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1
魯迅曾在《祝福》裡寫道:“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打我有記憶起,春節是在臘八這天開始的。
在這一天,家家都煮臘八粥,那種甜甜膩膩的香味便飄在大街小巷中,滲雜著些許年味,一碗碗的臘八粥被端上來,異香讓人喘不過氣來。據說,發明臘八粥的人還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呢!每到臘八,我總能吃到碗甜甜的臘八粥,一口吃下,蓮子、飯豆、花生仁在舌尖盤繞,撲鼻的香氣直向鼻子裡鑽,白霧迷住了眼,甜甜的臘八粥順著喉嚨流過了肚子,霎時,渾身上下都暖和起來了呢!
過了臘八,年貨便齊刷刷地給擺上了。上至高階商場中的喇叭,下至走街竄巷的手藝人,都吆喝了起來。春聯、年畫、窗花、糖、瓜子、花生應有盡有。每天睡醒,我都能看到媽媽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來,這也成為我們家一道春節的風俗之一,——囤貨。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祭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上報人間事宜,人們為了讓灶神為自家說好話,所以在這一天祭灶神。每次,我們家都要給灶王供上關東糖,聽爺爺說,這樣才可以讓灶王說家裡的風俗。祭灶神在我們家都成為了一種精神。除了祭神,還要大掃除一次,因為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緊迫熱鬧,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就為了突顯出新年永珍更新的新氣象。貼窗花、貼春聯的習俗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我都要為我家的每一扇窗戶精心刻窗花,左鄰右舍的鄰居都羨慕不已。
緊接著,我們便熱熱鬧鬧地迎來了除夕。大年夜裡,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這頓飯我們家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快樂的氣氛。一般來說,年夜飯的餐桌上少不了魚這個食物。因為“魚”和“餘”諧音,喻意“吉祥有餘”或“年年有餘”。按我們家的老規矩,無論是誰,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與大家夥兒團聚。我們家的所有人都要等到12:00以後才睡,小孩子們睡前總要給大人們拜年,是為“辭歲”。而大人們總要摸出點什麼作為獎勵,美其名曰“壓歲”,這便是壓歲錢的由來。
初一在鞭炮聲中大笑著走來了,這一天,我們家的所有人都穿新衣新鞋,走街竄巷到親戚家去拜年。還在年味中沒回過神來,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這一天,我們要觀彩燈,吃湯圓,鬧到深夜才睡。
於是,春節就這樣過完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也該去上班了。春節就這樣轟轟烈烈的走來,又轟轟烈烈的離去了。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2
端午節,很多地方都要舉行龍舟比賽,我的家鄉——重慶,也要舉行龍舟比賽。龍舟是這裡的傳統節目,也是一個觀賞性極強的競技活動。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6點出發,早早抵達合川濱江路看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早已沒了位置。還好媽媽眼尖,看到了一空隙處,才讓我得以隔著護欄,近距離看龍舟。
岸邊並排停靠著四隻龍舟,分別是合川隊的紅龍舟,萬州隊的黑龍舟,沙坪壩隊的白龍舟,以及江北隊的綠龍舟。每一隻龍舟都躍躍欲試,像一條條即將要飛馳的巨龍。
比賽即將開始,四隻龍舟已在起點線準備就緒。每個龍舟上的船員早已身子前傾,抬頭盯著對方,做好預備姿勢,隨時等著發令槍的一聲槍響,立刻出發。現場的氣氛有一些緊張。
“砰”,發令槍響了,只見所有龍舟那船首擊鼓的人都用盡全力,揮舞雙手,用力將把鼓聲敲到最大,敲到最快,讓鼓槌如同暴雨般敲打在鼓面上,發出一陣陣急促、響亮的響聲。那鼓聲聽得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而船上,每個船員都和著擊鼓聲,喊著“12,12,12……”的口號,每個人都快速地身體前傾,手往前打直,拿著槳,朝水裡奮力一劃,再前傾、打直、划槳……所有人的動作完全一致,像機器人一樣,不出一點差錯,每一隻龍舟都飛快地向終點疾馳而去。四隻龍舟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出“V”字形,你追我趕、奮力向前。
最後50米,擊鼓手擊得更快了,船員們劃得也更快了,每一隻龍舟都像快艇一樣,用時速100的速度衝向終點,龍舟讓江面弄得水花四濺,恐怕攪得水底的小魚也不安寧了。
最後10米!岸上歡呼聲越來越高,我手上也緊緊捏了把汗,瞪大眼睛,捨不得眨一下。“嗶——”裁判一聲長哨,比賽結束,合川隊獲得第一!
岸上的人們不停地歡呼尖叫,我也在這片歡聲笑語中忍不住感慨:端午節,曾經只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祭祀活動,大家划龍舟、丟粽子,都是表達屈原的懷念;而今天,這些傳統的習俗已經煥發了新的生機,它變成了一個舉國同慶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變成了所有人拼搏頑強、決不認輸的競技專案。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未來,它也許還會被賦予其他新的意義,但它傳承的歷史,煥發的生機,都將繼續感動更多的人。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3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裡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裡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4
我的家鄉在通海縣興蒙鄉,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地方。
興蒙鄉有許多特產,而最出名的就要數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裡,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種和收穫,無論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還是小雪紛飛的冬天,在瓜棚裡都能見到又圓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從老家來城裡看我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淺白色的身子,披著一身毛茸茸的外衣,顯得特別神氣,嘿,摸上去還帶刺呢!聽舅舅說,甜瓜的品種有許多,有香甜可口的“紅尊”……
我被舅舅說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趕緊拿了一個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勻地切成四瓣。只見甜瓜裡的汁兒直往外流,輕輕掰開,露出了晶瑩剔透的果肉,裡面還有許多小小的白色的籽,彷彿許多小公主住在水靈靈的搖籃裡。
聞一聞,啊,酸中帶甜,甜中還夾雜著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嘗一嘗,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極了,吃完後,還回味無窮,令人越吃越愛吃。要是在炎熱的夏天能吃上幾口甜瓜,那可真是甜涼解渴,爽極了!
透過查閱相關資料,我知道了:甜瓜屬於葫蘆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人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20xx年,我的家鄉興蒙開始大量種植甜瓜,因為家鄉的土壤,氣候都比較合適甜瓜的生長。現在,甜瓜已成為
了興蒙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給興蒙鄉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寶。甜瓜的根、莖、葉、花、果實、瓜皮、都可以供藥用。甜瓜的莖能治齆鼻;葉能治頭癬;花能治心痛、毒瘡;皮可以用來治療牙痛,真是用處多多。
甜瓜不僅是治病的好藥材,而且甜瓜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還有酸、鈣、磷、鐵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們有機會到我的家鄉,別忘了一定要品嚐美味的甜瓜哦!
我愛家鄉美味的甜瓜,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戶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隻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裡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裡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初一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
除夕,春節前的一天,大人們貼春聯,上燈籠。他們買來對聯,貼在家門口,婦女們在家裡打掃衛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則幫大人們做助手……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還有些一年不見的親人們都回來了,只為在這一天吃上一頓團圓飯,盡訴一年對家人的相思。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大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著月亮走了,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春節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說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們便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天,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中午,家家戶戶都聚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把一年的成績和收穫都分享給大家。下午,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大人們則陪同孩子們玩耍……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6
今年的春節,我是在自己的家鄉——麻陽度過的。在這裡,我見識到了不少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麼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飯都是必不可少的。顯然,麻陽也比例外,只是時間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陽年夜飯在下午4點鐘的時候就準備好了。說是“年夜飯”,事實上是“年下午飯”。雖然時間略早,但卻絲毫衝不淡那濃濃的年味兒,那對“永珍更新”的喜悅之情和那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
望著滿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別急,再吃年夜飯之前,還有更重要的時候要做——大人們會帶上不少東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邊祭拜水,在到家裡去祭拜祖宗。做完了這些,大家才舞動筷子,盡享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過年夜飯,大家便陸續開始守歲。天尚未黑,耳畔便響起了鞭炮“噼裡啪啦”響聲,眼前便閃過煙花絢麗多彩的圖案。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新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終於,凌晨12點到了!伴隨著幾朵巨大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小孩子紛紛給長輩拜年,大人們也樂呵呵地給小孩子們發壓歲錢。那些先拿到壓歲錢的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沒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著他們。當然,壓歲錢也少不了他們的一份。發完壓歲錢,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進入夢鄉。
第二天,大人們起了個一大早,拿著桶子去“搶新水”——用桶子去打井裡的水。據說“水新”意味著“萬事新”,預示著新的一年有新氣象。除此之外,他們還要上山砍柴。因為“柴”和“財”諧音,新年砍柴,希望來年財源滾滾。
這便是我的家鄉獨具特色的過年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7
中國的習俗文化多姿多彩,春節更是一個眾人所知眾人歡喜的節日。“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熱熱鬧鬧中,春節的習俗張揚著出場了。
春節,新年伊始,辭舊換新,大家都換上了新的衣服,家家都會貼對聯和福字。福字要倒貼,名曰福到了,年味也到了。這種種風俗中,可把小朋友忙壞了,暈頭轉向地跟在大人身後跑,趣味無窮。
大年初一,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這一天大街上燈火通明,“噼噼啪啪”的聲音是年的交響樂,也喚醒了孩子們那顆熾熱的心。鞭炮的種類有很多,二腳踢,麻雷子,大地紅,甩炮數不勝數,琳琅滿目。家鄉還沒有禁止放鞭炮,大人一邊提醒我們小心,一邊湊熱鬧一樣地問:仙女棒還有嗎?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似乎變得格外渺小,天空成了最美妙的畫卷,當煙花在寂靜的夜空中爆開時,綻放出七彩的美麗,那綻放的煙花就如同多流星雨淅淅瀝瀝,又似降落傘從空中降落,也如螢火蟲般在夜空中偏偏起舞,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於它們,整個世界隨著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它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與點點心願,直升天空,為畫卷增添了新的一筆。
吃團圓飯是春節夜裡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這一頓飯和平時是不一樣的,除了更加豐盛以外,更多的是家人團聚的美滿與濃濃的愛。大年初一,從早上一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準備食材了,而我和媽媽則在準備零食,因為今天會有許多親戚朋友來吃團圓飯。春節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寓意,只為新的一年圖個吉祥。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祈福求吉,年糕寓意著生活和工作年年高,這兩樣東西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看著媽媽熟練地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又把餃皮對邊按在一起,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又把包好的餃子放入鍋中,雪白的餃子在鍋中翻滾,留下了美妙的身姿……
到了晚上,親戚朋友都趕來了,千言萬語都化為美好的祝福,送給了對方,房間裡格外溫暖,菜飯的熱氣騰騰和那人與人的溫情,這一刻,格外美好。
美妙的中國風俗,美好的中國年,充滿著濃濃的年味與愛。每一個風俗背後都藏著美好願望,每一個風俗中,都留下歡笑陣陣。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8篇8
一年中也就數春節最熱鬧吧,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
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熱火朝天的忙碌著。大人們打理家中的衛生,小大人們也得幫著大人們幹活,但不必像大人們那樣累,娛樂的時間總該是有的,與同齡的孩子們聊聊天,或是忙一些自已的事。小孩子們當然是玩了,東跑西竄,或是再叫兩三個一塊瘋去。一玩就是大半天,回家一般都很晚,自覺的孩子當然是早些回家,不用父母費心。那些不自覺的,自然是要吃飯時或是天色已晚被父母喊回家去,怕是走時也還會有些念念不捨的吧。若是父母不來,臉皮厚些,恐是要在別人家吃住了。
前頭說了那麼多序曲,接下來也該是重點了。
先從除夕夜說起吧,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家中必然是要打掃乾淨的,晚飯桌上還要多擺上幾個碗筷。我問過媽媽為什麼要多擺上幾個呢?媽媽告訴我,這是寓意著未來家裡多子多孫的。我從不信這些,認為只是用來烘托氣氛罷了。在晚飯前,家中公櫃上還要燃香,門外還要放爆竹,爆竹放完後既可吃年夜飯。
吃完飯後,就是包餃子了,按我們家鄉的習俗,餃子中還要包上硬幣,多少都隨意,只可放一個五角,若是在吃餃子時吃到五角的代表你今好運連連、財源滾滾。
於是,在盛餃子前,總會,用筷子弄破幾個,看看裡面有沒有硬幣。若有,就盛去。沒有,就放那兒,誰愛要誰要去。
我本人並不喜歡守歲,所以吃完飯沒一會兒就睡下了,那些守歲的就不停在放鞭炮,擾的人不能安寧。
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吃完餃子後就要去祭祖,這祭祖只能男人去,女人們就要待在家接待要來的客人,這祭祖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三四歲的小孩,都可以去。持有族譜的人家放炮,聽到炮聲後一個莊子的人都要去祭祖。人齊後再次放炮,然後就是燒紙,公櫃上放著一個觀音像,前面再擺著香。老輩人頭髮都掉了光的,手中拿著木魚,隔一會敲一下,木魚一響,同輩的人兩兩結伴跪下磕頭,我第一次見到這個情形還以為是哪家要結婚呢。
祭完祖就是拜年,所有祭祖的人結伴而去,女人們就站在門口,手中拿著香菸,遞給來的客人。說白了就是組團到別人家站一會,順便拿兩根菸罷了。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也沒太多不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