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憶>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集錦6篇)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集錦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1

  放學回來的路上,一路上靜悄悄的,只有汽車駕駛過的聲音,突然“嘭”的一聲,打破了這份安靜……

  一位紅色小轎車裡的女司機在玩手機,結果前面十字路口正好是紅燈,別的車都停了下來,但那位女司機在玩手機沒注意到,於是撞上了前面一輛載客的女司機。

  計程車司機受到這突如其來地一撞,當然嚇了一跳,於是下來找女司機理論。而女司機似乎覺得這一撞,打擾了她看手機的興致,於是也下車來。計程車司機原本以為女司機會道歉的,但女司機反而先叫了起來。這樣一來,計程車司機也和她吵了起來。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嗓門大,就這樣在馬路中央吵著。路上站了很多駐足觀看的行人卻沒有誰去勸架。

  兩個人吵得越來越兇個個都吵得面紅耳赤。後來那位女司機說要報警,讓警察來處理計程車司機根本不怕,說趕快報警吧。兩輛汽車就這樣停滯不前,而此時正值下班高峰期,來往的車輛都被堵在了後面,一個勁的按喇叭,十分的吵鬧,兩位司機壓根兒沒注意到這場面還在激烈地爭吵。

  不一會兒,交通堵塞引來了交警。交警讓兩位司機先把車開到路邊上,然後開始整理交通。等交通恢復正常後,他又去調節兩位司機間的矛盾。最後在交警的協調下,女司機賠了計程車司機幾百塊才了事,兩人都十分不開心地把車開走了。

  這就是現在的社會面貌,每個人都斤斤計較,只關注自己的得失,也因此把很多原本是很小的事,最後鬧得大家都不愉快。社會上存在著很多這樣的人,之只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卻不知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每個人都願意退一步的話,那這個社會會變得更美好、更和諧,而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

  記憶中的那一幕,教會我成長,提示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讓。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2

  知道現在,我還深深地記得。是它,無私地奉獻給我快樂和自由。是它,放肆地汲取我的憂傷。是它,不倦地給予我知識。是它,陪伴了我六年,那個天真快樂的六年,那個喜怒哀樂的六年,那個令人憧憬和嚮往的六年。

  瞧,那片草地那棵還在遊戲,那顆柳樹還在跳舞。只有它們還在這濛濛細雨之中成長,在這寧靜又安詳的地方待著。可知道,當年我躺在你們身上,壓疼了沒,那還得謝謝你們呢,讓我免受了疼痛。還有,對不起了柳樹,讓您老人家少了幾根蒼白的頭髮,是我當年拔下它去池塘假裝釣魚的。我這次又回來看你們了,別哭。

  哦,我聽到了遠處的熙攘聲,靜靜地,靜靜地,散發著一股書香,接著映入眼簾的竟是我的老師了。我還記得一年級的您,到現在依然如舊,還是那麼慈祥可人。讓四目相對的我們毫無距離得津津樂道。我知道,您是無私的,還記得那時候你叫我做一道道題,告訴我一個個道理,我還記憶猶新。您那幾根白髮和細瘦的身子,知道您是孜孜不倦的,我會用您叫我的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形容您。

  啊,還是這種熟悉的感覺,那麼幸福,那麼溫暖。看著左上角的垃圾角,只有被一縷淡淡的陽光所籠罩,空氣中依舊漂浮著青春和熱血的灰塵。後面的黑板報依舊充滿創意,那是我們智慧和創新的結晶。那上面依舊有幾支筆的課桌還是排不整齊,看著那三番五次被追逐打鬧所扯掉的窗簾和聚集了自由和嚮往窗外世界的玻璃,還是如此。最後看那講臺,我們班一家的快樂,憂傷,激動和絕望都在這。

  耳邊迴盪著那一聲聲班長,鼻裡嗅著一絲絲清香,腳下踏著一顆顆石子,眼中流下一滴滴眼淚。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3

  那是盛夏,烈日當空。

  我和父親沿著山間小路向山頂前進。周圍是一片竹林,雖很茂密,卻絲毫不減酷暑高溫。就在我想打退堂鼓時,耳際傳來一陣一陣的泉水撞擊石頭的響聲。是瀑布!我不由得高興起來。再走近些,一條懸掛空中的白色綢緞便映入我的眼簾。水流倚著山壁滑流衝下,一路歡騰,直至一個縱躍,跌入深潭。我感受著那濺起的水花越過欄杆飄落在臉上帶來的清涼,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身後的父親不停囑咐道:“慢點走,別摔了!”我隨口答應著,可是誰也沒有料到,意外來的那麼突然。因為沒有注意腳下,我踩到的一塊小石子,一滑,重重地摔在了石階上。

  身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還沒來得及反應,一隻大手便拉住我的手臂,將我快速扶了起來——是父親。他讓我坐在石階上,自己卻蹲著,小心地用一隻手托起我的小腿。腿的白嫩和父親那雙大手的粗糙黝黑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我看著他那因常年暴曬而變得黝黑的臉,嘴唇緊抿,眉頭緊蹙,眼神中滿是擔憂,頭上的汗珠一層一層地冒出。父親用手輕輕地按了按傷口周圍,又讓我自己慢慢動一動腿。一向話少的他突然變得囉嗦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問我疼不疼。

  受了傷,自然不能繼續登山了,父親便堅持要揹我下山。他小心繞過傷口,托起我,把我穩穩地馱在背上,然後慢慢向山下走去。他兩步一個石階,走得穩穩的。父親的背還如我小時候般寬厚結實,穩穩的托住了我,托住昨天,托住今天,也將托住我的未來。我靜靜地趴著,不說話,父親也變回了往常沉默寡言的樣子。不大一會兒,汗水就浸透了他的襯衫,溼漉漉的。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頭滴到我的手臂上又滑落,無聲地留在身後的石階上。“撲通,撲通”,父親的心跳重重的,透過後背在我耳邊響起,永遠地刻在我的記憶裡。原來,父愛是有聲的。

  暑去冬來,一載又一載,記憶中父親揹著我的這一幕一直深深地印在心裡。父愛就是那石階上的汗珠,蒸發消散在空中至無形,卻無處不在。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4

  在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世故時,總會有一些塵封已久的心靈感動,逆風而來。

  那是夏日的一天,天空突然陰沉下來,不一會兒,整個世界都接受了暴風雨的洗禮。雨點漫無目的地拍打著窗戶,毫無“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玻璃上早已蒙上一層水霧。傾瀉的雨水在屋簷下形成了一道瀑布。樹木不受控制地被突如其來的狂風吹得東倒西歪。

  就這樣過了許久,暴雨終於停下了憤怒的腳步。我走出門外,默默注視著這雨後的殘局:滿地的樹葉隨水漂流,廣告牌七零八落,橫掛在路邊,四處一片狼藉

  我的心驟然被抓緊了,懷著沉重的心情繼續前行,試圖尋找一絲生命的安慰。轉過牆角,在路的一側,一抹鮮亮的紅,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那是什麼?按捺不住的好奇,催促我疾步向前,一片雜亂的草叢中,一朵小花正悄然開放,那麼豔麗,那麼醒目,剛剛的暴風雨並沒有讓它低頭,它反而像是經過洗禮重生一般。它斜歪著腦袋,花瓣上還殘存著被折磨時的淚水。我在想象它在暴風雨裡的情景,它應該是如何挺直胸膛去接受暴風雨的摧殘,也許它想跟高松一樣挺拔起自己的身姿,可是它發現它不能。於是,它學會了低頭,它在心中堅信暴風雨部會過去的,它還可抬起頭來。事實證明它的預測是對的。儘管被折磨的身姿還疼痛著,它還是挺直了腰桿笑了。

  我蹲下身,湊近一些看個仔細,有些破損的葉子,沾滿了雨珠的花瓣,似乎在衝著我微笑。那一刻,整個世界彷彿都被它點亮了。

  是的,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面臨像暴風雨那樣的打擊,而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我們是否也能像這朵無名小花一樣,把這種打擊當作洗禮,堅持下來,不停地努力,拼命地抗爭?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無名的小花,有時會比別人慢,有時會不被人理解,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堅定信念,就一定可以變得強大。

  我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小花,讓它深深刻在我的記憶中,時刻鞭策自己。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5

  美好,屬於20xx年的那個夏天,被那抹晚霞映照著。

  夏天天氣燥熱,心情也一樣,於是我一個人出去走了走。不覺行至傍晚,猛地仰起頭,那美麗至極的晚霞吸引了我。雲彩的顏色層層遞進,橘紅到淺紫,再由粉紅到深藍,那將要落下的夕陽點綴著這幅迷人的圖畫。那隻火團一般的太陽,好似自己白天玩耍時不小心將自身的紅色染給了整片天空,如胭脂一般;又好似是一位神秘的畫家將一滴紅墨水滴在了這幅畫卷上,隨著時間漸漸暈染開來。婀娜多姿的晚霞渲染了整片天空,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默默站在夕陽下,凝眸夕陽光影的變幻,任霞光神奇驚豔地流瀉過眼眸。

  黃昏收起纏滿疲倦的長線,雲霞掛在天空的盡頭,若隱若現,宛如汪洋中的一葉小舟,時而像變魔術似的變成各種事物的樣子,時而又在同太陽捉迷藏,不見蹤影。

  這片天空下的人們,各自忙碌著,有的為學業奮鬥,有的為事業奔波,一聲不吭。這喧囂的城市一下子變得安靜,變得沉重起來。再看看這晚霞,我煩躁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我停歇在道旁看著它,它彷彿在跟我說:“嗨,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看著前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我一直與你同在,放下一切向前衝吧,少年!”天漸漸暗沉下來,我在晚霞的追逐中逐漸加快了腳步。

  時過兩年,而我依舊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天的晚霞,因為它讓我瞬間安靜下來。這一抹晚霞,在音樂家手中是一首深入人心的曲子;在畫家手中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詩人手中是一首思鄉的詩;在我心中,它是那個夏天的美好回憶。

  雖然近黃昏,卻也“風光無限好”。我銘記在心,時刻督促自己,與晚霞一樣,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在人世間。

記憶中的那一幕作文6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同樣的天氣,那天卻發生了一件令我永遠難忘的事情。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去海邊玩,路過一座天橋。天橋上人來人往,天橋下車輛穿梭,這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中,我聽到了一個很不協調的聲音,沙啞、淒涼,那是……

  循聲望去,只見天橋一邊的地上坐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他蓬頭垢面、滿臉滄桑,雙眼緊閉,好像沉浸在音樂的天堂中。但仔細觀察後,感覺有點不對勁。他的面前是一個開著蓋的鐵盒,裡面零零亂亂亂地扔著幾個硬幣。原來是一個浪子人。天橋上人來人往,卻沒有人願意同情他,他是多麼無助。獨自一人呆坐在那裡,像是對天空傾訴著什麼……

  這時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走了過來,腳步停留在那個老人面前。看了一會,小女孩對媽媽說:“給這位爺爺點錢吧!”她晃著那位婦女的手臂說:“媽媽,您看他那麼可憐。”那位婦女說:“裝什麼可憐,你看那盒子裡有多少錢!”

  “別人不幫助老爺爺,我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這位爺爺太可憐了,如果我們是他,就這麼幾毛錢,會吃飽飯嗎?”媽媽想了想便給那個老人二十元錢,順便讓那個老人吃了一頓飯。那位老人非常感謝,並連聲對那位婦女道謝。

  社會中的這一幕讓我感觸很深,兩相對比,我覺得我們的生活比那位老人的生活好一百倍。我們就像在天堂上活著,我們現在幸福、舒適的生活全是父母的勞動換來的,我們比那位老人好過一百倍,不,是一千倍、一萬倍。

  如果現在我們走出了校園、離開了家人,我們的生活就會和那個老人一樣,沒依沒靠,清貧孤苦,我們將會變得不堪一擊,難以生存。父母是我們的守護神,我們有父母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精彩。

  知了還在窗外不停地叫,太陽依然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而幸運的我在爸媽為我精心編織的愛巢中快樂、幸福地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