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1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裡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嚐嚐。這就是“臥薪嚐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有志者,事競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2
臥薪嚐膽的主人公是誰?
勾踐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勾踐是大禹子孫夏王少康庶子無餘的直系孫,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臥薪嚐膽: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典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計程車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勾踐就是憑藉著臥薪嚐膽的磨礪,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越國國力與日俱強,最後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啟發:頑強的毅力來源於堅持不懈的努力。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3
今天我預習了課文第十二課《臥薪嚐膽》,查了詞典,知道了臥薪嚐膽的意思是睡覺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吳國,一個越國。這兩個國家都想變得強大,會稽一戰,越國大敗,勝利的吳王十分驕傲,越王夫婦被迫來到了吳國給吳王養馬駕車,住進了石頭房,在吳國受盡了屈辱。後來越王回國後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作,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總要先嚐一下苦膽的苦味,總是提醒自己不忘一雪國恥。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一舉消滅了吳國。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勇於面對,要想成功,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跌倒並不可怕,重新振作,臥薪嚐膽,在挫敗中反省自己,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就像我們的學習,如果考試沒有考好,不要灰心散氣,只要我們吸取教訓,上課專心聽講,比別人多用功,就能取得比別人更優秀的好成績!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4
這個故事我雖然讀過了許多遍了,但每一次閱讀時都會有一次不同的體會。
越王勾踐在會稽被圍困,先是三百死士衝出沉寂的隊伍,在吳軍面前大喊大叫,過了一會兒,全部都拔劍自殺了,吳軍注意力都在死士身上,吳王的腳上被打傷了,回到城中就死了。死之前對兒子夫差說:“千萬不可以忘掉越國啊!”幾年後,夫差攻打越國,可是最終由於兩國實力的懸殊,越國戰敗,勾踐及其臣子在會稽被俘,不得已投降了。夫差的大臣伍子胥讓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後患。可夫差聽信了跟越國有交情的大臣,饒越國一次,讓越國向吳國稱臣,每年進獻白銀珠寶,還將勾踐帶回吳國,當了好幾年人只,才放歸越國。越王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嚐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幾年後,越國進攻吳國,攻下了許多城池,四年後,再次討伐吳國,圍住了最後一座城池,三年後,大臣獻城投降,吳國被滅掉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不可以不聽別人的忠告,否則,這可能危及到自身,如果夫差聽大臣伍子胥的忠告,立刻殺掉勾踐,就不會有國破人亡的結局了。這篇文章給我的感受很多,寫不完,道不盡。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5
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加入到爭霸的行列。吳越兩軍在太湖中會戰,結果越軍戰敗,退守固城。眼看越國江山不保,越王勾踐就向吳王夫差求和,送給吳國很多美女和珍寶。
勾踐在吳國卑躬屈膝地服待吳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國。他將苦膽吊在床前,每天吃飯前、睡覺起來都先嚐一嘗苦膽的味道,以激勵自己不忘在吳國受苦的日子,苦苦思索振興越國的方法。終於,勾踐平定吳國,從此越國變成了一個強國。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具有強大的耐心、克服困難的決心,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而要像勾踐一樣把困難變成一股前進的力量,不放棄,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再學了,自暴自棄,成了一個不自信的、沒抱負的人;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自己是不幸的人,怨天尤人,成了一個看不到希望的人。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妨想想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想一想他是如何面對困難不氣餒、面對挫折不放棄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像勾踐一樣不向困難屈服、不向失敗低頭的勇士,用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成就自己的明天!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6
“臥薪嚐膽”這個故事大家都應該都讀過吧!它講了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便淪為階下囚,受盡侮辱。但他仍自強不息,臥薪嚐膽,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洗雪了國恥。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勾踐這樣的人,比如說:張海迪、霍金等等。張海迪她身患重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了。但是她也自強不息,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還自學掌握了英語、日語和世界語。他現在不僅能翻譯,而且還能寫作,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其實,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那一個不是自強不息的?無論是中國的張海迪,外國的霍金,他們都是自強不息的典範。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身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們更應該學習勾踐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了。
我們應該有怎麼做呢?
我認為我們既要有自信心,還要能吃得起苦。先說說自信吧!人如果沒有了自信心,就會自暴自棄,自暴自棄的人又怎麼會成大業呢?所以,遇到失敗和挫折,我們不能消極,而是要總結教訓,繼續努力。接著就是能吃苦,人的一直都是從困難中磨練出來的,我們中有在困境中才能練出堅強的意志力,一個因為生活的中的小失敗而放棄奮鬥的`人都是吃不了苦的人,吃不了苦又怎麼能當一個成功的人呢?
“臥薪嚐膽”這個故事高數了我們只要敢於拼搏,樂觀向上,跌倒了再爬起來,就一定能從黑暗中走向光明。
相信我們學會了自強不息,就也能當一個成功的人,可能不會像勾踐一樣偉大,但也不會是一個失敗的人,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就會成為生活的主人!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7
寒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套《臥薪嚐膽》,一套是三本,分上中下三部,媽媽讓我看第一部。
《臥薪嚐膽》真是一部鉅著呀,它讓我瞭解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我被書上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最喜歡其中的一篇《勾踐臥薪嚐膽》。主要內容是:吳王去攻打越國,打了個敗仗,吳王闔閭身受重傷,剛回國就嚥了氣。臨死前他讓兒子夫差不要忘記雪恥。吳王夫差苦練兵馬終於打敗了越王勾踐,把勾踐當成了奴僕,勾踐回去後,吃的是苦膽的汁,睡的是柴草。經過幾年的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
越王勾踐之所以能獲得勝利,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勾踐牢記雪恥。吳王把勾踐打敗了,並把勾踐當成了奴僕,勾踐十分憤怒,他牢記恥辱,每天都要舔苦膽的汁,睡在在柴草上,時刻不忘自己所受的恥辱,苦練兵馬,最終打敗了吳國。
第二,任用賢才。勾踐身邊有兩位賢才,一位是范蠡,一位是文種。他聽從兩位賢臣的建議,採用兩位賢臣的計謀,最終獲得了勝利。
勾踐不忘恥辱,任用賢才,所以打敗了夫差。那麼夫差是因為什麼而導致亡國呢?
第一,濫用奸臣。夫差身邊有一個貪心的官伯嚭,他害死了伍子胥,使得夫差身邊沒有一個賢才,夫差對大貪心的官伯嚭言聽計從,所以導致吳國滅亡。
第二,夫差太好色了。勾踐為了討好夫差,給他送去了一個美人——西施。夫差對西施十分喜歡,只要是西施的要求,沒有不滿足的。有一年,越國受了饑荒,勾踐向吳王借一萬石糧食,開始吳王不同意,由於西施不斷勸說,吳王最終同意了。第二年,文種果然把糧食還了回去,吳王一看,糧食粒粒飽滿,於是就把這一萬石糧食分給了農民當種子,農民種下後,一棵苗也沒長出來,這一年吳國顆粒未收。原來文種送去的糧食都蒸熟了、然後再曬乾了,根本發不了芽。
《上下五千年》十分好看,我建議你也看一看。
名人故事勾踐臥薪嚐膽8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能夠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還有孫子一齊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貌。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十分忠心,最後就允許他回到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之後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貌必須要想報越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期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佔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厭惡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伯嚭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之後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後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