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團結> 實用的團結的作文4篇

團結的作文

實用的團結的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團結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團結的作文 篇1

  團結一致就是力量,團結一致就是力量,這個力量是鐵,這個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常言道的好:人心齊,泰山移。一道柵欄牆有三個樁,一個梁山好漢有三個幫助。三國劉備三分天下蜀,全賴孔明與關張總得來說一句話:團結一致便是力量。

  在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中,倡導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愛精神。追求完美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風尚。

  沒有科學工作人員的團結友愛,全國各地合作大科技攻關的精神。就不容易見到兩彈一星的飛天。沒有中國女排的相互合作和努力精神,中國女排就不太可能在比賽場上得到 空前絕後的五連冠橫亙中國女排之顛。這就是池田大作說白了的大夥兒團結一心,工作終將得成。

  成千上萬的歷史時間證實,不管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展,一箇中華民族,一個團隊,還是一個家中。僅有高度重視團結一致,愛惜團結一致,維護團結,以身體力行搞好團結,才可以有力量,人和人之間才可以友好相處,社會發展才可以更強的友誼發展趨勢。

團結的作文 篇2

  團結就是力量,今天我在小桔燈完了一個遊戲,就需要我們發揮團結的力量,兩個人一組,用紅領巾綁住腿,雙手合攏在手上放一個乒乓球,把乒乓球安全放到教師後面的桶裡,時間為2分鐘,看哪一組把球運的個數多,哪組就勝。

  第一組是我VS 小章,我們倆被紅領巾綁得嚴嚴實實,我們把球頂在手上,只聽見“預備備,開始”,我等得不耐煩了,第一個跑了出去,還沒等小章反應過來,我早已離終點只差一步,小章如同一位正需要拐杖的老太太,一瘸一拐走著,我心想他是上天派來拖我後退的嗎?一路上我倆嬉皮笑臉,談笑風生,腳步很不協調,運到第5個球的時候,我們加快腳步,終於把任務完成了。

  第二組是小杜VS小蔡,一個大肚男和一根“火柴”,大肚男長得膘肥體壯,紅領巾綁也綁不上去嗎,所以只能往下面綁。比賽開始,他們一開始十分默契,用短暫的時間把4個球放到桶裡,還有30秒的時候,紅領巾用了“挑撥離間”之計,害得他們把20秒時間浪費了,還有10秒他倆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勇往直前”,以外5個球的成績和我們打平。

  第三組周淳風VS金宇澤,一個未來的“姚明”,一個矮人國的“小矮人”。兩人得身高相差很懸殊,“姚明”不得不弓著背前進,小矮人一隻腳離地,看他倆痛苦不堪的表情,才知道身高太重要了,走一腳痛苦一次,好像周淳風的腳被金宇澤的雙手抱住似的,“小矮人”邊走邊抱怨,“姚明”臉上也有一絲痛苦,他們繼續前進,周圍同學有些喊加油,有些喊失敗,把教室搞得生龍活虎,熱鬧非凡,好像是在一個農貿市場裡面,到了最後十秒鐘的時候,他們共進了6個球。

  這次比賽真有趣,雖然我們排名倒數第一名,但我領悟了團結的重要性。

團結的作文 篇3

  在我們學校舉行的秋季運動會里,就數接力賽看的人最多,因為它是一場精神與團結作先鋒的比賽,十分與眾不同。

  今天的比賽一個個結束,有二百米決賽,五十米決賽,八百米決賽……看著一些同學落敗,我心裡不禁打起了鼓,接力賽我們能贏嗎?其他同學也在焦急地等待,比賽就要開始了!

  選手們都在摩拳擦掌,做賽前最後的準備。隨著發令槍一聲令下,比賽拉開了序幕。胡喬文是我們班接力隊的第一棒選手,一開始,他就處於領先的位置,每一步幾乎完美,要和第二棒接棒了,這時,跑道已圍滿了人,啦啦隊叫得是臉紅脖子粗,我們興奮極了!可是順利一下子被打破了,由於第二棒接棒沒助跑,棒子很快就掉了,雖然劉屹峰馬上拾起了棒子飛速奔跑,但所有對手已經和劉屹峰拉開了好長一段距離。接著,劉屹峰把棒子又傳給了第三棒李仁益,比賽的'氣氛已是達到了沸點,我們班所有的人都在替李仁益捏一把汗,“李仁益!快呀!一定要追上他們!”叫喊聲一聲高過一聲。棒子很快傳給了第四棒,他是我們班的主力隊員,第四棒速度明顯加快。“快呀!快呀!”在第四棒馬上就要超過第三名時,前面的隊員卻已到了終點線。

團結的作文 篇4

  “加油!加油!”操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好像一鍋煮沸的水。

  這天,我們三年級正在舉行接力賽呢!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想大幹一場。但是這不像同學們想的那樣簡單。輪到李佳怡的時候,不知道怎麼了,她在遞接力棒給另一個同學的時候,棒子不知道為何掉到了地上,正在加油的同學都大吃一驚,我也為她捏了一把冷汗。我的心怦怦直跳,但是我們班卻已經和對手落下很長一段距離了,怎麼才能反敗為勝呢?

  同學們似乎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到了我的身上。終於輪到我的時候,我猶如一隻勇猛的大老虎,飛一樣地衝過去。我僅僅用了幾秒就迅速地把棒傳給了下一位同學。

  這次比賽我們贏得很光榮,但這不是某一位同學的功勞,而是靠的團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