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以下是小編我大家收集整理的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歡迎閱讀參考。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一】
滾滾紅塵,泱泱大國,五十年漫漫征程,一路風雨一路行。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去尋找那份逝而已久的懷念與傷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全人類文化的源頭,其文化的底蘊是深不可測,辛勤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用他們的智慧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先秦的《詩經》和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每一個朝代都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每一個時期都演繹了它最輝煌的一面。中國的戲曲藝術豐富多彩。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儀式性歌舞,儀式性歌舞到後來發張成為一種歌舞傳統。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優伶,元雜劇把中國戲曲文化藝術推向成熟……就這樣,中國戲曲文化藝術逐漸發展起來。黃梅戲、花鼓戲、崑腔、秦腔、豫劇……這些各具色彩的地方戲為中國戲曲文化注入了活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表意文字。那一個個充滿魅力的方塊字,那一捺一撇、一橫一豎都展現了漢字的風采。自從有了漢字,就有了書法。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儘管他們的書體不同,但其書法上的成就非同尋常。書畫同源,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唐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筆墨丹青中國畫以其豐富的內涵享譽世界。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四大發明、《九章算術》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渾儀,《授時歷》和四大農書,《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祖沖之和圓周率……這些成果都展示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都為中國文化添上了燦爛輝煌的一筆。長城、頤和園、故宮……處處古蹟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結晶。
幾多輝煌,幾多成就。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悠揚悅耳的戲劇、韻味十足的書畫、獨特的建築、優美的詩詞……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
今天的文化繼承和發揚了古代傳統文化底蘊。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歷史的潮流,傳統文化才能延續下去,併發揚光大。為了讓傳統文化立足與現代,讓獨特的中國文化鶴立於世界之林,不僅是繼承,而且要批判的繼承;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創新的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二】
隨著中國不斷髮展,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強大的衝擊。或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對身邊的中國文化反而不以為然了。直到司美來到我家,我才懂慢慢發現身邊的中國文化如此迷人,它們才是民族之魂。
司美是我家接待的一位美國高中交流生。她有著高高的個子,一頭蓬鬆的棕色短髮,濃眉下一雙藍眼睛亮閃閃的。她額頭高高的,臉蛋紅彤彤的,笑起來露出兩排整潔無瑕的牙齒。
“歡迎司美來我家!”――這是我在門廳的白板上寫的幾個龍飛鳳舞的中國字。司美看了很是激動,不僅因為高興,更因為喜愛。司美很喜歡文字,她曾在美國的學校學過一兩年中文,她認為漢字非常有靈性,寫起來就像畫畫一般。我帶司美去湖南省圖書館參觀一個大型中國書畫展。一進展館,她緩緩地移動腳步,嘴裡不時“嘖嘖”地讚歎著。不久,她停在一幅草書作品前――那是仿毛澤東手書的《沁園春?雪》。細心觀摩半晌,她對我說:“這漢字寫得真漂亮真有力!”只見她用手比劃著,眼神發亮,眉毛翹得老高。我問她: “司美,這是你第一次看中國書畫展嗎?” 司美笑著說:“是的,謝謝你。中國文字太神奇了!”我愣住了,這些我們天天都要打交道的方塊字竟讓一個外國人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我不禁對這些“方塊們”肅然起敬起來。
司美與我一樣,是一個十足的“吃貨”,我們約定,各自做一份自己國家的特色風味食物,然後交換品嚐,看看誰做得更好吃。經過一番思索,我決定包餃子――還是豬肉蝦仁餡的!司美則用烤箱做起了“pancake”――這是一種類似鬆餅、上面澆了楓糖的煎餅。這天晚上,我們一起吃了頓與眾不同的晚餐,“pancake”PK“餃子”,各有特色,都非常美味!
司美在來中國之前瞭解到在中國有一種叫“放風箏”的活動,也想嘗試一番。我幫司美挑選了一個小丑樣式的風箏,帶她來湘江邊放。“小丑”可真像個雜技演員,你看它快速地在地面上跑著,又“嗖”一下騰了空,到了空中,它更大膽了,一會兒翻著跟頭,一會兒左右搖擺,一會兒又玩倒立,嘿,真有趣!看著“小丑”在空中表演著雜技,司美高興極了!我們奔跑在美麗的瀟湘大道上,歡聲笑語也隨著風箏高高飄揚起來,我突然發現中國文化是這麼有趣!
司美在我家只呆了三個星期,在和她相處的日子裡我開始留心身邊的中國文化,品味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美麗和深沉!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三】
作家劉仰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全盤西化很可笑》。我當然是十分贊同他的觀點的,問題是我可能比劉仰還要激進。就像當年日本鬼子在中國橫行的時候,有人甚至包括毛澤東也只是想把日本人趕出去,可是江西有個方誌敏,卻在他的文章(這些都是在監獄中寫下的文章)裡提出,“我曾經想過,要帶領幾百萬軍隊打到日本去。”是的,你鬼子可以來,我就可以去,這樣的調虎離山計,這樣的'釜底抽薪,不是比禦敵於國門之外還要激進,還要高明得多嗎?可惜,方誌敏壯志未酬身先死。
我對於西化的看法,可能和方誌敏對於日本人的看法如出一轍。所謂西方,無非就是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其實,從文化上看,我覺得西方文化不但乏善可陳,簡直就是一片空白。我更沒有被西方人所西化的思想,壓根連影子都沒有。不論是西方的文學藝術,還是文明都和東方無法相比的。印度,應該也是東方國家,要是從經濟上來說,也許,古老的文明古國印度早已經不是發達的國家,而且是比較落後的國家。可是,人家印度的電影那實在是非常優秀,非常好看。無論從它的音樂還是舞蹈,無論是它的燈光還是攝影,甚至它的劇情都是無可挑剔的。比如早期的《奴裡》,《流浪者》,比如《大篷車》,都是美不勝收的好作品,至於《乘龍快婿》、《愛情百態》、《奪命地圖》更是讓年輕人歎為觀止。
可是,我們再看看西方的影視劇,實在是難以找出一部像樣的電影或者電視劇,至少很少有一部可以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影視劇。對於美國文化,我只是知道有個好萊塢,實在不知道好萊塢搞出過什麼像樣的電影啊,電視劇啊。難道純粹是因為我孤陋寡聞嗎?絕對不是,試想,真正優秀的文化還能夠不風靡全球嗎?就是作家餘華寫的《活著》不是也被多國文字翻譯出去嗎?所以說,所謂的西方文化,如果不能說全部是糟粕,那最起碼也很少有優秀的作品可言。至於所謂的《哈姆雷特》,所謂的席勒和歌德,那也不過是中國一些庸俗或者迂腐的文人喜歡亂捧的結果,我讀過西方一些作家的作品,無論從品味還是貼近生活來看,遠遠不如李白和杜甫的,更不如四大名著好看。也許有人說那不好類比,因為作品的體裁不一樣,就算這樣,所謂的《老人與海》,《麥田守望者》,所謂的《百年孤獨》,能夠和四大名著相比嗎?沒法比的。
我最最討厭的就是拿中國的名人和美國的名人相比,比如把趙本山比作中國的卓別林。天啊,我們堂堂的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還要和美國這樣歷史短暫的國家去比,可笑,實在滑稽。偉大的趙本山,為什麼非要貼上卓別林的標誌?我實在是鬱悶得無以復加了。中國人就是長期這樣所謂的謙虛,以至於中國人讓外國人看不起甚至嚴重鄙視。卓別林的演出的確不錯,但是,他所傳達的資訊怎麼能和趙本山相比呢?不錯,趙本山就算是聖人,可他畢竟還是個人,還不是神仙,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加上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的傳統看法,以至於總是把中國人貼上美國人的標籤,這實在太貶低中國人的志氣。還有,偉大的湯顯祖,卻被人喊作“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就是湯顯祖,為什麼一定要和莎士比亞相比,我甚至可以說,莎士比亞怎麼可以和湯顯祖相比呢?在中國,熟悉湯顯祖的人絕對比熟悉莎士比亞的人更多。再比如,領袖毛澤東,他自己因為謙虛,才說不要拿他自己和馬克思相比,其實在我看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只不過在理論上有很大貢獻,可是毛澤東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巨大貢獻,毛澤東怎麼能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能夠比較的呢?
中國人,不要像是賈桂一樣,別人讓你坐,你還說站慣了,那樣的話,西方文化當然會永遠在我們之上,不然的話,西方文化實在是無法和中國文化相提並論的。中國的春節晚會,要是讓那些很有才氣的演員過癮,可以演上幾個月甚至一年,美國的文化,西方的文化,能夠達這個高度嗎?不但不能,可能挨邊都挨不上的。
中國人還是應該挺起脊樑,挺起中國文化。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四】
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傑地靈,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澱,留下了許多的傳統文化。例如,麵塑、泥人、蠟染、藤編、糖畫……但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糖畫了。
我第一次看到糖畫是媽媽帶我去南郊公園遊玩時看到的。在公園的一棵大樹底下圍著許多的人,不時有人拿著一樣東西把手舉得高高的從人群中擠出來,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又有人見縫插針的鑽進人群中。我問媽媽那是賣什麼的,媽媽說是賣吃的。於是我這個地道的吃貨趕緊三步並作兩步的跑了過去,費了好大的勁擠了進去。在人群中間只看見一個年紀約為五十來歲的人坐在那裡,他的面前支了一口小鍋,鍋裡有類似於糖漿的東西在翻滾冒泡,夾雜著糖味的熱氣撲面而來,另外一個架子上,放了一塊白色的油光發亮的石板,石板邊上還有一個小小的轉盤。有人正在快速的撥動轉盤上的指標,指標在轉過無數圈後,停在了一個小動物的上面,仔細看那是一隻老鼠,轉動轉盤的人發出‘‘哎呀’’一聲,好像在抱怨什麼。再看那個賣糖畫的人用小勺在鍋裡取了大半勺的糖漿,不慌不忙的在石板上作起畫來。手裡的小勺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動作非常的輕巧、嫻熟。不一會兒一隻活靈活現的老鼠在石板上躍然出現,老鼠尖尖的嘴巴、圓圓的耳朵、細細的鬍鬚、靈巧的爪子、彎曲的尾巴,好像真的一樣。這還不算完,賣東西的人拿出一根竹籤子,用剩餘的糖漿在糖畫的連線處輕輕的壓了一下加以固定,又用小鏟在石板與糖畫之間平推幾下,糖畫就與石板分離了。我想這哪是糖畫啊,簡直就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啊! 太神奇了,我連忙要媽媽也幫我買了一個糖畫,當然是我的屬相---羊了,拿著糖畫我捨不得吃掉,把它緊緊的抓在手裡,生怕被人碰碎了。
我喜愛糖畫不只是因為它可以吃,而是因為它的表現形式非常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傳統的才是大家的,“高手在民間”,正是這些民間的手工藝人秉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它們一脈相承、淵源流長,才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表現的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五】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是象徵。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繁榮。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強大中國的各項事業騰飛不絕,中華文化的復興也隨之展現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面前。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歷久!彌香,雖歷盡滄桑,但依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個體五彩繽紛的生活,人們對精神空間的選擇,對文化的追求,永不休止。文化不絕,民族不滅,在此基礎上,傳承,弘揚我們的文化,可以說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首要任務。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尤以詩最為精闢,堪稱中國文學的經典,永垂不朽。從昔日的古詩到如今的現代詩,中國詩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歷久不衰。
《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豪爽的詩詞道出了毫不掩飾的對心愛人的愛慕之情。“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簡短的詩句,表達了屈原對楚國忠貞,矢志報國的高尚品格。
中國詩的輝煌是不可磨滅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精神思想空間,文化極度繁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孔子,墨子,孟子爭相而出,儒家、道家、法家,百家興起,出現了中國文化史上的巔峰,也奠定了中華文化堅實的基礎。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開山鼻祖。儒家學說是對後世影響最深的,教化人最多的一派學說。《論語》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短短几句反映出儒家教化人的真諦。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反映出儒家以仁愛為主體,以禮治國。
五千的悠悠華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他的中間點上他一手建立了影響兩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學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上的一個閃亮點,是中國文化的輝煌。
瞭解中國文化,就能夠了解中國文化的哲理,豐富自己,使自己內外兼修,中國文化更是人精神上的燦爛文明,是寄託感情,抒發感情的途徑,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取決於精神生活的總體水平。
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熱愛全人類文化遺產,思考人生問題,為中華民族的前途盡一份力,貢獻一份力量。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的作文【六】
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座文化的寶庫,一箇中華民族的驕傲!
——題記
它不僅體現在詩、詞、曲、小說等古典佳作中,更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們亦可能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等著我們去發現。
鏡頭一
快過春節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大家快點整理一下屋子,擦擦玻璃,該洗的都洗洗,快點把窗花貼在玻璃上,把貼在門上。我還包著餃子呢,今天晚上,我們一塊吃餃子,聊家常,在春節的歡快氛圍下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只是正在包餃子的媽媽催促的聲音。認真聽,不難聽出媽媽的言語中透著喜悅。
春節是我們喜愛的節日,是我們熱鬧玩耍的節日,更是我們全家團圓的節日。春節你是我的盼頭,但你更是我國的文化。在我眼裡,中國文化裡你是“熱鬧非凡”的。
鏡頭二
叮鈴鈴,上課了,老師拿著一本古詩詞走進了教室,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走進詩詞世界,感受中華文化……”聽著聽著,我彷彿看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那份哀傷嘆息的神情,聽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那份鏗鏘有力的吶喊聲,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那對待離別的樂觀向上……無論是誰的作品,古文的意境時時圍繞著我,文化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著我,一陣讀書聲傳過耳邊,我才回過神來。
詩詞曲你們是中國的文化,在我眼裡,中國文化你是那麼得深邃,令我著迷。不過,他們僅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是不言而喻的。
鏡頭三
學校要舉行書法大賽了,心想:“我也不能示弱呀,不行,不行。”於是我就踴躍地報上了名。當然這少不了練習了,面對著書桌上的描摹紙,我拿起了手中的毛筆,全神貫注地寫了起來,不知不覺中,我彷彿看到了顏真卿他的字,他的字是那麼地飽滿豐厚,大氣磅礴,雄壯剛強,他的顏體讚不絕口;王羲之他那剛建娟秀,樸素精巧,真率蘊藉,飄逸端莊的行書,正如古人所說:“王羲之書字氣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中國的書法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窗外一陣微風吹來,我才晃過神來。
這不禁讓我讚歎中國書法,中國的文化,我眼中,是那麼地“高大”。
中國文化,它是先輩們的汗水,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它的“美麗”,它的“芳香”會隨著時光之河的裝飾和傳播,會更加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