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封> 關於開封遊記作文4篇

開封遊記作文

關於開封遊記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封遊記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開封遊記作文 篇1

  今天我在開封玩,這裡是包青天包拯當官的地方,是六朝古都,有六個都城建在這裡。我遊玩了清明上河圖。

  說是清明上河圖,但是隻是仿造這個圖建的一座公園。清明上河圖裡面有高高的城門上善門,有虹橋九龍橋兩座大橋,有王員外家,有集市、有秋千園、有遊樂場、有蹴踘場,有跑馬場,非常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玩。我玩了鞦韆園、遊樂場等等,看了木偶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傀儡了。

  它最特別的地方,跟我看別的演出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在水上表演的。小傀儡們都從簾子後面出來。水傀儡講了幾個故事,一開始的時候是幾個娃娃一起玩,然後是他放鞭炮,我本來以為這個鞭炮是假的,但是兩個小娃合作一點燃,就發出了聲音,原來是真的。然後出現了兩條龍,它們嘴裡噴出了火焰,之後火焰漸漸的消失了,他們還追龍珠,最後旁邊的四條龍和那兩條龍一起噴出了水,把我們變成了落湯雞。後來又表演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首先出來一個漁翁之後出來一隻鷸。又出來了很多蚌,那個鷸去啄蚌的肉,但是蚌把他的嘴給夾住了,漁翁的船漸漸逼近,把他們都抓了起來,然後漁翁開心地說真是漁翁得利!

  最後謝幕的時候,我發現是人們在後面操作,他們一定非常專業,他們穿著齊胸的防水揹帶褲,我猜他們一定蹲在水裡演的,而且弊氣長達五六分鐘!

開封遊記作文 篇2

  因為媽媽是省級骨幹教師,所以她去年在開封學習了三個月!她告訴我們那裡的菊花很漂亮,所以今年在菊花節開幕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六朝古都—開封。

  到了開封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我們找了好多家賓館,可大多數都客滿了,看來喜歡看菊花的人可真不少呀!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一家快要客滿的賓館住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原本打算去清明上河園的,可因那兒的人實在太多了,門口的人排隊排出幾里遠,所以我們只好在導遊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萬歲山。

  景區大門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金黃色的巨大蟒蛇,它全身是用金黃色的菊花點綴的,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今年是蛇年的緣故吧!大蛇身下的草坪上有一座亭子,它是用綠顏色與紅顏色的小草做的,上面還點綴了好幾朵小花,設計者真是獨具匠心呀!亭子邊上都種著五彩繽紛的菊花,我感覺自己好像來到了花的世界。

  走入景區大門,只見,深紅色的木板上寫著“大宋武俠城”五個大字,字的下面是幾隻塑膠白鶴。其中一隻白鶴的嘴裡還叨著一隻蝦哩!妹妹問我:“姐姐,這裡根本沒有海,它是怎麼捕到蝦的呢?”我說:“你真是太笨了,花海不是

  海嗎?”說完後,我們幾個哈哈大笑起來。

開封遊記作文 篇3

  今天我們去開封來看開封的標誌。

  我們聽導遊介紹,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建在開寶寺福勝院,八角十三層,高360尺(約120米),是為供奉佛舍利而建。負責建造這座木塔的是北宋優秀的建築大師喻浩(又作喻皓)。據記載,木塔建成後,人們發現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傾斜,便去詢問喻浩是怎麼回事。喻浩解釋說,京師地平無山,又多刮西北風,使塔身稍向西北傾斜,為的是抵抗風力,估計不到100年就能被風吹正。然而,這座木塔僅存世56年,就不幸被雷火焚燬。

  公元1049年,宋仁宗下令按照木塔樣式重修寶塔,為了防火,將木料改成鐵色琉璃磚。重建時,塔址從福勝院移到上方院,亦稱上方寺塔,又因鐵塔外形看似鐵色,故俗稱鐵塔。整個塔身由下至上逐層遞減(底層每面闊為4 16米)形成自然的收分,呈現出秀麗舒暢的輪廓。摹層塔身東、西、南、北各闢一室,門以疊澀手法作圭形尖頂,東、西、南三面為洞室,唯北門設磚梯(共168級)可環繞塔心柱盤旋升至塔頂。

  塔身層層八而開窗,一層南,二層西,二層北,四層東,依次類推為明窗,其餘皆為盲窗。這些明窗的設計不僅為了採光、通風、嘹望之用,而且起到了調節緩和強大風力的作用。支撐鐵塔的核心力量是粗壯的塔心柱。各種不同用途的外壁磚瓦構件透過蹬道與塔心柱緊密銜接,成為一體,形成了強有力的抗震體系。

  塔身外壁鑲的花紋磚有50餘種,計有飛天、降龍、麒麟、坐佛、立僧、菩薩、獅子、伎樂、花卉等圖案。這些精美的圖案是研究宋代雕刻、塑造藝術的珍貴資料。塔的內部,根據不同部位,又有許多形狀和大小不同的“結構磚”,結構磚就像經過斧鑿的木料一樣,有榫、有眼,安到一起,正好合縫。

  我們在哪裡拍了許多照,還坐了遊艇但慢的比蝸牛還慢,那兒的'花很美但最美的還是那白白的荷花,發出淡淡的幽香,旁邊有幾朵大大的荷葉綠油油的像是在保護那朵荷花。

  剛開始我聽導遊介紹時沒聽明白但我後來知道了開封的標誌就是它鐵塔。

開封遊記作文 篇4

  (一)開封包公祠遊記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太太一起去包公祠遊玩。包公祠坐落在包公湖的岸邊,一走進大門就有一座雄偉的宮殿,宮殿中央有一座包公的塑像。包公的腳下有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分別用於不同階層的人。包公是傳說中的大清官,他一身正氣,公正廉潔,不畏權貴。我對他很是敬佩。我在他的塑像前許了一個願望,我長大也要做個正直的人。

  (二)貼伏貼

  伏貼是冬病夏治的一種療法。7月的一天我和奶奶頭頂著炎炎烈日去開封市中醫院貼伏貼。中醫院的大廳裡坐滿了等待的人,我來到兒科,一個和藹可親的醫生阿姨給我貼的伏貼。她在我的後背上貼上中草藥製成的藥膏,剛貼上感覺涼涼的,過了一會變得火辣辣的。過了好一會,醫生把我的伏貼給揭掉了。我對她擺擺手禮貌地說:謝謝阿姨,阿姨再見。醫生也笑著對我說:再見。

  (三)開封小籠包

  今天下了一場雨,天氣涼爽。爺爺、奶奶決定帶我去吃小籠包。開封市有許多小籠包子店,歷史悠久,其中最好吃的是第一樓。

  中午時,我和爺爺、奶奶走進第一樓一樓大廳,裡面坐滿了客人。服務員阿姨滿面笑容地接待了我們,爺爺點好了餐,不一會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子就端上來了。一籠十個小籠包,一個個像美麗的小菊花整整齊齊排列在蒸籠裡。奶奶說:你用筷子夾起來看看像什麼?我用筷子夾起來看了看,想了想說:像小燈籠!奶奶笑著說:對!

  開封的小籠包子十分好吃,皮薄餡大,比起南京的小籠包,各有特色。不過都是一樣的好吃,我都喜歡吃!下次有機會我還要去開封吃小籠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