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化作文> 有關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有關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布依族傳統節日除大年(春節)、端陽節、中秋節基本與漢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節”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曆“六月六”。個別地方有"撒秧粑節","小年","臘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過漢族節日。

  跳花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舉行。“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過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透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每逢節日,小女娃們都穿著豔麗的花邊衣服,鎖著極好看的盤花紐扣,小夥子們穿著對襟衫,繫著留須的腰帶,吹著木葉、一個個滿面春風。熱心的阿妹們為小夥子們牽著馬,從五村八寨,從那看不見的半山腰,趕到跳花會地點,那是一個平坦的大草地,旁邊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北面是滿含花苞的桐樹林。那裡到處是人喊馬嘶,笑語喧譁,少說也有幾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響震空谷,時快時慢,時抑時揚,加上鏘鏘的饒鈸聲,令人陶醉!場上,男女青年這時一群,那裡一堆,翩翩起舞,唱著古老的歌,歌聲美妙,舞步輕盈,坐在河岸邊吹“嘞友”、彈月琴,吹木葉,談情說愛的青年們,一雙雙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對方表示著熱烈的愛情,倒影搖搖,又是一番風味。緊靠著桐林邊,搭著一個臺子。那裡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戲,內豐富多彩,整個草坪上充滿著歡快、愉悅的氣氛。他們唱呀跳呀,不知不覺太陽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們依依不捨地騎上馬,陸陸續續地離開了草坪。

  布依族的節日很有趣吧?趕快來看看吧!哦!對了,忘了告訴你們,布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大多居住在黔南和黔西南自治州,還有少部分居住在廣西等地。

  看了我的作文你是不是也覺得布依族很有趣呢?我現在恨不得馬上到布依族去玩玩呢!

  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布依族的人著長褲或褶子裙、缸、凳、槽,戴銀質手鐲。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牆。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一切都樸實淳厚,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包頭巾,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總之,除檀條椽子是木料外,其餘全是石料、碓、缽,牆可壘至五六米高;以石板蓋頂,鋪成整齊的菱形或隨料鋪成鱗紋。慢慢的。

  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裡,這裡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一隻民族,也就是布依族、灶,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只是採光較差。

  布依族的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石頭民居不僅不透風雨,而且古樸美觀。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防火、磨,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

  布依族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在宋代的雲貴高原東南部,有一些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視作具有生命、意志和偉大能力的物件而加以崇拜。祭祀時,各戶要奉獻雞蛋和豬肉祭神、盆等,都是石頭鑿的、耳環、項圈等首飾。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繡花。

  在宋代的雲貴高原東南部,有一些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慢慢的,這裡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一隻民族,也就是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裡。

  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主食多以大米為主。民間喜歡用一種專門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飯。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並常當成改善生活或調劑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幹、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製作的風味菜餚。

  大部分佈依族都善製作鹹菜、醃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醃菜“鹽酸”馳名中外。葷菜中,狗肉、狗灌腸和牛肉湯鍋為上餚。在宰豬時布依族習慣在血盆中先放一些鹽,然後與豬血一起攪動,凝固後把蔥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燒湯,與豬血一起煮,稱為“活血”,作為待客的最好菜餚。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做菜。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製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特別是居住在雲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布依族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解放前,以耕種水稻為主的布依族人民,就其所分佈的區域和住居的村寨,大多喜在乎壩河谷或依山傍水之處,故素有“布依水鄉”或“水鄉布依”的美稱。其中有一部分也正因為祖輩以來都居住和生活在水邊,故也被稱“水族”或“水戶”。分佈在羅平和富源一帶的布依族喜聚族而居,每個村寨少的十幾戶幾十戶,多則可達數百戶;同村寨的成員大都有一定的血緣親屬關係,因而一個村寨或一片地區往往都是出自同姓或同家。過去,布依族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家長享有支配全家經濟和決定全家事務的權力。家庭組成的'形式多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普遍低於男子。由於兒子長大成親後多與父母分居另蓋新屋,年老父母通常都隨幼子一起生活。按照不同的分佈地區,布依族的住房形式有好幾種。一殿以兩層的樓房居多,但也有雙斜面頂的草房或瓦房,半樓房和平房。羅平縣八達柯今帶少數村寨仍保留了過去布依族王層樓房的建築形式,即底層飼養牲畜,中層住人,上層存放東西。半樓房多是依山勢的斜坡修建,有的後半部為乎房,前半部則是樓居;有的則是右半部系平房,左半部為樓房。有的地區還保留了在住房朗友南或前後側面用當地特產的風尾竹鋪建供涼曬作物或衣服的陽臺;與傣族地區很相似。建築材料各地均就近取材,普遍多利用當地所產的茅草、竹子、杉木和松木建蓋。牛街公社以洪、以德大隊的布依住宅,則又多取用河邊的天然砂石削切為長方形的大塊石磚壘牆,既省工節料又美觀適用。解放前,大多數布依族勞動人民多佐簡陋的茅草房,只有極少數富裕人家蓋瓦屋。解放後,這一帶的布依族人民幾乎都建蓋了新瓦房,並特飼養牲畜的畜圈改建在住房附近,改變了域擊人畜困佐的不衛生的狀況。

  這一帶布依族住房的正堂屋內,普遍都設有“掛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龕,也喜歡仿照漢族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和祖家牌位。房屋兩廂分隔成灶房、寢室或客房等。不論是平房成樓房均喜歡在室內設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