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五年級作文> 小學五年級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小學五年級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小學五年級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希望可以幫助你!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粽子,婦女和孩子們還喜歡用絲綢之類縫製成小小的粽子、雞心、葫蘆、櫻桃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狀的手工藝品——香包,掛在胸前。認為這樣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陽正午時,把它扔掉,稱謂“扔災”。

  相傳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國的都城)。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皇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就想起吃粽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是什麼意思嗎?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們來的呢?“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因為唐皇帝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今天,我正在吃粽子。

  想起了5。12大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小朋友們,他們是多們的可憐,但我堅信他們一定會重建自己的家園。我在這裡要說聲:“祝你們端午節快樂!”我聽媽媽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因為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到苦難,自己又無能為力挽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的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這個端午節就在我們吃著粽子,懷戀屈原中結束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