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精品】民俗作文錦集十篇

民俗作文

【精品】民俗作文錦集十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 篇1

  快樂的事情就像一顆顆珍珠,今天我就要挑最美麗、最有光澤的一顆展示給大家。

  那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我早早的起床穿上媽媽給我準備的漢服,興高采烈地來到學校。

  我剛走進教室就發現平常安靜的教室今天卻像炸開了鍋一樣,大家嘻笑著、談論著。所有人都對今天的民俗節充滿了期待。

  活動開始了,同學們被分成五組,由老師和志願者阿姨們帶領著去各個班級闖關蓋雛鷹章。不一會兒大家都分散開來。我們小組先去了三(10)班。在那裡我們進行了託乒乓球大闖關,所有同學用乒乓球板託著乒乓球保持平衡,大家都卯足了勁不讓球從板上滾下來。很快大家都挑戰成功了。接下來我們又進行了口訣背誦大闖關和繪畫、猜歌名等十幾種大闖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立硬幣大闖關,進教室之前,我從窗戶把頭伸進去左看看右瞧瞧,想從前面挑戰的同學手中學習一些立硬幣的技巧。只見大家都慢慢地、輕輕地把硬幣書在桌子上,可是硬幣一點也不聽話。一下子往左歪一下子向右倒。很快就輪到我了,我坐下來仔細觀察了桌面和硬幣,然後調整了硬幣的方向,手一鬆,哇!我竟然第一次就成功了,我激動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半天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我們都順利敲得了19個雛鷹章,每個人拿到了19個民俗幣。

  午飯過後我們開始了中午的動活動。我們先是看了電影、畫了年畫,接下來就是猜燈謎活動。現場的燈謎實在是太多了,我和幾個同學相約到不同的地方去猜不同的燈謎,然後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很快我們就輕鬆猜出56條燈謎,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

  下午就是期待已久的換小吃環節了。現場一排排的小吃攤,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美食。我們帶著闖關得來的民俗幣,來到各自喜歡的攤位前。我一下子就被一個川劇變臉的玩具吸引了,立刻換了一個。隨後我又換了兩個零食和一小桶雞米花。可是怎麼越吃越餓了呢?肯定是還沒有吃主食。於是我又換了一份泡麵,上面還有大大的丸子!總算有點飽了,這時我的好朋友告訴我前面還有更好吃的火腿腸裹蛋。我毫不猶豫一下子換了兩根。吃完火腿腸,猛然發現我只剩下兩個民俗幣了。沒辦法我只能再換一杯可樂了。換好可樂,我學著李白飲酒的樣子一邊喝著我的可樂一邊走回了教室。

  愉快的民俗節就這樣接近尾聲了,我們不僅玩到了非常有趣的闖關活動,還吃到了美味可口的各式美食。我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民俗節了。

民俗作文 篇2

  一彎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滿天,忽明忽暗,夜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傳來一股清香,那香,誘人,往東邊一瞧,是柚子樹傳來的香味,那香,在空氣中醞釀著,帶些青草味,聞後使人頭腦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這香味最濃之時,而這,也是因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們家總要用柚子葉水沖涼,而它,也是有講究的。

  1、必用自家種的柚子葉八片;

  2、必須自己在外擺鍋架鐵燒水;

  3、燒火必用荔枝柴;

  4、荔枝柴必須自己上山拾回來。

  想到這,忽然記起來,荔枝柴還沒有上山拾,可現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憑爸爸的一句話:這柴,必須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壞了民俗。於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剛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讓我提心吊膽,再加上山上還有許多蟲子,爸爸讓我在這等,可我擔心爸爸,便隨爸爸一起上山了,雖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護我,但心還是亂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嚇死我了,不過還算有驚無險,是一個樹枝。

  很快,我們便走到了山裡頭,這裡面的樹葉密密麻麻的,連月光都射不進來,這時,我才感覺到了原來眼前還有一束光,那是手電筒發出來的,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猶如照亮了整片樹林,溫暖著我的心。很快,我們便拾夠了荔枝柴,便馬上趕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隨著火焰的燃燒而消失。

  在家裡,媽媽摘下八片柚子葉,而柚子葉:長為愛心形,一片葉子有兩個愛心。而八片葉子,寓意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於晚上的荔枝柴有點溼,所以要用火熱一下後,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燒出的縷縷炊煙,緩升上空,而那炊煙,承載的是祖祖代代們的愛。

  很快,柚子葉,已從青而泛黃,水也開了。月光,繁星,為祖先們尋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間裡,滿是油子葉的清香,沐浴著,迎來新的一年,獲得成長,不再為過去而煩惱,只為現在的幸福而驕傲。

  一輪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載著我們大大小小的愛,還有傳承(無論什麼困難,都不得已阻撓。)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夜風是暖的,而這樣的習俗,定會得到傳承,永不遺失。

民俗作文 篇3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趣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所以我喜歡這個節日。

  節日那天,我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鄉下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節,我們買了一盒月餅,月餅的種類還真多呀!有紅豆味、綠豆味、蛋黃白蓮蓉、五仁味、水果味等等,饞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媽媽說到晚上邊賞月邊吃月餅會更有情調。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晚上給盼來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旁邊品嚐月餅邊賞月,哇!今天晚上的月亮可真圓啊!美麗而皎潔的月亮就像一個很大的玉盤。看到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我便要求奶奶給我講一講嫦娥奔月的傳說。奶奶說:“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得到一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於是他把仙丹交給嫦娥,然後一個壞人知道了,他就去搶嫦娥的仙丹,他追著嫦娥死死不放,眼看就要追上,嫦娥不得不吞下仙丹,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視窗,直上雲宵。因為思念后羿,他就留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下來。”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還有一個這麼悽美的傳說,看著天空高掛的月亮,彷彿真的看到了裡面的嫦娥仙子。

  月亮是圓圓的,象徵著團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也象徵著團圓,這個中秋節讓我們一家人聚在了一起,一起品品月餅賞月,一起說說笑笑,我覺得我們真幸福。我喜歡中秋節!

民俗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大柘鎮塘根村,那裡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於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裡啪啦”燃起鞭炮.“嗚裡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佔真是無法形容;你看,從花轎裡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麼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託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裡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作文 篇5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民俗作文 篇6

  二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繞過幾個坐在衚衕裡咿呀學語的小孩,我懷著一種緊張卻又愉悅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腳步。

  這是一棟小平房,不過兩層高,屋頂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齊齊的斜放著典型的江南人家。推開門,陌生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在廚房幫外婆打下手的媽媽迎聲為我介紹七大姑八大婆,囑咐我要好好陪他們聊天談心。

  這時,正在後院玩的.表妹喚我一起去掃地,美曰是什麼除舊佈新,其實就是一群小屁孩拿著掃帚漫天飛舞。我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群魔亂舞。

  看

  他們一舞起來就忘情了,瘋狂了,沒命了!五六個小蘿蔔頭使勁揮動著比自己高兩個頭的掃帚。不協調的抖動,是瘋狂的舞姿;口中的唸唸有詞,是降魔用的咒語;紅彤彤的小臉蛋兒,則是新年新氣象的象徵。

  瘋夠了,鬧夠了,小蘿蔔頭們在我帶領下服服帖帖的進了屋,當初放在角落的圓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間,幾盤放在紅色高腳碗的冷菜靜靜的望著我們。媽媽!我要吃鴨舌!小表弟一下子竄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溫柔的姨媽對錶弟眨眨眼,表弟的臉瞬間燒了起來:對對,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當長鬍子外公呢!一屋子其樂融融的笑聲彷彿能掀動屋頂,這,就是家吧,我悄悄對自己說。

  年糕是年夜飯的打頭陣,由外婆親自下廚,長長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細細一條,與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灑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蓋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著胡椒粉的潑辣,讓人食慾大增。

  忽然窗外一聲爆竹劃破天際,小表弟邊啃鴨舌邊含糊的揹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鬍子外公疼愛的捏捏小表弟的臉,又夾了一筷子鴨舌放入他的碗中。電視中春節聯歡的節目與爆竹的燃放聲以及親人們四處洋溢融為一體,熱鬧中確實有那麼幾分嘈雜,但那聲音似乎讓人討厭不起來,似乎更有一種沉澱千年後心靜如水的安全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翻頁,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做一些群魔亂舞,而我們也會老到坐在房間與年輕一輩談天論地,但過年給我們,給中國人帶來的心悸與感動,是永遠藏在心底,永遠也忘記不掉的。

  彷彿我的耳邊又傳來那幾個孩子的學語聲: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過重五

民俗作文 篇7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日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日,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裡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日,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民俗作文 篇8

  在客家過春節會感覺到異常的熱鬧,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街道永珍更新,到處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客家的春節600字作文。在除夕5:00左右每家每戶都會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那是大年三十吃團圓飯的前奏。5:30正式開飯,大家在餐桌上吃飯,儘量坐緊湊一些,這樣比較溫暖。年三十的飯菜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剛剛出爐的鹽犋雞,色澤金黃,香味撲鼻,肉香骨酥;那清蒸鴨,鴨肉有嚼勁兒,耐人尋味;還有那糖醋魚,在一層橙黃橙黃的醬汁上灑一些豆鼓,色澤金黃;客家釀三寶,分別是釀青椒、釀茄子和釀豆腐,有青紫白三種顏色,十分美味,是應有盡有,每盤都十分開胃。到第二天早上天剛剛矇矇亮,在村頭便響起了刺耳的鞭炮聲——“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大家聞聲而起穿上了大紅色的新衣與新鞋,三步化做兩步跑過來看熱鬧,那場面是格外熱鬧!而後,各自回家吃早飯行早禮,然後全家一起大掃除。年初二,出外拜訪親朋好友,收個“利是”,討個吉祥。年初三,我們稱為“窮鬼日”,假如,那天有人來家裡做客,則客人稱為“窮鬼”,主人一年不吉。年初四,可以出外旅遊觀光。年初五、年初六大家不出外,街上也冷清了許多。正月十五——元宵節,又一個高潮來了,每家每戶都出外賞花燈,大家在街上摩肩接踵,站在高處往下望,那如同是螞蟻換上了紅裝,在街上猜燈謎。此外,我們還要煮湯圓,所謂湯圓湯圓,吃了則會團團圓圓,湯圓也有各式各樣的,有豆沙芝麻餡兒的,有花生米磁餡兒的,還有綠豆餡兒的,玲琅滿目,能讓你大飽口福。在客家過春節,能讓你感受到一種格外熱鬧的氣氛,客家人是熱情好客的,請多來客家坐客,特別是在春節。

民俗作文 篇9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民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民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民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民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民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民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民俗收穫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穫,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裡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民俗作文 篇10

  今天,陽光明媚,人們穿著嶄新的過年衣服,手上提著各式禮盒走親訪友。我們一家人也不例外。今天要去的是姨婆家。姨婆可熱情啦!午飯安排在飛達大酒店。看看時間還早,爸爸帶我和媽媽去民俗樂園玩。

  我們驅車很快就來到了民俗樂園。聽媽媽介紹,民俗樂園東靠振興路,西鄰紫金路,南接飛達路,北以壽元路為界。這裡以民俗為主題,以遊樂為內容;景區內容主要包括民俗風情、綜藝遊藝、休閒度假、農業光觀四大區塊。樂園規劃總佔地面積為350畝呢!

  民俗樂園裡的遊戲專案很多,有攀巖、激流勇進、森林探險、海盜船等等。我選擇了釣魚,可本公子對釣魚一竅不通。怎麼辦呢?“學唄!這世上哪有學不會的?”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似乎有了信心。於是我們興沖沖地來到魚池邊。我趕緊“搶佔”了有利地盤。拿出魚具,穿上魚餌,甩出長長的魚線。不偏不歪,正好落在了小金魚們聚集的地方。心想:金魚啊,金魚!這下你可跑不掉了吧。說來也巧,剛剛下鉤,魚線就動了起來。於是我猛地一拉,結果什麼也沒有,真是空歡喜一場。

  再看看媽媽,只見她不慌不忙地選了一處地方,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香噴噴的魚食,捏在魚鉤上,不緊不慢地拋下池裡,然後靜靜等待著。過了一會兒,浮標往下沉了沉,可媽媽卻不拉鉤。接著浮標又往下沉了沉,媽媽還是不拉鉤。我在一旁可是急得要命,心想:要是再不拉鉤,魚兒可跑了呀!剛要開口提醒,只見浮標猛地往下一沉,媽媽順勢一拉,銀色的魚線頓時繃得緊緊的,看樣子魚是上鉤了。果然,一條紅色的金魚被拉出了水。這條金魚好像很不甘心被俘,拼命地掙扎著,在河面上濺起了一圈圈的水花。媽媽小心翼翼地把它拉到跟前,放在塑膠盆裡。嘿!多可愛的小金魚啊!

  我這邊已經是半天沒有動靜了。真想丟下魚竿,一走了事。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於是在一旁指點道:“釣魚一定要有耐心,乾著急是沒用的。同時也要掌握方法,魚兒吃食一般要先試探幾下,再吞鉤。所以浮標剛開始動的時候,是不能急著拉的。”於是我也學媽媽的樣子,過了一會兒,終於有“客人”上門了。只見浮標動了幾下,接著又猛地向下一沉。“拉!”我用力一拉,一條鯽魚被直接甩上了岸。本想也學著外公甌江釣魚的樣子遛一回魚的,結果魚太小了,根本沒有必要。

  時間過得真快,四十分鐘,我們收穫了3條金魚。當然我的收穫就更大了,既學會了釣魚,還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有方法的深刻道理。

  這時候,爸爸把爺爺奶奶也接來這裡玩啦!我帶著他們參觀了這裡。爺爺感嘆道:“民俗樂園辦得真不錯,玩得東西真多,現在的小孩真幸福啊!”由於好多遊戲專案太驚險,媽媽和奶奶不敢玩。我們一商量,決定划船。船隻能做四個人,我和爸爸坐後面,我負責方向盤,爸爸負責油門和剎車,爺爺和奶奶做前面,欣賞美景。媽媽呢?她在岸上負責拍照片呢!我們划船的湖是橢圓形的,劃了一圈我很興奮了。只見兩岸長滿了綠油油的蕨類植物,樹木長得鬱鬱蔥蔥,有的葉子是青綠色的,有的是火紅的,還有的是有點帶黃色的……這些樹影在河裡,湖面波光粼粼的十分迷人。久違的一次划船,帶給我快樂的體驗,正月划船樂無窮!

  午飯時間快到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民俗樂園。下次我還要帶爺爺奶奶來這裡體驗其他的遊戲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