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學常識>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及寫作背景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及寫作背景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及寫作背景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及寫作背景,歡迎閱讀。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原文

  少無適俗韻1,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2,一去三十年3。

  羈鳥戀舊林4,池魚思故淵5。

  開荒南野際6,守拙歸園田7。

  方宅十餘畝8,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9,桃李羅堂前10。

  曖曖遠人村11,依依墟里煙12。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13,虛室有餘閒14。

  久在樊籠裡15,復得返自然

  註釋

  少:指少年時代。適俗:適應世俗。韻:本性、氣質。一作“願”。

  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汙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裡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

  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

  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野:一作“畝”。際:間。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蔭(yìn):廕庇。

  羅:羅列。

  曖曖(ài):昏暗,模糊。

  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里:村落。

  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虛室:空室。餘閒:閒暇。

  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裡比喻官場生活。樊,藩籬,柵欄。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

  其一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適悠閒。

  久困於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計程車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