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1

  我懷著十分崇高和無比激動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我凝望著這幾個字,不覺得想起書中的情景來,周恩來生活在帝國主義侵略的陰影下,而他全沒受影響而且他又發奮刻苦學習,和我們相比較,我們生活優越的環境裡,有幾個能堅持讀書和愛好讀書呢?雖然周恩來年少喪母,生母與養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卻撐起了這個殘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飯,縫縫補補外,他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日子過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視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彷彿要碎了一樣,跟同齡的周恩來比起來,實在是自慚不如啊!

  周恩來是一個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長王老師給同學們上課,同學們認真聽著。講著講著,王校長突然停了下來,沉默了一會兒,便問大家,說:“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呢?”同學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七嘴八舌,爭先恐後的大聲說了起來,說道:“為吃飽而讀書!”“為名利而讀書!”“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只有周恩來一個人沉默地坐著,校長髮現了他,問道:“你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的眼睛裡散發著奇異的光芒,他鏗鏘有力的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驚訝的再一次問道:“你說什麼?再說一遍!”周恩來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又一次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了,無不驚訝,眼裡散著奇光,握住周恩來的手,興奮地說:“好!有你這句話,國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來與我相仿的年紀,便立下了這樣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長驚歎不已,我也被周恩來的語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對於奮發的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對於迷惘的人來說,是一個指路標;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鞭策,對於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希望!而對於我來說,志向,就是一種執著的追求,一座導航的燈塔,一盞不滅的明燈!志向,就是目標,就是方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個人都有色彩斑斕的志向。記得羅蘭說過:“想要使你能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認為沒有把握的事。”而周恩來卻用他的行動來向我證明了。

  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人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美麗。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2

  您像雄鷹一樣翱翔天宇,您像青松一樣堅毅挺拔,您像大海一樣博大包容。您是受世人崇敬的好總理,您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最初認識您,是您年少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您偉岸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在黑暗的舊中國,您看到廣大同胞飽受帝國主義欺凌,小小年紀,您就志存高遠,以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己任。為了追求真理,您東渡日本。“大江歌罷掉頭東”那豪邁的詩句源於您博大的胸懷。您像雄鷹翱翔天宇,為了心中的理想,投身革命,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燦爛的太陽。

  當我在悲痛中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時候,那山河嗚咽,舉國悲痛的哀悼場面久久留在我的記憶中。我知道您一定是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好總理。為什麼您能得到全國人民的受戴?是因為您的豐功偉績,還是因為您把全部都獻給了人民?我搜索著您的豐功偉績。以前我對您投身革命的光輝事蹟瞭解得太少,只清晰地記得南昌起義您在中國打響的最響亮的槍聲。啊,找到了,您光輝是在經歷過多少次生與死的考驗才鑄在人們的心中的啊?不論是在風起雲湧的五四運動中,還是在力挽狂瀾的北伐東征中,或是在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中;無論是在一觸即發的西安事變中,還是在出生入死的重慶談判中,或是在氣吞山河的解放戰爭中,隨處可見您奮不顧身、機智果斷、英勇無畏的身影。是的,您像青松一樣堅毅挺拔,為挽救民族的危亡,奮不顧身地戰鬥著。

  當我懷著深深的敬意學習《一夜的工作》後,我自豪地說:“您是值得深受人民愛戴的好總理!”您一生勞苦,生活簡樸,您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人民。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把人民的疾苦時刻放在心上,日理萬機,晝夜操勞。1958年7月,在黃河出現特大洪峰的危急關頭,您親臨黃河大橋工地,冒雨和工人們一起抗洪搶險。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臺地區發生了兩次強烈的地震。您冒著餘震的威脅,在3月9日就趕到了災區,不僅帶來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慰問,還鼓勵災區群眾團結起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您一生奉獻,不求索取,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您像大海一樣博大包容,心裡裝著天下百姓。

我心中的周恩來作文3

  說起偉人,大家無不想起的心中的——周恩來。他生於南方,長於北方,既有南方人的俊美,又有北方人的英挺。他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這就是我心中的偉人!

  那時,中國還沒有解放,外國人在我國領土上為所欲為,而中國人,不但不上前制止,還為外國人撐腰,周恩來在一旁默默地目睹了這一切。回到學校,老師在臺上問學生:"你們為什麼而讀書?"臺下議論紛紛:"為發財而讀書。""為當官而讀書。"……老師一直看著學生們笑而不語,周恩來沉思了一會兒,以鏗鏘有力的聲音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連聲叫好。這一句,不但體現了周恩來的睿智,還看出了他青年時期的遠大抱負。

  周恩來不僅心中有著遠大的抱負,還有一顆愛國的心。在東渡日本前,他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離開故土,並不是為了幫助其它國家發展,而是去日本學習深邃的科學知識。學習這些,並不為了別的,只因他那一顆熱愛祖國的心催促著他圓祖國之夢,挽救國家存亡。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當上了國家總理。在一次記者會上,一位美國記者說:"總理,你衣領袋上這支鋼筆是美國進口的吧?"周總理文質彬彬地說:"是啊!有什麼問題嗎?""身為國家總理,竟然彆著其它國產的鋼筆!這是何來的意思呢?中國還哪有立身之本?"周恩來笑容可掬地說:"這是我們的一位戰士從美國軍官身上繳獲到的,他轉送給我。"採訪的記者被周恩來的回答擊得啞口無言,只好悻悻離開。

  周總理在晚年,被診斷為癌症。他就向病魔屈服了嗎?並沒有,他即便躺在病床上,白天,仍然接待各國賓客;晚上,仍在批閱稿件。

  周恩來,我心中的偉人。他心懷大善,這內外結合的帥,使他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