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學常識> 初中文學常識題及答案

初中文學常識題及答案

初中文學常識題及答案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古代的學校有“庠”“序”之稱。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

  B.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進士是透過最初一級朝廷者,意為可進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對帝王的尊稱,可譯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D.降級授予官職,貶謫官員,不限降低幾級,稱責授。其它降級授官的詞語還有左遷、遷謫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B.教授,學官名。始於宋代,為講解經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C.禮部,中國古代官署,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貢舉、戶籍等事項。

  D.受禪,是中國古代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讓給的帝位。

  3.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即歲稔不足支數日”中“稔”意思是“莊稼成熟”。

  B.“前撫王之誥、魏學曾相繼綏輯”中“綏輯”意思是安撫集聚。

  C.“釐兩京、山東、陝西勳戚莊田”中“釐”意思是治理處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獲得”,“致仕”意思是獲得官職。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的'“授”“遷”“起”“擢”“進”“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為掌管刑獄的官署,長官名為大理寺卿。北齊始設,後歷代相沿。明清時與刑部、都察院為三法司,會同處理重大司法案件。

  C.詔獄,指九卿、郡守一級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能繫獄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

  D.“奪哀”猶“奪服”,也叫“奪情”,指古代官員喪服未滿而被朝廷強令出仕。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明經,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B.行在,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

  C.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徵,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D.視事,視察、巡視政事。舊時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視政事,考核官員。

  6.下列對文中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故事: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虛應故事”。《六國論》中“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義較多。最初是古官名,後來還可指宮內、朝內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稱閹人人,內官,內臣等。

  C.“出為湖廣左參議”中的“出”指京官外調。《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中的“出官”也是這個意思。

  D.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從護衛官,主要掌管宮殿門戶等,屬於九卿之一。雖然級別不算很高,但是多為皇帝的親信之人擔任。

  B.禁中,即宮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宮中禁衛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宮禁。

  C.關中,指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一帶,因為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所以取四關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陸路運輸軍需物資。古代軍需物資運輸以水路運輸為主,水路不通處輔以陸路運輸。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貞觀”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

  B.“陛下”原來指站在宮廷臺階下的侍者,後來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

  C.“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來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類似的詞語還有“致仕”。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曲筆,這裡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顧忌或殉情避諱,而不直書其事的記載方式。

  B.幸東都,舊時封建帝王到達某地稱“幸”;歷史上有多地被定為東都,隋唐時指洛陽。

  C.故事,是古今異義詞,意思是舊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戶,指皇帝賜予某人有百戶人家的封地,這百戶人家的租稅供其世祿。

  10.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頭說劉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這裡的“楷隸”指的是“漢字七體”(漢字書寫形體演變的七種體式)中的“楷書”和“隸書”。

  B.第二段說“一日晚歸由闕前”,“闕”是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也常用來借指“朝廷”。如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說“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C.文末說“炳、燁並進士及第”,科舉殿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宋史》和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四史”。

  參考答案

  1、B 透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

  2、C 戶籍應該是由戶部掌管。

  3、D “致仕”指官員辭職回家。

  4、A 改是改任,表調動;兼是兼任,同時監管。

  5、D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多指政事言。

  6.A 《六國論》中的“故事”是“舊事,先例”的意思。

  7.D 戍漕,是指水路運輸軍需物資。

  8. C 左遷是貶官。

  9.A   此處的 “曲筆 ” 意思是徇情枉法。魏遊肇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執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譯文:北魏時遊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遊肇有所寬恕,遊肇執意不從,說:“陛下自己就能寬恕他,怎麼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

  10.D《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而欽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記》為範本的紀傳體史書,因此,《資治通鑑》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於《資治通鑑》算不算正史,說法不一。《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釋義】正史:1.指《史記》《漢書》等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清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1921年北洋軍閥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2.有以紀傳﹑編年二體並稱正史的。參見《明史.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