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奮鬥的經典故事

中外名人奮鬥的經典故事

中外名人奮鬥的經典故事

  之所以能成為名人,那是因為他們有著一段奮鬥的人生經歷。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中外名人奮鬥的經典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中外名人奮鬥的經典故事

  鄭小瑛的奮鬥人生

  1950年,20出頭的鄭小瑛來到當時最負盛名的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她似乎註定就是為音樂而生,六歲學習鋼琴,十四歲精通各種樂器並且多次登臺演出。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裡,鄭小瑛的才華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她的曲子時常被學校交響樂隊拿去演奏。

  有一次,在音樂廳看見指揮師正演奏她的曲子,她被那種意氣風發深深吸引住了,一個理想由此萌發:“我要成為一位優秀的指揮家!”

  從那以後,鄭小瑛一有時間就跑到音樂廳去看錶演,當然,最主要的是暗中學習指揮技巧,還時不時找機會向教授求教。回到宿舍後,她就對著自己的曲子開始練習指揮,同學們都取笑她說:“難道你想成為一名指揮家嗎?別白費力氣了,因為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同學的話其實不無道理,當時全世界的女性地位都不高,有機會接受音樂教育的女性已經很少了,更何況是女性指揮家?雖然不敢說全世界絕對沒有一位女性指揮家,但在當時,他們都沒有聽說過。指揮家,似乎是專屬於男人的職業。

  “難道女性就不可能成為指揮家嗎?”鄭小瑛在心中發問。沒人能給她答案,能給答案的人只有她自己!

  此後,鄭小瑛在指揮上的學習和鍛鍊更加勤奮了,從表情到手勢,從眼睛到心靈……

  機會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一次,學校裡組織一個音樂盛會,鄭小瑛所作的一首曲子被選進了演奏曲目中。而觀眾席中,有兩位響噹噹的人物:蘇聯國家歌劇院的指揮海金和莫斯科音樂劇院的指揮依·波·拜因。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正當音樂指揮走上臺子的時候,他居然扭傷了腳,一個踉蹌跌坐到地上,全場一片驚呼。工作人員很快跑過去扶住教授,同時還有人把椅子搬上指揮台,想讓他坐在椅子上指揮,但那同樣不行,因為他扭到腳的同時也碰傷了肘部。教授搖搖頭,全場不知如何是好!

  鄭小瑛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在一片驚愕的目光中,走到那位教授的面前一鞠躬說:“我以藝術的名義向教授申請接過您手中的指揮棒!”

  面對這樣一張年輕而堅毅的臉,教授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他把手中的指揮棒遞給了鄭小瑛。她轉過身,對樂手們點頭示意,指揮開始了:只見指揮棒在她的手中時而急促有力,時而緩和悠揚,音樂就像是從她指揮棒上流淌出來似的,時而奔騰如雷,時而平靜似水,她那熱情奔放,氣魄雄偉的指揮蘊藏著無比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簡直無懈可擊,完美無瑕,就連那位扭傷腳的教授和觀眾席上的.海金、依·波·拜因也頻頻點頭。一曲結束,掌聲四下雷起,海金和拜因更是對鄭小瑛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她,將來必定是一位卓越的指揮家!”

  當天,海金正式向鄭小瑛提出邀請,讓她進入蘇聯國家歌劇院深造指揮藝術。“藝術應該屬於任何人,不應該有性別之分!”海金說。進入國家歌劇院後,鄭小瑛刻苦學習,先後成功地指揮了《托斯卡》、《茶花女》等一系列蘇聯經典歌劇,在蘇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幾年後,鄭小瑛藝成回國,為音樂事業作出了不少偉大貢獻,最終成為中國甚至是全球第一位卓越的交響樂女性指揮家。2010年,82歲的鄭小瑛被首屆中國歌劇藝術成就大典授予終身成就榮譽獎!

  路易.威登的奮鬥人生

  法國孩子路易.威登出生於鄉下一個木匠之家,14歲之前他接觸最多的就是飛濺的木屑。

  在路易?威登14歲時,村子裡來了兩位打扮時尚的年輕人,他們嘲笑村民們衣著老土,“這個鬼地方怎麼月亮都顯得那麼骯髒!”這些話深深地刺傷了路易?威登,他決心要去巴黎,看看那裡的人和月亮究竟有什麼不同。

  一路顛沛流離,路易?威登終於來到巴黎,卻發現這裡的月亮並不比家鄉的乾淨圓滿,人們的裝扮倒讓他大開眼界。這個赤貧的孩子在巴黎無親無故,生活異常艱難困苦。後來,他竟餓倒在一家高檔皮箱店門口,好心腸的店主將其救起。他醒來後,請求店主容留他當一名店員。店主拒絕了他,因為該店只收手藝高超的師傅,而路易?威登只會木匠手藝。

  經過一番坎坷挫折,路易?威登終於在巴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當了一名普通的捆衣工。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刻苦鑽研實踐,力爭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缺。他始終相信:今天所學的一切都必將成為明天的種子,不能用過於功利的眼光來看待眼前所學的一切,它們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不會毫無價值。

  技藝熟練後,路易?威登精益求精,同時也慢慢覺得這種生活過於機械單調,整個人也彷彿變成某個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他一邊又一邊地問自己:這難道就是自己不顧一切奔赴到巴黎的最終追求嗎?

  一年後,路易?威登再次來到最初餓倒的那家皮箱店,再次請求店主收留他,店主再次拒絕了他。正在這時,他看到一位顧客滿臉失望,並聽到她一再抱怨店裡的皮箱太小了,裝不下她喜歡的那些時裝。他靈機一動,立刻來到顧客面前說:“尊敬的女士,這個箱子並不小,它完全可以裝下您的20條裙子!”顧客和店主深感驚訝,拿出20條裙子,讓他試裝。他過去當捆衣工的終於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只見他深吸一口氣,然後手腳麻利,一氣呵成,在3分鐘內果真將所有裙子裝入那個箱子裡,而且疊放平整有規律,絲毫沒有皺褶!顧客看得目瞪口呆,馬上買下箱子。店主也暗自稱讚,沉思不語。路易?威登趁機提出渴望在這裡工作的願望,店主終於破例收留了他。

  路易?威登勤奮精進,謙卑熱忱,跟其他人最不同的地方是:他善於將自己過去所有學到的東西都充分利用起來,使其在新的地方綻放異彩。因為做過木工,他做的皮箱更加結實;因為做過捆衣工,他做的皮箱在空間設計上更加科學合理。路易?威登很快成為一位手藝超群的年輕師傅,他所推出的皮箱一直保持著良好突出的銷量記錄。再後來,他成為皇宮裡的一個御用捆衣工和皮箱整理師。最後,他在香榭麗舍大街開了一家皮箱店,為頂級時尚品牌LV的問世開闢出了道路。

  董卿的奮鬥人生

  2010年11月5日,中央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網上評選揭曉,董卿毫無懸念地成為10名甲級主持人之一,這是繼她2009年7月10日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之後的又一重大榮譽。

  在得知自己評選為央視十佳主持人後,董卿顯得很激動:“雖然這已經是我第5次當選為最佳主持人,但我心裡仍然難以平靜,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幾次的連續當選,自己就不可能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的榮譽。最佳主持人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還是‘德藝雙馨’這個獎項,它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

  董卿高中畢業後,先考入浙江戲劇學院,當過主持人和製片人。在有聲有色幹了一年後,便決定報考上海電視臺,她最終從應試的七八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上海東方電視臺文藝節目主持人。

  董卿從小就十分嚮往中央電視臺,進入上海電視臺不久,便有了與央視接觸的機會。那是1996年,她以劇組外聯的身份,參加了北京、上海、陝西三地聯辦的“春晚”,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劇組和賓館之間往返,為演員吃飯和出發排練的事而忙碌。雖然辛苦,她卻很賣力,目的很明確:藉此調入中央電視臺。

  然而,當那年的“春晚”結束後,她並未進入心儀的中央電視臺,依然重返上海電視臺,主持了新開辦的《非常男女》節目。她以靚麗的容貌和新穎的主持風格,贏得觀眾的喜愛,並因此獲得第五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2002年,央視決定開播西部頻道,該頻道負責人之一的尹力邀請董卿加盟。已經29歲的她,在接到邀請,深思熟慮後,她最終得到了答案:如果拒邀,一定會後悔!她答應了尹力的邀請。

  雖然她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但面臨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想。初到央視,董卿擔任《魅力12》的主持人,該節目要求掌握大量的民俗和民族風情知識,加上節目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沒有太多的電視從業經驗。董卿雖然名義上是央視主持人,節目錄制卻在大興區,她連央視的大門都進不去。一次,北京遭遇沙塵暴天氣,她提著四五袋衣服要去節目錄制現場,可站在大興街頭卻怎麼也打不到車。最後,總算搭上了一朋友的車,坐在車上她突然對朋友說:“太難了,我不想做了。”朋友反問道:“世界上什麼事情容易呢?”一句話,頓時讓她淚流滿面。

  到了節目錄制的大樓下,一位清潔工大姐親切地問她:“你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吧?”董卿愣了一下,隨即微笑著對大姐說:“刮這麼大的風,你還在工作,真不容易啊。”她在轉身上樓的一瞬間,眼淚又忍不住湧了出來。

  當天節目錄制結束後,她坐計程車回住處,剛上車,司機就驚喜地喊道:“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們都很喜歡你主持的節目。”司機的讚揚,感動得她再次淚水漣漣。

  那天的幾次偶遇,讓董卿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動,她從此打消“逃離央視”的想法,隨著節目收視率的攀升,更堅定了她留下來的信心。尤其學者對她主持風格的評價:“一個深沉而樸素的節目。”讓她最終在央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

  憑著堅韌的毅力和過硬的功底,董卿成為央視的名主持,她並未因此停頓懈怠,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勤奮工作。僅2010年半年時間裡,工作量就在130臺節目左右,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她至少有500個小時是在飛機、汽車上度過,但她卻從未叫過一聲苦。

  董卿感慨道:“上海到北京有多遠?坐飛機1小時40分鐘;cctv有多遠?從涉足電視到跨入她的大門,我走了整整8年。曾被很多人問到我如何成功的秘訣,我總是以切身的回答,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永遠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開啟成功大門的,往往就是最後那一把鑰匙!”

  賈清的奮鬥人生

  一名僅有高中學歷、39歲的清潔工,華麗轉身成為年薪60萬的地產策劃總監!她是怎樣一步步創造人生傳奇的呢?

  專注專心贏機遇

  賈清是重慶市潼南縣人。2005年,她來到四川綿陽,在西山景區找了份清潔工的工作。

  每天干完活,賈清最喜歡站在西山之巔,鳥瞰城市。半城青山半城湖的美景盡現眼底,賈清愛上了這裡,“這麼美的城市,我一定要為它做點什麼。”

  賈清於是邊掃地邊唱歌。在她的熱情感染下,同事們也開始用歌聲改善枯燥的工作,還組織了合唱隊。歌聲竟成了景區一道獨特的風景。工餘,賈清還常跑到街上當義務交通員,幫助附近小學開展隊日活動。

  “快樂清潔工”的事蹟傳到西山景區裡的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院領導欣賞她的工作態度,要求景區管理處安排她負責學院行政樓的衛生。賈清興奮不已,閒暇就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裡看書。

  賈清對歷史特別感興趣。來綿陽後,有幾處漢唐時期的石刻和雕塑,她一直沒能搞懂。在圖書館,賈清就向查閱資料的教授請教。

  賈清發現,只要真心求教,大學教授、建築師傅、當地居民,都願把這座城市的掌故告訴她。有次,和一名修車匠討論城市發展,賈清來了靈感,試著寫了篇文章寄給《綿陽晚報》,居然得以刊發。一家地產雜誌看到文章後,特意聯絡賈清,給她開了個專欄——讓她採訪各階層的人,以他們的視角來剖析綿陽。

  從那以後,賈清掃地時,還攥個本子,有空就與人交談。她越發覺得,這座城市的內涵很豐富。

  一次,一個外地人向賈清打聽去科學城的路,賈清怕他走錯,親自帶路。路上,她根據平時積累,對綿陽各大科研院所侃侃而談,外地人被她的熱情打動,給了100元小費,還建議她去當導遊。

  100元錢夠掃三天地!賈清感嘆不已。綿陽是國家級科技城,紅色科工旅遊是綿陽的亮點,賈清一咬牙,報讀了旅遊局的導遊培訓班。

  取得科工導遊資格證後,賈清成為兼職導遊。在空氣動力中心、娛樂風洞、兩彈一星城向遊客講解時,賈清總有主人翁的自豪感。當她看到建築物上滿是“XX到此一遊”時,十分心疼,便用蘸有香蕉水的毛巾清除塗鴉。

  擦著擦著,賈清忽然覺得,當清潔工和當導遊可以互補。她又承包了一些景點的清潔區域。

  她在富樂山景區做清潔時,發現一口古井,經辨認,已有五百多年曆史。賈清如獲至寶,用了一個月時間,找到21口不同時期的水井,透過水井向遊客講述綿陽的發展軌跡。

  此後,賈清更注意觀察各景區的建築、歷史遺蹟,她還在網上向市民“懸賞”,每提供一處遺蹟,她都會為對方做兩小時清潔,或提供一次導遊服務。

  挖掘到一處遺蹟,就會多一處導遊專案,包括最早的養老院、抗戰時期的軍用機場、育嬰堂、堰塞湖等。賈清把這些內容製成網頁和導遊圖,帶人去旅遊。

  綿陽最早的堰塞湖,經過五百多年變遷,已成美麗的三江湖。2007年7月,當地政府準備依託三江湖水域,打造城市會客廳,請了國內外三百多名專家論證規劃。西南科大城市學院承擔了對專家的導遊和解說任務,可誰有能力勝任這一重要工作?有人推薦了賈清。

  “她可是掃大街的啊!”有人反對。但鑑於賈清的口碑,學院決定請她試試。

  賈清的精彩講解獲得國內外地產專家的一致好評,她由此成為綿陽城的草根明星。許多開發商要進駐某區域搞開發時,都點名找她,讓她寫出該區域的價值優勢。她從中嚐到甜頭,覺得應該向地產方面發展。

  賈清打聽到,從事房地產方面的專業人士,策劃師最牛,月薪1萬至10萬元不等。業內人士告訴她:“你已經很有基礎了,還需學習更專業的知識。”

  原來,自己當清潔工、當導遊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地產策劃師的基礎工作啊!之前無心插柳之舉,竟變成了一種積累。

  2008年9月,一家地產公司啟動城北某專案時,要招聘專案策劃師。賈清花幾天幾夜做出來的方案,得到了開發商的首肯,但因她沒有從業資格證書,與這職位擦肩而過。

  賈清沒放棄,她報考了西南科大城市學院房地產策劃專業的成人自考學習班。不過,做房地產策劃,還要有實踐經驗。

  賈清想,求師不如訪友。她把綿陽地產界一些知名策劃高手登記在冊,準備與他們交朋友。

  《綿陽晚報》地產專刊每期都會免費向各開發企業派發報紙,賈清承擔了這差使。每次送報,她都直接送到策劃師手裡,一來二往,就與這些人混熟了。

  2010年12月,賈清得到重要訊息:成都某地產公司不僅在綿陽做樓盤代理,還取得了《綿陽日報》房產專刊的經營權,目前正在招策劃人員。

  由於仍無地產策劃的資格證書、相關經驗,賈清沒能應聘上地產策劃師,但老闆知道她的情況後,讓她從事房產專刊的策劃和編寫,鼓勵她協助公司的地產策劃。

  為感激老闆的知遇之恩,賈清每天早到一個小時,給辦公室做清潔。她還為全城的房產公司、開發樓盤繪製了一張導遊圖,得到了網友的認可、有關部門的讚賞。

  一系列出色表現,讓公司和報社領導對賈清再次委以重任。

  如今的賈清一副金領範兒,坐在寫字樓裡揮斥方遒,成熟瀟灑。她的成功得益於對每份工作的專注和熱情。她從沒把自己當成旁觀者,而是傾注無限熱愛,從而激發了自己的自信心、求知慾和想象空間,不經意間為日後的成功做好了積累。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也偏愛樂於挑戰自我、樂於書寫人生傳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