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燒餅作文(7篇)

家鄉的燒餅作文

家鄉的燒餅作文(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燒餅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燒餅作文1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登封,這塊生我養我哺育我的的地方,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遠近聞名的芝麻焦蓋燒餅。

  登封燒餅是河南登封漢族傳統名點,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做工也十分考究。焦蓋燒餅是由純天然小麥和白芝麻製成的,磨成麵粉的小麥和白芝麻攪拌在一起,和成柔韌的麵糰,麵糰分割成一個個餅狀以後,再經過幾道複雜的程式,就成了現在的燒餅,它吃起來焦中透香,還有白芝麻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焦蓋燒餅可謂是登封的一絕!

  如果你走過登封的每一個角落,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無論是車水馬龍的大道,還是鮮為人知的小巷,都掛有許多這樣的牌匾——燒餅夾豆腐串兒,這就是登封的特色小吃。登封的燒餅蓋焦,個圓。上面的白芝麻被火烘烤的恰到好處,黃澄澄的。它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吃起來也非常的美味,讓你回味無窮,許多外賓來登封參觀時早中晚三餐大多都是以燒餅為主食,彷彿百吃不厭。燒餅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登封城裡的人不但把燒餅製作的越來越好看,而且也越來越美味,因此,燒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中外遊客到登封遊覽,都必定買幾個燒餅去品嚐。登封燒餅不但好吃,而且價格便宜,可謂是物美價廉。

  逢年過節或誰家有紅白喜事,客人們總會買些燒餅當作主食或禮物,每當這時,登封的每家燒餅鋪都是燈火通明,需要提前去定,誰要是晚了一步,沒有買到,就會想方設法到遠一些的燒餅鋪去買。無論如何,登封人對燒餅情有獨鍾,無論出門求學的學子,還是到外地拜訪親友的人,他們都會帶些燒餅和別人分享。如今,登封的燒餅已經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向全國各地。無論是在窮鄉僻壤,還是在那些繁華的大都市裡,登封小吃都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

  家,包含了太多的情愫;鄉,蘊藏著太多的滋味。家鄉是一杯老酒,一壺香茶。家鄉是樸實的,也是飽滿的。我愛家鄉的燒餅,我愛她的山山山水水,愛她的一草一木,更愛勤勞善良的家鄉人!

家鄉的燒餅作文2

  燒餅那脆脆的,香香的味道一直吸引著我。因此,我每天都少不了燒餅作早點或晚點。來到一間燒餅店附近,就有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真讓人垂涎欲滴。我天天與燒餅打交道,已看慣了一位伯伯的靈活動作:隨手拿起一個大面團,拉起來用雙手搓了搓,變長了。然後再一手抓住,一手捏住一塊,用力一摘,便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在捏捏、拍拍,又麻利地夾了點餡,放在中間。

  隨即一搓,然後“趴”地一壓,變成了一張又薄又白的餅壞。就這樣,在幾聲“趴趴”聲中,一張張餅壞就做好了。一排排一行行,依次排隊。另一位叔叔左手拿著油碗,一手拿著毛刷在一張張餅壞上塗滿酥油,再均勻地撒上芝麻,又將兩個餅壞合二為一。接著把手放在涼水裡浸一浸,拿起合成的餅坯託在手中,用手一一剝開,俯下身子,把餅壞貼在早已掃盡爐灰的滾燙的爐壁上。他時而單臂探進,時而左右逢源;腳下也是馬行馬步,進退倚側。待餅壞貼滿爐壁,開啟吹風機,那跳躍的火苗在爐膛裡遊走。所到之處,餅壞由白變黃,由薄變厚,有時還滲出一滴滴油落入爐底,濺在火苗上,發出“嗤嗤”聲。

  不多會兒,一隻只黃黃的.燒餅烤好了,被一位叔叔用夾子夾出,整齊地排在桌上。這時,守在門口的人們爭先恐後地喊道:“成的"“甜的"“我兩個”“我四個”這時,整個小店彌浸著醉人的香味。事實,這香味早已飄的很遠很遠……我吃著一塊剛出爐的燒餅,嘴上甜甜,身上暖暖,心裡香香,香甜可口,食而不膩,真是人們常說的“打嘴不丟”啊!拿到燒餅的老人們,就著豆腐腦,在那兒談天說地;孩子們奔跑、嬉戲;吃完燒餅的人們嘴角都留著燒餅的餘香。

  啊,燒餅!你是小眾的大品,大眾的小品,要不,怎麼會人人皆喜愛呀?

家鄉的燒餅作文3

  我的家鄉在一個美麗的城市——登封,那裡有許多事物和東西可以供我們玩賞,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家鄉的土特產——經常見到的“燒餅”。

  登封燒餅又稱,據說這燒餅是登封的一個店小二製作出來的。當年抗金名將岳飛來到登封抗擊金兵,勝利後在一家店裡吃飯,這家的店小二早已對岳飛仰慕已久,便不收酒錢,但岳飛還是如數地把錢給了店小二,店小二十分感動。後來從京城傳來了岳飛被賣國求榮的秦檜害死的惡耗,人們都痛恨秦檜,罵他是王八。於是店小二就把面和成王八的樣子,放在火上烘烤,把它當成秦檜,作為這家店的主食,取名為“秦檜”。訊息一傳出就有許多人來買。可店小二仍覺得不解恨,便又編了一道順口溜:“秦檜秦檜你是鱉,殘害忠良如蛇蠍,吃你的肉喝你的血,最後通通再把你的蓋兒來揭。”讓人們吃前都先說這句順口溜。後來人們得知把王八放在火上烘烤時,會將自己的頭,手,腳縮排殼裡,於是就逐漸的演變,最後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焦蓋燒餅不但來歷很大,就連製作過程也很複雜。

  在做時,要先和好麵糰,然後把麵糰揉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小麵糰,用手拍扁成餅狀,一隻手拿餅,另一隻手從餅上拽一小塊面,蘸上佐料,包入餅中成包子狀。用一個木棒拍成麵餅,再用毛刷給兩面刷上一層薄薄的水,然後蘸上芝麻。烤的時侯更講究,為了讓餅更好的成型,還要一道工程,在團麵糰時,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蘸佐料的小面塊尾部不放,同時在左手心把面團團好後,順手將小麵糰捏扁,貼入一層油麵,包好,再打成圓餅,鋪上芝麻。如果用疲火烘烤20分鐘,烤出來的燒餅焦黃髮亮,所以稱為焦蓋。焦蓋可以掀起,味道甘香酥脆,細嚼起來鬆軟柔嫩,與焦蓋一起咀嚼,更是風味十足,令人慾罷不能。

  聽了這些之後,你是不是對“焦蓋燒餅”很好奇,很想嘗一嘗?歡迎你到登封來,品嚐我家鄉的特產。

家鄉的燒餅作文4

  我的家鄉——亳州,像一棵紮根在江淮大地上的千年古樹,富有文化底蘊;也似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照耀在華夏大地上,風景秀麗。可大家知道嗎,亳州的小吃也堪稱一絕哩!

  要說我們亳州的小吃,那真是不計其數。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牛肉饃,也有風味獨特的牛肉湯、羊肉包、肉盒......但是呀,這些,我都不感興趣,因為我最喜歡的是亳州的燒餅。

  燒餅是一種亳州特有的麵食。聽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中國有很多種燒餅。山東有,陝西有,河南也有,為什麼偏誇亳州的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想說,亳州的燒餅和別處的不一樣,有什麼不同呢?聽我慢慢敘來。

  亳州的燒餅是用面、油、鹽等精製而成。一張圓圓的餅,猶如小孩子胖胖的臉蛋,“臉蛋”中間夾著許多精製的味料,看著就直饞。包好後,灑滿了密密麻麻的白芝麻,這個白乎乎的“小臉”似乎長起了“白斑”,哈哈!接著,師傅就會有條不紊、利索地將其貼入鍋底朝上的火爐中,待它慢慢膨脹,慢慢烤熟。當你口水嚥進肚子的時候,你會驚喜地發現燒餅已經成熟,只需3至5分鐘慢火啦!當你手拿滾燙的剛出爐的燒餅咬上一口,那味道令人久久回味。

  我們亳州的燒餅,物美價廉,且歷史悠久。傳說三國時期,曹操敗走華容道,路過家鄉亳州。當時手下僅剩七人,吃的也只剩下一點乾糧。正當曹操飢腸咕咕時,城門前有一位衣著樸素面色紅潤的老者揹著一布袋東西緩緩走來。他伸手遞給曹操和將士們幾塊大餅,曹操吃後讚不絕口,連聲道謝,並問詢出處。那老者自稱湯陵道士,說這餅是祖上傳下來的。曹操感激地握著老者的手,答應日後必有重謝,老者卻揮了揮手,隨風飄去……

  說到這,大家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呀!快來亳州品嚐一下吧,百聞不如一見喲!

家鄉的燒餅作文5

  又走在家鄉的街上,賣燒餅的叫賣聲傳入耳鼓。空氣中飄溢著燒餅的香味,甜津津的,讓我依然不由自主地“聞香而動”。循著香味,我便看到一個個賣燒餅的小販。

  走近燒餅攤前,就可以看到整齊地擺在烤爐四周的燒餅。一個個燒餅有如大人的手掌那麼大。烤好的燒餅兩面金黃金黃、油亮油亮的,就像一個個金燦燦的小太陽,很可愛的誘惑著你。

  人們有序排著隊,不緊不慢地向燒餅處移動。看到眼前的一幕,讓我不禁想起了童年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幸福快樂的早晨,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吃燒餅。燒餅攤前站著一些等著買燒餅的人們。有大人領著孩子的,孩子們一個個翹首張望著,還不時舔著嘴唇,似乎還能聽到砸吧嘴的聲音。爺爺用手牽著我站在小小的人流裡。那時,我一個個地數著前面的人離開燒餅攤,想著自己就會離燒餅攤更近一些,更近一些,心激動得就像要跳出胸膛。

  爺爺在燒餅攤前給我買了一個燒餅,只買了一個。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還燙手的燒餅——一個像小太陽一樣的燒餅,愛不釋手。“快吃,小心別掉在地上。”爺爺的話甜膩溫暖得就像手裡的燒餅。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燒餅,說:“爺爺,我們一起吃吧。”爺爺的話語傳入耳鼓:“你自己吃吧。爺爺不餓。”我像得了特赦令一樣,狠狠地嚥了一口口水,輕輕地咬了一口,啊,那味道香酥甜美,實在好吃極了!我不捨得狼吞虎嚥地吃下,就怕燒餅在我的手裡轉瞬即逝,於是就一口一口輕輕地咬著,我緊張得就怕掉下一點兒燒餅渣子,吧嗒嘴的聲音不絕於耳……那時,我彷彿感覺我的腸子也都是這樣的味道了。

  我專注地吃相引得一個路人停下來,說:“這燒餅一定好吃,我要買給我的母親吃。”我渾身一激靈,不禁想到:我好像從沒有看見爺爺吃過啊!我放在嘴邊的手停了下來,木木地看著爺爺。“爺爺……我……”我攤開雙手,手裡僅有燒餅的渣子。爺爺的語調突然急促起來“傻孩子,就是給你吃的。”我盯著爺爺那雕塑般的臉,卻分明看到了爺爺的喉結上下動了動。我低下頭去,眼睛溫熱起來。

  多年以後,每每想起家鄉,就會想起燒餅,就會想到爺爺那上下一動的喉結,那樣醒目地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長久地縈繞在心頭。每每此時,我總會感覺周身流淌著一股股暖流……長久地流淌。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燒餅——像小太陽一樣的燒餅。

家鄉的燒餅作文6

  燒餅那脆脆的,香香的味道一直吸引著我。因此,我每天都少不了燒餅作早點或晚點。 來到一間燒餅店附近,就有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真讓人垂涎欲滴。 我天天與燒餅打交道,已看慣了一位伯伯的靈活動作:隨手拿起一個大面團,拉起來用雙手搓了搓,變長了。然後再一手抓住,一手捏住一塊,用力一摘,便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在捏捏、拍拍,又麻利地夾了點餡,放在中間。

  隨即一搓,然後“趴”地一壓,變成了一張又薄又白的餅坯。就這樣,在幾聲“趴趴”聲中,一張張餅坯就做好了。一排排一行行,依次排隊。另一位叔叔左手拿著油碗,一手拿著毛刷在一張張餅坯上塗滿酥油,再均勻地撒上芝麻,又將兩個餅坯合二為一。接著把手放在涼水裡浸一浸,拿起合成的餅坯託在手中,用手一一剝開,俯下身子,把餅坯貼在早已掃盡爐灰的滾燙的爐壁上。他時而單臂探進,時而左右逢源;腳下也是馬行馬步,進退倚側。待餅坯貼滿爐壁,開啟吹風機,那跳躍的火苗在爐膛裡遊走。所到之處,餅坯由白變黃,由薄變厚,有時還滲出一滴滴油落入爐底,濺在火苗上,發出“嗤嗤”聲。

  不多會兒,一隻只黃黃的燒餅烤好了,被一位叔叔用夾子夾出,整齊地排在桌上。這時,守在門口的人們爭先恐後地喊道:“鹹的”“甜的”“我兩個”“我四個”這時,整個小店瀰漫著醉人的香味。事實,這香味早已飄的很遠很遠。。。。。。 我吃著一塊剛出爐的燒餅,嘴上甜甜,身上暖暖,心裡香香,香甜可口,食而不膩,真是人們常說的“打嘴不丟”啊!拿到燒餅的老人們,就著豆腐腦,在那兒談天說地;孩子們奔跑、嬉戲;吃完燒餅的人們嘴角都留著燒餅的餘香。

  啊,燒餅!你是小眾的大品,大眾的小品,要不,怎麼會人人皆喜愛呀?

家鄉的燒餅作文7

  要說我們鹽城最家喻戶曉的小吃,那非黃燒餅莫屬了!

  黃燒餅是一種既可當主食,又可作零食的小吃。它分為兩種:甜餅和鹹餅。甜餅呈圓形,空心,餅中心包著白糖;鹹餅呈菱形,實心,餅中心散著蔥花。兩種餅,一種甘甜爽口,一種酥鹹有致;均是物美價廉,是大眾解饞的好選擇。

  黃燒餅的做法也簡單。甜餅只要在一個個麵糰中包進白糖,壓平,整圓了,撒上芝麻,放入火爐中烤至外表微微有些硬即可。製作鹹餅,更有趣些:將大面團揉搓成長長的一條,壓扁,撒一層蔥花;再將扁長的面坯上下部分摺疊到中間,變成三層,其中兩層包著蔥花;再壓平,撒上一層白芝麻,然後斜著切成菱形,依次放入火爐中烤至外表焦黃即可。製作燒餅的爐子也十分奇特,它像一截通風管罩在火上,需要烤餅時便把面坯往爐壁上一按,那餅就老老實實地“貼”在爐壁上。

  我們全家人都喜歡吃黃燒餅。我愛吃甜餅,媽媽愛吃鹹餅;我愛吃餅中間軟的地方,媽媽愛吃餅邊脆的地方。爺爺更是黃燒餅的“忠實粉絲”,幾乎每天都要吃鹹味的黃燒餅。他說,黃燒餅是鹼性的,他可以中和人體的酸鹼度,對治療糖尿病有好處。爺爺患有糖尿病,聽說黃燒餅還能治病,於是我更喜歡它了。

  吃黃燒餅不僅僅是充飢,我覺得也是一種享受。寒風凜冽的冬天,買一個剛出爐的黃燒餅,熱乎乎地抓在手裡,黃燒餅暖了手又暖了心。這時,一切寒冷都沒有了,手中的燒餅就是一切。輕輕咬上一口,感受著熱度在口中向心中蔓延,絲絲縷縷的滿足纏繞住整個身體。禁不住要再來一口,再來一口……沒多久,一個黃燒餅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餅吃完了,溫暖依舊存在,這是一種多麼幸福的享受啊!

  黃燒餅無與倫比的美妙滋味,沒有品嚐過的人是無法體驗到的。朋友,如果你也嘴饞了,那就來我的家鄉——鹽城,嚐嚐風味獨特的黃燒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