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心中的蘇軾_650字

我心中的蘇軾

我心中的蘇軾_650字

  神宗年間,宋朝的國力大不如仁宗在位時那樣鼎盛了,在王安石的帶領下,改革派與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展開大戰,眾多官員、文人牽連其中。這裡邊也有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大文學家蘇軾。此時,蘇軾堅定地站在了保守派一邊。人們可能認為他是當時的“反動派”,孰對孰錯,不妨讓我們來看看改革派“動”的結果:這次變革從決策層到執行層都做得不是很好。決策層不切實際,執行層各個心懷鬼胎。

  經過這場變法,宋朝國力再次大幅衰退,不但惹怒了王宮貴族,就連老百姓也怨聲載道。因此,有歷史學家稱“王安石變法”是脫離實際的“亂變”。所以現在看來,蘇軾雖然是個“保守派”,但“保守”得有理。然而,在改革之初,王安石一派也曾權傾一時,反對派則備受打壓,連老臣司馬光也不放過。同屬一派的蘇軾則更加悲慘,在“變法”的`洪流中,他逆流而上,但卻被洪水“衝”出了京城,外放至黃州。

  蘇軾雖然官場失意,但其人生並不完全失意,這是他比柳宗元的偉大,也顯示了他個人性情的豪邁。蘇軾沒有沉淪,反而從被貶的痛苦中、從讓多少人不能自拔的“國恨”中清醒過來。他把他的理想和激情寄託在一篇篇意氣風發的詩詞中。此外,他還悠然於耕田種地之中,每一次彎腰都顯示出他的堅定和頑強。有些文人自恃清高,寧可餓死也放不下架子,而蘇軾卻敢於從一個文質彬彬計程車大夫變成一個“汗滴禾下土”的自耕農,實現了自給自足,這也證明了他不像一般文人那樣固執而缺少變通。

  如果把他的那五十畝荒地比作種植人生的土地,蘇軾這棵本不茁壯的苗卻能在這貧瘠之地頑強的生存下去,這哪裡還有一絲酸酸的文人、失意的犯官的痕跡?他的激流勇進我應該讚美,他的堅強不屈令我敬佩,他的豪邁詩句給我力量,他的壯志豪情催我奮進。蘇軾,我心中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