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4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4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4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元宵節,必須點面燈(我們叫做燈盞),也就是回民說的明心燈。燈盞是用蕎麵之類的,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捏成元寶狀,糧倉狀,動物狀。糧倉狀的還要用剪刀在邊上剪出許多小錐體,象徵著麥穗的飽滿,還有十二生肖,一般是根據家裡人的生肖情況,一般都要捏有一個狗。這些燈盞蒸熟後,在上面的小窩陷中倒點胡麻油,插上事先搓好的燈芯,然後將所有點燃的燈盞端出去,放在院子中央,算作是祭天神吧,幾分鐘就可以端進來,然後全家開始挑自己的。小孩子要挑燃燒最旺、燈光最明亮的,據說,這樣象徵眼睛明亮,心地聰明;那條狗形的要放在大門上面,最大的、剪得小錐體層數最多的,要放在糧倉上面,然後給各個房間放。這個節日持續兩天,十六晚上要用一根較長的棉花軟燈芯,照遍牆角,這是在找蚰蜒,據說蚰蜒這玩意,很厲害的,晚上睡覺時會鑽到人耳朵中,然後等你感到頭痛,它已經在你腦袋中生了許多小蚰蜒,所以在十六這天要找著並消滅它們。這天小孩子是要挑著燈籠滿村莊逛,比比看誰的燈籠好看,誰的最大,男孩子還要相互逗著玩,看誰的最後給燒著了。以前山上有個山神廟,一幫小孩子挑著燈籠去廟裡,從山下遠遠望去,彎彎曲曲的,一個個小紅點,極其好看。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吃團圓飯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家人團聚的時刻。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員飯,給遠方的親人打視屏通話,開開心心地聊聊天看著春晚節目,吃完飯就休息,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鞭炮的聲音就四處的響起,果然,天矇矇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就已經響起,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早地準備好了我的新年禮物“紅包”,我便喊了一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餃子,媽媽和奶奶包餃子,外公和外婆下餃子、我負責燒火,爸爸和爺爺準備放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

  早上七點鐘我們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在我的記憶裡,以往的春節初二要開始拜訪親戚和朋友,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親戚家串門,到了親戚家都熱情的招待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到誰家都那麼的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和姐姐、哥哥弟弟們玩耍,心中滿是歡喜。吃完晚飯親戚們都出來送我們,直到看到我們走了很遠才進屋裡。

  然而今年的春節卻十分特別,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不能出去聚餐,只好待在家裡,等到明年我們在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在潮州,春節最忙的就是拜神,拜祖宗,訪友。

  每到年三十,所有人都會準備鮮豔顏色的新衣裳,這樣能夠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平平安安。每家的主人都要把屋子打掃好,把美味的食物準備好,迎接從遠方來的親戚朋友。

  這天晚上,差不多十二點鐘,就要在家門前掛上一串長長的禮炮,還要在十二點整點燃。據說這樣是為了新的一年踏進家門送來福氣

  大年初一,大人們帶領著小孩們登門拜訪。一大早就要拿上禮品,封好紅包。至少要上五六家。孩子們收到紅包都會跑到小店鋪買吃的喝的玩的。

  初一晚上,我們都會聚在一家人裡吃團圓飯。我的伯母很會做年糕,馬鈴薯糕和蘿蔔糕,這些都是用各種材料和麵粉做出來的。咬起來很脆,雖然好吃,會上火,所以不能吃很多。

  初二和初三這兩天是最忙的。我們早晨七點多鐘就要起床。拿好貢品去拜神。

  我們先到黃氏祠堂。 拜完後要到土地廟和財神廟等……

  第二天,就要到老屋裡拜老祖宗。我們家所有親戚都要來到這裡。不管老少都要一個一個跪拜祖宗。

  拜完祖宗後,還要放一次禮炮,燒大經。

  初四初五都是去玩。

  初六幾乎都要回自己家了。

  這就是潮州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著一聲刺耳的響聲,一隻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衝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隻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裡還抱著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託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去為已在天堂的爺爺去掃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發現路上的行人與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鮮花,提著水果,再也沒有以前挑著各種各樣的祭品,拿著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帶著納悶和疑問,我步隨爸爸和媽媽走進了一座莊嚴新陵園裡,兩旁青翠的松柏上掛著小白花應著臺階。我輕聲地問爸爸:“爸爸,這是哪裡呢?我們不是說要去山上祭拜爺爺的嗎?怎麼走到這裡了呢?”爸爸小聲地說:“今年家鄉村裡徵集了一塊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統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後祭拜先人都要到這裡來。”

  我們順著臺階,找到了爺爺的公墓。媽媽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碑前,爸爸為爺爺擺上了平時他最愛吃的水果和酒,我們一家人為爺爺深深地鞠了躬。望著爺爺慈祥的照片,我彷彿看到了爺爺也為這樣文明的祭掃方式點贊,爺爺生前是村裡的村長,每年的清明節是他最忙最勞累的一天,因為大家要祭拜,燒紙錢,放鞭炮,就會發生森林火災,爺爺都要挨家挨戶地去為鄉親們宣傳文明祭掃的方式。如今,新一屆村長積極響應黨的好政策,徵集新地,讓村裡的先人及我的爺爺躺在環境這麼好的地方長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聽著身邊的村民們都紛紛讚歎,這樣的文明祭掃既環保又安全。此刻,我也為家鄉這不失傳統而又有城市化的創意感到自豪起來,家鄉的清明習俗變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過新年的方式,那麼接下來,就看看我家鄉是怎麼過年的。

  過年前總是要置辦些東西的吧,這不,我爸爸就已經買回來了,一大塊豬後臀,我一直在問爸爸為什麼要買豬後臀,爸爸對我說,豬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豬後臀了。看,爸爸開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剛煮出的熱騰騰香噴噴的大塊豬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為一個小吃貨的我,是絕對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過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圓形,金黃色,剛出鍋的合格面坨應該是這樣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塊,圓乎乎的,活像一個金色小胖子,這才算合格。

  炸過面坨過後,就該炸焦花了,把發過的面擀成薄薄的餅,然後切成長方形的樣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鍋裡的油熱了以後把做好的焦花放進去,炸成金黃的顏色,這就出鍋了。

  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請我最喜愛的美食――牛肉丸登場了。剛剛炸出來的牛肉丸,外焦裡嫩,著實讓人喜愛,再看它的造型,圓滾滾的,真是可愛呀。

  我家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家的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十里鄉俗就不同。”這句話說得真沒錯。今天,媽媽就帶著我參加了她朋友的婚禮。

  天氣是如此的好,湛藍的天空像被剛洗過一樣,萬里無雲。好似老天爺也在為婚禮錦上添花呢。

  激動的時刻到了——婚車來了!但車停後新娘並沒有急於下車,則是男方派一個人拿著燒旺的幹谷橞的莖繞婚車走了一圈。聽人說:好像是燒邪氣。我真的要尖叫了!因為新娘終於穿著雪白的婚紗出來了。(不知為什麼,我看到美麗的新娘總是很激動,也許這就是小女生的天性吧,嘿嘿!)媽呀,這又是要幹什麼——只見兩個人抬著一個大火盆出來了,放到新娘跟前,讓新娘從上面過去。這又有什麼講究,也許是紅紅火火吧!此時,新娘有點不知所措了,笑容凝結在了臉上,她害怕火會燒到自己,就這麼傻傻的站著。忽然,新郎抱起了新娘,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他們已經逃回“洞房”了。(不然,等新娘過了火盆,大家一定會纏著小兩口要喜糖的。)新娘從“洞房”出來時,已經換掉了婚紗穿上了禮服。媒婆把她領到了灶神前,給她蒙上了眼睛,然後把筷子和針放到了地上讓新娘找。“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搖了搖頭)筷子代表著媳婦光吃不做;針代表她真心實意跟丈夫過日子。媽媽當時結婚還找到了針呢!”說著,媽媽幸福地笑了。接著就沒什麼意思了:入席,當聽眾,吃飯,喝酒,走人。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我的家鄉的結婚習俗很無聊,但你們錯了,這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9

  大年三十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忙碌著,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

  只見媽媽利索地把全家上下都被媽媽擦洗地閃閃發光。爸爸用透明膠小心翼翼地把“福”字倒著貼在大門上,我便問爸爸:“為什麼要倒著貼呀?”爸爸告訴我:“福倒、福到,意思就是福氣快點來到。”我恍然大悟,哦!原來貼春聯也有這麼多的學問哪!

  我們一家人忙完樓上就急匆匆地回爺爺奶奶家了。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之後,就開始忙著貼春聯,爺爺奶奶和媽媽就忙著做飯,我們一家人分工明確,就又開始忙碌起來了。我和爸爸已經是貼春聯的“老搭檔”了,配合地簡直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所以說,不大一會兒,我們就貼完所有門上的春聯了。即使貼完春聯,腳步也閒不下來,一會兒東走走,一會兒西跑跑,根本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歡聚一堂,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到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興致勃勃地看起了晚會。“咚”天上露出了笑臉,我趕緊催促爸爸快點放煙花。首先,放了一掛大地紅,他像一條巨龍,舞動著身上的金鱗片;接著,又放了好幾種煙花,它們像一朵朵金菊、一顆顆流星、一串串珍珠……天空中綻放出一個個笑臉,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聲響過後,各色煙花在空中飄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斕,真是漂亮啊!

  春節的氣氛熱鬧非凡,春節的人們興高采烈,春節的孩子更是歡天喜地,我愛過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0

  我美麗的家鄉在浦城,這是一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我們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我先從春節開始說起吧!沒到除夕之夜的時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徵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後,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後,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後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後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後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裡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女孩在家幫父母幹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裡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在過了初六之後,大家的一切就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複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放爆竹和吃團圓飯。

  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不一樣,藏族人跳神舞,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吃團圓飯。土家人吃團圓飯時要關著門,不讓外人進來,半夜的時候才開始吃,一直吃到天亮,預示來年越來越旺。

  而我們家鄉的春節過得可有意義了。年三十爺爺寫春聯、寫福字,爸爸忙著貼春聯和福字,媽媽和奶奶忙著做米粿。許多人家還做米羹,說其它,這是我們家鄉的特色,你們知道米羹怎麼做的嗎?讓我來說說吧!把浸泡過一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再加入乾菜和肉類,最後煮成一鍋,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我一次能吃上好幾碗。整個下午,大人們都忙著準備年夜飯。到了傍晚,放過鞭炮以後,我們圍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正月初一,我們早早的起了床,開啟門放了新年的開門炮,隨著鞭炮聲的響起,我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天。我們穿上了新衣服,早上吃上一碗長壽麵,意味著來年的長壽,長命百歲。早飯後,我們再去祠堂祭拜“老爺”。我們拿著豬頭、黃豆、大米等,給老爺祭供。在頭一年,人們把豬養得肥肥的,這是對老爺的尊重。

  正月初二,我們帶上禮品去走親戚、看望長輩。大人們聊聊過去一年的工作和新的一年計劃,說說小孩的學習成績。小孩們可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遊戲和放火炮。

  家鄉的春節過得特別甜,不管出門在外的人有多遠,每年都要趕回家吃一頓團圓飯。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2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三天三夜是完不成的。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是每年的第一天。我的家鄉叫元旦。大年初一,有“放鞭炮”的說法。也就是說,新年到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爆竹聲去舊迎新。燃放鞭炮可以營造喜慶活潑的氣氛,是節日裡的一種娛樂,可以讓人感到幸福和幸運。

  春節的另一個習俗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求福,餃子要煮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飯後要把饅頭放在鍋裡,意思是每年都要有餘。曾經煮過的餃子,不要說“壞了”,而要說“賺了”。用餐時,除了每人一碗之外,還應該多盛一兩碗,以希望人們繁榮昌盛。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春節餃子裡塞滿了錢、棗和栗子。吃紅棗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早起努力致富;吃栗子,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可以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吃花生,可以長壽;吃了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哪一個,大家都衷心祝賀。如果孩子拿到錢,父母很高興,覺得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他們還想獎勵金錢來表示祝賀。

  春節也有互相拜年的習俗。以前人們磕頭拜年,現在一般只是打個招呼。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祝福:好運、平安、財富、健康等讓人幸福的話語!……

  我覺得我家鄉的這些風俗蘊含著一個永恆的意義:希望努力了一年的人,能愉快的好好休息,調整好心情,然後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要活得幸福平安!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3

  家鄉的習俗沙井位於深圳西部,面臨珠江口,南通福永、寶安機場,東連公明,北接松崗,西北鄰東莞長安、虎門。沙井也有許多自已習俗。20xx年起,每年都由市、區政府主辦舉行沙井金蠔節文化活動,金蠔節內容豐富多樣,主要包括盛大井幕式,文藝演出治動,品食蠔宴活動,沙井蠔景點一日遊活動等,這就是沙井的金蠔節。春節俗稱過年,沙井人在每年冬至過後就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春粉和炒米磨面,這要看家庭經濟和人口多少而定炒米和春粉的數量。沙井人做炒米餅很講究,稱為“撻”餅。“撻”餅邯天把鄰近的親戚和鄰居好友的中、青年婦女和姑娘請來,圍在一起“撻餅”,歡聲笑語交雜著“撻”餅的聲音,場面頗為熱鬧。每家人“撻”餅一般都在當日“撻”完。餅的材料一般是炒米粉、黃糖、花生仁等。除夕(月大為三十,月小為廿九)的前一天,沙井人在香港成家的兒女,都在這天回鄉與父母團聚吃團圓年飯,並於當天回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每天都要點香燭拜神燒鞭炮。

  年初一大清早,兒子、媳婦、孫兒捧著全盒,有糖果,瓜子,桔子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紅包(利是)。沙井人給秉朋戚友拜年,除了年初三少見一些外,其他日子都可以去拜年。新年期間舞獅隊出動到各村參拜、觀看並進行武術表演。這就是沙井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4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戶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著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鍊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麼用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 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裡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著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6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7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吳峰村。那裡可好玩了。

  我們這裡有有趣的方言。比如,說:我是阿,你是儂,他是科,我們是阿儂, 乖的小孩是乖伲,麻雀是麻葉,你們是拉,什麼叫他裡,今天是根日,明天叫明招,閃電叫天喬,白天叫日裡,晚上是葉幹,父親是大大,毛巾叫面布,男人=男伲噶,蝦=沙公公。

  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

  每年立春節,淳安民間有接春的習俗,意在迎春接福。然而,有趣的是吳峰村姓魯的人從來不接春,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何來由嗎?

  聽老人說起: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在臨岐一帶秘密進行招募鄉勇的活動。就在那一年立春的一天,朱元璋路吳峰村山腳時,突然聽到火炮聲,以為後有追兵,吃驚不小,急忙向山後逃去,那山腳下是一片竹林,竹子被村民砍伐後留下密密的尖尖的竹樁,朱元璋穿得是草鞋,竹樁把朱元璋的腳刺得鮮血直流,疼得朱元璋叫苦不迭。後來才知道那一天的炮聲是吳峰村人接春的炮竹發出的,虛驚了一場。

  朱元璋登基後,沒有忘記在吳峰村吃過的苦頭,於是,便下旨,不準吳峰村接春,這就是為什麼吳峰村不接的原因。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我下次再寫。歡迎大家過來玩。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8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裡裡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綵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願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9

  任何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在我的家鄉,就要數大年三十了。

  大年三十,是中國人最最最……重要的傳統佳節。那時,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跟家人相聚,也可以說是一個團圓節。

  大年三十最具特色的要數年夜飯了。大人從一早就開始忙,一直到傍晚,燒上一大桌菜,夠吃上好幾頓。餐桌上的菜平時都是見過的,並沒什麼特點,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蘊涵了不同的含義。比如說藕代表“路路通”,年糕代表“年年高”,團圓果代表“團團圓圓”,魚代表“年年有餘”,戒菜代表“去掉一年的晦氣”……這一道道菜在人們美好的願望中被端上了餐桌。

  準備吃飯了,得先把大門關嚴實了,可不能讓人推門進來,要不然要觸黴頭的。開始吃了,每道菜都吃上一口,把美好的祝願都吃到自己的肚子裡。吃完了,可不能急著下桌,得等到分完壓歲錢,這年夜飯才算結束。這可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也是我一年中收穫最豐滿的時候。

  吃完年夜飯,才可開門。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放上一大堆鞭炮,叫“辭舊”。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早睡,等到零點放了鞭炮“迎新”後,這個年三十才算過完,人們也漸漸地開始睡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0

  家鄉是溫暖的懷抱,是生命的搖籃,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的風俗,更是別具一格。我的家鄉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通津埔鎮二五臺村,那裡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清澈見底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森林,還有獨特有趣的風俗――凌晨吃年飯。

  說到年飯,大家都會想起香噴噴的雞肉,熱騰騰的火鍋和鮮美的蔬菜,可是“年飯”又稱“年夜飯”應該是夜晚吃呀!為什麼是凌晨吃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上個世紀時,家鄉的人都很貧窮,總是欠外債,可是他們又想過個好年,不受打擾。為了避免有人在吃年飯時來討債,就只能早點兒吃年飯,趕在債主來之前吃完飯過個好年。雖然現在我們沒有欠債,但這個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

  二是因為老人們說,除夕吃年飯吃的越早,孩子下學期的成績就越好,大人這一年就能夠升官發財。為了圖個吉利,大家都很早吃年飯,凌晨一兩點鞭炮聲就不絕於耳,四五點時就響得不用說了,弄得我們都睡不好覺。不過,在鞭炮聲中,我們是快樂的,幸福的。我們憧憬著新的一年,期待著新的一天。

  無論怎樣,家鄉都是美好的。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溫馨幸福的,我愛你,我的家鄉。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1

  20xx年是農曆鼠年,也是爸爸和媽媽的本命年。按我們家鄉的習俗,應該穿紅色衣服,象徵著吉祥如意。年前,媽媽特意去給爸爸買了幾雙紅色的襪子,等到過年時好讓爸爸穿上。

  過年了,媽媽拿出了嶄新的一雙紅襪子遞給爸爸,微笑著說:“快穿上吧,給你準備了好長時間了。”

  爸爸接過襪子,快速展開,卻自言自語地說:“哎?這襪子上怎麼有隻雞呢?今年不是鼠年嗎?”爸爸一臉疑惑地問媽媽:“今年是鼠年嗎?”

  我接過話語:“糊塗的老爸,今年可是您的本命年啊!”

  媽媽說:“對啊,今年是你的本命年——鼠年,所以要穿紅襪子。”

  “你知道今年是我本命年,你怎麼還給我買了一雙有雞圖案的紅襪子啊?”

  “有一隻雞?”媽媽拿出一隻襪子,看了看,果然是隻雞。媽媽眼珠一轉,笑著找理由說:“年年有‘吉’嗎!”

  爸爸有些著急地說:“是年年有餘,不是年年有雞,鼠年襪子上應該是狗圖案,不是狗也行,一雙紅襪子也行啊!”

  媽媽大笑著說:“沒事、沒事,穿著吧,年年有‘吉’,大‘吉’大利。”

  爸爸好像明白了媽媽的糊塗,臉色瞬間轉為大笑:“哈哈……對、對,年年有‘吉’,大‘吉’大利。”高興地穿上了大‘吉’紅襪子。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2

  我的家鄉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鄉的習俗我立馬想到了牛肉粉——在我們老家,每當有人要離開家鄉的時候,老人家都會為他們煮一碗牛肉粉。

  傳說津市是孟姜女的家鄉,九澧再次匯入湖,有優越的水路交通條件,過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設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飯館裡的牛肉做法不難,把經過滷製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煮的牛肉粉裡面加了許多食材,既健康又營養。米粉是用自家種的無農藥大米磨成;牛肉來自伯伯家養的牛,並且選用的是牛裡脊肉;湯底是選用的牛大骨和豬大骨,燉出來的湯奶白無暇。粉裡有幾個雞爪,是奶奶希望爸爸媽媽今年多抓一點錢;雞肉和魚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媽媽年年有魚,步步高昇,大吉大利。

  “粉來啦!你們趁熱吃。”奶奶望著我們,“多吃一點,到了廣州就吃不到這麼正宗的牛肉粉了。鍋裡還有,管夠。”

  我拿起筷子將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裡送去,我心裡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雖然好吃,但吃粉的時候我們並不會狼吞虎嚥,而是慢慢地品嚐這一碗“小型的農村有機食品展覽會”。

  在我的家鄉,離別時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戶的常態。這碗粉是長輩對外出做事的晚輩的祝福。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顧名思義就知道居住的哈薩克民族比較多。

  哈薩克族是個遊牧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見識了他們的熱情,在草原上有個小男孩教我騎馬,還給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好吃極了。

  哈薩克族也有著他們的節日,就像我們的春節和中秋節一樣,他們的節日是“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在節日裡他們會有很多的節目表演,如:叼羊,賽馬,姑娘追……我最佩服他們的是阿肯彈唱,“阿肯”就是他們的民間歌手,特別有才華,即興編詞,出口成章,一問一答有趣極了。

  去年7月在昭蘇正好趕上第十六屆阿肯彈唱會,我和爸爸媽媽當然不能錯過。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帳篷,到處可見身著節日盛裝的哈薩克姑娘小夥,就連那些馬兒也給配上了大紅色的馬鞍,馬尾也紮上了紅色的綵帶,頭上的馬鬃也被梳上了一條條小辮,漂亮極了。不一會大會開始了,我個頭小站在後面怎麼也看不見,就從人群的夾縫中鑽了進去,一直鑽到了最前面,嘿,這下可看得清楚了,前面坐著一排懷抱冬不拉的女阿肯,後排是男阿肯,唱的很好聽,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哈哈)。

  回來很久了,可我還是經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阿肯彈唱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裡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著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

  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5

  “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報新春。”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我就給大家講講春節吧。

  春節是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每到春節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貼滿了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年畫。在外工作的親人都會趕回家來,溫暖的屋內,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象徵著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戶外噼噼啪啪的爆竹聲、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聲音、小孩玩鬧的歡聲笑語哪裡不充斥著過年熱鬧的氣氛?

  正月初一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早早的起床梳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飯後,大家都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小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還會給壓歲錢,見到好友、親鄰都會說上幾句“新年好”。

  這時小孩子們都開心極了,追逐打鬧,其樂融融。

  過了初一第二天,男子們便要帶上禮物出門去親戚家拜年,而女子則要在家裡接待客人,做上一桌子菜,魚呀,肉呀,令人饞涎欲滴。這時大家就會邊吃邊聊,有說有笑的,一切煩惱都拋之腦後。

  春節可真熱鬧啊!新的一年都讓人們換了一個心情,在外打工的人也能夠好好休息幾日,調整好心情再開始下一年的奮鬥。

  家鄉的習俗真多,但我猶愛春節。每到春節,每個家庭都團團圓圓,美美滿滿,真熱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6

  喜歡喝擂茶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之一,擂茶可以解渴消暑、健脾養顏,擂茶它是由花生、茶葉、芝麻、白糖配製而成的。

  夏天來了,好客的家鄉人,只要有客人到了他們都會笑臉相迎地說:“來、來、來,喝幾碗擂茶再走,不會耽誤你幹活的時間。”客人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我就不客氣了,好好地品嚐一下你的手工擂茶吧。”於是那熱情的主人就擺出了擂缽,拿來了擂茶棍,正式開始擂茶了。只見他們熟練地把花生米、茶葉、芝麻、綠豆、白糖放進擂缽裡,用擂茶棍用力地擂,將茶料擂成糊狀,擂得爛碎如泥,再放少許涼開水,一邊擂一邊放,這樣的擂茶味道才會清香爽口。甜潤入喉。好了,擂茶擂好了,客人們嚐了讚不絕口地說:“這擂茶味道甜甜的,喝了真讓人神清氣爽,請再來一碗。”

  擂茶不光是一種很好的飲料,還是一種理想的保健藥方。它能養顏提神,還可以健脾開胃,滋心潤肺。擂茶本來就有解毒歇火的功能,喝起來自然讓人神清氣爽,餘香滿口。瞧:那乳白色的液體閃著耀眼的銀光,瓊漿玉液色澤誘人。遠方的客人喲,喝一碗再走不遲!

  我喜歡家鄉人的熱情,我更喜歡喝家鄉的擂茶。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7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我們的孩子總是想著節日,因為每個節日,學校都會放假。雖然作業比平時多了一點,但是還有時間休閒玩耍。

  我喜歡假期,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八月的中秋節是收穫的季節,我們可以沉浸在收穫的喜悅中。

  這裡很棒。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都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就是吃月餅賞月。媽媽和奶奶坐的月餅很漂亮。表面看起來不像大蛋糕,但上面的圖案就像雕塑家雕刻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月桂花花瓣的花紋,不僅如此,還有鮮面和窪地做的。主要陷阱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加入一些芝麻、堅果、花生和葡萄乾。做的月餅,不管是蒸的還是做的。只要端上桌,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讓你口水直流。

  我喜歡中秋節。院子裡,全家人是主桌,吃著月餅,喝著桂花茶,欣賞著天上的圓月。有時候,如果不在家的家人不來,我們會一邊想著他們,一邊賞月。當我們看到天上的月亮時,我們想看到我們愛的人。俗話說“每逢佳節,要為親人著想”。

  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種類繁多,但我仍然喜歡在家吃月餅,因為它們感覺很香很甜。

  我喜歡假期,但我更喜歡家鄉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代表團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多好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8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讓我來講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吧!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想起餃子那美味的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一家出去買麵粉,買完麵粉後就開始包餃子了。首先把麵粉倒入盆子裡,再倒入水,接著再揉搓成麵糰,再用保鮮膜蓋上醒一會兒。在群面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裡,放入香油,生抽,老抽,鹽,十三香,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和嬸嬸擀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首先,拿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接著夾起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邊上最後把餃子皮合起來,兩邊一捏就包好一個餃子了。這個像金元寶一樣的餃子,有很多寓意呢!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團圓,早日歸來的寓意。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你們那裡有什麼特別的春節習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9

  過完了十五,還有正月二十三,二十三這天要燎疳,也就是回民所說的“跳火坑”。傳說“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驅毒滅病。晚飯後,天剛黑,各家在自家門前點燃一堆麥草(有時候也用野草),一家人從熊熊燃燒的大火上跳過去,柴草中還要加些蔥皮,蒜皮什麼的,這樣做,據說可以把過去一年中的一切晦氣都燒掉,然後大家無所顧慮的開始新的一年。等大火過去後,剩下的就是紅紅的灰燼,這灰燼要用一把平頭的鐵鍬揚起來,看它們在空中的形狀——————是像麥花,還是豆花,還是胡麻花,一般是像什麼花,就表明這一年什麼莊稼能夠豐收了。這一天,小孩子們可高興了,看著村頭第一家堆柴草,就圍過去,跟著跳火坑,一直到全村都結束,他們還覺得不夠過癮。其實他們最高興的是可以耍點小聰明,就是乘別人跳的時候,在火堆裡面扔個鞭炮,然後砰的一聲,正在跳的人給嚇一大跳。正月裡小孩子淘氣是可以的,大人一般不會說他們的,春節嘛,就是要和諧,吵架和訓斥人都是不吉利的。

  過完了二十三,這個年才算是過結束了。小孩子們就開始等下一個節日“二月二”了,二月二是要吃炒豌豆的,還有蠶豆等,當然,還有村子裡要請秦腔劇團來唱大戲……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0

  元宵節,必須點面燈(我們叫做燈盞),也就是回民說的明心燈。燈盞是用蕎麵之類的,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捏成元寶狀,糧倉狀,動物狀。糧倉狀的還要用剪刀在邊上剪出許多小錐體,象徵著麥穗的飽滿,還有十二生肖,一般是根據家裡人的生肖情況,一般都要捏有一個狗。這些燈盞蒸熟後,在上面的小窩陷中倒點胡麻油,插上事先搓好的燈芯,然後將所有點燃的燈盞端出去,放在院子中央,算作是祭天神吧,幾分鐘就可以端進來,然後全家開始挑自己的。小孩子要挑燃燒最旺、燈光最明亮的,據說,這樣象徵眼睛明亮,心地聰明;那條狗形的要放在大門上面,最大的、剪得小錐體層數最多的,要放在糧倉上面,然後給各個房間放。這個節日持續兩天,十六晚上要用一根較長的棉花軟燈芯,照遍牆角,這是在找蚰蜒,據說蚰蜒這玩意,很厲害的,晚上睡覺時會鑽到人耳朵中,然後等你感到頭痛,它已經在你腦袋中生了許多小蚰蜒,所以在十六這天要找著並消滅它們。這天小孩子是要挑著燈籠滿村莊逛,比比看誰的燈籠好看,誰的最大,男孩子還要相互逗著玩,看誰的最後給燒著了。以前山上有個山神廟,一幫小孩子挑著燈籠去廟裡,從山下遠遠望去,彎彎曲曲的,一個個小紅點,極其好看。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1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熟悉新年。這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的家鄉福建,新年問候可以分為兩種型別:

  第一,年輕一代在家裡依次向長者致敬。在舊社會,人們不得不跪拜。雖然有人鞠躬,但大多數人只說“新年快樂。、“長壽”或者類似的東西。在收到年輕一代的新年問候後,長輩應該送紅包或紅橘子。

  第二是親戚朋友之間的新年問候。除夕之夜,客人們向主人鞠躬,祝他和家人萬事如意,安森新年繁榮。主人鞠躬以示祝賀。孩子們也會得到一份工作。新年錢”至少有兩個紅橘子。親戚和朋友用新年互相問候,當你開始時,你應該大聲說“新的是最好的,對方回答“每個人,每個人”為了表示對方滿意。兩個紅橘子和一些糖果將被帶來迎接新年。另一方將接受禮物並歸還紅橘子,以示雙方都很幸運。但是,首先要向長輩和親戚的老師拜年,否則是不合適的。然而,第一個去的家庭不是王,吳或桑。

  目前,迎接新年的習俗仍然盛行,電話迎接新年的新內容已經增加。新年鐘聲一響,人們就拿起電話問候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它既及時又方便。電話拜年的習俗也變得很流行。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2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裡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

  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3

  每每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們村裡都要舉行一項隆重的儀式——放煙花。

  不要誤會,這可不是普通的放煙花,而是全村一起放煙花。

  在大年夜的傍晚的時候,應該是六點多的樣子,全村人就要開始準備煙花了,除了煙花,我們還要拿個盤子,裡面放上豬肉、豆腐、米餅、油餅。食物準備好後,我們還要將火紙剪成那種一條一條,連在一起,可以拉長的那種東西,這是用來烤的。

  準備好這些之後,我們都來到一塊平坦的地方,中間有一個坑。我們把煙花放在地上,把盤子全部放在一塊水泥地上。然後把紙剪成的東西扔進坑裡點燃,當火燒到最旺的時候,我們就彎腰三拜。當火滅時,這便象徵著可以開始放煙花了。

  我們全村人一齊點燃煙花,大大小小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出一塊又一塊美麗的圖案。那煙花的聲音真是震耳欲聾,如果我不閉著耳朵,耳膜就會很難受。哇!那場面真是壯觀啊!把漆黑的夜空照得跟白天一樣,這時候全村人的心情都高漲起來,絢麗的煙花彷彿要將黑夜吞併。

  過了一會兒,壯觀的煙花會結束了,全村人都帶著自己的盤子回家了,他們都回去吃團圓飯了。

  在剛才壯觀的平地上,又恢復了以前的寂靜,只留下一陣陣刺鼻的火藥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4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許多傳統文化。

  比如現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每到臘月,幾乎家家都開始忙了。農民們忙完了田裡的活,就開始進城打貨了。大人,小孩都會買幾件漂亮的衣服,還要買鞋,現在條件好了,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大人也捨得花錢了,我們小孩要什麼,大人們幾乎都滿足我們。各種好吃的裝入口袋,讓我們盡情的享受。

  到了除夕的前幾天,大家都殺雞,殺羊。在家裡做著各種好吃的,一片熱鬧。農村裡幾乎都在打年糕預示年年高升,包糰子預示年年平安。到了三十,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國上下都在吃年夜飯一邊吃一邊放著各色炮竹,據說是為了趕走怪獸“年”。無論多遠的人都要趕回來吃年夜飯,父母燒了一大桌好菜。吃過年夜飯,我們開始貼對聯……

  過年,預示這一年的總結,也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是忙奔在外的人回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小輩向長輩表示真心祝福的日子。過大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

  中國很大,有許許多多的東西等著我們留心觀察。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5

  我的家鄉位於邢臺市辛店,辛店是一個鎮,我們那裡有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搭轎。

  說道搭轎,你們肯定有疑問,打吊是什麼?打吊是在冬天時在廟裡舉辦的活動,日期大概有五六天。每逢那時,我們都會在廟裡燒香拜佛,上貢品……

  上一次搭轎時,第一天的晚上我們全家去了廟裡。那天街裡的燈都滅了,唯獨廟會前掛著彩燈,孩子們都拿著閃光燈和閃光玩具嬉戲打鬧。旁邊還有小攤小販,有的再賣閃光玩具,有的再買烤串,各式各樣的,讓人眼花繚亂。還有一些人在寫什麼東西,原來是給廟裡捐錢,人有很多,我們也出了一份力。

  剛進到廟裡,外院有敲鑼打鼓的樂隊,還放著一些老歌,老婆婆們隨著音樂在跳舞,有的人還跟著一起跳,那歌聲真是震耳欲聾。我們好不容易擠進去,直入眼簾的是一棵松樹,上面還掛著彩燈。我們進到屋裡,給自己的生肖都上了香,祝了祝福。我還見到了好多菩薩呢和佛祖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轉眼間,又到冬天了,如果你想參加也可來哦!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6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開啟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裡,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小學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小學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

  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7

  一直以來,我最盼望的就是春節。春節不僅有好吃的好喝的,有煙花,還有家長們包的壓歲錢……這些都是過春節家家必走的流程,但在不同的地區,總存在著一些獨特的習俗。

  令我最難忘的家鄉習俗,是春節那幾天每次出行奶奶都要點上一節爆竹。我們就坐在車上在爆竹聲中出行,就像一位公主一樣。

  曾經對此不以為然,知道某天某次,又一次鞭炮聲響起,奶奶親切的話語又一次響在耳邊:“平安歸來哦。”

  心底的某根弦突然被觸動,我突然懂得了奶奶話語中所包含的某種意思……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放鞭炮都象徵著一種喜慶,代表著紅紅火火,象徵著一種美好祝願。

  平安歸來哦……

  這不僅是一種家鄉習俗,這是奶奶對兒子,對孫子孫女的祝願。

  平安歸來哦……

  我想,這也同時象徵著奶奶的一種希冀。她辛辛苦苦地將父親拉扯長大,看著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去往別的城市安家,看著他娶妻生子……看著他一年中只能偶爾回家看自己一兩次。但每次回家她總是笑著,噓寒問暖。可那笑容背後,多少也包含著一種期望,一種失落吧?她期望他能帶著孫子孫女門多回家看看。

  平安歸來哦……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看著那張笑臉出行。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8

  看,家家戶戶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來了;聽,淘氣的孩子已經噼裡啪啦放起鞭炮來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經到來了。

  說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頓年夜飯。媽媽在廚房忙裡忙外,不多時,豐盛的飯菜擺上了飯桌。有紅燒大鯉魚,表示年年有餘;有香噴噴的燒全雞,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雞蛋,寓意圓滿長久;還有那肥肥的大豬蹄,媽媽說它是摟錢耙子,大人吃了多掙錢,小還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滿嘴都是油。後來,有人提議,我們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給滿上了,小孩喝飲料,大人喝啤酒,然後我們高舉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飲而盡。大家吃著美味,喝著美酒,說著美好的話,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中,到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水果,嗑著瓜子,剝著花生,一邊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雜技等,可我最喜歡小品了,尤其是趙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橫生。當新年種聲敲響時,我在心裡許下了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願望。

  啊!歡樂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遠停留!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9

  我的家鄉位於福建閩南金三角的東南部——漳州市雲霄縣列嶼鎮。她背山面海、氣候怡人。品種豐富的海鮮美食和淳樸善良的列嶼人民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情。

  海邊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捕魚為生,漁民們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會有很多祭祀活動。常聽爸爸講他小的時候過節的各種趣事。他說最隆重的要屬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每家每戶為這一天的活動要提前一星期開始準備,殺豬宰鴨,製作糕點等。當天的祭祀活動從傍晚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凌晨,燒的金紙也常把整個小鎮籠罩在濃煙中。在祭祀活動後宴請親朋好友,非常的濃重。去年的中元節我正好在老家,體驗了一把“別具風味”的祭祀活動,我發現從貢品上就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式各樣的海鮮、水果、精緻糕點,家人們一天就準備好了。祭祀活動的時間也大為縮短,沒有見到空中的濃煙了。人們不再大力操辦酒席,或親人或三五好友相聚,並且實行了光碟政策。

  時代在變遷,古老的祭祀活動雖然隆重熱烈,但是造成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新時代的祭祀,在保留人們美好祈願的同時變得更加環保、文明,這不正是一種進步嗎?

  看著忙碌的家人,望著碧海藍天,我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彷彿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嶼鎮變得更加美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0

  金雞辭舊歲,旺犬踏春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許多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守歲、拜年……等等許多習俗,我實在數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們要貼春聯,掛燈籠,還要上供。除夕夜我們都要守歲,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我一直守歲到零時,放完鞭炮,上完供我才去睡覺。正月初一我們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這一天還會收到紅包。我早晨5:30就起了床,跟著媽媽去拜年,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

  春節當然還要放煙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爺爺一起放煙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煙花都拍了下來,拍了好多小影片,煙花都特別美,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我們家包餃子最厲害的是我爺爺,他每次包餃子都參與,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的像小小的元寶一樣,好看極了。可惜今年包餃子我沒有參與,因為我要照顧兩個弟弟。不過,今年的餃子非常好吃,我一連吃了好多。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的家鄉的春節習俗還有什麼?快到我的留言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