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1

  花兒開在我們眼裡,我們便把它深深鐫刻在心中,也許這就是詩意。

  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喜歡的音樂,感動的故事,都會留下痕跡,這痕跡可以輕到被遺留在腦海深處,可一旦被那似曾相識的情景所牽動,卻總不會徹底忘記。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紅樓夢》時,記得那年夏天沙灘上飄著的那支風箏和我們的腳印,還記得孩時那搖來搖去的蹺蹺板,還記得小學畢業照上大夥天真的表情,還記得……逝去的日子是美麗的詩行,而我正是詩裡也許這一切早已煙消雲散,也許只是回憶,但詩意卻永遠地留在心裡。

  也許有人認為只有轟轟烈烈的生命才會值得回憶,只有詩人才會懂得所謂詩意。其實不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任何個體生命都有權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詩意。

  我是一個緬懷古典的人,渴望在唐詩、宋詞、《三國》、《紅樓》中尋找我那已殘缺的詩意天堂,感受遙遠帶給我們令人窒息的美感。喜歡一個人在靜謐的氣氛中翻開已泛黃的書卷,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一股古典的幽香在流溢,心靈也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昇華。

  嚮往莊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繫之舟,甘願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喜歡寶玉,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有著“掃將新雪及時烹”的脫俗閒適;欣賞蘇軾,是他“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沉哀婉,是他“揀盡寒枝不肯棲”的超然曠達。在心煩意亂之際,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或體會“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還魂愛情,或細味岳飛“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憂患感傷,或去感受“一簫一劍平生意”的放蕩不羈。也許,我們無法再過故人采薇而食,採菊悠然的生活,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選擇詩意地生活。當看到人們與古典文化越走越遠時,我不禁悲嘆,這決不是一兩句詩詞的遺忘,而是心靈詩意與深刻雋永的人文天堂的破滅。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於這塊土地上。人們也許不明白,因為自己置身於這個世界,未曾遠觀過它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丘一壑也風流”。

  我只想做大自然中一名卑微的旁觀者,告別忙碌的生活,淡然處之,看太陽東昇西落,靜觀風起雲湧,宛如一隱士,詩意地棲居。原以為生活的滋味,無非在於書、詩、哲學、愛情,才明白生活如水,本無需什麼特點。無論盛水的杯子是醜是美,真正帶來快樂的是水的甘甜、清洌。

  尋找詩意,尋找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等待花開的聲音……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2

  “這世界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詩意的生活便是蛻去浮躁庸俗之殼,潛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靜處,最終攜真義浮出水面,更見謙和寧靜。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充斥眼球,請堅守心中一方淨土,清除精神的脂肪,追求“天藍草碧,雲白風清”的詩意生活。

  精神的脂肪鏽蝕靈魂。被低俗的人生追求絆住了前行的腳步,淺薄者浮在名利的水面大肆喧囂,而一旦被人生的風景捲入水底,便再也沒有勇氣與實力上升。柳生優太郎,日本第一劍客。學劍伊始,是三年的雜役生活讓他蛻去了浮躁之殼,沉入常人罕至的深底,於無聲處漸漸前行,領悟武道。摻雜了名利與喧囂的心,無法到達武學極致。唯有保持純粹、真實、質樸,我們才能穿過歲月之窗,體悟人生風景。精神的脂肪,讓原本詩意的生活變得臃腫,原本清新的空氣變得骯髒,原本明亮的眼睛變得渾濁。唯有清除精神的脂肪,才能從喧囂的水面潛入深底,感悟寧靜與詩意。

  王國維,國學大師。在那個浮躁的年代,倡導傳統文化復興。亂世總是伴隨著喧囂,一夜家財萬貫,一夜跌落雲端,一夜出將拜相,一夜天人相隔。動盪與浮躁,揚起俗世的塵埃,卻無法玷汙他內心的清明。他於書海中默默前行,一刀一斧剝離靈魂的塵垢,雕琢盡精神的塵埃。清除精神的脂肪,留下的便是如玉般澄澈詩意的生活。詩意,便是遠離喧囂遠離庸俗,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勇氣與智慧。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私麻木似乎給時代貼上了標籤,燈紅酒綠香車寶馬讓越來越多的人沉淪。然而,總有這樣的人存在,他用生命化作一縷星光,照亮黑夜,迎接黎明。魯甸地震的一刻,田應先第一反應是托起鄰家男孩幫他逃生。男孩獲救了,而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然保持著託舉的姿勢。毫無疑問,她的生活是詩意的。因為她本身就如同一首詩,壯麗、純粹、不朽。她如同一把尖銳利刃,用生命為代價無情剝離精神的脂肪,讓我們重新審視人生、審視靈魂。

  蛻去浮躁之殼,沉入常人罕至的深底,潛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靜處,滌盪剝離精神的脂肪,享受本真與純粹帶來的詩意的生活。

生活中的詩意初三作文3

  詩意一詞源於詩,也是詩人的一種個人精神境界的體現。李白對月酌飲,杜甫駕驢雨中行,這可以說是詩意了吧。可如水的月色下孑然一人,形影相弔;雨中的吟詩作賦無人應和,任涼雨澆溼一身,這份詩意可能有所不全,甚至有點淒涼的意味。

  詩意卻並非詩人的專屬詞。

  我認為,有大眾共同的欣賞與認可,風景才成好景;一個人的詩意不是完整的詩意。正如我們說和諧,說的是整個社會的和諧,而不是某個家庭的和諧;是生活方方面面的和諧,而不是片面不全的和諧;說的是全中國以及中國同世界關係的和諧,而不是中國某一個地區的和諧。

  在我看來最能體現一種詩意的段子是《論語·侍坐》中曾點的理想:暮春時節,春天已經著裝。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青少年,到沂河裡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兒回來。

  暮春時節,萬物勃發,這是大自然的詩意,和大人、少年一起洗浴,這是人們共處的詩意,迎風詠唱而回,這是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詩意。這不就是一個幸福、自由和富碩國家的理想狀態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們友善、互助,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心態,一同享受有節餘的自在生活。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追求目光由餐飽逐漸轉向了精神層面,人們渴望內心的充實和富足。

  人們希望有了足夠的薪水以後還能有時間和自由處理這些金錢,改善生活,人們希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享受親情,而不是無止境的高壓力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希望能與同事、鄰里建立起和睦的關係,希望身邊的人都健康而富有活力……希望有更多傍晚悠然的散步,博物館、藝術館的遊覽,希望有穩妥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希望在享受社會給予的關懷之後能回報社會。

  這也是我以為最詩意的生活。更是每一箇中國公民的理想。但我們離這樣的生活還很有距離。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激烈的競爭為公民帶來壓力。人們也逐漸發覺,競爭一詞背後也有個“和”字,在這個字的支援下,這樣的競爭才是良性競爭,才會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這個“和”是我們取得一切成功的大前提。當然,中國有它內在的強大生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不斷調整、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步伐下,有能力建立一個優秀的大環境,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圍,不僅經濟高速發展,也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內心帶來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