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我學會了什麼> 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手工指非機器裝置批次生產而是由人工製作生產。在工業化剛剛興起時,手工一詞一度成為生產率低下、質量參差不齊的代名詞。小編為你整理了我學會了做手工,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篇一: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記得教師節的時候,我和媽媽要做一個漂亮的花籃送給老師。可我不會,又不想讓媽媽那麼累,所以我就叫媽媽教我一下。第一步,先自己找材料。我沉思了半晌,就在裝有布料的白色環保袋那拿了一塊紫色面料,又拿了一塊粉色花邊的蕾絲布料,還拿了一塊黑色的泡沫,第一步就大功告成。第二步,修剪泡沫的形狀。因為每一個花盆的泡沫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才要修剪泡沫。可這時我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我的手經常抖,所以總剪錯。媽媽說:“一定要靜下心來才可以剪好。”我按媽媽說的,果然做到了。第三步,“只要縫上兩塊布料就大功告成了”媽媽說。我縫了之後覺得還差點什麼,看了看茶几上的牙籤,我有了好文意。我把花插到牙籤上美極了!

  透過這一次手工我有了深深的感觸。第一步讓我知道做事一定要想過才可以動手。第二步讓我知道做什麼事都要靜下心來才可以做好。第三步讓我知道不好的就要改,不滿的`就要加。謝謝這一次手工它讓我聽懂了人生三步曲。

  篇二: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暑假裡的一天上午,我很快地做好了作業,覺得十分悶熱,便開啟電扇,懶洋洋地看起《兒童畫報》來,看著看著,我被一篇“用手套做企鵝”的文章吸引住了。我越看越喜歡,我覺得自己照著文中所說完全可以做一個。於是,我找來舊手套、棉花、針線、剪刀和彩筆,照著做起來。

  我先把手套剪成企鵝的外形,再用針線把邊縫上,只留下一個小口子用來塞棉花。我小心地把手套裡子翻出來,再往裡面塞棉花。我一面塞,一面想:這個小企鵝做好後,不知多漂亮呢……我正在想著,突然,“叭”的一聲,哎呀,糟了,棉花太多,把線給崩開了。我只好重做。這回我可有了,再塞棉花時,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地把棉花往裡塞。一邊塞一邊用手壓。可是,不管怎麼壓,企鵝的肚子還是鼓鼓的。哎,棉花塞得太多了。抽一些出來吧,又太癟了。我有點不高興,但轉頭一想,雖然沒做成小企鵝也做了一隻鴨子,不管怎樣也是我自己做的小玩意兒。我拿起水彩筆,把小鴨子塗成黃色,又給它點上了紅眼睛。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哦,原來少了嘴巴和翅膀。我趕緊找來碎布片兒,剪成一個圓形,縫在前面做鴨嘴。又剪了手套的兩個拇指,塞上棉花,縫在身體兩側。這樣,小鴨子就長出了一雙翅膀。我用紅筆在它身上點了幾個點兒,還用一根紅繩系在它脖子上。嘿!這一下,小鴨神氣活現了。我把它放在組合櫃的最顯眼的地方,心想:媽媽準猜不出是我做的,一定會以為是買的呢!哈哈!

  篇三:我學會了做手工作文

  我從小就喜歡做手工,因此,我的房間貼滿了什麼紙鶴呀、小船、新年卡、聖誕卡、裝飾品,它們全是我親手做的。有一次,媽媽的單位發了一箱可樂,爸爸的單位也發了一箱牛奶和一箱冬瓜茶,我把它們喝完了,媽媽拿著那些罐子準備拿出去丟掉,我連忙說:“媽媽,你給那些罐子給我,我拿來有用。”媽媽說:“你拿幹什麼呢?”我笑嘻嘻地說:“天機不可洩露。”媽媽沒有辦法,就把手中的罐子遞給我,我心想:如果拿這些罐子串起來,穿在腰上,不就像非洲人嗎?還可以利用廢物做手工,我先把這些罐子洗乾淨,然後拿針把每一個罐子的角鑽一個小洞,接著拿線把罐子串起來,先串可樂、冰茶、菊花茶、津威牛奶罐等等。

  我連續串三串,每一串都發出“鈴鈴”的聲音,湊成了首悅耳的歌,我把這三串拿針一起連起來,最後把幾條綵帶串上去,給它們戴上了 “頭髮”,是多麼美麗!這條“啦叭”裙就做好了。

  我把這條裙穿上去,剛剛合適,再跳上舞蹈,還真的有點像非洲人。媽媽一看,笑哈哈地說:“原來你用那些罐子做這條裙。”我說:“漂亮嗎?”媽媽笑得更厲害了說:“很漂亮。”這次手工製作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浪費,要省吃儉用,有用的不拿去丟。現在這條“啦叭”裙仍然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