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螞蟻團結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螞蟻團結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螞蟻團結作文 篇1
螞蟻是眾所周至的大力士。這是因為它能背動比自身體重幾倍甚至十幾倍的物體。但是,螞蟻自身太小了,單獨一隻螞蟻是難以把食物搬回洞穴中的。於是,螞蟻便找來別的螞蟻,一起搬運食物。
螞蟻頭上長著兩根靈活的觸角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有的還長著一對翅膀呢!螞蟻的腹部一節一節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去陽臺觀察螞蟻,為寫作提供素材。
正在這時幾隻蚊子飛了過來想叮咬我,我連忙用手去打蚊子,可那兩隻蚊子只被我打折了翅膀,不能夠繼續飛了,落在了水池邊。過了一會兩隻小螞蟻爬到了兩隻蚊子邊,圍著它倆轉,蚊子被嚇壞了,使勁撲騰著翅膀,想飛,可是又飛不高,只好轉身逃跑,小螞蟻哪兒能放過這一頓美食呢?於是就展開了一場戰鬥,只見一隻小螞蟻去咬住大蚊子,另一隻便去搬救兵。不一會便來了十幾只螞蟻,十幾只螞蟻一擁而上,去咬蚊子的頭,咬蚊子的腹,咬蚊子的腳和尾巴。蚊子被咬的亂滾亂翻,我真覺得它怪可憐的。小螞蟻可不管這些,跟著滾,跟著翻,沒有一隻退縮的。
過了一會兒,蚊子終於死了,螞蟻們還是不放心,不鬆口,似乎在想:蚊子非常狡猾,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呀!又咬了一會,它們才揹著蚊子回到洞中
螞蟻雖小,但卻這麼合群,並且那樣齊心,行動一致,真值得我們學習!
螞蟻團結作文 篇2
今天在奶奶家看見的這一幕,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當時,我正在院子裡玩耍,忽然看見地上有一個小黑點慢慢地移動著。出於好奇,我俯下身子,低下頭,終於看清了真正面目——原來是一隻小螞蟻。只見這隻小螞蟻跑到了麵包屑前,抱起麵包屑,一溜煙地爬回了蟻巢。過了一會兒,它又出來了,繼續尋找食物,將其帶回蟻巢。
看著它這麼努力地工作,我不免有種想幫幫它的衝動。於是,轉身跑到屋裡,拿了一塊麵包,輕輕地弄下來一小塊,放到地上。小螞蟻看見了,急忙跑過來,圍著麵包塊團團轉。哦!我好像弄得太大了,小螞蟻面對比自己大好幾十倍的麵包,好像在想——怎麼才能揹回去呢?片刻之後,它灰溜溜地跳回了蟻巢。
呵呵,是不是搬不動?放棄了?!可接下來出現的一幕,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螞蟻進蟻巢沒多久,一大群螞蟻就從蟻巢中蜂湧而出,原來小螞蟻不是放棄了,而是去搬救兵了。不過,雖然螞蟻很多,但麵包塊對它們來說,簡直是龐然大物,要想搬起來,又談何容易呢?
我還是太低估它們的實力了——螞蟻們像有人在指揮似的,圍著麵包一個個地成排站好,步調一致地用力搬起麵包塊,黃黃的麵包周邊環繞著黑乎乎的蟻隊,那節奏,分明在一起發出強大的聲音——加油!加油!!就這樣,麵包塊在慢慢地向著蟻巢移動……
這件事,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眾心齊,泰山移。我們只要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螞蟻團結作文 篇3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外面玩,玩著玩著我看見兩隻螞蟻正在非常吃力的拖著一條大青蟲,青蟲拼命的扭曲著身體想擺脫它們,正在我為它們擔心的時候,只見有隻螞蟻放棄了同伴爬進了蟻洞,我正感到疑惑的時候。只見一群螞蟻正陸陸續續的從洞裡爬了出來,我驚呆了,原來那隻螞蟻並沒有偷懶,它是到洞裡找夥伴們幫忙去了。
螞蟻群迅速的包圍了那條青蟲,漸漸地青蟲被螞蟻群逼的無路可逃,突然它們一擁而上,有的爬的`了青蟲的背上,有的咬住了青蟲的觸角,有的鑽到了青蟲的下面。不一會就把青蟲變成了條黑蟲,這隻黑蟲不停的掙扎著,直到的耗盡最後一口氣。它們把蟲抬了起來,向洞口前進,還有幾隻螞蟻站在青蟲的背上彷彿給大家喊口號的。
看到這,我想:就連小小的螞蟻都知道團結的重要性,難道我們連螞蟻都不如嗎?螞蟻的團結精神獲得了一條大青蟲,也獲得了我對它們的欽佩,希望同學們也能像螞蟻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螞蟻團結作文 篇4
一天早晨,螞蟻隊長按照慣例,對大家宣佈:“現在開始出發,去外面找糧食,要竭盡全力把糧食搬回來。”
一隻小螞蟻嘟囔道:“如果太重了搬不動怎麼辦呢?”
螞蟻隊長說:“我們的團隊一起幫忙啊!”
大家一聽,都來勁了,爭先恐後地去找食物。剛出洞口不久,一隻小螞蟻就在草叢裡發現了一大塊麵包,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動,於是召集了好多好多的螞蟻同伴過來,準備合力把麵包搬到洞裡。於是,大家沿著麵包周圍排開,一齊用力,嘴裡喊著:“一、二、三……”,麵包終於動了,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往洞口的方向挪動。
到了洞口,小螞蟻們發現麵包太大,洞口太小,這可怎麼辦呢?
正當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團隊裡有一隻聰明的小螞蟻說道:“我們可以把麵包撕碎,變成麵包渣,然後把麵包渣挪到洞裡不就行了嗎?”大家一致贊同,說幹就幹,一起“動嘴”,把大面包撕成碎片,搬進了洞裡,並且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看著眼前這一幕,螞蟻隊長微笑著點了點頭,對著所有小螞蟻誇獎一番:“大家表現很好,團結就是力量!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不能戰勝的困難!”
螞蟻團結作文 篇5
無數條河溪匯聚成大海,才能夠洶湧澎湃;無數塊磚石砌成長城,才能夠綿延萬里;無數棵樹木形成的屏障,才能夠抵禦風沙這難道不是團結的力量?
常言道: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就拿大雁來說,如果一群大雁不團結,那它們就會成為一盤散沙,無法到達目的地。做任何事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只有互幫互扶,才能將事情做好。
記得有一次我在公園玩,看見一群螞蟻圍繞著一塊麵包渣團團轉,出於好奇便蹲下來仔細觀看:原來是幾隻螞蟻在抬一塊麵包呀!
十幾分鍾過去了,它們怎麼也抬不動。於是,一隻螞蟻急匆匆地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只見一大群螞蟻趕過來了,它們齊心協力地推動著這塊麵包渣向洞口走去。
我有點驚異了,跟隨這一壯舉仔細觀察:發現它們把麵包渣推到洞口螞蟻群裡,分吃戰利品,享受著美餐。
小小的螞蟻就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多麼團結的小群體啊!
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能永遠不會被太陽所蒸發,一個人只有將自己融入一個集體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
個人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可以透過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從而完成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
縱觀近代史,中華民族一次次有效應的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了重重困難,從貧窮變得自強自立,國際地位也有所提高,從農業大國變成工業大國,綜合國力愈加強盛,民族早已進入了復興階段,這難道不是團結的力量嗎?
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讓我們攜手前進,共創美好未來吧!
螞蟻團結作文 篇6
聽說,螞蟻很團結,別看它個子小,力氣還挺大呢。我才不信呢,我就蹲在外婆家樓下的草坪裡觀察螞蟻。
我發現草地裡有一個蘋果核,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小螞蟻像小偵察兵一樣,發現前面有一個蘋果核,馬上就轉身回去告訴其它螞蟻這個好訊息。在回去的路上它看見前面有一隻螞蟻,又告訴那隻螞蟻,那隻螞蟻就回去告訴其它的夥伴。過了一會,一群螞蟻從四面八方地趕過來慢慢地把蘋果核推動,它們三個一夥的,五個一群的互相幫忙,互相鼓勵,好像心裡喊著:“一二,加油。”大家齊心協力把蘋果核推回了家。我想,螞蟻們今天晚上能開開心心地吃上一頓。(把小螞蟻推動蘋果核的過程寫得很生動)
透過這次觀察,我相信了螞蟻真的很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螞蟻團結作文 篇7
去年暑假,我正在樓下玩,忽然看見一棵樹下有一串黑糊糊的東西再慢慢移動這個不僅使我有了疑問:“這個神秘的東西是什麼?”我低頭一看,原來是一群正在搬家的螞蟻。
它們分工合作,有的搬食物,有的搬小螞蟻,還有的搬剛剛出生的的小螞蟻,在這個像長龍的隊伍前有一個個大體肥的螞蟻在指揮著它們的軍人隊,在長長的隊伍旁我看見一個四腳朝天的大甲蟲正慢慢的往螞蟻新家走,這又使我產生了一個疑問,但是我往甲蟲的下面一看“哦”我叫了起來,原來甲蟲的下面是一群螞蟻正費著九牛二虎之力往家裡抬,終於這隻大甲蟲被搬到家門口,由於甲蟲太大所以不能直接進洞,聰明的螞蟻把甲蟲分成許許多多的小份然後每一隻螞蟻分工合作,每一隻螞蟻咬一塊肉就進它們的新家了。可見螞蟻分工合作的精神值的我學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例子,比如去年發生地汶川大地震已經一週年了,但是我還是能想起汶川大地震時的情景,在一眨眼的功夫下,千萬樓房倒塌,很多人被壓到廢墟下面,一對又一對救援的人們紛紛趕來尋子被埋在廢墟下的人,這其中有的還是外國救援隊,如果沒有這些救援隊幫助受災的人們,那就有多少人要失去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們要萬眾一心,眾志誠誠,早日幫助災區的人們重家園。
這些故事,使我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團結就是力量”。
螞蟻團結作文 篇8
都說“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一開始我還不信呢。雖然他們總說泥土教會我們寬容;臘梅教會我們堅持、頑強;螞蟻教會我們團結一致;柳樹教會我們謙虛;松柏教會我們自信……但我都不信:它們能教我們什麼?只不過是一些動植物,這些“謬讚”只是他們無聊說出來開心的話罷了。可直到那一次,我發現我真的錯了……
那天我放學回家,經過鍾伯家院子時發現有一群螞蟻圍著一個被人丟棄的麵包,我第一次看見螞蟻群感到很稀奇就將書包寄放在鍾伯家,自己則蹲在院門口觀察螞蟻。
只見那群螞蟻圍在麵包周圍,看起來很吃力好像要把麵包抬起來的樣子。過了一會兒,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螞蟻走開了,我心想:哼,果然,螞蟻哪來的團結?多餘的不都走了嗎?
可正當我要放棄觀看的時候,草叢那邊來了一大群螞蟻密密麻麻的,中間還有幾隻大的螞蟻好似幾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它們向麵包衝來!本以為會打架,沒想到是一個蟻巢的!
它們與原來的螞蟻匯合後又團團將麵包裹得漆黑。它們仍然在啃依舊不願放棄。過了一會兒,麵包僅剩四分之一時,它們又抬起麵包,不過這次似乎挺輕鬆的,它們大搖大擺地將“戰利品”運送回巢。
看完之後,我猛地回想那一幕幕彷彿一部電影般在我的腦海中無限迴圈播放。從這群螞蟻中我知道了團結力量大,有些事單我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但一個團隊卻能完成。
感謝大自然教會了我團結!給我發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