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一生的習慣名人故事

一生的習慣名人故事

一生的習慣名人故事

  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在老家拉過犁,種過地,趕過車,織過布,許多農活都幹過。我大概14歲開始織布。記得那時我的個兒小,織布的坐機板高,腳夠不著,家裡還專門為我做了一個霓子。17歲時,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給木工班掃刨花。當時有個木工工長,名叫王錫田。他說我很靈巧,讓我學木匠。我就這樣從一個普通的木匠開始,一步步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幹部。

  我沒讀過幾天書。說是上了6年小學,實際上由於家境貧寒、要幹很多農活,那6年學也是斷斷續續。我很小就喜歡書,到處找書看,親戚、鄰居的書,我總能想方設法借來看。記得有一年春節,我才十幾歲,母親叫我擔兩捆楂子去城裡賣,然後買幾根油條回家包餃子過年。我在街上看到一個老頭兒在賣一套書,書名叫《巧合奇緣》。我一問價錢不貴,就用賣楂子的.錢買了這套書,很高興地回家了。到家之後,母親問我油條在哪裡,我說錢買書了。母親非常生氣,說過年沒有油條,怎麼包餃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著腳往外跑。臘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個當家大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給我暖腳。夜裡,母親還是把我找回去了。她拉著我的手,掉著眼淚說,媽媽知道你喜歡書,喜歡書是好事,可是咱們家哪有錢給你買書呀?

  由於學習底子太差,我幾十年來一直在補課,有時簡直是“惡補”。我一生為學習所付出的艱辛,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是許多人難以想象的。我很早就當了勞模,那時候的勞模簡單說就是:幹得多、幹得快、幹得好,吃苦多、吃虧多、奉獻多。我是一個勞模,還是一個突擊隊長,不脫產,還得多幹活,學習的時間只能從此別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擠。那時的工棚是通鋪,你要在工棚裡點燈看書,別人就沒法睡覺。夏天比較好辦,冬天只好穿上棉襖、大頭鞋,戴上口罩,到路燈底下去學習。

  算計時間,節省時問,合理利用時間,成了我一生的習慣。對我來說,從來沒有無用的時間,包括零碎時間。每次睡覺前,我總是要想一個題目,總怕早睡著了。碰到大的難的問題,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講話、文章的提綱,幾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來的。

  本文作者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