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與生命賽跑的“春蠶母親”姚厚芝

名人故事:與生命賽跑的“春蠶母親”姚厚芝

名人故事:與生命賽跑的“春蠶母親”姚厚芝

  姚厚芝 2006年姚厚芝查出乳腺癌,需立即做切除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藥療"。經3年多的時間,終於繡好了《清明上河圖》2014年2月10日,姚厚芝榮獲2013感動中國人物。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名人故事:與生命賽跑的“春蠶母親”,希望讀者喜歡。

  名人故事:與生命賽跑的“春蠶母親”姚厚芝

  為兒女們刺繡未來

  1999年,姚厚芝嫁給了王以朝,婚後一起赴山東煤礦打工。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姚厚芝專心在家帶孩子,丈夫在煤礦挖煤。2006年,一場病魔突襲,徹底摧垮了這個家。

  2006年,姚厚芝在山東濰坊打工時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醫生建議我切除,防止病情惡化。”姚厚芝說。

  但16萬元的高額手術費卻讓一個貧困的家庭難以承受,姚厚芝最後決定了放棄。“也許明天就醒不了了。”姚厚芝表示,最放心不下的是兩個孩子的生活。

  姚厚芝已經幹不了重體力活,偶然的機會她瞭解到,巨幅十字繡可以賣出好價錢,她要為孩子們繡出一個未來。於是,她買來一幅長6.5米、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刺繡,從此過起了“兩點一線兩頭黑”的生活,每天繡十字繡長達17個小時。

  這幅共需127萬針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圖》,光是繡線就有78種顏色,一個高不過兩釐米的小人要先用相應的顏色繡好方格,再用黑線勾邊,還要仔細繡出上衣、褲子、鞋子的輪廓,一針都不能錯過。一棵普普通通的綠樹竟然要用上6種深淺不同的繡線。就算一個熟練的刺繡工,每天繡8個小時,整幅刺繡完成也需要5年的時間,這對於一位身患重病的母親看似難以完成。

  “想著為孩子留點學費,一定得堅持下去。”姚厚芝說。由於一天要刺繡十多小時,每天又未停過,乳腺疼、眼睛疼、頸椎疼,這些都讓她的身體日漸衰弱。

  2012年7月,耗時3年零5個月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刺繡終於完成,比工期整整提前一年半。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姚厚芝想將十字繡儲存下來,等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第一幅十字繡完工後,姚厚芝又買回了一幅長22米、寬0.85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這幅刺繡的難度、時間和價錢是第一幅的好幾倍。

  如今,丈夫仍在山東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她說,第二幅《清明上河圖》已繡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給她3年時間。她現在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時會終結。她沒有其他奢求和心願,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多給孩子留點什麼。

  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現場,穿著藍色羽絨服的姚厚芝牽著兒子小瑞的手慢慢走上舞臺。上臺之後,姚厚芝第一次當著孩子的面哭了,她噙著淚說:“我不敢當著孩子的面哭,也不敢當著外人哭。”小瑞一邊給媽媽擦淚,一邊安慰媽媽,還向主持人表示希望領獎時媽媽可以不舉獎盃,因為胳膊會疼。

  當主持人問小瑞:“你看見媽媽刺繡時在想什麼?”小瑞說:“媽媽這麼努力就是為了我,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回報媽媽。”雖然姚厚芝從沒對子女說過“愛”這個字,但小瑞知道,媽媽正在用行動表達愛。在頒獎現場,從沒有對媽媽說過“愛”的小瑞看著媽媽的眼睛說:“媽媽,我愛你。”這時,姚厚芝依然噙著淚說:“謝謝孩子。”

  親友眼中的她

  “在我心目中,我老婆真的是最好的。”姚厚芝的丈夫王以朝說。他覺得妻子獲獎,最感動的應是他自己,因為姚厚芝對他和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

  王以朝是一個煤礦工人,在山東下井挖煤已有快20年。王以朝經常一工作就是8到10個小時,井內的潮溼讓他得了風溼,經常腰痛。可是因為生活,他一直堅持下井榦活至今。得知妻子生病後仍堅持繡十字繡,王以朝起初有些反對,但最終還是尊重妻子的決定。

  在2013年10月份時,王以朝的小女兒王瓊在學校體檢時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他向親戚東拼西湊借了錢,2014年1月為女兒進行了開刀治療,一共花了近4萬元。

  王以朝說自己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妻子的病治好。由於身體的原因,王以朝今年不打算再回山東煤礦,想留在重慶找個稍微輕鬆一點的的工作,順便能照顧家裡。

  今年53歲的姚厚學,是比姚厚芝大13歲的哥哥。2012年臨近春節,姚厚芝帶著一雙兒女出現在哥哥面前。

  “她看起來精神不好,我還以為是長途坐車疲勞造成的。”姚厚學說,後來妹妹告訴自己生了病,但並沒說是癌症。

  姚厚芝的婆家,是在比塘坊鎮還要偏僻的大山深處一個鄉鎮,由於他們夫妻倆長年在外打工,家裡的泥土房已經垮了。姚厚芝回家養病沒房子住,哥哥才提出住在他的'房子裡。這個房子原本是個村小(學校),後來合併到鎮上後,姚厚學就出錢把校舍買了下來。

  現在,其中一間教室,窗戶掛上布簾,擺了兩張上下鋪,就是姚厚芝的家。

  “後來,我們知道她得的是癌症後,簡直不敢相信,因為她實在太堅強了。”姚厚學說,他時常深夜12點起床上廁所,還看得見隔壁妹妹的房間透出的燈光,她還在熬夜繡十字繡。

  讓姚厚學頗為感觸的是,最近妹妹在得知小女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後,心裡急得不得了,但卻沒在外人面前掉過一滴淚,“她就一直忙著想辦法給女兒治病,好像把自己的病忘了似的。”

  甘禮靜,是塘坊鎮紅土村的婦女主任,她家距離姚厚芝只有幾百米。她對姚厚芝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騎個電瓶車,前面一個、後面一個接送一雙兒女。

  “她平時言語不多,從來不串門,也不跟我們擺龍門陣。”甘禮靜說,姚厚芝只有在接送孩子的時候才出門,而且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彷彿在跟時間賽跑。

  儘管跟姚厚芝做了兩年多鄰居,直到幾個月前,隨著電視臺多次來到村裡拍攝姚厚芝繡的《清明上河圖》,甘禮靜和多數村民一樣,才第一次知道了這個永遠在趕時間的姚妹患有乳腺癌,她每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原來是在做這件事。

  “她真的是太勇敢了,是女中豪傑。”甘禮靜說,姚厚芝得病這麼多年,從來不跟人講。直到最近大家都曉得後,她才慢慢說起自己的病。

  “她說平時發病的時候,連手指尖都痛麻了,實在痛得受不了,就用刺繡的針扎自己……”甘禮靜說,現在大家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姚厚芝總是這樣很少出門、總是來去匆匆地趕路了。

  收穫溫暖與愛心

  自從“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播出後,姚厚芝每天都要接到數十個好心人的電話,有關心病情的,有寄來藥物的,也有捐助錢物的。對此,姚厚芝滿懷感激,“謝謝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姚厚芝說,2014年2月10日晚,她和家人一起看完節目,已近22點。幫女兒王瓊洗漱後,她便像平常一樣拿出十字繡,蜷縮到床上一直繡到了凌晨1點多。

  第二天早上,她正準備做早飯。不一會兒手機鈴聲便“嘀鈴鈴”地響了。電話是北京的胡女士打來的,她告訴姚厚芝,自己曾經也是乳腺腫瘤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後,現在身體已經康復。希望她能堅強樂觀,勇敢戰勝病魔,並將自己治病剩下的藥物全部郵遞給了姚厚芝,祝願她能早日康復。

  萬州的李先生是巫溪朝陽人。收看節目後,他為家鄉這位母親的事蹟而感動不已。他希望姚厚芝能到萬州去治療,藥費和食宿等費用全部由他承擔。

  重慶一家醫院的汪醫生也打來電話,表示願意為姚厚芝提供免費超聲治療。另外一家醫院則表示,願意給她免費提供藥物治療。

  連續幾天來,姚厚芝每天都會接到全國各地好心人打來的四五十個電話,大多是各大醫院醫生或者是和她有相似病情的患者,有的耐心細緻地告訴她一些病理常識和注意事項,有的和她分享戰勝病魔的,更多的則表示願意提供免費手術或藥物,有的還送上民間偏方。

  姚厚芝說,自從上次媒體報道以後,河南開封一位宋醫生給她寄來免費藥,她堅持服用2個月,此前雞蛋大小的腫塊已經小了不少。現在,她對自己戰勝病魔的信心越來越足。

  姚厚芝夫婦曾在山東濰坊打工多年。“感動中國”評選活動播出後,山東濰坊的媒體也作了跟進報道。2014年2月12日,當地的一個義工組織給姚厚芝寄來1000元善款。

  在梁平檢察院工作的王先生,曾在巫溪工作多年。他委託巫溪的朋友來到姚厚芝家,送去了1000元,表達自己對這位草根母親的深深敬意。

  江蘇的楊先生,是一家企業的負責人,給姚厚芝捐助3萬元善款。香港的張先生,也寄來了3000元。

  特別讓姚厚芝感動的是,同被評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的龔全珍老人,特地從江西寄來2000元錢,希望能給姚厚芝的孩子買一些學習用品。

  “感動中國”節目組在巫溪拍攝節目時,曾在縣城一家十字繡店鋪取景。節目播出後,店鋪老闆被姚厚芝的事蹟深深打動,主動聯絡十字繡銷售總部,表示願意給她家捐助2萬元善款。

  對於這些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的愛心善舉,姚厚芝滿懷感激:“衷心地謝謝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表示將保管好這些錢物,用在孩子的教育和丈夫、女兒的疾病治療上,絕對不辜負大家的仁義愛心。文/張書勇

  歷程評述:

  親情戰勝了絕症,母愛征服了困苦。這樣的人間傳奇,總是充滿力量。這力量給人溫暖,給人慰藉。姚厚芝,一個草根母親,當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質之時,這種貧賤不能移的堅韌,是她留給孩子們更為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