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安全教案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全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全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農村孩子對於各種安全標誌認識很淺,甚至有些孩子只認識紅綠燈、注意危險、注意防火等簡單的安全標誌,對於其他一概茫然,然而對於孩子們來說任何事物對於他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這節課就讓孩子認識生活中各種標誌,並在遊戲中認識它,理解各種標誌所代表的意圖,從而提高幼兒自我的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使幼兒認識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並理解其中的含義。
2.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使幼兒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透過尋找生活中的安全標記,瞭解生活中的安全標記和人的生命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絡。
4.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在製作安全標記的過程中,加強對安全標記的認識,培養一定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常見的安全標記圖;紅、綠燈;禁止吸菸;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幼兒準備的一些安全標記、分類表格。
3.課件。
【重難點分析】
重點:教幼兒認識部分安全標誌,掌握其含義,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難點: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規則,較好的處理突發事件,注意安全
【活動過程】
1.認識安全標誌,瞭解其作用。
教師出示若干安全標記圖,引導幼兒觀察:你們認識這些安全標誌嗎?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標記?這些標記告訴我們什麼?
結合日常生活,組織幼兒分組討論,擴大對各種標記的認識。
生活中,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標記?標記有什麼用?想一想,在我們班上、在我們幼兒園,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標記呢?
2.學習按照不同特徵進行標記分類
引導幼兒從圖案、顏色、形狀、意義等方面加以比較,區別三種性質的標誌。
那麼多的標誌,我們怎麼能方便把它們都記住呢?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它們的顏色、形狀一樣嗎?如果請你給它們分分類,你覺得應該怎樣分?
出示分類表格,請幼兒自由分類。
(1)按照形狀的不同。
(2)按照顏色的不同。
(3)按照肯定與否定的不同。
總結:小朋友分的真棒,標誌通常分為三類,黃色的三角形標誌,是提醒或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標誌”;藍色或綠色的標誌,提示我們應該怎樣做,通常叫做“提示標誌”;紅色標誌上有一斜槓,禁止我們坐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標誌”。
評析:透過分類來加深幼兒對這些標記的實際意義。透過他們自己的分,到幼兒自己對同伴的評價。層層遞進,不斷明確,進一步瞭解安全標記的含義。
3.透過遊戲演練,從中瞭解生活中的安全標記和人的生命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絡。
尋找標誌寶寶
出示不同場景,並在場景中設定對或錯的交通標誌,請幼兒找出,並說明為什麼錯,應該設定什麼交通標誌。
標誌寶寶配對
每一名小朋友背後貼有相應的標誌寶寶,要求按正確的分類,找到自己的夥伴,並說出為什麼是好夥伴。
4.小組製作標記。
在我們的幼兒園裡,小朋友也可以製作一些安全標記,如廚房、活動室、玩具區、種植區等地方可以製作什麼標記,並做一做。
(評析:最後請幼兒製作設計標誌,使首尾呼應。使活動效果在這裡凸現出來。)
活動結束。
1.活動講評。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好,不但認識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瞭解了它們的作用,還學會了運用,希望你們從小就做一個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的孩子。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請幼兒根據手中標誌的意義尋找適當的位置貼上。
目的: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標記,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提高自我保 護的能力。
2.透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及創造想象的能力。
準備:玩具電話兩部,各種標記圖片若干。 各種幾何形的白卡片若干,繪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認識幾種主要標記。
(1)有毒、危險品標記
師:這是什麼標記?你在哪裡見到過這種標記?它表示什麼,提醒我們注意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最後讓幼兒知道有毒、危險品標記的意思是有劇毒,危及生命,切不能亂動亂用。
(2)防觸電標記
師:這是什麼標記?哪些地方掛(畫)著這種標記?它表示什麼?
出示一幅內容為在高壓線下放風箏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分析,並說出這樣做有什麼危險,哪些地方不應該 放風箏。
(3)防火標記
師:這是什麼標記?平時,小朋友應該怎樣防火?萬一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樣做?
2、遊戲:報火警
玩法:教師當消防隊的值班員,請一幼兒做報警者,撥玩具電話“119”,向值 班人員報告火警(要求講清楚什麼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趕快來救火)。值班員立即發出“全體消防隊員出 發”的命令,全班幼兒模仿消防車上警報器的聲音,邊走邊作開車狀。稍頃,做舉水龍頭射水的動作,片刻後 ,開車返回,表示火已撲滅。
遊戲後,教師講清火警電話不能隨意亂打的道理。
3、設計標記
師:小朋友認識了許多標記,知道標記的作用很大。大家想一想,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掛標記 ,能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請小朋友做“小小設計師”,為幼兒園設計一些醒目的標記,用來提醒小朋友、老師、阿姨和爸爸 媽媽注意安全,好嗎?
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藥,不可多服或誤服,瞭解多服或誤服的危害性。
2、分享製作小藥箱的快樂。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社會上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例項。
2、製作小藥箱的材料:紙,固體膠,剪刀,彩色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教師:“春天來了,天氣一會熱,一會冷,我們很多小朋友都感冒生病了,看看我們的小藥箱裡都放著各種各樣的藥品。這些藥呢,都是我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拿來給老師的,然後老師幫小朋友們做好服藥記錄,飯後給小朋友按量服用,這樣小朋友就不會吃錯藥了,可是有一個名叫牛牛的小朋友,他卻亂吃藥,下面就讓老師給小朋友們牛牛亂吃藥的故事。
二、教師講述例項,引導幼兒分析例項1、教師講述例項:牛牛一個人在家,突然肚子不舒服,他開啟家裡的小藥箱,看到了一種媽媽曾經給他吃過的藥,牛牛想:上次感冒時媽媽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在,我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牛牛拿起藥想吃。
2、幼兒討論:牛牛能吃這種藥嗎?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
(1)吃藥必須在大人的看護下吃藥
(2)因為病情不一樣,上次是感冒,這次是肚子不舒服
(3)吃下去會中毒的。
小結:藥物種類很多,每一種藥都有不同的用法來治療一個病。但不能亂吃藥、亂用藥,用錯了藥、吃錯了藥,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引起更大的麻煩,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3、如果你是牛牛,你會怎麼辦?
(1)打電話給爸爸媽媽。
(2)叫鄰居的叔叔阿姨帶你去醫院。
(3)打1204.教師總結
三、教師講述亂吃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例項
1、討論:生病吃藥時要注意些什麼?(要聽醫生的畫,吃藥時要有大人幫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藥、自己吃藥)
2、請幼兒當醫生,說說怎樣吃藥才安全?
四、製作小藥箱
活動反思:
實踐活動主題源於生活存在的問題,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活動結束後,我覺得我們中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麼辦,他們的腦子裡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所以,透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後的有關於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此來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安全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馬路上的一些交通設施和標誌,如紅綠燈、停車場、人行橫道(斑馬線)等。
2、能遵守“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行人走人行道”“紅燈停,綠燈行”等交通規則,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3、感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規則。
二、活動準備:
1、事先安排家長帶孩子觀察馬路上的車、交通設施和標誌等。
2、佈置馬路場景:紅綠燈、停車場(有不同色點)、人行橫道,方向盤若干。
3、小朋友過馬路時不同表現的圖4幅,語言磁帶。
4、交通安全的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開車去看爺爺奶奶好嗎?
(2) 幼兒拿好方向盤,做開車狀。
2、做遊戲“小司機開車”。
(1) 幼兒學念兒歌《開汽車》。小汽車,嘀嘀嘀,開到東,開到西,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向行。
(2)邊念兒歌,邊做遊戲“小司機開車”。
①教師(出示紅綠燈標誌):看,這是什麼?它告訴我們小司機要怎樣做?(紅燈亮了不能開,黃燈亮了等一等,綠燈亮了向前開。)
②幼兒按紅綠燈訊號停車、開車。
③到停車場停車。
3、過人行橫道線、
(1)教師:爺爺奶奶家在馬路對面,怎麼辦?
(2)幼兒學念兒歌《過馬路》小朋友,走走走,一走走到馬路口。左看看,右瞧瞧,找準人行橫道,快快走過斑馬線。
(3)邊念兒歌邊過人行橫道線。
4、向爺爺奶奶問好,告訴爺爺奶奶自己是怎樣來的。
5、到停車場開車回家(走過人行橫道——停車場——根據紅綠燈標誌開車)
5、延伸活動:
(1) 觀看掛圖,引導幼兒判斷對錯。
(2) 觀看有關交通事故的課件。
安全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提出,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並要求教師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見,規則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對大班幼兒進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規則要遵守,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2.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共同制定遊戲規則。
3.體驗遵守規則給活動帶來快樂情緒。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請幼兒自己拿椅子。
2.交流:取椅子的時候老師很擔心,為什麼?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觀察乘電梯影片。
交流:有什麼辦法解決這種擁擠。
2.幼兒體驗乘坐電梯。(選7名幼兒站在墊子上坐電梯,再請其他的幼兒扮演等電梯的人)交流:想想自己是怎麼做電梯?心裡感覺怎麼樣?
3.請幼兒觀看玩滑滑梯影片。
(1)談談自己的看法。
(2)我們應該怎麼玩。
4.請幼兒觀看取彩筆影片。
交流:應該怎麼做?你們在生活中會排隊嗎?你在哪些時間會排隊。
5.遊戲:鑽山洞的遊戲。
(1)介紹遊戲玩法:三個山洞都要玩到,當老師響鈴鼓的時候沒有玩完的也要回座位。
(2)幼兒玩鑽山洞的遊戲。
提問:玩山洞時出現的問題,怎麼解決?需建立什麼規則。(看圖樣)
(3)請小朋友根據自己建立的規則再玩一次。
小結:原來鑽山洞的遊戲需要制定規則。
(4)談話: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守規則?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規則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在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需要大家一起來遵守,他不僅會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有時也會帶來快樂,讓我們一起來爭做規則小標兵。讓我們教室把我們知道的規則畫出來。
活動反思
常規教育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使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神話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幼兒常規是指對幼兒行為的標準化、具體化要求,可以理解為教師對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有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為規範,讓幼兒經常固定的執行,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園日常生活組織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常規,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學期我任教小班,小班的孩子沒有中、大班孩子那麼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特別是新入園的孩子,對於幼兒園裡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渴望去接近,去嘗試。但是,同樣矛盾的是,與家裡不一樣,家裡是一個人,活動是自由的,有著自由的'空間與時間。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和很多的同齡孩子一樣需要有一個協調一致的時間標準,同時在這個時間段裡去做這件事,按同樣的標準去完成。因此,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常不能忍受排隊,等待或者這樣做那樣做的規定,還有個別孩子還會鬧情緒。這些都需要老師耐心地去指導與安慰。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養成良好的常規是最為重要的。在實踐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
剛開始,我就進入誤區,我總是想到讓幼兒遵守紀律,認為教師要幼兒怎麼做,幼兒就該怎麼做。在幼兒自由活動時也只是一味地讓幼兒“自由”活動,而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就這樣“放縱”這幼兒。當幼兒出現違反常規要求的行為時我也沒有及時提醒糾正,對常規的堅持不夠。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班的常規沒有一點改善,上課時還是很吃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及實踐,我對我的常規教學進行一系列的改善。
首先,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穩定幼兒情緒,適應幼兒園生活。
大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會脫褲子、提褲子,我們教師就幫助他們一個個脫、一個個提。吃飯時有的幼兒不會用匙子,就一口一口地喂等等。透過老師的關心和體貼,使幼兒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滿足。首先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就可以科學地管理幼兒,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良好的常規。
其次,巧用兒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
大班幼兒年齡小,喜歡接受老師親切、易懂的語言。因此我經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如:天氣漸漸冷了,孩子們都穿著大衣,如何教幼兒疊大衣呢?首先把大衣平整放好邊唱兒歌邊疊:“大門關關好,小手抱一抱,再來彎彎腰,衣服疊好了。”中午睡覺時幼兒就可以自己疊衣服了,雖然疊得不是很好,但透過練習,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三,在遊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
遊戲是幼兒一日活動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充分利用遊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讓幼兒在玩中學。如:中午幼兒睡覺時,老有幾個幼兒睡不著,我們玩“我是一個木頭人”的遊戲,唱著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一不動、二不笑,三不睜開大眼睛。”這樣幼兒就安靜下來,一會就睡著了。
第四,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
由於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規方面還需教師不斷的提醒。對於小班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引導幼兒遵守常規的最有效的辦法要算鼓勵與稱讚了。我班幼兒在吃飯時,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飯粒,這一直是不好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幼兒吃飯時經常表揚那些吃飯較乾淨、講究衛生的幼兒。“XXX吃飯吃得真乾淨,桌上、地上一個飯粒也沒有,她吃得多香啊!今天我們來請吃飯乾淨的小朋友當老師的小幫手。”這時,幼兒們都一口口慢慢地吃著,生怕飯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飯的幼兒還主動跑過來跟我講:“老師!我吃得可乾淨了,沒有把飯掉到桌上。”
第五,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做好家園配合是培養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手段。家長往往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卻容易忽視孩子的缺點,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
當然,持之以恆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年齡小,對一些常規正確與否沒有準確概念對於幼兒不良的習慣教師不能簡單的指責、阻止。而應正確的講解示範使與幼兒形成正向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榜樣。對幼兒的行為常抓不懈,當幼兒出現違反規範要求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提醒糾正。
總之,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矩。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同時,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常規有利於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使幼兒終身受益。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常規的培養。
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並不是通過幾星期、幾個月就能達到最終目標的,因為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我們必須堅持日日規範、週週規範、月月規範,絕不能時而嚴時而松,這樣不但不利於常規的培養,反而讓孩子更難去規範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能在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上取得實效。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教師只要時刻關注幼兒,用我們的愛心、細心和耐心認真對待每一位幼兒,時刻把常規放在首位,那麼幼兒的日常生活規範就會逐步養成,並越做越好。
安全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今年11月中旬,我班開展了生活安全主題活動,結合我國“生命教育”的課題研究,以及幼兒的已有經驗,我預設了中班綜合活動“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119、110、120)感興趣,在活動中感知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樂意學習撥打特殊電話並正確描述情境,初步積累在緊急情況下報警求救保護生命的經驗。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特殊號碼的用途。
難點: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特殊號碼?
活動準備
1、海報背景圖三幅,正面分別寫著110、119、120。
2、自制圖片,不同的電話機、手機。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開始部分
師幼談話,講講電話的作用,引出特殊的電話號碼
二、基本部分
1、師:出示電話,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你知道家裡的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我們在玩打電話遊戲好嗎?(引導幼兒說號碼並模仿打電話。)
師:有幾個特殊的號碼,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你們知道這幾種特殊的號碼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引導幼兒瞭解特殊的電話號碼及其作用。
師:出示110號碼,引導幼兒圍繞問題開展討論。
這是什麼號碼?他與我們家裡的號碼有什麼不同呢?(請幼兒上臺說一下有什麼不同)師;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這個號碼呢?他對我們有什麼幫助?(請幼兒互相探討,在請幼兒自己總結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撥打這個號碼?依次出示:119、120號碼。
教師引導幼兒瞭解使用這些號碼的具體情況,知道不能隨意撥打這些電話號碼。
3、利用電話配對遊戲,進一步感知特殊的號碼的作用。
圖片中出示房子著火、打架、有人病重的三幅場景圖與三個電話號碼,請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幅圖,讓幼兒找出事件與特殊號碼的聯絡。
三、結束部分:
讓幼兒根據圖片中的電話號碼回答問題並找出相應的車輛。
四、延伸部分
讓幼兒嘗試製作特殊號碼小電話
教學反思
透過特殊的電話號碼,讓幼兒瞭解110、 120、119它們的作用以及和人們的關係。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讓幼兒說說這些電話號碼在遇到什麼情況下才能撥打的,孩子們大多數的都知道,但不能很準確地說出。我在想怎樣才能讓這節課不枯燥而且有趣呢?中班幼兒主要還是以直觀思維和遊戲為主,所以我在本節課中設計了形象生動的課件並插入了簡單的遊戲。並且我透過讓幼兒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反覆的說,反覆的練習,使他們能很好的掌握所學內容。幼兒在整節課中課堂氛圍非常的濃厚,幼兒也很感興趣,都能夠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整個環節中,也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關係。當然教師引入應點到為止。由於我過於引入,以為幼兒不會回答,給幼兒說的機會不夠,使得幼兒並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在最後的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我處理的比較倉促。在今後的日子了,我會繼續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⒈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⒉懂得要與寵物保持距離,以免受到傷害。
活動過程
一、危險的鸚鵡。
⒈這是誰呀?它長得怎麼樣?(漂亮、神氣)
⒉這是濤濤家養的鸚鵡,不僅長的漂亮,它還會說話呢。
⒊這麼漂亮的鸚鵡你們想要嗎?想摸摸嗎?有個小朋友她也來看鸚鵡了。
⒋文文看見了鸚鵡,她的心裡怎麼樣?她想幹什麼?(摸摸鸚鵡)
⒌可是這隻鸚鵡怎麼樣?
⒍鸚鵡不理文文,文文是怎麼做的?
⒎這樣做好嗎?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請幼兒討論。)
⒏你看到了什麼?(文文被抓傷了)
⒐是啊,文文因為隨便去碰鸚鵡,結果手被鸚鵡給抓傷了。
⒑鸚鵡還有可能會傷害文文哪裡?(眼睛、鼻子……)隨便去碰鸚鵡危險嗎?(危險)
二、其他危險的動物
⒈看,這裡還有什麼小動物?(小花狗、小貓、小羊),這些動物有什麼危險?
⒉你們家裡有沒有養小動物?你喜歡和它玩嗎?你會摸摸它嗎?摸得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注意安全)寵物不喜歡我們麼的時候能不能摸它呢?(不能),另外寵物身上還有細菌,我們摸完自己家的寵物要幹什麼?(洗手)
⒊那陌生的寵物能不能隨便去親近它?(不能)以後可千萬不能隨便去接觸陌生的寵物喲。
安全教案 篇7
安全教案:“著火了,怎麼辦?”
一、活動目標:
1 透過遊戲使幼兒懂得防火的粗淺知識和自救的能力。
2 在講講,議議中培養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火災的案例及錄影
2、1和2的牌子;紅、黃、藍色的小旗子各8面;白紙,記號筆每組一份;大班所在樓面的平面圖3份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消防車的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發生了什麼事情?
2、夏老師在以前正好錄過一場火災的錄影,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幼兒觀看錄影)
3、我們小朋友講講看怎麼會引起火災的?(幼兒討論)
(二)避免火災的發生及自救的方法
1、假如我們小朋友碰到火災了,那時候我們會怎麼做呢?(撥打火警電話119;趕快離開現場,到鄰居家呼救;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濃煙燻著暈倒;走安全出口等)
2、現在請我們小朋友把你們的方法按照次序都畫下來。(小組合作,有一個幼兒畫)
3、請每組的派一名幼兒上來把他們畫的方法講給其他幼兒聽。
4、剛才我們每組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辦法是打火警電話“119”,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撥打“119”呢?現在夏老師扮演消防員,你們誰來試試來打電話呢?(幼兒試打電話)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記住撥打火警電話時一定要講清楚你家的正確地址,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們迅速趕到你家來滅火。
推薦閱讀:安全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透過學習乘車小常識,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2.激發幼兒主動關心別人,願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繪畫和遊戲活動中體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教學圖片、音樂《叭叭叭、汽車開來了》、A4白紙若干、油畫棒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一、放音樂帶領幼兒玩開汽車的遊戲,引出主題。
——在音樂聲中,幼兒與教師一起開汽車進入課室。
——“小朋友,剛剛我們一起開著我們的小汽車來到了我們的課室,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乘坐過公交車?
——“公交車是什麼樣子的,和其他車子哪裡不一樣? ——“公交車前排座位是留給誰做的?
——“我們在乘車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二、教師出示教學圖片,與幼兒一起討論圖片上的幼兒做得對不對?為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小乘客呢?
(1)。出示圖1:有個小朋友在公交車上與其他小朋友大聲吵鬧,走來走去的。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為什麼?他該怎麼做?
(2)。出示圖2:有個小朋友把頭伸到窗外東張西望,而且把手伸出去。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為什麼?他該怎麼做?
(3)。出示圖3:有個小朋友在公交車上吃東西,而且把垃圾亂扔。
——教師:這樣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嗎?為什麼?他該怎麼做?
三、教師小結:
我們在乘坐公交車時都要做一個注意安全,講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不能像圖中的小朋友那樣不注意乘車安全,不講文明禮貌。小朋友你下次乘車時,你會怎麼做?請個別小朋友講述正確的乘車方法,然後讓全班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乘車的行為。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發揮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教師鼓勵、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的繪畫,同時細心的添畫細節部分,豐富內容。
活動延伸:
1。展示幼兒作品,講述作品內容。
2。在交通安全模擬城,組織幼兒玩“文明小乘客”的模擬遊戲。
活動反思:
首先,我透過提問,瞭解孩子們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驗,讓幼兒說說他們在車上看到什麼?都坐過哪路車?公交車是什麼樣子的?車裡的前排座位是留給誰坐的?鼓勵孩子們能大膽、積極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在看圖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講述圖中所發生的事,並能正確判斷圖中的小朋友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做得不對,這樣做有哪些危險,從而瞭解正確的乘車規則。
活動小結時,我請幼兒說說自己乘坐公交車有沒有注意禮貌,遵守交通安全守則,大部分小朋友都能積極回答,有的幼兒還說:“以後我要主動為老爺爺、老奶奶、還有行走不方便的人讓座。”
在繪畫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有些幼兒的畫較空洞,沒有畫出具體的內容,還需要更多的啟發、引導。透過這次活動,我班幼兒對安全乘車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交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