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牽掛> 我牽掛的地方作文

我牽掛的地方作文

我牽掛的地方作文

  例1:我牽掛的故鄉小巷

  風箏昇天,禁不住絲線纏綿;大雁南飛;忍不住頻頻回望。歲月易老,世事難變,唯一不變的,是故鄉小巷深情的牽掛。——題記

  故鄉坐落在重慶安居古鎮。

  北京的特色是衚衕,上海的特色是弄堂,那重慶呢?

  不同於北方城市的是,重慶有著最清靈的特色——小巷。

  小巷的磚很綠;小巷的瓦很青;小巷的人很善;小巷的情最暖。

  坐落在中國的西南,重慶小巷集結了西北漢子的豪邁與江南女子的溫婉於一體,乍一看什麼也不是,其實也什麼都是。

  走近每一條小巷,都必經一條約莫五六米的狹窄小道,那兩邊的石壁硬是被硬生生的掰成兩半,硬是分開了能容一人透過的小道,一依如故鄉的人,硬是在西南的荒蠻之地,闢出了一座人盡皆知的大山城——重慶。踏進小巷,沒有那種江南清新的氣息,也不是那種北京胡同溼黴的感覺。是那種青苔潮溼的人情味兒,是那種乾燥瓦礫的生活味兒,是最原始的味道!周圍的石壁上映滿潮潮潤潤的青,地上的石板嵌進了一粒粒乾燥的石子,踩在上面有點硌腳。卻也有一種別樣的舒適。

  還沒來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頭了,一頭扎進了巷子。細細打量一下小巷,西北邊塞的.豪邁和江南水鄉的溫婉融合的恰到好處。輕輕的參差石板覆蓋著地面,來來往往的人們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盡頭延伸出去。與那窄窄的小道相比,巷子就寬敞了許多,雖不能與城裡的街道比擬,卻也有大約七八米寬。兩邊立著幾排參差的房屋,有些未整理過,灰色的瓦上覆蓋著厚厚的歲月,吱吱呀呀的老窗在半空擺動,發出悽怨的聲音,門楣上生著鏽跡斑斑,屋裡的主人換了好幾代,慘訴著一個多世紀的悲哀。還有些重新修築了一遍,顯得美輪美奐。朱門紅柱,雕花木欄,鏤紋窗,漆紅碧瓦。一派古典大戶之氣,於眾戶青瓦灰牆的平房中顯得格外矚目,這便是那小巷中明清重臣的敗落子弟的居所,也頗有歷史的書卷氣。

  巷子中,並不嘈雜,但也是七七八八的聲音漂浮不定。最牽掛的,便是那一聲一聲的吆喝。天還未亮,雞還未曾報曉,便聽見軲轆在石子地上點過的聲——是小販推車來了。帶小販們擺好一攤車的貨物,雞開始報曉了。然後是一家一家拉開布簾,從窗裡飄出煎蛋在鍋裡爆裂的油花生。不久,約摸半個時辰,便有婦女挎著菜籃推門出來,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孩子們也三三兩兩地出來了,手裡拿著彈珠,呼朋引伴。一群一群地蹲在一起,傳來嬉笑的聲音。再不久,吆喝聲就響起了——“賣菜勒,又輕又嫩的瓢兒白勒!”“茶蛋茶蛋,現煮的勒!”一聲接著一聲,一波接著一波。身影在本就不大的巷子裡迴盪了幾下,便消散了。集市漸漸熱鬧起來,小巷裡人不多,但一聲一聲地討價還價仍是把小巷填充得豐盈充實。婦女們挎著裝滿菜的籃子回家叨嘮中午飯了,小販們也該散了。太陽驕傲地立在天上,從兩邊參差的房屋縫隙裡,透下刺眼的光——小巷進入了最懶的天兒。

  小巷的一天從吆喝聲中甦醒,也在吆喝聲裡結束。只不過,這吆喝可不是小販的吆喝,是母親喚著孩子們回家裡吃夜飯的吆喝。傍晚,炊煙裊裊,太陽掛在山上,搖搖欲墜。孩子們還沒玩夠,能再拖一會兒就再拖一會兒。不一會,各家燈火通明。母親們撩開布簾,一聲一聲溫情的呼喚——“小雨,回家吃飯了!”“姚姚,吃飯嘍!”孩子們禁不住飯菜的誘惑,也結伴回家了。小巷此時只剩下炒菜的滋滋聲,陷入了深深的寧靜。晚飯過後,老太婆們一個接著一個搬著小板凳出來乘涼,一人一把小扇,閒話家常。待天全黑時,也就紛紛回家了。小巷深深的睡去……

  忘不了小巷的深情牽掛,因為小巷的磚還是那麼綠,小巷的瓦還是那麼青,小巷的人還是那麼善,小巷的情依舊那麼暖……

  例2:那個最讓我牽掛的地方

  那個

  最讓我牽掛的地方

  終於化作念想

  在煙波處深藏

  曾經它是家鄉

  如今它是故鄉

  曾經它守望我

  如今我遙望它

  老屋

  祖墳

  野草

  斜陽

  幾多時光

  疼疼的想

  那些

  最讓我牽掛的人啊

  如今就在我身旁

  卻依然日日的想

  曾經他們就是我的家鄉

  如今我成了他們的故鄉

  曾經我日日遙望他們

  如今他們日日守望我

  生老

  病死

  白髮

  青絲

  幾多喜樂

  幾多悲傷

  怕成念想

  那條

  最讓我牽掛的路啊

  如今依然挺立在遠方

  那是條永遠也回不去的路啊

  它叫做時光

  生命若無念想

  便無所謂短長

  便無所謂思量

  便無所謂兩茫茫

  曾經的如今

  你們都是我的念想

  如今的曾經

  我也會成為你們的念想

  在最牽掛的地方

  在最遙遠的故鄉

  在永遠也回不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