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關於從生活步入習作的作文教學反思

從生活步入習作的作文教學反思

關於從生活步入習作的作文教學反思

  與孩子們一同成長,亦或聆聽專家新理念,還是觀摩名師授課,都讓我們享受到教育的喜悅,到教育的溫馨,我們的心靈在三尺講臺上得到淨化。在聆聽、交流、探索中我反思自已的教學實踐,深深感悟到: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應讓成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三年級的學生才由段到篇,怎樣讓學生將文章內容寫具體,不讓學生在習作中出現畏懼情緒?我認為習作教學應走向生活。

  一、生活中積累——觀察。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說明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我們只有從觀察生活入手,只有積累好寫作素材,學生才會有內容可寫。

  如:第一單元習作“介紹家鄉的景物”,我帶學生走出校園,觀察了家鄉的桃園、梨園、田野。。。。。。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家鄉的美。觀察後,馬上讓學生將看到的美說一說,在學生口述過程中,我再指導學生先整體(遠)再部分(近)的順序有條理地描繪,於是我又引導孩子們看成看春天想其它季節中給自己留下和深刻印象。如:果園中果實成熟後的景象,田野裡的秋收,夏日裡農村孩子們的嬉戲。。。。。。不同的孩子生活片斷各不相同,家鄉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學生們能不愛自己的家鄉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大多同學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按一定順序介紹自己的家鄉。

  又如:第二單元和習作。我首先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對周圍的環境展開調查。學生從多渠道瞭解到自己身邊的環境情況,讓學生說自己看到的現象,也可說清楚你是怎樣獲得這些資料的:有聽到的,有看到的。。。。。。生活素材積累好了,我們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針對身邊環境汙染,我們該怎麼辦?任期發展下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學生因材料齊全,感受到環境被汙染的害處,都想為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出一點力。我見時機成熟,就鼓勵學生編一個童話故事,寫出自己在調查中瞭解到的情況,或將自己調查過程寫出來,學生能將自己和真實感受和想法寫出來,寫完後同桌交流,這樣不僅讓學生增強了環保意識,還提升了習作的趣味性,讓學生增加傾吐的`慾望。

  只有在活動中積累了素材,孩子們才能在習作中充滿熱情,寫出自已的新發現,新感受。

  二、提煉生活------積累

  “在工作中起作用的常常不是材料,而常常是技巧”。在習作教學中,我領悟到高樂基這的內涵:當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了一定材料後,僅僅只與教師交流是不全面的,怎樣讓學生獲得一些技能使自已的文章更深動有趣呢?我們教學中應學會開放評價空間,突現活動的過程性,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相結合,在閱讀中積累寫作技能。

  教材第三次習作“向別人介紹自已”,第四次習作寫一寫自已的本領,第五次習作寫一寫父母對自已的愛。這三次習作都與“我”有密切關係。在習作前,我引導學生觀察,抓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例,以便積累寫作的材料。為了使學生的作文生動有趣,不趨於流水帳,我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想一想,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積累的哪些好詞佳句能更準確地反映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在文字中體會積累,在體會積累中習文。

  如在教習作之前,學習《畫楊桃》一文時,我有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老師”及其它同學的動作神態描寫。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學生在評價交流中能感悟到怎樣將句子意思寫得深刻,怎樣使句子更深動。上完文章後,我設計了一次活動——老鷹抓小雞,指導學生觀察整體活動的氣氛,再抓住一個人的動作,神態進行觀察,最後說一說人群中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的場面描寫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似乎難了一些,但孩子們寫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別有韻味。獲得了一些基本技能,在後面的單元訓練中,要生在介紹自己時,學生都能很好地用一兩件事來反映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反映出童真與童趣。

  這樣將閱讀教學有效地參與到學生的習作活動中來,從而轉變以往的教授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在文字中吸取長處,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並提高他們寫作質量。

  三、夢幻生活——想象。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我們老師就是要做點燃火把的火種,才能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

  第六次習作是寫“未來的。。。。。。”,第七次習作寫自己的特長,第八習作寫清楚假如我會變,你想變什麼?由此可看出編輯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的世界更神奇,讓孩子們的夢想更炫爛。在指導寫此類習作時,我先讓學生展開想象,再將自己和想法在全班交流,最後鼓勵大家大膽想象,以不同方面寫一寫自己的夢想,不要讓別人幫自己想。不想別人所,而是要自信地說:“我的想法更神奇!”最後,學生對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及玩具、兵器等都展開想象,想象各異,課後我們又在全班彙編,給大家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有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不正是成功的完成了我們的習作教學目的麼?

  四、美化生活——修改。

  在習作教學中,我始終教育學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次習作後,我都堅持給時間讓學生三改:

  (一)自主修改,此環節分兩步,第一步是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指在將自己的意圖梳理清楚;第二步再讓同桌共同修改,在這一步生生互動,能很有效地減少三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理清文章的條理。這樣修改後的習作,語句是基本通順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修改的重要性。

  (二)評點後修改。教師評改學生的習作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實情,肯定文中的亮點,並堅特在每一篇習作中只提一、二點有針性的修改建議,這樣中年級的孩子樂於修改,並且修改的目的更明確一些。在肯定中孩子的習作興趣得以膨脹,修改的興趣也強烈了,學生可結合教師的評語自主修改了。然後我們集中點評全班中有代表性的習作,教師可直接給評講文潤色,告訴學生修改的方法,用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結合點評體會,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也結文章潤潤色。

  (三)欣賞中提高。學生的作文一步步在修改中完善,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我們還需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將自己本次習作中最滿意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一聽,大家評一評。在欣賞展示中取長補短,在修改中提高寫作質量。

  這樣,讓學生在回顧中收穫,體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快樂,品嚐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習作中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與自強心,能很好地激發他們創新的慾望,讓他們樂於和別人分享快樂,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美好!

  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髮現素材,獲得寫作技能,展開多姿的想象,激起他們傾吐的慾望,讓學生的習作來源於生活,口述心聲,就不會害怕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