻;有時悽美,若露滴竹葉般玲玲作響,耐人尋味;有時是那樣的.渾厚,使人心潮澎湃;有時又婉轉得似深情交融時的一行熱淚,扣人心絃。

  在為我們組做海報的時候,我把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句詞寫了上去。

  “誰願得一人心,盼白頭不相離。皚如山上雪,皎若雲月。”

  這世上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總是不那麼美滿,卻叫人怎麼也忘不掉。

聽時光飛舞作文4

  將近黃昏的教室,周圍是一片安寧。一縷斜陽從窗外投在一架電子琴上。此時,它的黑白琴鍵被一雙纖長的手按動,悠揚而飄渺的琴聲緩緩流出,彷彿是流經歲月而來。

  這婉轉而憂傷的曲調,是我們組在“古韻今唱”活動中為《雨霖鈴》譜寫的。我們把古詩詞譜寫成音符吟唱出來,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體會詩詞中的情愫。

  “雨後長亭伴著蟬鳴,無處話淒涼。帳中宴飲不暢,淚眼朦朧,雲霧深深,千里煙波渺茫……”一道清麗而柔和的女聲加入,這歌聲好像推開了一扇塵封的大門,讓我看見了千百年前的一個清晨。雲霧繚繞的長亭,雨後清冷的曉風,好像都能讓我觸及。那一聲聲迴盪在耳畔的蟬鳴,像在訴說著無法排解的悲涼。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十幾個人加入了齊唱。這徐緩的旋律卻帶些傷感,像一條沒有盡頭的小溪在我心間流淌。淡淡縈繞著的愁緒在逐漸加深。“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似乎看見了臨別的兩個人執手相望,依依不捨,卻無奈駕舟者已經在催促。一對戀人的離別,因在秋天而更添加了一份哀愁。

  歌曲從頭重複,速度突然加快,琴鍵急驟地敲擊,清脆的樂聲彷彿“大珠小珠落玉盤”。“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伴隨著緊湊如驟雨的旋律,情緒不斷積蓄,終於到達最高點時,在那一串高音中迸發。

  然而,到了結尾時,琴聲卻突然輕柔下來,驟雨過後,只有幾滴雨點落下,在水塘中泛起溫柔的漣漪。“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漸漸地,尾音也消失在了風中。夕陽西下,給周遭鍍上一層溫暖的金黃色,讓我覺得一切都如夢似幻。而剛才,我好像是載著音樂穿越了時光,來到了千年以前古人的夢中。

聽時光飛舞作文5

  如同身處春江湖邊一隅,耳畔縈繞著一曲悠揚,頓挫,古典的《春江花月夜》。豎笛聲繾綣綿長,飄向遠方,仿若永遠不會終止,叫人聽得入了神。

  在“古韻今唱”活動中,詩詞和音樂相遇,人聲與樂聲相融,古與今的碰撞錯亂了時空。我們編曲,唱奏的過程就是在樂音中尋覓詩境。在音樂的高低起伏裡,我尋見蒼茫的天地,鮮活的歷史,凝固的時間,彷彿夢迴初唐。以這樣的形式瞭解古詩,如同在詩境中漫步。

  笛聲與鋼琴聲交織成了前奏,緩慢向前,聲音低沉但和諧悅耳。聽樂器朦朦朧朧的低聲細語中就好像身處香霧繚繞的宮殿,心情隨著若隱若現的伴奏自然而然的沉靜了下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此時人聲漸入歌中,悠悠述說初唐的故事。在合聲中,我彷彿能看見翻湧澎湃的江潮。一輪皓月在激進的浪花裡出生,皎潔的月影被江水擾亂,碎成一片片銀色,零散的浮在江上,映出月光閃閃。隨著樂音聲的一點點攀升,月亮應也爬上了黑夜的幕布。“皎皎空中孤月輪”,我似乎看見獨行的皓月正當空。無論地上春江的一聲聲擊打,也寧靜的不為所動,像一位遺世而獨立的嫋嫋娉婷。

  水中流淌著月光,隨波去到更渺遠的地方,繞過長滿綠草的原野和花林。“此時相望不相忘,願逐月華流照君……”這時候曲調揚了起來,人聲減弱,樂器更高昂的相互和鳴。琴聲依舊清脆,而婉轉笛聲中忽然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情思:我願隨明月照耀你的身影,面對這樣的美景,我卻不能與你相聚,此時天各一方,或許我們都在望著同一個月亮吧。此時此刻,不知多少人踏著月色歸家了,月亮低垂在樹梢,樹枝上沉甸甸地搖著的是滿滿的思念……

  曲聲仍在繼續播放,而音樂教室的我們欣賞著我們的成果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這樣一詩一曲帶我回到了不知多少年前的春江,我如同跟著作者的步履遊走了一番,身臨其境。

  時光飛舞在一個個音符之間,我肆意穿梭,感今懷古……

聽時光飛舞作文6

  窗外的一縷陽光穿透進來,照在臉龐上,溫暖又和煦。它披著我們輕悠的歌聲,載著歷史的沉澱,盪漾在詩與歌的彼岸。

  “惟將舊物表深情”一下便將我帶入了仙境幻緲之中。彷彿依稀瞥到那樓閣玲瓏中花貌參差的仙女。伴著輕柔的音樂,歌聲也不覺間俶爾染上了柔情,暈開了傾慕。

  鈿合與金釵,彷彿也將我們的感慨於遐思寄予天空,溯予過往,賦予那詩中的深情與朝暮。

  詩與歌相融韻味無窮,我的內心欣然而感動。這樣的一個古韻今唱活動,便是去尋覓一種跨越廣袤時空的,心與心的相證,是透過詩歌文字去品讀的那一份共鳴。相比泛泛而談地讀詩背詞,它濾去了千人千面的蕪雜,帶給我們的是詩詞美好意境外的內心體驗。

  細觸過比翼鳥和連理枝的情思羈絆,我的思緒婉轉回腸,像是要觸到那含淚之恨中的纏綿與哀愁。唱詩,像是一條探索人世的小徑,而我像是一個旅人,在幽長的小徑上,嗅著詩意,撥著詩弦,陶醉在詩情中。

  轉而間音樂變了調,節奏略快了些。《長恨歌》的落幕,我們隨著音樂溯回到了戰國時期的畫卷。一曲《離騷》,充滿了詩人屈原懷才不遇的悲情與苦痛。詩中的憂,不同於那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之憂,是對國家興亡的感嘆與愁思。

  歌聲不再淒涼無助,而是一曲高歌和輓歌。胸懷激昂文字,筆下家國情懷。這一路,他讀倦了詩書,看倦了風物,遠離了故土,早已忘了歸路。

  一切都是註定,我們唱詩,冥冥之中詩也在讀著我們。最後音樂的尾音,代表了這段旅程的結束。旅人的路,就在那西風的袍袖中,又隱在夕陽的咽喉裡。我們浸入詩中叩問生命之時,彷彿聽到千年前詩人已對我們聲聲呼喚。

  恨情,恨志。它們陌路相逢,卻又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