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精選16篇)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精選1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孔子作文(精選16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就要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可曲阜和洛陽距裡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不管有多危險、多困難,他都要拜老子為師。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孔子能吃苦,有不怕苦的精神。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因為他見到老子,就問老人家,你就是老聃先生吧?從這裡就看得出孔子是一個很有禮貌的人。

  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因為孔子每天不遠離老師左右,他隨時向老子提出問題。老子也把自己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2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還是儒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直流傳到現在。

  孔子從小就十分謙虛好學,不怕吃苦,並且彬彬有禮,待人也十分真誠,為了弄清一個道理他常常會放下身段,虛心向別人請教。後來他開辦學堂教課,他都是誨人不倦,孜孜以求的教學,並且也十分愛護晚輩。

  孔子的這種精神和品質實在令人敬佩。所以後來他被後人追稱為孔聖人。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3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裡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

  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

  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看開人生,絕非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世人只發現物質的落寞,習慣性的忽視夫子背後的偉大,所以他們是“世人”。正如奧運會上奮鬥的健兒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4

  人們往往把某一專業領域的頂尖人物稱為“大”家,如大詩人、大作家、大科學家等。這裡的“大家”比“名家”更要豐富和厚重。作為教育人,我們也要有做大教師的追求。我心目中的大教師首推孔子,孔丘先生。

  孔子,堪稱中國教師的鼻祖。他是一位純粹的教師,終生以學為樂,以教為榮。他的杏壇築在家鄉的小屋旁,也設在“周遊”的旅途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啟發誘導……他把教育教學藝術演繹的暢快淋漓。他是一位執著的教師,雖處境落魄,但信仰堅定;雖困難重重,仍勇敢篤行。他對教學的痴迷被人喻為“孔子式的愛情”,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更成為人們永久的感動。他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師。作為中國民辦教育第一人,他無職無權,工作也無法律保證,但他有好學的精神,淵博的學識,有仁者的品格,智者的風範,也有真誠的性格,鮮明的個性,喜怒形於色,哀樂動乎情。因此,雖無文憑學歷相許,卻常常生滿“爆棚”,三千弟子中不乏兄弟齊問道,父子同門生。就連“棲棲”逃難中,鐵桿的學生粉絲也是前後追隨,形成了一道中國教育史上最亮麗的風景。

  大教師——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5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被後人尊稱為“聖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於《論語》中,孔子前年來一直深受我們的仰慕。

  我十分喜歡孔子,它不僅對自己的弟子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如此。我一直喜歡孔子,透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

  我們心目孔聖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著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文化變得格外燦爛。在我看來,堅強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始終堅強樂道。他任然開開興興地過著每一天,這就是堅強樂觀的表現。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話,這才會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並且逐漸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孔子的鉅作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孔子這個人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這就還是我心中的孔子,這就是我喜歡他的理由,這也會社我要學習他的地方。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6

  二千五百多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的這位老者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並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過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也沒能阻擋住他思想的昇華!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為中華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7

  孔子是每個人都瞭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唸讀的同時要反覆地思考,思考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裡,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覆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床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裡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著呢。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8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9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自己的理想,雖四處碰壁,卻決不放棄,他被人稱為亞聖。他的人生很悲慘,3歲喪父;16歲喪母;19歲娶妻;52歲擔任司空、司寇出席峽谷之會55歲,同遊列果;68歲,會到魯國;69歲,獨子去世;71歲,顏回去世;73歲去世。他的人生也很豐滿,他是周遊列國的閒人,勸國君聽從他的“仁”的忙人,寫書智慧的強人。他是誰呢?他就是春秋的教育家孔子。

  他巨頭凸出,像堯。一雙豆子小的眼睛充滿智慧;一張和善的面孔上長滿了鬍鬚,蓋住了像天一樣大的嘴巴。孔子的頭頂是平的,兩邊是尖的,他在他父親68歲時才出生,有些營養不良,長得略醜,《苟子》如此評價他:“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孔子常穿著青色外衣,袖子特長像青雲,裡面穿著襯衫,一雙白鞋在下,時隱時現。

  他52歲才戴上人生中第一頂官帽,當時魯國的國君成就了他的“仁義”,擔任過司空、司寇等職務。

  孔子及其弟子給我們留下了多部儒家經典著作,其中,就包括現在我還在學習的《論語》。

  孔子還留下了許多文化知識,帶我們走向君子之道。如今,在山東有孔廟,在孔校有孔像,在清華北大有孔像,在北湖有孔像在許許多多的地方都留存有孔子思想的印記。

  我最喜歡得的孔子的學生有:顏回、子路、子貢這三位。

  子貢自知不及顏回,他說:“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也非常高,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顏回學習擅長觸類旁通,學一道題,就會十道題,子貢頂多會二道題,顏回聽一次就會做十道,子貢只會二道題,孔子連連點,子貢雖聰明,但不會變通。比如,有人知道5+1=6卻不知道1+5=6有人還知道2+4=6、3+3=6。

  第二位是子路,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覺得天不由我,子路陪我去大漂流。子路很高興,孔子說:“你太勇敢,也不可以。”子路雖然勇敢,但不謙厚。子路明明知道官立有戰亂,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朋友,最後因為帽子丟了,他去撿帽子,被人殺了。

  第三位是子貢,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孔子說子貢是一個器皿,一個有用的器皿雖然他很聰明,但不謙虛。人家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

  《論語》中的“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告訴我們做人的方法。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品行高尚,小人愛利益、愛金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孔子的理想。

  我的目標是:“質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要堅持自己的本質,文質彬彬,然後就可以成為君子。

  孔子的《論語》深深的刻在我心中像寶貴的黃金一樣,收藏它,使用它。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0

  在我心中,孔子長著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個小巧的嘴巴,最有特點的是他那頭髮和鬍子,好像長在了一起,讓人不知道這裡是頭髮還是鬍子。他戴著一個黑色和紅色組成的帽子。穿一身青色的衣服,袖子很大很大。

  孔子有很多學生。他最喜歡的是顏淵,最不喜歡的人是子路。因為子路很大膽,有時我也很大膽。我和朋友玩的時候,有些樓梯他們可以跳下去,我就會想我也可以。學了《論語》後,我後來又想到了子路因為太莽撞不怕死,反而被砍成肉醬的事。所以我沒有去逞能。

  孔子活到70多歲,他16歲時,母親就死了。19歲時結了婚,後來孔子有個兒子,也死了,他本來想把學問傳給他的,但是他死了,他又想把學問傳給顏回,可顏回後來也死了,孔子大哭起來。孔子死後,他的另一位學生曾子和孔子的孫子子思,編了《論語》,傳播儒家思想。

  孔子還有一位學生,他也很喜歡,就是子貢,因為孔子死後子貢在他的墳前造了一座簡陋的草房子,每天陪著他,像兒子一樣守了三年。後來子貢也死了,他的墳葬在了孔子旁邊。

  孔子雖然離開了,但是《論語》一直受人歡迎。《論語》裡的學問一直得到傳承。北湖公園的石柱上刻著孔子的'話;在九思橋旁邊,也有孔子的話;在人們的心中,也有孔子的話。

  孔子的話珍藏在我心中。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1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說的“仁”與“恕”為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麼是仁?孔子說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幫助他一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秘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麼,恕又是什麼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你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一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一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你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一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彆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還一直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宏大量的胸懷。小學的時候,因為什麼也不懂,和一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彆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麼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2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眾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一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為什麼相差甚遠呢?

  其中一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著兇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嘆:這,怎麼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說的口氣非常堅定,彷彿她見過孔子。她說,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麼。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盪,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芸芸眾生,有著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著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一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裡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著一襲長衣衫,鬚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一種風煙俱淨後的淡然,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說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一起參禪悟到,一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麼的問題。蘇東坡說佛印像是一坨牛糞,而佛印卻說蘇像一尊佛。可見,一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眾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3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文化的創造者,是我們大家印象中的聖人。

  在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個嚴格、嚴厲、嚴謹的人。但在周國平寫的《孔子的灑脫》中,看到孔子在和四個學生聊天時,有三個學生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學家和外交家。只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若干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歌唱。孔子聽罷,竟謂然嘆道,他曾和曾點的理想一樣。我很驚訝,在我印象中孔子是很嚴謹的人,沒想到他也那麼追求自由。不過孔子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怎麼會不灑脫呢?

  有人說孔子的外貌其醜無比,甚至還有人說孔子像個喪家之犬。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外貌也罷,人類最重要的不是內在嗎?孔子的外貌可能不是很好,但他的內在很美,孔子他公正、有修養、有常識、知分寸、謙虛,遇到不懂的知識也會不恥下問地請教別人,就算成為了老師,有三千弟子也不會驕傲,這讓我足以崇拜他了。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4

  他,一個普通人,哲人,聖人。

  他和他的思想站到了世界的頂峰,他的思想已經開始發展,從封建禮教到現在的和諧,他已經不知不覺植入人心。

  他就是那個可敬可愛的孔子。

  在那微言欲色、大義難抒的年代裡,在那禮崩樂壞、信義掃地的世風中,在那隨波逐流、拋仁棄義的人群中,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用一雙智慧的眼看透一陣混沌的塵。他沒有躲避,周遊列國,廣收門徒。杏壇前的三千弟子見證了他的辛勤,荒原野道上來往的車轍記載了他的不息。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他為人處事親切得如春風化雨,緩緩流進人們乾涸的心。他僅僅是一位老師,僅僅是一位老者,他有普愛眾生、厚德天下的思想,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一身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鑄造了中華民族的魂魄。“仁、義、禮、智、信”成為了儒家亙古不變的主題。他像一隻大鳥,在空中盤旋,一聲長鳴,撕開了混沌的天空。從古至今,多少人用儒家的思想、大義凜然救人民於危難水火之中。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虎,他是真正的哲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佩服他在匡人之圍那種泰然自若,聖賢之勇,不人能擋。他就像一隻大鳥,儘管危機四伏,卻要一飛沖天打破渾濁。千年前的歲月如斯,春秋的風如斯,周天子的光如斯。我佩服陳蔡受厄時孔子的堅韌從容、泰然自若。泰山腳下,巍巍泰山中哀民生多艱喻猛虎;黃河岸邊,湯湯黃河旁惜時易去嘆逝川。就這樣,一個哲人成為了一位聖人。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於是從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受儒家思想感染。唐雎發志士之怒,挺劍而起;荊軻以豪傑之氣,箕踞而笑;賈誼因“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杜甫大蔽天下寒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鵬舉銳旅請纓,鄭成功鐵劍東指。孔子的哲思氤氳出多少人格之崇山,尊嚴之滄海,匹夫仍有天下之責。孔子如一隻大鳥鳴徹長空,縱橫萬里,橫貫古今。

  梁啟超“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秋瑾“他年成敗不計較,但恃鐵血報祖國”,儒家的魂魄在磨練中鑄造,在鑄造中昇華。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5

  在孔子墓前,凝視著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裡、在世人的譭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裡,他的思想維繫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為“為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裡,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相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說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就如同一個坦誠長者,把愛推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他的弟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日,極端利己主義的膨脹帶來了人類精神家園的荒蕪,自私、焦慮、仇恨如同瘟疫威脅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樣一個呼喚安全、責任和道義的世紀裡,孔子的思想便更加顯得光輝燦爛,面對戰爭和恐怖,孔子所說的“和為貴”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6

  倔強的孔子也有多次絕望的時候,他曾憤悶悲哀地感嘆:“我的主張行不通了,我將乘桴浮於海了!”“我衰老得多麼厲害啊!好久好久沒有夢到周公了。”“鳳凰不來了,黃河也沒有圖出現,我這一生也快完了吧!”憑藉這種對理想的執著,孔子永遠銘記於我們心中,其精神世代永傳。其形象是多麼的偉岸啊!

  可能,我們認為孔子形象太高大了,使我們只有崇敬之情,而缺少了對其另一面的瞭解,其實透過史料我們不難看出,孔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歡富貴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能強求,更不能透過不義的手段來達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而即使是清貧的生活,孔子也會樂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還說可以透過任何正當的途徑追求富貴的生活,他甚至願意去做趕馬車的營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在齊國聞《韶》樂,一下子痴然入迷,渾然忘我,身心處於一種最寧靜最舒適的境界,竟達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純真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這也是孔子一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寫照。

  敢愛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隨和達觀,知錯就改,但孔子也是敢愛敢恨的人,也有氣極敗壞的時候。因為他說過“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這句話閃著多少人性的光輝啊,因為只有仁者才不懼怕惡的方面,才敢能向惡的一方挑戰。他曾大罵興起陪葬風俗的人會斷子絕孫,對白天屢次睡覺的弟子也恨鐵不成鋼地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而孔子心愛的學生顏回死了,孔子大慟,哭得肝腸寸斷,“天喪予!天喪予!”。有一次孔子家的馬廄失火,孔子慌急地問有沒有傷人,而不過問馬傷了沒有。

  可見,孔子是個充滿人情味的人,他不僅有光輝的形象,他還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

  綜上所述,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治國理想,以及其生活中大愛大恨,大喜大悲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是一個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爾後自強不息,揹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鴻志的人;是一個為了萬民蒼生的福祉,向各統治者宣揚“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的人;是一個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人;是的,他還是一個和普通一樣具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人。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一個穿越了千年的孔子,一個使我崇敬萬分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