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偶像> 精選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4篇

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

精選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 篇1

  奶奶說在我很小的時候跳舞很好看,現在我十二歲了,卻沒有因為小時候跳舞好看而選擇跳舞,而是抓牢了唱歌。

  那一次,我也搞忘了是怎麼的,心情十分低落,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聽見一首充滿速度與激情的歌曲“come,逆戰逆戰來也,王牌要發洩……“低落的心情馬上動了起來變得十分、千分、萬分的活躍。開啟電腦在網上搜了一下那句歌詞所對應的歌,原來是張傑的《逆戰》。從此我就喜歡上了張傑的歌,那一段時間,我愛張傑愛得走火入魔、五體投胎、死心塌地,甚至有時候聽見別人說張傑的壞話我就一肚子的火,好像一把火燒死那個人。

  有時看見關於張傑的一些新聞,只要有“張傑“二字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看完,才管不得媽媽的吼叫,管不得時間的流逝,管不得酸甜苦辣鹹。六年級下冊的時候,我開始了變聲。發現我的聲音已經不再適合唱張傑的歌了,我便努力地去唱張傑的歌。有時上課,聽見附近的同學在唱鄧紫棋的歌,在唱汪峰的歌,我的心幾乎要挪移了,再聽聽同桌唱了一首《最美的太陽》又收回了心。

  每天我都在冥思苦想“我該真麼辦呢?”,我想過自己編歌自己唱,可是原來的家庭條件還可以,可現在想著就放棄了。

  張傑是我的偶像,是他改變了我的夢。

  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 篇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給我們積極的思想,正確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完美的人格。樹立了榜樣就等於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而我的榜樣也是我的偶像,他叫孫中山,生於1866年,死於1925年,出生於廣東香山,原名孫文,字德明,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軍,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他領導的革命活動曾遭受多次失敗,但他以果斷的智慧、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持鬥爭,直到革命勝利。1912年,他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推動中國歷史向前發展。

  《孫文學說》是孫中山具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在這本書裡,孫中山用大量的文筆闡述了“知易行難”這個規律,對於社會和生命的影響,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還是一個國家,如果只去瞭解而不去實踐,那麼永遠也找不到真理的所在。

  孫中山十分愛讀書,就像古人說的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他都做到了。他還說過一句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自從他成為了我的偶像和榜樣後,我開始學習他的勇敢、機智等一系列的革命精神。也讓我愛上了看書,書本就像有魔力似的,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相信孫中山先生讀書時也有和我一樣的感覺。

  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 篇3

  一個人會有怎樣的人生呢?是精彩不斷,是令人回味,還是落落寂寞?這,我們又該如何預測呢?是啊,那也僅僅只是未來的事情,誰會知道呢,我們的心裡只是茫茫然的一片。未來的生活,會美好嗎,會是幸福伴身邊嗎?但願吧!而居里夫人的人生則是一片光明!

  人生就如一張白紙,他掌握在我們手中,只要你以最美好的食物填滿它,它就是最精彩的、最難忘的。想要得到美好的人生,有很多的人,可卻又極少的部分能夠為這個夢想而奮鬥。他們只是碌碌無為而已,只是將這種嚮往當成一套空話,也只是每天做著同樣的白日夢。他沒從未想過去實現。這樣,他們的人生將會是永遠狼藉一片,沒有花兒點綴,鳥兒飛舞,那裡的天空也一定是昏暗的。

  居里夫人一直保持著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她的心裡也一直存在著那偉大的科學夢,而對於這個夢想,居里夫人從未放棄過。尋夢的路途是遙遠的,它需要一個人的堅持不懈;尋夢的路途是坎坷不斷的,只要不畏艱難就能成功。而這些,居里夫人都做到了,當然,這也是我敬佩她的原因。在這漫漫的途中,居里夫人遇到了無盡的困難,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雨,但她都克服了來源於生活中的考驗。居里夫人十分珍惜時間,在那些有限急匆匆的時光裡,他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也在實現那沉澱心間的夢想。居里夫人並沒有放眼看未來的事物,而是在認真的做好眼前的事情。面對滿地的荊棘,居里夫人靠著自己堅定的意志,執著的信念,克服了所謂的狂風暴雨!最終,居里夫人憑自己堅毅的精神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回報了社會的恩惠。

  居里夫人永遠是值得萬人敬仰的,她對待自己的夢想鍥而不捨,同時也視名利為糞土,難道她不能成為我的偶像嗎?

  描寫偶像的作文400字 篇4

  人類是群居動物,天性喜歡聚集扎堆兒,這樣才有安全感。而凝聚人們在一起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將人們分開,又將人們聚攏,這樣才有了四大古國,有了現代社會,有了異彩紛呈的文化差異。一個文化中的“文化偶像”可以有很多,因為文化的分支就有很多,他可以是唱歌的、跳舞的、寫書的、彈琴的、打球的、下棋的,只要他的身上具備文化的內涵與氣質,那麼他就是一名合格的“文化偶像”。

  論起“文化偶像”的前世今生,我想即使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因為自有文化起,他便存在。這個人更像是一位導師,引領著人們學習文化、適應文化、規範文化;當文化出現崩潰的情況時,他還要負責拯救和重建。在遙遠的古時候,這樣的角色可能只能由祭司或者精神領袖去充當。在遙遠的古時候,人們還很純潔質樸;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社會,“文化偶像”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多,更重。從根本上來說,人們尋找確立“文化偶像”更像是一種集體性的文化尋根,當自身的文化體系出現裂痕時,便需要尋找這樣一種“文化偶像”,進而在他身上尋找到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重新確認“群”的存在。

  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也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文化偶像”的確立代表著社會文化的運轉正常;而如果還在尋找,那麼很可能,你和你的民族將要面臨重大的文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