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我的偶像作文範文3篇
篇一:魯迅我的偶像作文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透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讚賞。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篇二:魯迅我的偶像作文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瞭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苟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他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潤土,為受封建勢力壓迫的祥林嫂。他疾惡如仇,使那些反動的御用文人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而他又始終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著光明。夏瑜的墳頭,他放上一個紅白相間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尋著那個“好的故事”他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熱諷,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我時時解剖著別人,更多的卻在解剖著我自己。”確實,魯迅的坦率無所不在,無論對人對己。在熱情勇敢的農村孩子中間,他看到了一個無知無能的“我”,在衣衫襤褸的人力車伕面前,他感受到了體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從學醫到從文,從迷信“進化論”到辨證地看問題,魯迅就是這樣不斷的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舊帳,一面開闢新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蕪的年代裡,多少青年聚集在這位先行者周圍,聽他呼吸,跟隨他吶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導莘莘學子,走上真理和正義之路。
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會受時間與空間的阻隔的。即便是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魯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會使你幡然悔悟。當你醉心享樂、虛度光陰時,“浪費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的警告,會使你嚇出一身冷汗;當你無法把握自我,卻又自欺欺人、逃避現實時,阿Q的形象能使你窺見自己的影子,猛然從夢中驚醒;當你鑽入虛無主義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產生懷疑甚至自卑時,那一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麼?”的反問,又使你重新挺起了胸膛……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屬於歷史,又屬於現實。他嚴厲,又慈祥。他消失了,又永遠在人們心中。
篇三:魯迅我的偶像作文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犀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根根顯示著與惡勢力的不調和。每每讀完魯迅的文字,眼前便會出現這樣一個面部特寫。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歲月的增長,由模糊而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在眾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以寫雜文見長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來?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屠格涅夫那清新優美詩一般的筆調,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偉大的戰士。
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鬥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