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言警句> 德育名言警句大全(精選335句)

德育名言警句

德育名言警句大全(精選335句)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易於留傳的結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德育名言警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德育名言警句1

  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惰。——韓愈

  2、師者,人之模範。——楊雄

  3、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4、要做人民先生先做人民學生。

  5、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孔子

  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7、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禮記·學記》

  8、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誇美紐斯

  9、只有用人類創造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列寧

  10、問題不在於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於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盧梭

  11、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

  12、人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總和。——馬克思

  13、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事業。——赫爾巴特

  14、教師必須具有健康體魄,農人身手,科學頭腦,藝術興味,改革社會精神。——陶行知

  15、紀律是集體面貌,集體聲音,集體動作,集體表情,集體信念。——馬卡連柯

  16、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17、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韓愈

  18、教學最高、最後目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爾巴特

  19、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

  20、一個人各種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洛克

  21、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2、生產勞動和教育早期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最強有力手段之一。——馬克思

  23、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須教。——葉聖陶

  24、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第斯多惠

  25、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26、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教育,才是真正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27、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經驗開始。——杜威

  28、人類教育最基本途徑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烏申斯基

  29、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孔子

  30、凡學之道,嚴師為難。——《禮記·學記》

  德育名言警句2

  1、凡是教師缺乏愛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盧梭

  2、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盧梭

  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4、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一個活環節。它事業,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反,卻是歷史上最偉大事業之一。——烏申斯基

  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朱熹

  6、從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開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格言說:“戰勝自己是最不容易勝利”——蘇霍姆林斯基

  7、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領導。——蘇霍姆林斯基

  8、我以為好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聖陶

  9、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誇美紐斯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

  11、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思考力。——列寧

  12、只有受過一種合適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13、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4、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第斯多惠

  15、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8、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陳鶴琴

  1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21、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性格。——歐文

  22、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2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24、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陶行知

  2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26、有健康身體,才有健康精神。——洛克

  27、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28、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學記》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德育名言警句3

  1)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德謨克利特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4)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5)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6)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德育名言警句4

  1、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2、品格如同樹木,名聲如同樹陰。我們常常考慮的是樹陰,卻不知樹木才是根本。——林肯【美】

  3、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發揮作用,而無需藉助任何手段。——愛默生【美】

  4、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陶行知【中】

  5、不同的品格導致不同的興趣愛好。——西塞羅【古羅馬】

  6、對一切事情都喜歡做到準確、嚴格、正規,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靈所應有的品質。——契訶夫【俄】

  7、凡建立功業,以立品德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徐世昌【中】

  8、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為出身低微而悲傷,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薩迪【波斯】

  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劉禹錫

  10、你向大腦裡灌輸的是什麼,輸出的就是什麼。——諺語

  11、寧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無名氏

  12、品格換來品格。慷慨,尤其是還兼有謙虛,就會使人人贏得好感。——歌德【德】

  13、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中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重要的時刻形成的。——雪萊【英】

  14、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弗·桑德斯【英】

  15、其德薄者其志輕。——禮記

  16、優良的品德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養。——約翰·洛克【英】

  17、有比快樂、藝術、財富、權勢、知識、天才更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這極為寶貴的東西就是優秀而純潔的品德。——塞繆爾·斯邁爾斯【英】

  18、有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以利物;無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以殘身。——胡宏【中】

  19、職業儘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並無分別。——巴爾扎克【法】

  20、名氣,是世上所有男人跟女人對我的評價;品格是上帝跟天使對我們的認識與瞭解。——潘恩【美】

  21、品性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莎士比亞【英】

  22、你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語言,要用你的本來面目。——盧梭【法】

  23、教育家謂稱童品格,決定於二歲至五歲之間,誠然不虛。——羅德曼

  24、才能最好於孤獨中培養;品格最好在世界的洶湧波濤中形成。——歌德【德】

  25、人在品格修養上,必須從花朵學得教訓。為什麼梔子花普遍為人喜愛,只有一個理由,因為他絕不想玫瑰花般的香味。——佚名

  26、我們要想涵養公正的品德,就應養成一種“不苟”的優良習慣。——林肯【美】

  27、人必須透過財富和安逸的考驗,始知其身的堅強。——古塞

  28、品格是最難下的定義,但它卻是人生中最具影響而重要的東西。——諺語

  29、一個人的真正權勢及錢財的產業,是在他本身之內;不是在乎他的居處、地位、或外在關係,而是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卑拆

  30、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培根【英】

  德育名言警句5

  1、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3、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節,而人生的新生季節,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

  4、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5、青春的特徵乃是動不動就要背叛自己,即使身旁沒有誘惑的力量。

  6、為了高尚的目標,多大的代價我也願付出。

  7、只有擁有高尚目標的愛才是崇高的、值得讚美的。

  8、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9、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10、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德育名言警句6

  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2.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13.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4.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禮之用,和為貴。

  16.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7.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

  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不學禮,無以立。

  23.有教無類。

  2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9.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德育名言警句7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阿米爾

  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4、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馬克思

  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6、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孔丘

  8、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王充《論衡》

  9、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10、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張孝祥

  1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2、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鄭板橋集》

  13、我平生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試驗的結果。——愛迪生

  1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道德經》

  15、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培根

  16、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

  17、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學問休言我勝於人,勝於我者還多。——李惺《西漚外集·藥言剩稿》

  1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9、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馮玉祥

  20、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馬克·吐溫

  21、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22、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松下幸之助

  23、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富蘭克林

  24、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裡都應該帶著它。——三毛

  25、教育是立國之本。

  26、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馬克思

  27、手和腦在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

  28、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莫里哀

  29、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巴斯德

  30、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巴爾扎克

  3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孔丘《論語》

  32、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毛姆

  3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34、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

  35、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36、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白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新注》

  37、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

  38、道成於學而藏於書,學進于振而廢於窮。——王符《潛夫論·贊學》

  39、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才有豐富的收穫。真教育是在大自然與大社會里辦,不能常到大自然裡去,還能算是生活教育嗎?

  40、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

  41、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讓他做有意思的活動,開展他們的天才。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軻《孟子·滕文公下》

  43、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幹,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

  4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45、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46、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高爾基

  47、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朱熹

  48、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巴斯德

  49、好問,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覆,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50、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5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2、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5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況

  54、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桓寬《鹽鐵論》

  5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

  56、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韓非《韓非子·喻志》

  5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況《荀子·勸學篇》

  5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59、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哈伯特

  60、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6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韓愈

  62、做是發明,是創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破壞,是奮鬥,是探尋出路。

  63、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孔丘《禮記》

  64、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張載《經學理窟》

  65、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66、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

  67、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莎士比亞()

  6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況《勸學》

  69、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70、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德育名言警句8

  1)習慣使我們順從一切。——伯頓

  2)養生治性,行義求志。——蘇軾

  3)治外物易,治已身難。——林慎思

  4)去讒,所以修身。——康有為

  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黃石公

  6)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荀子

  7)君子雖殞,美名不滅。——武篇天

  8)修之至極,何謗不息。——張九齡

  9)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0)熟習減除對於事物的恐懼。——伊索

  11)富貴不傲物,貧賤不易行。——晏子

  12)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班固

  13)養身者忘家,養志者忘身。——韓嬰

  14)習與性成。——書經

  15)止謗莫如修身。——中論

  16)修其本而末自應。——蘇軾

  17)正已而不求於人。——禮記

  18)富潤屋,德潤身。——禮記

  19)吾善養浩然之氣。——孟子

  20)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寬

  德育名言警句9

  1.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契訶夫

  2.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

  3.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克雷洛夫

  4.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爾

  5.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援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

  6.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7.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8.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盧梭

  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10.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鳩

  德育名言警句10

  1)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朱熹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

  3)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林肯

  4)修道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5)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培根

  6)日省其身,有篇改之,無篇加勉。——朱熹

  7)良好的習慣,如同一束鮮花。——-派登花特

  8)“無傷”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呂坤

  9)打破成規,新世界才能出現。——庫帕法伯格

  10)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11)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帕利克

  12)人的行為和舉止無不受習俗的制約。——皮浪

  13)人應該裝飾的是心靈,不是肉體。——高爾基

  14)一個好的習俗比法律更可靠。——歐里庇得斯

  15)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16)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荀子

  17)為了失戀而耽誤前途,是一生的損失。——霍海

  18)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胡居仁

  19)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愛默生

  20)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養正遺規》

  德育名言警句11

  1、一個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習慣而變得愚昧無知和粗野無禮,甚至粗野到慘無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以德服人。

  6、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8、治外物易,治已身難。

  9、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劉少奇

  10、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3、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歡。

  14、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5、習勤忘勞,習逸成惰。

  16、養氣要使完,處身要使端。

  17、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8、人而無德,生而何益。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20、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21、止謗莫如修身。——中論

  2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23、時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於行之美惡。

  24、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25、德不孤,必有鄰。

  26、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黃石公

  27、養心莫善於寡慾。

  28、習慣十倍於自然。——威靈頓

  2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2、寡慾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33、修已而不責人。——-左傳

  34、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6、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37、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38、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9、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40、君子反道以修德。——呂氏春秋

  4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2、治外物易,治已身難。——林慎思

  43、修身以不護短為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者至矣。

  44、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45、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46、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

  47、正已而不求於人。

  48、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49、吾人最大之知識,系反躬自省。

  50、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51、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5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5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54、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5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6、習與性成。——書經

  5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5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9、養生治性,行義求志。——蘇軾

  6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2、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詩經

  63、修身以敬,勿託以尊。——晉書

  6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5、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66、習慣使我們順從一切。——伯頓

  67、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8、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6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70、欲影正者端其表。

  71、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72、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

  7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74、正已而不求於人。——禮記

  7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