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八篇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八篇

  引導語:對於清明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清明亦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要怎樣寫一篇以“我們的清明節”為題的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一

  清明節的前兩天,班上的一些同學自發的來到了太行太嶽革命烈士陵園。我當然也不例外,與同學們來到了這神聖的地方。

  穿好校服,繫上鮮豔的紅領巾,拿上鮮豔的菊花,大家便向烈士陵園“進軍”了。剛踏進大門,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就映入大家的眼簾,碑上還有幾個醒目的大字——太行太嶽革命烈士紀念碑。大家在碑下獻上了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又像紀念碑端端正正地行了一個隊禮。

  往裡走,就是紀念館了。步入館內,大家不禁“哇”地叫出了聲。而這裡琳琅滿目的擺放了許多戰爭時的資料,並且陳列著以前使用過的武器與衣服,油燈等生活用具。大家的眼睛看的應接不暇,不時揉揉發酸的眼睛,接著看。大家到了戰爭時戰士們的勇氣和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

  大家又來到了後院的陵墓,這裡有上百名烈士在這裡長眠,大家不禁為犧牲的烈士感到惋惜。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有誰會不感到惋惜呢?

  時間飛快地流逝,眨眼間就到中午了。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裡。我想:是烈士們換來了我們安定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一份力!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每每吟起小李杜之一杜牧的這首《清明》時,我就不由自主地感慨: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四書五經﹑四大史書﹑十大才子書……哪一個,不聞名中外?哪一個,不家喻戶曉呢?春節﹑元宵﹑清明﹑端午……每一個節日,其實這裡都包含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清明節,它是每個烈士,每個英雄的節日,它亦洋溢著我們對已逝世的烈士英雄的瞻仰之情。

  在那一天裡,空氣中摻進了一些悲哀的氣息,太陽也為那些忠心報國﹑赤膽忠心的烈士英雄的死感到惋惜,於是跳進雲層裡,偷偷地小聲地哭泣起來。我們站在烈士碑前,抬頭仰望烈士碑,而那些英雄的名字都湧現在我的腦海裡:心中有愛的聶榮臻聶將軍﹑以寡敵眾的戴安瀾戴將軍,奮勇殺敵的佟麟閣將軍﹑還有為國捐軀的謝晉元將軍……他們都是真真正正的﹑頂天立地的中國人。如果說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是夏日夜晚的`天空,那麼,他們也就是夜空上一顆顆絢麗奪目的星星;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一池淤泥,那麼,他們也就是那裡面一朵朵冰清玉潔的荷花。

  抗日戰爭是一段血的歷史,它時時刻刻鞭策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每年的清明節,它是一個人的節日,它是一群人的節日,它是所有中華兒女的節日。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三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重陽節等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明節,因為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隻眼睛裡有兩個眸子。當時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著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後,而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於是他後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後來兩個人抱著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並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為清明,又稱寒食節。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標示著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為這個,我忒兒喜歡清明節。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四

  4月5日清明節的下午,我們四年級的學生到烈士陵園去跟烈士掃墓。

  從學校出發,我們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像一隻長龍似的。我是班上的領隊,拿著旗杆,然後帶著我們的同學在街上行走,朝著烈士陵園的地方去。

  到了山腳下,我看見兩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地上的花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師叫我們不要大聲喧譁,接著,我們向英雄們默哀3分鐘,在這3分鐘裡,而我想到了他們為了我們的祖國而犧牲真是一個大英雄。3分鐘完以後。有學生代表講話,講的是英雄為祖國頑強戰鬥,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壯舉,亦抒發了他們愛國的精神。再是,為這些英雄們唱歌獻花環。最後,為這些烈士英雄們獻白花表達了我們對英雄們的崇敬。獻完白花,我們又來到了烈士英雄的紀念博物館。在這裡面我看到了黃繼光、趙一曼......這些都是為了我們的祖國和平、解放而犧牲的,才有了今天。

  參觀完以後,我們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烈士陵園,在回來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沒有了這些保衛祖國的英雄,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五

  又是一年的清明,又是一度的思念。伴著清涼和煦的風,我又回到家鄉,來度過這略帶哀傷色彩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說得不完全對,現在不是豔陽高照嗎?或許是老天憐惜,讓我們帶著不至於太哀傷的心情去給親人掃掃墓吧。

  親人的墓都沉睡在山上,我與媽媽帶了把掃反,朝墓地走去,因為是山,所以一路上雜草叢生,稍不小心就要拌倒。坑坑窪窪的泥路,被人們踩出了一個個腳印。

  不過一路上的風景也是怡人的。那漫山遍野的金黃,是油菜花;那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是桃花。再爬得高些,就能望見那寬闊的海塘了。人在林間穿梭,鳥蟲在樹上歡唱,看著那些風景,鬱悶的心情也會一掃而空。

  到了墓前,媽媽放上了一盆鮮花,花瓣還很嬌嫩,露珠也在上面掛著,不過過不了多久,它就會失去往日的色彩,枯萎了的。

  墓四周長滿了野草,拔了這些野草,手都有些紅腫。接著又要掃墓,我將墓前的土灰掃了又掃,卻似乎掃不盡。正掃著,突然發現墓邊那一小朵蒲公英,生機勃勃的樣子惹人喜愛。

  輕輕地將它摘下,不能能它吹成滿天飛舞的樣子,噢,還沒成熟呢!

  掃墓完畢了,與墓中沉睡的人兒告別,下山了,迎面而來的又是一陣清風,還含著泥土味兒。而那油菜花與桃花還在風中搖曳著。拍下幾張照片,算做這次清明節的留戀吧。有一句話說:“花開花落人依舊”,人哪是依舊的呢?花還未綻放,人已經落了。

  清明節也許真的是一個哀傷的節日吧。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六

  4月的黎明,儘管漫長的冬夜已經離去,但陰霾卻不肯放棄人們的籠罩。牆角的一抹新綠,是人們的嶄新的希冀。走在巷子裡,卻沒有喧囂,有的,是那行色匆匆的身影,與一抹尚未乾去的淚痕。

  這是清明節,山野中,陵園裡,前來掃墓上香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承載著哀思,繚繞在沉重的墓碑前。年輕人們,或是看著碑文久久矗立,或者雙手合十,彷彿正在低聲對墳墓說著些什麼。他說的是回憶嗎?他是在告慰逝者安息嗎?我看見一個老人家在墓碑前,如同雕像一般,久久地跪著,淚水隨著他誠摯的禱告再次消逝在時間的急流裡,留下一抹淡淡的悲涼。他悼念的是他的母親嗎?他痛苦的是因為沒有給他母親剪一次指甲嗎?冰冷的大理石,在禱告中透出只有靈魂才能賦予的神聖與莊嚴。人們不肯離去,這土地裡沉睡著他們的親人,這土地裡埋葬的是他們的思念,這土地彌留著他們的記憶,這土地昇華著逝者的靈魂與尊嚴。可是,生活迫使他們最後一次,莊重的看這墓碑一眼。他們強迫自己邁開步子,離開這裡。因為這裡,承載著太多的悲悽。

  “媽!我後悔沒再回家看您一次!”老人哭道。他的滄桑的臉頰已經佈滿褶皺,他的真誠讓人肅然起敬。這即使在百米之外,也能聽見的鄉音,就決定了清明的主旋律——這是悔過的日子。可是,悔過,只能給生者一些告慰罷了,卻永遠無法彌補逝者的遺憾。活著的時候不去珍惜,難道只有死了,才肯悔過嗎?我不解,我困擾。可最終我明白,擁有的不去珍惜,失去了才拼命去後悔,這難道不是人性的弱點嗎?

  我後悔自己沒能兌現與父親的諾言,我愧疚於不能理解母親的一片苦心。我後悔沒能給爸爸洗一次腳,我悲傷於沒能給爺爺送行。或許,歷史會重演,我可能會成為那個老者,在親人的墳頭哭上幾天幾夜。

  不,我不想這樣。我要努力的珍惜美好的當下,我會用心去理解愛我的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落葉並不遺憾,因為新的葉子會蓬勃而出。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得遺憾。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但願在遠去的日子裡,時光能承載人們無悔的魂靈。作文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七

  踏青,掃墓,兩個詞徘徊在耳邊。這正是清明節要做的事,亦是中國的習俗。

  今年清明節不再是以前那樣雨紛紛,不再是那花花綠綠的傘的海洋。這樣的好天氣,大家踏青,掃墓的興致更濃了。對先人的懷念依舊不改。人們踏青,掃墓兩事不誤。

  山腳下,雪白的,金黃的菊花;紫紅的,墨綠的假花。我捧著鮮花,打量它。往山上走。而春色在山上更加秀氣。半山腰,那個母親,她養育著春。瞧,桃花梁了一地粉紅地綠葉的淡綠、深綠分開了。美術家會感嘆。春有藝術美。

  “松樹,有松果。”一個小孩子叫道。我東張西望。果然,樹上滿滿一片。大人們談起昔日的趣事。妹妹卻在問我:“為什麼沒松鼠。”

  來到墓邊,雜樹雜草,似乎吞沒了墳墓。他們拿起工具,忙活起來了。

  爺爺說,民間有種說法,清明叫做“加土”,爺爺拿起鋤頭弄了點土,放在墓上。我恍然大悟。

  眺望過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路邊的車停得整整齊齊。掃墓者來來往往。再次尋找那幅畫,更加美。突然想說:“站在山下看風景,站在山上看風景的人在看你。”這時,大人們打掃好。讓人煥然一新。

  目光被一棵開白花的樹鎖定了。它開得早,落得也早。白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景象正與清明節符合。香。

  我相信,明年它會開得旺,松樹上會有松鼠,更有活力。我們也一樣,要有捨得精神。勇於面對那些失去的人、物,過要現在的生活。

  我們的清明節作文八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它是從周代開始的,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今天是農曆3月9日,正好是清明節,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山路上卻人來人往,掃墓的人源源不斷。外公帶著我也去先人掃墓。我們準備了香、蠟、紙、水果、餅乾等東西。我們來到了先人的墳墓前,擺好祭品,外公嘴裡嘰裡咕嚕地說著祭文,先把紙點燃,然後把香和蠟都點好插在墳墓前。外公還仔細清除了墳墓上的野草和雜物。一切都完成後,我們又叩了幾個頭,最後我們慢慢地往回走。

  聽外公說,清明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個太子叫重耳,他年輕時為了躲避別人的禍害,被迫逃亡。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數都陸續各奔西東去了,只有少數的幾個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隨他左右。其中的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就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請賞,他才憶起介子推割肉救己的往事,心中很是內疚。

  第二天,晉文公去拜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意見他,就背起老母躲入山林。晉文公知道後,就讓御林軍去找。可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說要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就會自己出來的。晉文公聽了,便下令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晉文公帶著御林軍檢視山林,在一棵柳樹下看見介子推抱著老母親,已經被燒死了。晉文公大吃一驚,把介子推母子好好地安葬了。這時他在樹下發現了一塊木片,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與君做諫臣。”

  晉文公後悔錯信人言,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那座發現介子推的山叫做“介山”,並把放火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走到墳前,只見老樹已經復活,長出了嫩綠的新葉。晉文公望著老樹,把樹起名為清明樹,這一天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清明節一到,氣溫就開始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而古時候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近,而寒食也是民間禁火和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為了一體。而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節的別稱。清明節也多了一個習俗,就是不動煙火,也不吃熱的食品。看,我剛要吃熱飯菜,外婆就端走了。還告訴我:“我給你拿冷食吃,今天是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