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學常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和作品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和作品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和作品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和作品簡介,歡迎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是影響世界的偉大女性之一。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師》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由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所寫。在這本書中主要寫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寫了她的奇蹟般的生活,她遇到的不幸,她的不屈不饒精神,她的愛心等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寫了海倫·凱勒變成盲聾啞後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凱勒對於生活是失望的,用著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的發脾氣,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愛等等,她是多麼希望從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凱勒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為老師成為了海倫·凱勒從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凱勒重新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激情。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海倫·凱勒學會了閱讀,學會了許多的字,也讓她知道了愛。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倫·凱勒在老師和親人的陪同下體會到了許多不同的事物,比如:過聖誕節、擁抱海洋、體會秋季和冬天等等。

  後來是介紹了海倫·凱勒的求學生活。在海倫·凱勒的求學生活中,海倫·凱勒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同時她也結識了許多的朋友等等。海倫·凱勒在學習中,由於她的不屈不饒的精神,她學會了說話,寫作,雖然在這過程中海倫·凱勒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但她並沒有放棄。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她成功的實現了她的大學夢想,她進入了哈弗大學。在她的而大學生活中由於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在繁重的功課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師的幫助下和她非常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還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大學畢業後她也遇到了悲傷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倫·凱勒後來介紹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偉人比如:愛迪生、馬克·吐溫等等。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後來寫了她的慈善活動等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在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也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的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記錄了她的一生,從而引起我許多的感觸,生活中有著許多的無奈,但我們可以去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創作背景

  海倫·凱勒出生時,本是一個健康的嬰兒,卻在19個月大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視覺和聽覺。突然變成聾盲人的海倫由於對外界的恐懼變得狂躁不安,脾氣越發暴躁,直至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家教老師——安妮·莎莉文。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最終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

  這本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這位美國著名聾盲女作家的代表作。該書以自傳體散文的形式,真實記錄了這位聾盲女性豐富、生動而偉大的一生。

  在書中,海倫·凱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去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文學評賞

  “修辭立其誠”,這是寫好文章的要訣。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勝的,想象是那樣豐富,文筆是那樣流暢;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動讀者,還在於它的真摯而強烈的感情,在於它所給予讀者的敞開心扉的親切感。在這篇用第一人稱寫的、富於激情的作品裡,作者傾訴了她對生活的禮讚,表達了她的生活態度。正由於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雖然整篇文章都是虛擬的,所記敘的事情多是非現實的,但使讀者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實--情感的真實。

  在文章中,作者處處用視聽健全的人來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對比的手法來寫的。作者在對比中表達了她的生活態度,人對生活要有強烈的`緊迫感。缺乏這種態度,雖然視聽健全,卻有可能什麼都看不見;具備了這一生活態度,人們將會發現面前敞開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這樣的道理,人們也許不止一次聽到過,在作者那裡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對於健全的每個人更是平平常常。

  遭遇到作者這樣嚴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對於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動人的、富於詩意的筆觸,表達了她對生活的愛戀。作者在她虛構的“三天”裡所集中表現的,乃是對人類生活的高度禮讚,它讚美了人們生於斯、長於斯、繁衍於斯的大自然,稱頌了人類往昔的歷程與現代的文明、燦爛的文化和沸騰的生活。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對自然、對歷史的刻畫與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闡釋自然、歷史時也闡釋了自己的心靈。在海倫對自然、歷史、人的禮讚中,也體現了她對這一切的深刻理解。

  名家點評

  海倫·凱勒被評為20世紀美國的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美國《時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