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作文範文(精選2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作文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使清明成為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每逢清明,憑弔先人,傳送思念,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
清明時節,祭奠先祖是人們的一種寄託,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文化。清明除了上香祭祖,一家人也可以和朋友結伴踏青,領略自然風光,採擷趣聞逸事。此外,我們還可以到陵園憑弔先烈,追思他們的業績,珍惜今天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清明過後環境汙染了,清潔工的強度增大了,留給人們的是另一種傷痛。以往一到清明節就會看到許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鋪滿了垃圾,塑膠瓶、鮮花包裝紙、廢紙,甚至還有焚燒“冥幣”留下的黑灰堆。風一吹,黑灰滿處飛。掃墓者隨意丟的垃圾,不但影響環境還增加了火災隱患。清明節前後天氣乾燥,又是森林火災高發的時節,所以更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鐘。作為我們中學生,清明節放假一天,在緬懷親人的同時,更應該倡導文明行為,更應該是有一種文明心態。
親情是永遠割捨不斷的人際紐帶。追思親人,我們更應注重精神上的紀念。想一想他們的為人品行,表一表他們的在世功勞,說一說他們的哺育之恩,從而不忘記先人的艱苦創業,珍惜家庭的和美。 寄思故去的親人,也是一筆精神財富。它可以用來教育後人,倡導一種感恩的美德。工作在外的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說些暖心的話。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可以幫爸媽幹些活兒,節日裡多陪陪家人,學會感恩和報答。
朗日皎月共氣象,松柏河山寄思念。本週五,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了,如何使這一傳統民俗過得更文明,讓我們大家從自我做起,使這個清明節更有意義更文明。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已經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潛江,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開啟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的笑著,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著姥爺的相片說:“姥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說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姥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裡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節的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放風箏,可是風太小了,我費盡全身力氣也沒能讓風箏飛上天。我們等了很長時間風還是那麼小,於是媽媽決定回家。我垂頭喪氣地走著,忽然,一道鵝黃色映入我的眼簾中,我急忙跑過去一看,咦,乾枯了一冬的柳樹不知啥時變綠了,長長的柳枝上長滿了許多黃黃的東西。
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柳樹上應該是長葉子的呀,可這些不是葉子,它們是什麼東西呀?”
媽媽笑了,說:“這是柳樹開花了呀。”
啊,柳樹也開花呀!於是,我輕輕摘下一朵放在手心,它的顏色那麼黃、那麼淡,毛茸茸的像一條毛毛蟲,上面一朵朵小花盡情開放著,好像在宣告什麼似的。
媽媽還告訴我等過一段時間柳樹的種子成熟以後就會乘著降落傘四處旅行、生根發芽。我仔細端詳著手心中的花,好像手中捧著一個個沉甸甸的生命。“清明楊柳綠”,是春天讓生命重新起航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這個清明節我雖然沒有像別人一樣去祭祖,但它卻讓我認識了柳花,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我也要趁著這美好時光快快長大,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清明節作文 篇4
二十四節氣,節氣到清明。
家鄉的天地間便瀰漫著特殊的氣息,生機和活力張滿了大地和天空,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鮮豔而明麗,萬物祥和而生動。
回憶以前的清明節,真叫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盪鞦韆,那可是一個孩童的必備技能。
我家鞦韆在院子外面,將粗粗的繩索拴在一棵大樹的兩根健壯的枝幹上,繩索間拴著一塊木板。坐在結實的鞦韆上,兩腳用力蹬地,身子就隨鞦韆飄蕩起來,如同古老的吊鐘。忽上忽下,忽近忽遠,大地和天空隨著美妙的曲線晃動、旋轉、跳動起來。或乾脆閉上疲勞的雙眼,忘卻一切,盡情享受飛翔的快感。或哼起歌聲,任清風帶向遠方,學習的重擔和生活的煩惱也隨其帶走,高山流水,豈不悠哉!
清明時節,風箏難耐寂寞,凌風而起,傲視千雄,翱翔於藍天之上。
風箏是一個淘氣的娃娃,但只要你摸透了他的性情,任憑繩子怎麼扯動,它都會在空中為你戲耍、表演。隨風而起,風箏才會翱翔,任其自由的舞蹈,伴隨童年無盡的想象。一線一棍,只為飛翔而生,鳳舞九天,傲視千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經典的詩句,經典的詩意,勾起了我對過去清明的暢想。回想過去,審視現在,暢想未來,清明將何去何從,逝去的清明能否重現,選擇權永遠在我們之手。傳承中國文化,理所應當,望君珍之慎之!
清明節作文 篇5
每年的四月五號是傳統的清明節。
每年四月份的時候,媽媽就會買幾袋金黃色和銀白色的硬紙。回家疊好多好多金元寶。我會問媽媽:“為什麼要疊這麼多金元寶,媽媽告訴我:“這是給爺爺和外公的紙錢,讓他們好在陰曹地府有錢用,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財源滾滾。”
每年四月五號爸爸就會帶著我和媽媽,提著疊好的金元寶,爸爸買的鞭炮,爸爸還會扛著一個大鐵鍬,拿著鐮刀,到河邊柳樹旁割幾根柳條帶著。我問爸爸:“為什麼要割柳條,帶鐵鍬呢?”爸爸說:“帶鐵鍬給爺爺挖一個新的墳頭帽。”我們走著走著,快要到爺爺的墳旁時,爸爸拿著鐵鍬用右腳使勁踩著,只見爸爸雙手捧著一個漂亮的墳頭帽向爺爺的墳墓走去,他把墳頭帽放在爺爺的墳頂上,說:“這代表爺爺的頭。”爸爸還插上柳條,拴上白紙條,一陣微風吹來,白紙條隨風飄動。爸爸說:“這是為了讓別人知道這家有人來上過墳啦。”媽媽把疊好的元寶放在爺爺的墳頭,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元寶,我們都跪在爺爺的墳前,叫我喊爺爺來收錢,爸爸起來拿著鞭炮用打火機點燃,先點燃三根大鞭炮,接著點燃一掛小長炮。
等鞭炮放完了,元寶燒完了,看不到火舌時,我們一家人才離開爺爺的墳地。
然後我們三人又去外公的墳地上,像祭拜爺爺那樣,祭拜完外公,我們就回家啦。
清明節作文 篇6
又到一年的清明節了,學校裡放了三天假,和往年一樣我們要回紅安老家給爺爺上墳,除了爸爸、媽媽要上班外,大伯開著車子帶著奶奶,大媽,哥哥,妹妹和我全都回去了。
經過3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老家,中午是在姑奶奶家吃的中午飯,奶奶聽村裡人講今天不適宜上墳,所以下午的時候大伯就說帶我們去村裡的池塘裡釣魚,到了池塘邊,大伯給哥哥做好了準備工作,哥哥就開始釣了,然後自己也開始釣了起來,我和妹妹就在池塘邊上,抓蟲子,摘野花,玩得很高興,不一會兒大伯和哥哥先後一人都釣起一條魚來,我和妹妹看見了,都興奮的想試試,大伯和哥哥就把魚竿給了我和妹妹,並告訴我們要耐心的等待,還要專心的看著魚鰾,什麼時候魚上鉤了才能提魚竿,我們按著大伯說的做,不一會我和妹妹也吊起來一條魚,雖然沒有大伯和哥哥的魚大,但我和妹妹都很高興,我們也能釣起魚來呢!時間過得很快,天開始變黑,我們回家了,晚上我們吃自己釣的魚,喝著湯,感覺真香呀。
第二天,我們準備著給爺爺上墳,結果卻下雨了,雨下得還有點大,奶奶不讓我們下車,給爺爺上墳,在車上待著,理由是免得把衣服淋溼,還踩一身的泥巴,最後我們三人今年都沒有給爺爺上墳,給他燒紙錢和磕頭,雖說這次回來沒給他老人家上墳有點遺憾,但我們心裡都還是很高興的,因為我們學會了釣魚,同時我們也在說明年回來一定挑個好天氣,給爺爺上墳。
清明節作文 篇7
杜牧曾有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但誰知這令人“欲斷魂”的亦是人類最真摯的感情呢?
清明之際,我與家人為祭奠我的外公,來到了我鄉下的老家。我們在崎嶇的山路上寫下我們走過的痕跡,就這麼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來到了我外公的墓碑前。
墓碑很簡單:外公以及他的子女名字,還有他的一張照片。照片中,外公笑著,笑得是那樣的燦爛。但願他在地下也能像照片中一樣幸福吧!
媽媽將錢紙點燃,隨後錢紙化為了灰燼,但願這些錢紙能帶著我們的美好祝願到外公那兒去吧!
外婆告訴我,只要我們拜上三拜,然後說出想對外公說的話,他在地下一定可以聽到的。一向不迷信的我這次居然真的按照外婆所說的去做了。“外公。”我在心中默默唸道“您真狠心啊,狠心的'丟下我們不顧了,您眼睛一翻、手一垂就完事了,可您知道我們有多想您嗎?”一幕一幕從我的眼底浮現:“你別跑啊!外公追不上你!”“看看這個風車怎麼樣?這可是外公跑了幾家店才買到了的,好看吧!喜歡嗎?……”
“滴答、滴答……”我仰起頭,天空已下起了小雨。一滴水珠從外公眼中流出,緩緩落下。是外公聽見了我對他說的話嗎?我相信是的。
晶瑩的淚珠從外公眼中流出,流入了我的心中……
清明節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濛濛細雨到來了。星期二,我跟著爸爸媽媽到外婆家——即墨去掃墓。
我們是上午去掃墓的,外婆的墳在山上。車子穿行在一座座山丘之間,路的兩旁是整齊的樹木和綠色的麥田,當時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不過沒走多久雨就停了,當時外公講是外婆知道我們要來看她,所以保佑我們,就讓老天沒有下雨了
終於來到了墓地,媽媽和姨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香燭,擺放整齊後傷心的哭了起來。爸爸和舅舅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後的鬆土,大舅把黃紙摺好,然後壓在墳頭的,接著,還在黃紙上面壓了一塊石頭。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壓著黃紙,可能是因為怕黃紙被風吹掉吧!準備停當後,我們一起在墓前給外婆磕頭,並把帶去的紙錢和香燭統統點燃,燒給了外婆,據說這樣外婆在天堂就有很多錢花了。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出來了。往回走的時候,心情輕鬆了許多,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遠處的山巒起起伏伏,田野裡麥苗綠油油的,路邊的草地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陽光從還未散去的雲朵的縫隙中撒落在田野裡,時明時暗,像極了我們現在的心情。
我在回來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輩們,你們在天之靈好好安息吧!我們這些做子孫的一定把家園創造的更加美好!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清明節作文 篇9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著不一樣感受。
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記憶,早已被深埋心底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洩。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最深記憶。
但淚往往有著不同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悲傷與蕭瑟灌注而成。也許他們是對,清明之類是悲傷。但室,回憶過往痛苦記憶對於現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好好想想對未來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追憶而是對未來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沉浸對往事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事光,展望美好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洩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情節卻再也不能使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麼?
現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宣洩,沒有對過往追回,更沒有對未來展望了。
清明節作文 篇10
清明,我沒有與別的同學一樣去掃墓,而選擇了到郊外踏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此時正是桃花的盛花期。遠看,蔚藍的天空下、蔥翠的小山旁,那一片片桃花,密密麻麻、高高低低,象天上的一朵朵雲彩;偶爾有高大的松樹相隔、有清澈見底的溝渠流水相間,有兩三隻山鳥飛過,簡直是一幅濃淡適宜的水彩畫。
近看,粉紅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芯、綠色的小萼片,形成了小巧玲瓏、晶瑩剔透的桃花;一朵朵、一簇簇,擠滿了整個枝頭。它那淡粉的臉蛋,細細的腰肢,引來了許許多多的蜜蜂在花間飛舞。枝條上偶爾有冒出的嫩芽兒,象捉迷藏的孩子,東躲西藏,把粉紅的花朵襯托的更加嬌豔。漫步於花海間,香氣四溢、沁人心脾,叫人陶醉其中。
郊外的草地很少有人踐踏,所以長的格外繁茂。人走在草地上,閉上眼睛,聽著山鳥“嘰嘰喳喳”地叫著,踏在比羊絨還柔軟的“綠色草毯”上,聞著葉子上還掛著露珠的草地特有的芳香,不睜開眼睛,還以為到了天堂勝地!草地上夾雜著的白色小野花,象點點繁星在微風中搖曳著,在陽光下閃耀著奪目的光點,頗為可愛。
在桃樹林旁,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歡快地翻著浪花。如果你撥開溪底的水草叢,會發現好多好多露著銀白色肚皮的小魚聚在一起,好像是在說悄悄話呢!在沒有小魚的地方,捧一口水嚐嚐——哇,一股甘甜從舌尖一直流到心裡,感覺全身一下放鬆了許多、心情舒暢了很多。
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想去親眼看看嗎?
清明節作文 篇11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 也是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日子。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這天,爸爸哥哥帶我去給爺爺上墳。
早晨,我還在睡懶覺,爸爸叫我起床:“快起床,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給爺爺上墳呢。”我不想起床,說:“能不能再睡一會兒,我還想睡覺。”爸爸笑著說:“小懶蟲,快起床,你看,太陽都曬屁股了。”我還是不想起床:“曬就曬吧,曬一會兒太陽也好。”爸爸催我了:“快起床吧,不然我們就把你扔下不管了。”我聽了這話,馬上起床,說:“那可不行,不然我沒人管,餓昏了怎麼辦?”爸爸笑了。
爸爸開車帶我們去了那兒,路上的景色非常美麗。草綠得發亮,向遠望去,像一塊綠色的地毯。山路的彎度打,一個大轉彎,把我都搖暈了。“千萬別暈車啊!”我想著。終於到了目的地,我高興地跑來跑去,在草地上打滾,軟綿綿的,舒服極了。爸爸和哥哥給爺爺上了香,燒了一些紙錢。我玩了一會兒,就到爺爺的墓上插五彩紙。那五彩紙插在墳上看起來顏色鮮豔,好看極了。插完後,爸爸、哥哥和我給爺爺磕了幾個頭,磕完我們就回家了。
不過,鄉下的空氣很是新鮮,我想:燒紙燒香會汙染空氣,最好不要燒紙燒香,我認為獻上一束花就可以了。
清水縣第三中學七年級十班蔡宇
清明節作文 篇12
4月5日這一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呢。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晉文公感恩於介子推的“割肉奉君”,想封他做大官,但介子推每次都拒絕了。最後,竟然為此自願燒死在山中。他留下血書提醒晉文公要做一位賢明的國君。晉文公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名為“清明節”。現在,“清明節”已經漸漸演變成為了人們緬懷去世的祖先的一個重要的節日。
這一天,家鄉的人們不論工作的地方有多遠,都要趕回村裡,扶老攜幼,一起去上墳。我也和爸爸做好了準備,跟著他們出發了。首先去祖墳。祖墳離著我家的墳地有好遠,我們在老人們的指點下先後祭拜了后土神,開山老祖,以及我們這一支的老祖宗。然後轉道到另一座山去祭拜我的老祖和爺爺、奶奶。祭拜的時候,先將扁豆、豆腐、扣肉、米飯、茶、酒、水果供在墓碑前,點燃三柱清香,燒點紙錢,然後三叩九拜,祈求去世的祖輩們保佑他的子子孫孫們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這一天,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不但能見到出門在外的叔叔嬸嬸,還能見到可愛的表弟表妹。一路上,大人們有說有笑;而我們則一路拈花惹草,追逐打鬧。清明節變成了親人碰面,小伴聚首的佳節。我想:去世的先人們最樂意見到的,也正是這種子孫滿堂,其樂融融的情景吧?
這就是我的家鄉“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作文 篇13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說:“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後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著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枝?”爺爺說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
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麼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摺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著學,也幫著折了好幾個呢,雖然不怎麼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我們又去買了紙錢和炮竹,東西買齊了。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上大多拉著掃墓用的東西,真有詩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
拿著東西到了墓地,爺爺和爸爸開始忙著給墓地添土,我和奶奶媽媽忙著燒紙錢和元寶,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嘴裡也說著讓他們來拿錢。添好土燒完紙錢,爸爸開始放炮竹,我們全家都跪下來給祖宗磕頭,求祖宗保佑我們國家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掃完墓到了飯店,該吃飯的時候,爸爸又多添一副碗筷,一個座位,夾滿菜,說這個座位是祖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好多去掃墓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插柳,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清明節作文 篇1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到來。清明節當天,我與父母、親人一起上山祭拜先人。一路正趕上一場大雨,今年的清明節的大雨,與往常不同,下得特別的清涼,或許正是今年春天來的比較晚的原因吧!到達墓區,獻上一份鮮花,在先人面前,靜靜地將過去的一年裡的一些小事與先人暢談,也許下新一年的心願,祝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學子們學習進步,或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中國夢吧!
清明節作文 篇15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有一點說錯了,今年可不是雨紛紛,那是瓢潑大雨。本來爸爸是說要去掃墓的,不過看來也是不可能了,老爸老媽都去上班了,只留我一人在家,這個節日就只我自己孤零零一人過了,往年在外婆家住時,在清明節外婆總是會炒一大盤面然後大家就圍一起熱熱鬧鬧的吃,再看如今,真是欲斷魂吶
清明節作文 篇16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記得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春遊更是最好,因為清明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所以很多人都會趁這時春遊。
清明節作文 篇17
我站在墓碑前,拿著香鞠了三個躬。
我完全不記得這位太奶奶了,聽說我兩歲的時候她就去世了,她很喜歡,很喜歡我。
可是現在再也無從考證了,人已逝去,記憶未曾留下任何痕跡,沒有照片,我只能空憑想象,但是心裡莫名的一股股暖流叫囂著,我好想知道
擦了擦墓碑,明年我再來看您。
清明節作文 篇1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寫清明的詩句一直都很優美,而且最近清明節也剛剛過去。許許多多的人也已經去祭奠過家裡已經逝去的老人了。清明,一個並不是十分美好、十分歡樂的日子。可能有些人在清明節時感覺很舒服,但是更多的人在清明時感受最多的還是那股淡淡的悲傷,對已經逝去的人的悲傷。我,並不是很喜歡清明,因為它總是讓我想起我已經逝去的老人
清明節作文 篇19
“梨花在清明節吹拂,遊客們正在尋找春天半出城。夜曲盡去,萬柳成鶯。”
清明節是農曆的24個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一到,氣溫就會上升,這是春耕和播種的好時機。因此,有一種說法是“清明節前後,都種瓜和豆子”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溫暖的春天和鮮花盛開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人們總會想到出去散步。帶著這個想法,我和父母走出家門,來到了第二中學。
沿著河邊散步,迎面吹來一股清新的風,就像你母親的手輕輕地拂過你的臉,溫柔而溫暖,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會從多雲轉晴。在領略了春風的溫柔之後,看看周圍的花草樹木。小溪旁有一排柳樹。它們隨著春風的佛像移動,所有的樹都是綠色的,就像碧玉製成的藝術品。與何的《劉永》一模一樣:“碧玉是一棵垂下一萬條綠絲線的樹。”
一些樹會開花,花朵從樹中出現,又小又可愛。一些樹有黃色的花,一些樹有白色的花,一些樹有粉色的花。最讓我驚訝的是,在一簇已經完全枯萎的枝幹中,小小的紫色雄蕊已經發芽,彷彿在說,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將加入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和他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麗。
我們邊走邊看,很快就走到東塔公園,發現我們周圍所有不知名的樹都長滿了綠色的種子。看著這些誘人的水果,我幾乎忍不住摘了一些來品嚐(嗯,那是不允許吃的。)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季節,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出去走走,看看美麗的祖國的河流和山脈,心情可能會好一些,哦,藍色的大海,藍色的天空和風,出去走走,其實,一個好的地方不能持續一輩子,不要像懶鬼窩!
清明節作文 篇20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也就是祭祖的日子,家家戶戶忙著幫祖先的家園清理一翻,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天才一破曉,爸爸就催促我們趕快起來,一聽到爸爸如獅吼般的聲音後,我趕緊起床。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廁所走去梳洗,大家梳洗完畢後,就前往墓園囉!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所以祭祖的人潮也就特別多,一輛輛車子如車水馬龍般的,感覺很擁擠。一到了那兒,大夥先去拜土地公,拜完了土地公,我們再去墓園掃墓。我想一年之久都沒有去清除雜草,雜草是否長了呢?結果一到了墓園,雜草真的長得好高,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正要拔雜草時,媽媽提醒我不要心急,她說沒有戴手套,手很容易受傷。這時爸爸從塑膠袋中拿出準備好的焟燭、打火機、紙錢和祭祀的貢品。接著,爸爸將焟燭用打火機點燃,再燃燒紙錢。而媽媽和我則一起拔雜草,在家中綽號“管家婆”的妹妹也來參一腳。而我們一直忙到傍晚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回到家中個個都躺在床上睡覺了。
清明掃墓的習俗,源自宋朝。宋朝這一天拜掃新墳,其他的墳墓在寒食節掃祭。清明掃墓到了明清以後,才漸普遍。僅管如此,有一則關於清明掃墓的傳說故事卻是漢高祖劉邦留下的:漢高祖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以後,光榮的返回故里,想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卻因為連年戰亂,使得一座座墳墓,雜草叢生,墓碑更是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劉邦找不到父母的墳墓,非常的難過,經過一番禱告祈求才發現父母的墳墓。劉邦趕緊派人重修墳墓,並且在每年的清明一定來到墳上祭拜。後來就演變為民間掃墓的習俗!這樣的故事,或許有些牽強附會,因為根據記載,清明掃墓的習俗,在宋代才開始,距離漢高祖時期,已有一千兩百多年。
說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一起掃墓。但是在掃墓的過程中,是否想到了仙逝的祖先或父母。我相信,我們有像今天那麼好的物質享受,是祖先先前的智慧所發展出來的。有些人父母在世時不知善待父母,等到父母死後才恍然大悟,給父母祭拜昂貴的食物,不過你想想這樣對嗎?所以孝順應當要即時,才不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