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我家鄉的XX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我一年裡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著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裡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裡想著: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著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著。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著,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著。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著,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著,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援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援的龍舟奪冠。我吶喊著,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著。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著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一說起端午節,心中就會想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伴著這首兒歌,我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一般都認為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我們蘇州一帶端午節卻是為了紀念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人,到吳國後受到吳國闔閭信任,對吳國的貢獻非常大,蘇州的老百姓得益匪淺。他興建了規模宏大的闔閭大城,開鑿了我國最早的運河胥溪,推薦了大軍事家孫武,使吳國很快強盛了起來。

  後來伍子胥因遭饞言被吳王處死,蘇州的老百姓很懷念他,在民間封他為“濤神”。由於他是五月初五被投入江的,所以蘇州人民在那天總要紀念他,故有“五月端午迎伍胥”的說法。

  真的,說來也怪,每年的五月初五,胥江的水最洶湧,人們常說這是伍君顯靈了。

  在蘇州,端午吃粽子是少不了的習俗。到時,古城的大街小巷裡盪漾著粽葉的清香。不過更使人難忘的卻是賽龍舟了。為了紀念這位為蘇州人民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正直大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在蘇州的胥江進行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在古代,蘇州龍舟已經制作得很講究了。那些龍舟被人們做成花船的模樣,上面系滿各色彩繩,隨風飄蕩,令人眼花繚亂。

  賽龍舟的場面也是熱鬧非凡。那一天,男女老少幾乎傾城而出,爭睹賽龍舟的風采,那時胥江兩岸彩旗飄揚,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在水面上“飛行”。各式龍舟你追我趕,各顯本領,互不相讓。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許多觀眾的心,這種龍騰虎躍的熱鬧場面,如能身臨其境,一定會讓你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又聞到了廚房裡那香噴噴的粽子味,孩子們歡快的兒歌,也從窗外輕輕地飄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家鄉的端午節很講究。

  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媽媽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細細的線把粽葉困住,一個不大不小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要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裡,院子裡頓時都瀰漫著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

  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雪白雪白的大蒜,肉紅色的雞蛋,碧綠的小三角形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香氣撲鼻。

  燻艾蒿,我們這裡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裡點燃燻一下,至於燻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燻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燻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裝飾物,裡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

  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裡拔“聖草”了。這裡說的“聖草”加引號。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裡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裡。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著霧茫茫的田野,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特別安靜,你無意看一看,也許就看見鄰家來挖草的孩子。相互一笑,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碧綠的青草上,露珠還在,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秘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秘。

  我愛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裡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裡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裡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說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裡,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裡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裡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裡,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裡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裡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裡,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裡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香味。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家每戶的端午節似乎都一樣,現在就由我介紹我家如何過端午的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當然,我們家有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媽媽。今天早上,我跟媽媽學習包粽子。媽媽先取出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我學者媽媽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們捲成圓錐形,說的容易做的難,不管我如何卷,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都是一個直筒狀的。媽媽見了,有些好笑,邊指點:“左手捏住粽子的一角,右手將棕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稍微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嘗試了幾次,果然卷好了棕葉。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裡的棕葉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的搖動筷子,媽媽十足的熟手,很快把糯米包的緊緊得了。我也在棕葉裡插好筷子,學者媽媽的樣子。不過難題又來了,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棕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的時候要輕一些,慢慢來,把棕葉捏緊一些。你看……”於是師範給我看,我邊聽邊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包的粽子有些像樣了。最後的一道程式是捆盛。做起來挺容易的,媽媽兩手握緊棕葉,繫上個結就大功告成了。我也很快的繫好了。

  我又重複這幾道程式,包了幾個。包了不少,我們蒸了30分鐘左右就開動了。雖然有些粘口,但我們還是吃的津津有味。我想:下次再包的時候大概我也熟手不少了吧,嘻嘻。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粽子。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我就想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曲簡單的兒歌就道出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到端午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還要從屈原說起,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

  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在我的家鄉也一樣,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在為過節準備。端午節的前兩天,就看到奶奶,去市場買粽葉,糯米,回到家以後,奶奶先把粽葉放到一個盆子裡,用水浸泡,使它變柔軟,然後把糯米洗淨,用水浸泡,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後,奶奶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捲成一個椎體,然後再把糯米填到這個椎體李,填滿以後,用其餘的粽葉把它緊緊的裹住,接著用麻線把它困起來,奶奶就像這樣一個一個的包著,不一會,一串粽子就包好了。終於到了端午這一天,媽媽一早就出去買菜了,奶奶從冰箱裡取出之前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裡開始煮,媽媽不久也回來了,這時媽媽拿出在市場買的艾葉,把它掛在門上面,然後準備菜餚。

  經過了一天的準備,我們的晚餐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為先人屈原祈禱後開始用餐,這是電視裡也在播放賽龍舟的畫面,我不由得想起屈原,希望他能聽到我們的祈禱,不會剛到寂寞。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他的延續不僅是龍的節日,還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說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裡,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裡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裡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裡,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能夠洗去一年的晦氣,並且還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裡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頭,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能夠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裡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裡,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裡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香味。

  今日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歡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歡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歡樂!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一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粽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端午節之後細菌多了,粽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粽葉時,那粽子裡藏著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鹹粽子裡白白的棕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裡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鹹蛋投人江中餵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人江裡,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與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裡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