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有關清明的作文集錦15篇

清明的作文

有關清明的作文集錦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清明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清明的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墳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有關清明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春天已來了,一場春雨一場暖,清明節時節,所有的人都準備著外出踏青也好掃墓也罷,因為這是個出門透氣的好時候就對了。

  今年清明節不再是以前那樣雨紛紛,不再是那花花綠綠的傘的海洋。這樣的好天氣,大家踏青,掃墓的興致更濃了。對先人的懷念依舊不改。人們踏青,掃墓兩事不誤。

  山腳下,雪白的,金黃的菊花;紫紅的,墨綠的假花。我捧著鮮花,打量它。往山上走。春色在山上更加秀氣。半山腰,那個母親,她養育著春。瞧,桃花梁了一地粉紅地綠葉的淡綠、深綠分開了。美術家會感嘆。春有藝術美。

  “松樹,有松果。”一個小孩子叫道。我東張西望。果然,樹上滿滿一片。大人們談起昔日的趣事。妹妹卻在問我:“為什麼沒松鼠。”

  來到墓邊,雜樹雜草,似乎吞沒了墳墓。他們拿起工具,忙活起來了。

  爺爺說,民間有種說法,清明叫做“加土”,爺爺拿起鋤頭弄了點土,放在墓上。我恍然大悟。

  眺望過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路邊的車停得整整齊齊。掃墓者來來往往。再次尋找那幅畫,更加美。突然想說:“站在山下看風景,站在山上看風景的人在看你。”這時,大人們打掃好。讓人煥然一新。

  目光被一棵開白花的樹鎖定了。它開得早,落得也早。白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景象正與清明節符合。

  清明節,給山間歡快的嬉戲,所有遠去的先人們希望你們能夠看到我們的美好。

有關清明的作文3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說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裡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後捧著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裡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著我的臉,我們往裡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說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有關清明的作文4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著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那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裡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說:“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裡,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燻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說:“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說在這裡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有關清明的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的清明時節的景象。這不,一年一次的清明節不就來了嗎。

  這天我們一家和二孃它們一家一起去給奶奶上墳。因為上墳的地方在郊區的一座墓園裡,所以我們早早地上了公共汽車,向目的地出發,和二孃它們在那裡的大門匯合。一路上,春光明媚。公路兩旁的田野裡有嫩綠的麥田、蠟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真是美不勝收,讓我陶醉在其中, 不知不覺,就到達了南陵的大門口了。

  一下車,就看見二伯、二孃正站在那裡。看樣子它們已經買好了鞭炮、鮮花和香蠟錢紙等東西了。街道兩邊賣香蠟錢紙的小販們都大聲嚷嚷著到自家這兒來看看,熱鬧極了,就象過年一樣……

  走進大門,我們向奶奶的墓碑走去。不一會兒,我們來到墓前,我們首先是把白菊花和黃菊花撒在碑臺上或兩邊的小草叢裡。緊接著就要去一個類似塔頂的屋子裡放鞭炮,等鞭炮放完後,我們就要點上蠟和香插在一個專門設定的小土罐裡。最後就是燒紙錢了,在燒的途中,我們還說了一些保佑大家之類語。一想到以前奶奶對我那麼的寵愛、帶給我的快樂,想到它生前的遺囑,我不禁油然而生起了我的思念之情,頓時淚流滿面。

  這一次的掃墓,真切希望奶奶在天上過得好好的!

有關清明的作文6

  清明節這幾天街頭巷尾都已經擺放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籃上多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

  不知是先人們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溼的季節來搭配這潮溼的心情,今天早晨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我不禁順口吟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可熱鬧,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有的為親人掃墓,有的為朋友掃墓,鞭炮聲,說話聲,交成一片。但是總比以往缺失什麼。大家的臉上盪漾著的笑容,那麼的不自然。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大人們準備許多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紅燭等物品。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可有意思,找到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或在墳上增加新土,除去雜草或不適合在墳上生長的樹。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不一會兒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掃墓時,人們攜帶紙錢等重要物品,將花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等焚燒,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然後是祭祀,這不僅僅是為寄託思念,還是為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愛。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濛濛的細雨之中,承載著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那些逝去的親人,這樣悲痛的心情,纏繞於心中,久久的,不散……

有關清明的作文7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老爸老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老爸它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老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老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丟擲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透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有關清明的作文8

  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但卻不是什麼好日子,因為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和媽媽帶我去鄉下掃墓。

  我們乘車到了老家,下了車來到了一個公墓區裡,這裡有一個墓就是我爺爺的。我對爺爺的印象已經十分模糊,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聽奶奶說,在我和姐姐、妹妹中爺爺最疼我了。我對爺爺唯一的印象就是,老家門前路的盡頭有一條小河,爺爺經常帶上我拿上魚竿去釣魚。爺爺的樣子我只有一點朦朦朧朧的印象,只有看到爺爺的遺像時才能想起來。記得爺爺去世那天,我家裡來了許多人,他們都在哭,姐姐也哭了,可是我那時還小,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圍爺爺哭,在我看來爺爺只是睡了,不久以後就會醒來。可爺爺並沒有醒過來,而是永遠睡在了墳墓裡。

  爸爸跪在那兒給爺爺燒紙錢,我也在幫忙,可是腦子裡還是在胡思亂想,爺爺現在在哪裡?在那兒生活的好嗎?,這些問題我當然不會知道答案,可卻包含我對爺爺的思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寄託了我們對逝去的親人懷念,可時光不能倒流,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有關清明的作文9

  清明節,一個悲傷的節日。每次在這天裡都會勾起我兒時的回憶,我都會想起我那已去的姥爺,眼淚變不禁的往下流。兒時的記憶不斷從我腦中閃過,不過越來越模糊直到忘記。

  一大清早,老媽變把我從被窩裡拽了出來。原來老媽要帶我去上墳啊。自從姥爺去世後,家裡每年都要去給姥爺燒紙錢,我早已見怪不怪了。這天的天氣不想詩中說的那樣,天氣還算晴朗。但對於上墳來說,這種天氣顯得很不和實際。我和老媽來到了上墳的地方,這裡已經有好多人到了。我跟著舅舅到了屋子的二樓取姥爺的肖像,眼尖的我發現在櫃子裡有一套象棋。

  記得那是姥爺生前最愛玩的東西,自從我出生起,姥爺的身體一直都不怎麼好,總是生病。但他是對我最好的。想到這裡眼淚已經流了下來。舅舅牽著我走到了樓底下,找了一個空曠沒人的地方,把姥爺的肖像放在了最中間便開始燒紙了。燒的什麼都有,有冥幣啊、紙做的傢俱啊。聽說是因為姥爺晚上託夢說他沒傢俱了,讓弄點傢俱去。總之都是些迷信的說法。燒完紙後,每個人臉上都呈現這悲傷的表情,我知道這會誰的心情都不好,我自己都是強忍著這淚水。因為姥爺說過他不希望看見我傷心,這句話我一直記得。永遠也不會忘記。

  清明時節,是一個值得懷念的節日!

有關清明的作文10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先祖掃墳。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墳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先祖的墳碑先祖的墳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傳統清明節是個祭拜先祖的節日,是我們我們應該做的,掃墳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墳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我們有沒有想過,先祖功勞有多大?先祖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先祖,就沒有我們,先祖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傳統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墳的想法,把已過世的先祖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墳。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傳統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有關清明的作文1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出現了行人們開始為自己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了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床我們帶著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似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溼潤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似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這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裡,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有關清明的作文12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穀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裡總是猜測著山上墓地到底是怎樣非常是期待,終於到了目地,我迫不及待衝了上去,可是雨天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母親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我聽了母親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墓前,我們把墓前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與紙錢放到祖奶奶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母親嘴裡唸唸有詞也不知在唸叨著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裡,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裡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與炮竹回聲,今天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溼淋淋可我還是非常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有關清明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弟弟於20xx年8月22日離世的,自此,每年的清明我的心就會有傷。走在絹花盛開的街道,那絹花分明掛著親人的淚滴。站在弟弟的墓前,青青的柏樹如弟弟年輕的生命永恆。清明的陽光如弟弟燦爛的笑容,清明的清風如弟弟似水的性格。每次來到弟弟的墓前,我們的心都會痛得流淚。年輕的生命因為一次摩托車的相撞而隕落,這種意外讓他身邊的親人一直不能接受。弟弟的孩子在大學裡入了黨、學習也很優秀,如果弟弟還活著,他該多麼高興啊。

  母親每提到弟弟都會哽咽得說不出話來,父親也憂傷得銀白了頭髮。弟弟離世後,我們一有空就回家,父母也越惦記我們,弟弟離世的傷一直在我們的心裡。

  弟弟身材修長,是個瓦匠。年一過,弟弟就到北方搞建築,十月,北方就冰天雪地了,弟弟就回家攬一些零活。其中的辛苦都寫在他清瘦的臉龐上,雖如此,弟弟每天都樂呵呵的,後輩的孩子們沒一個不喜歡他的。

  逝去了,孩童時在炎熱的夏天為我捕蟬的弟弟;逝去了,青春時忙著戀愛的弟弟;逝去了,牽著他孩子的手去買零食的弟弟;逝去了,為他的孩子打理行李到重點高中報到的弟弟;逝去了……

  清明有傷……

有關清明的作文14

  在我的家鄉對清明節有這樣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太子為了躲避禍害,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跟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回國做了君主。就是後來傳說晉文公。

  在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向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揹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想讓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天,晉文公率眾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有關清明的作文15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姥爺家。姥爺的家在農村。我們騎著電動車。一路上到處充滿了春的氣息,和煦的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風一吹好像在對我們點頭招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飄舞。

  地裡的小草也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到了。我們到了姥爺家,附近鄰居家的菜園裡,種著綠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園裡還長著兩棵大桃樹,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枝頭,看上去就像一隻只蝴蝶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採蜜。田埂上開著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問好,多美的田園風光啊!我最喜歡去姥爺家村頭的小河邊玩。吃完午飯,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塊兒去河邊玩,河邊的樹木都換上了新裝,看那高大的楊樹嫩綠的葉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光。榆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的榆錢,令人垂涎欲滴。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綠色的枝條隨風擺動,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水邊梳洗它的長髮。小河裡有一群小蝌蚪在歡快的游來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會游泳的“逗號”。河中的蘆葦也呈現出了嫩綠色。幾隻鴨子在河面上遊玩兒,還不時的潛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魚吃。我看著這美麗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學過的一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歡著生機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