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秋天> 上海的秋天作文

上海的秋天作文

上海的秋天作文

  秋天還是一個靜美舒適的季節。它淡然了夏的狂熱,也沒有冬的陰冷,送來的是久違的涼爽。那麼,上海的秋天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相關的吧!

  上海的秋天作文一

  說起秋天,人們總會盛讚北方的楓葉,塞外的草原,認為江南的秋天太過遜色,無法與之媲美。

  剛到上海那兩年,我也有過同感。熱切盼望的秋天總是姍姍來遲,正如唐代詩人杜牧所云:“秋盡江南草未凋”,中秋節都過了,到處還是鬱鬱蔥蔥奼紫嫣紅,見不到一點秋的影子。哪像我們北方的秋天來得那麼張揚火爆,幾場寒霜過後,不經意間就變得千里蒼茫,層林盡染,秋光無限。不同的季節變化,讓我感受到了南北氣候的巨大差別。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哪個地方住久了,都會有認同感。我也不例外,來上海生活十年,不僅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對這裡秋天的瞭解和感悟也多起來,秋天成了我最喜歡的季節。

  記得羅丹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用審美的眼光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上海的秋天雖然短暫,卻同樣那麼富有魅力,美得讓人心動。只不過作為都市的秋,與塞外莽野之蒼涼,鄉村山水相映之壯闊有所不同。它是含蓄舒緩、優雅浪漫的,別有一番韻味。

  在上海,秋天是一個飄香的季節。每到中秋前後,經過春夏的孕育,遍地的桂花就會率先盛開,空氣中瀰漫著醉人心脾的花香,彷彿要把肺腑沁透一樣,更加平添了秋的氣質。我一直覺得這是老天的偏愛,在北方,這種鋪天蓋地的花香,是無論如何也品味不到的。作為東北人,我曾經非常羨慕南方人的福分。從上學就會唱《八月桂花香》的歌,卻一直“不識廬山真面目”,更不用說如此親近和享受了。所以每到這個季節,我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每天早晚都要在小區轉上幾圈,貪婪地呼吸著濃郁的'芳香。說來我也算有福分,喜歡桂花,偏偏所居住的小區桂花樹就特別多,有黃的叫金桂,有白的叫銀桂,還有粉紅的叫丹桂,花期持續的時間也很長。雖然那些開滿枝頭的小花,沒有牡丹那麼雍容華貴,也不像茶花杜鵑那般吸人眼球,但卻以樸實平淡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全部,給人們創造著快樂。最近兩年我還跟當地人學會了把桂花收集起來入味,做成桂花魚、桂花糕之類的美食,更增加了秋的情趣。

  上海的秋天,也是一個色彩迷人的季節。一葉知秋,最富秋色莫過於秋葉。所以自古以來的詩詞大家,都喜歡用秋葉來描寫秋天。像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李白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等,都是千古絕唱。上海的秋天不僅來的遲,而且是漸進舒緩的,直到深秋才能看到詩人筆下的狀態。斑斕的色彩,從大街小巷延伸到公園,連線著每個小區,整座城市象一塊大的調色盤,從單一的蒼翠變得豐富起來。高大的梧桐樹冠,把狹窄的小街蓬成了“隧道”,那大大的茂密的葉子,開始由青翠變成褐黃,繼而又慢慢變成了枯黃,像瓜熟蒂落似的,自然而優雅地翻滾著落到地上。有時在樹下行走,不經意間會有落葉輕輕地從肩頭滑落到腳下。清潔工來不及清掃的,很快就會堆成厚厚的一層,踩在上面軟軟的,嘩嘩啦啦作響,多少有些不忍,常會閃出就地坐一會兒或者躺一會兒的奇妙想法;銀杏樹那鮮亮的葉子由淡黃慢慢成了金黃,在藍天的映襯下金光閃閃,那麼明媚耀眼;楓樹不是很多,也不像北方的楓葉,經過霜打後那般火紅,且漫山遍野地“燃燒”。它是用紫裡透紅宣示著家族的榮耀,點綴著蒼翠和枯黃;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樹木灌叢,也都用各自不同的色彩,裝扮著秋的美麗。

  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喜歡秋色的人越來越多了。近年來一直就有市民呼籲,要求那些銀杏樹集中的老街不要清掃落葉,留給人們去感受一下秋的味道。我在電視新聞上,果然就看到了這樣一幕:上海音樂廳的街上,古老的建築被高大的銀杏樹籠罩著,幾束陽光透過枝隙射了進來,金燦燦的銀杏葉鋪撒了一地,幾個大提琴手坐在門口拉著悠揚的曲子,一些市民三三兩兩地徜徉在街上,好不浪漫,活脫一幅具有歐洲風情的油畫。這些地方我未曾去過,上海植物園離家不遠,每年倒是要去上幾次。我以為在都市欣賞秋色,植物園之類的地方當屬最佳去處了。雖然它沒有西子湖畔山影重重、清水悠悠那種大氣,美得盛氣凌人,可也算得上“小家碧玉”,江南之秋的縮影。在這裡,初秋可以賞蓮,中秋可以品桂,深秋可以觀葉。小橋流水,樹木成蔭,色彩斑斕,秋陽下漫步其間,聽著鳥兒悅耳的啾鳴,也足以讓人陶醉。

  秋天還是一個靜美舒適的季節。它淡然了夏的狂熱,也沒有冬的陰冷,送來的是久違的涼爽。正如羅丹所說: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清澈和靜謐。倍受酷暑煎熬的人們,終於盼來了舒緩的機會。天空湛藍高遠,如絮的雲朵被襯得更加潔白。燦爛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把一直躲在樹蔭下的人們引了出來,有的一字排開,坐在牆根織著毛衣,聊著家常。有的圍著小桌搓麻將打撲克,那麼聚精會神。還有許多老人仰面朝天,躺在椅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都那麼閒適安逸,比起外面車水馬龍的大街,簡直就是兩個世界。我是外地人,和他們的語言交流有一定障礙,所以更喜歡沏一壺香茗,坐在陽光充足的陽臺上,沐浴著溫暖的秋陽,一個人靜靜地讀讀書看看報,或觀賞窗外的景緻。每當想起東北此時已經寒風凜冽,白雪皚皚,會不寒而慄,頗為自己的當下感到慶幸。金秋帶來的愜意和享受,沖淡了我的孤獨和惆悵,竟有些“樂不思蜀”,於是冒出了讚美它一番的念頭。多麼希望把這幸福的時光永遠留住,可我知道,星轉鬥移,四季交替不可逆轉,我們就是在這秋去秋來的輪迴中一路走來,享受著美好人生。

  自古以來,有人愛秋,有人悲秋。悲秋的人把秋天看得寂寥蒼涼,隱含傷感。愛秋的人卻贊“天涼好個秋”,“我言秋日勝春潮”。無論在東北還是上海,我註定是愛秋的。

  上海的秋天作文二

  在上海生活了14年,這14年來,我已熟悉這裡的一切。在這熟悉的一切裡,我最鍾愛上海的深秋。

  上海深秋的來臨帶來冬的問候,恍惚中走進了深秋的落葉,細數著無奈迷離,舞動著最後短暫的美麗,終逃不過化塵為泥。

  在上海,一個人漫步於小道,少了炙熱陽光的陪伴,只覺得風兒從指尖滑過,感到絲絲寒氣襲向全身。看著女孩們拉緊了衣鏈,長髮在風中飄揚;由綠變黃的樹葉緩緩地從天空中飄落下來,風兒又躍到桂花樹上,挑落了粒粒芳芳撲鼻的桂花。

  在上海的深秋裡,風和葉總是主角,不斷地上演著一幕幕絕美的剪輯。將我帶到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一陣風吹來,落葉飛揚,讓人心馳神往,但也會聯想到傷感,悲涼。晏殊在梧桐夜雨中寫了“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的悲涼的詩句。

  我猜想,上海的深秋應該是一個靈動的女子吧!壁虎接住天上點點星光,真可謂是水與天相接。這樣的女子,不得不讓我想起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陣陣涼風伴著絲絲的細雨。李清照與“深秋”這兩個美麗的女子在這黃花飄零是互述衷腸,惹人心傷,悽苦而孤獨。

  上海的深秋帶著絲絲涼意,告別繁華,喧鬧的都市,徐徐撩開上海溫柔而神秘的面紗,深秋那碧藍的東海的海水,如鑽石般璀璨奪目,禁驚鴻一瞥,已深深迷醉,則讓人留戀忘返,魂牽夢縈。

  上海的這個季節讓人享受更多是流逝,夏日裡瀟灑的亮麗讓人忍不住回憶。深秋的淒涼,孤獨更平添了幾分難以述說的思緒。

  上海的深秋款款而來,又悄然而去。拾起一片梧桐樹落葉,放在手心裡細細的看葉子的脈絡,我知道這就是我所尋找的上海的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