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薦】家鄉的特產作文

家鄉的特產作文

【薦】家鄉的特產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特產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特產作文1

  我的家鄉是個典型的農村,大部分的人口都以務農為生,種植香蕉。鳳梨。橙子與茶葉。每當太陽昇起時,這些勤奮的人們就開始工作,大家雖然工作的汗流浹背,但是還是有說有笑的絲毫沒有一絲倦容。

  我的外公在田裡種了許多橙子樹,剛開始種橙子樹時,外公將整好的田地挖了許多坑洞,將小樹苗種進土裡,又在旁邊灑了肥料與澆了水,柳丁樹就一天一天長高了。我問外公這些橙子樹哪時候才會結果呢?外公說還早呢!這些橙子樹需要三年的時間,除了給予除草。除蟲。施肥與噴灑農藥,還要訂時修剪樹枝,這樣細心的照顧,才會有甜美健康的果實。聽了外公的話,我才知道原來要享受甜美的果實,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耕耘與每天努力的工作,才能有香甜美味的柳丁可以吃。

  橙子是一種貧民化的水果,他不像蘋果、櫻桃那麼高貴,所以人人都吃的起橙子有含許多維生素與纖維質,可以增加身體免疫力與幫助排便,還可以增加皮膚的亮度與潤澤。愛漂亮的女生只要天天食用,就可以保有健康的身體與曼妙的身材。

  橙子是我家鄉的特產,每年收穫的季節看到成箱的橙子裝滿了卡車,運往都市販售,我的心裡就很高興,因為這些甜美的橙子可以帶給我們許多財富,看著外公拿著這些錢,滿面笑容,我想外公一定很有成就感!

家鄉的特產作文2

  我的家鄉們在美麗的河南濟源。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度推進的前沿地帶,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臨黃河,東接華北平原,舉世聞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我的家鄉有很多特產。有冬凌草、玉皇李、山楂、馬村酥梨、土饃。這些特產裡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土饃了。土饃,是濟源市王屋山區---愚公家鄉的傳統特產。它的形狀像花生,顏色是土黃色的,外酥裡軟、清香可口,是王屋山區歷來人民出門遠行、休閒待客、饋贈親友的極好風味食品。

  傳說很久以前,在風景秀麗的王屋山,突然流行一種奇怪的病,人人胃酸,心嘔,腸胃不適,無食慾,方圓百里的郎中無一人能醫。

  無奈,人們登天壇之頂祭天七七四十九日以求神靈相助。此舉感動上天,便由觀音菩薩化作一人間姥太前來相助,她採來天壇頂峰之土,並將麵糰放到土中炒制,然後讓病人服用,幾天後相繼痊癒。人們為了感謝菩薩,親切地稱之為“土姥太”,將此麵糰叫做“土饃”,此土便命名為“觀音土”;因為此土又白又細,酷似麵粉,後人又叫其“白麵土”。因此,“土姥太”土饃是王屋山區歷來人民出門遠行、休閒待客、饋贈親友的極好風味食品。同學們,只要你有時間去我的家鄉濟源,就不妨嚐嚐美味可口的土饃。

家鄉的特產作文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服飾,民居或新穎,別緻的民間工藝品……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我們家鄉是樂平,那裡最出名的特產之一就是小寶西瓜了。因為小寶西瓜上市了,所以在此之前三水熱銷的黑美人西瓜開始“失寵”。更是有瓜販一買就是2700斤,還說小寶瓜甜,不少水果檔主都拋棄“美人”。這幾天剛熱起來又涼爽了幾天,瓜農的心情也跟著變化。儘管如此,瓜農們都對自家的小寶西瓜還是很有信心。還說小寶瓜這些年來積累了不少人氣,清遠、花都、南海的瓜販都會過來收瓜。很多水果檔主都說,與廣西、河南等地出產的西瓜相比,樂平小寶西瓜銷量。近年來樂平不少瓜農改種小寶西瓜,全鎮小寶西瓜的種植面積已超過5000畝。

  那其二就是樂平大包了。上世紀80年代,在樂平上餐廳喝早茶、吃飯的以農民為主,他們最講實在,“大件又便宜”的大包一推出就風靡整個樂平。拿起大包,先嚐到的是面香,再是汁水的味道,最後才是餡料本身的味道,入口覺得香中帶甜,絲毫不覺肥膩。樂平大包就這麼火了,三水本地的蘆苞、大塘、西南人專門來試吃,廣佛的食客也慕名而來。“那時來樂平餐廳吃飯的人走的時候必定要帶上幾個大包,還有人來到餐廳後,沒有大包吃就不肯吃飯。”十數年時光,很多事情都變了。從來不作為早餐的樂平大包,成了早茶上的美食;曾經便宜抵食的樂平大包,成了不再廉價的三水特產;往昔透著草根氣息樂平大包,成了外賓桌上必備的佳餚。然而永遠不變的,是大包帶給樂平人飽含歲月記憶的味道和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是故土與鄉親、念舊與勤儉混在一起的樂平大包故事。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產------小寶西瓜和樂平大包。怎麼樣?你的家鄉特產呢?

家鄉的特產作文4

  鎮江,舊稱“京口”,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產便是香醋了。

  相傳,香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一天,黑塔做完了活,喝了幾斤米酒就回馬房睡覺。突然,一聲震雷嚇醒了他,他睜開眼,房內竟站著一位白髮老翁。白髮老翁笑眯眯地說:“黑塔,你釀的調味瓊漿,已經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時就可以品嚐了。”黑塔正欲再問,誰知老翁已經不見了,他大聲喊:“仙翁,仙翁!”自己便被驚醒,原來剛才是夢中所見,夢中所聞。他將信將疑,到缸前喝了一碗,只覺得滿嘴香噴噴,酸溜溜,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坦,“二十一日酉時”,加起來正好是“醋”。於是,鎮江香醋從此名揚四方。

  鎮江香醋採用鎮江市及鎮江市附近金壇、溧水等地的糯米,這裡的糯米品質好、糯性強,澱粉粘性大,澱粉含量高,釀成醋後,成品質量優越,香醋風味突出。水源採自鎮江的中冷泉,它被稱為“天下第一泉”,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簡直就是錦上添花。將糯米和泉水放入大缸中,讓它們自行發酵,60多天後便釀成了上好品質的醋。香醋擺久了也不會變質,反而存放愈久,味道愈加醇香。

  鎮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濃”五大特色。其色澤清亮,酸味柔和,醇香濃郁,風味純正,口感綿和,香而微甜,色濃而味鮮。和江南的肉餡小吃一起食用時,更能體現出小吃的鮮美。中國醫藥大典記載:“醋產浙江杭紹為最佳,實則以江蘇鎮江為最。”

  香醋,真是無法替代的調味品啊!

家鄉的特產作文5

  我的家鄉-溫州,是個漂亮而富饒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我最喜歡的是餛飩。也許你會覺得,餛飩都是一樣,有什麼特別,假如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家鄉的餛飩可是遠近馳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們家鄉的餛飩,它的皮似乎比紙還薄,比玻璃還要透明,在皮上簡直能透出餡兒來。在一張皮裡包上乾貝、瘦肉、蔥花,一看,晶瑩透亮的皮裡呈現出“朵朵鮮花”,小巧玲瓏,煞是好看。還沒有嘗上一口,這外形就已經使人饞涎欲滴了。這餛飩不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餛飩在你面前一掠過,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說:“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進嘴裡,嚼著嚼著,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餛飩湯,漂浮著綠油油的蔥花,紫色的榨菜,還有紅彤彤的蝦米,組成了一幅美景圖。喝到嘴裡,一勺鮮美的汁水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當你來到我的家鄉時,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餛飩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嚥起來,還有的人不小心把餛飩湯濺到了自身的身上。一些人吃飽了還不滿足,還要打包,有的買回去孝敬老人,有的買會去給孩子吃,還有的特地從外地跑來買給朋友吃。

  啊!我愛家鄉的餛飩。家鄉的餛飩不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觀,年輕人愛吃,小孩子,老人更愛吃。假如你來到了我的家鄉,那一定要嘗一嘗餛飩,這餛飩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家鄉的特產作文6

  橘子酸甜可口,相信你一定愛吃吧!我的家鄉可是它的出產地喲!

  春天時,你到我的家鄉來,一大片一大片的橘子樹就會展現在你的眼前,大大小小的橘樹彷彿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綠色的新衣服一樣,漂亮極了。我們這幫愛吃的孩子,整天看著橘子樹,盼望著它們早點結果子給我們吃。

  夏天,橘子樹上的橘子有蹦蹦球那麼大了,像綠色的寶石點綴在橘子樹中。白天時,我們小孩經常在橘樹上爬上去再爬下來,在橘樹從中捉迷藏。橘樹林彷彿我們的天堂,有無盡的樂趣。夜晚時,村民們就會到橘子林來歇涼,賞月。每當這時,橘子娃娃就調皮地,迫不及待地蹦下樹來,彷彿要聽聽我們在說什麼似的。

  秋天,經過農民伯伯辛勤的努力和汗水的澆灌,橘子娃娃已經換上了一件金燦燦的、紅彤彤的衣服,就像一盞盞小燈籠掛在住上。農民伯伯們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個說:“今年大豐收啊!”我們這些孩子自然忍不住了,三蹦兩跳就爬了上去。摘下一個橘子聞聞,喲,真香!剝了皮咬一口,果肉中的汁兒一直就甜入了我的心中。農民們也將橘子統統摘下來挑著去賣:“來呀,來呀,賣香噴噴的橘子喲!好吃極了!”看到的人紛紛走過來問:“多少錢呀?”“一塊一斤。”農民伯伯笑著說。“再低點嘛!”“好吧,那六毛錢一斤。“成交,我買五斤。”“好,好!”……

  冬天時,家家戶戶的窗前都放著一些橘子皮,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橘子皮也是很有用處的!它可以和蘿蔔一起熬湯,很香很暖和!橘子皮泡茶喝有利於通氣,加工後還能治病呢。橘子皮還可以做成一盞盞漂亮的小桔燈呢。

  家鄉的橘子真好,我愛橘子!

家鄉的特產作文7

  現在正值陽春三月,如果這時候您來到我們的家鄉百色市右江區,遠遠就能聞到一陣陣夾著芒果花香的春風,走近便能看到芒果樹枝頭上那一簇簇繁星似的金黃色芒果花。

  芒果,是我們家鄉的特產之一。村裡頭的山坡上、平地上、道路旁、村頭村尾,甚至農家的院子裡都種滿了芒果樹。芒果樹成了我們右江區一道不可缺失的獨特風景。

  春天到了,芒果樹開花了,一簇簇像小寶塔似的芒果花,掛滿枝頭,勾勒出了一幅“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春景圖,引來一群群勤勞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唱歌邊採蜜;彩蝶也流連於花間,翩翩起舞;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地鬧著湊近一看,還能看到花朵間露出一個個黃豆般大小的綠色的小芒果,它們乖乖地臥在枝頭,昂著頭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美麗的世界。

  夏天來了,芒果樹上芒果花都已凋謝,取而代之的是一顆顆像雞蛋般大小的芒果。芒果還是綠色的,芒果葉也是祿色的,如果不仔細看,還真不會發現這樹上有芒果呢。

  秋天到了,芒果樹上結滿了芒果,樹枝都被壓彎了腰,看上去像一把把開啟的綠色大傘,也像一個個彎腰駝背的老人。有些芒果熟了,有些還沒熟呢。成熟的芒果有的金黃金黃的,有的紫紅紫紅的,聞起來又香又甜,讓人垂涎三尺。但芒果屬於熱性水果,可不能多吃喲,不然會引起頭痛、發燒這樣的毛病的。

  冬天到了,芒果樹上已經沒有芒果了,只剩下滿樹綠油油的葉子,隨著寒風吹來,偶爾有幾片黃葉落下,像一隻只蝴蝶在空中飛舞。

  我愛家鄉的芒果樹,更愛我那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特產作文8

  “天上一隻鳥,用線栓得牢。不怕大風吹,就怕細雨飄。”我的家鄉就在美麗的陽江,這裡有揚名中外的特產——風箏。

  風箏是一種民族工藝品。要製作成風箏,首先要有竹子,然後可以用紙、布、塑膠來做。先是用塑膠、布、紙來折或剪成各種形狀,然後再用竹子支撐起來,再用線栓起來就完成了。

  在古時候,人們放飛的是用木頭做的木鳥,之後,魯班發現用木頭做的木鳥太重了,所以魯班用竹子做了一種輕一點的木鳥,因為當時沒有紙,但是這種木鳥還是飛得不高。後來,蔡倫發明了紙,之後就靠中華民族的勞動人民的努力製成了風箏,以前的風箏色彩、形態、大小單一,但現在的風箏色彩豔麗、形態各異,大小各不同。

  風箏不僅有這樣的來歷,而且還有很大的作用;每到風箏節或重陽節,每處都有它。放風箏可以放飛你美好的心靈,把你的煩惱、苦惱放飛出去。還可以掛在房間裡當裝飾品,每當你欣賞它,你就會想起你和家人放風箏時的快樂時光,也會想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風箏不僅美觀好玩,而且還是天然環保產品,正是這一天然的特色,使它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成為了時代的寵兒。這形態各異色彩豔麗的風箏,在當代科技發展的社會里,依然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

  風箏不僅是陽江的亮點,也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就是我家鄉的風箏。

家鄉的特產作文9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內黃,大家知道內黃的特產嗎?下面就讓我為你們一一介紹吧!

  梁莊壯饃,產於內黃縣梁莊鎮,是用精製麵粉擀成面片,將瘦肉、大蔥等用調料拌成餡夾到中間,在煎盤上煎烤油烙而成。剛出爐的壯饃皮薄餡香,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來一個。

  馬蹄燒餅形狀似馬蹄,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顏色金黃,外酥裡嫩,風格獨特,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這是家鄉的老百姓的獨創!

  而走在內黃的大街小巷,耳畔不時會傳來這樣的叫賣聲:“內黃煎血、煎灌腸!”這就是內黃最具特色的小吃——煎血、煎灌腸,也是我的最愛。一個平底的大煎盤架在一個爐子上,爐子裡燃燒的是事先劈成的小木條,火力適中,在煎盤上放少量的油,然後小心的將豬血或灌腸片放到上面,看似簡單,但這需要人們眼疾手快,要不停用小鐵鏟翻動,否則很容易煎糊。隨著“刺啦、刺啦”的聲音,剛剛還鮮紅的豬血片已經四周翹邊,翻過來顏色已經變黑,並且一種奇異的香味傳散開來。幾分鐘不到,一份煎血就做好了,夾起一塊蘸著蒜汁,吃到嘴裡外焦裡嫩,非常爽口!雖然它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好吃不貴,深得老百姓的喜愛。

  內黃的特產不僅只有這些好吃的,還有很多的手工藝品。比如紅棗花生籃就是獨具內黃風情的民間工藝品。以花生為主,用線手工穿制主籃,籃內建放紅棗,籃外綴置尖椒,造型古樸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人們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棗香三寶籃。

  “誰不說俺家鄉好”,在我的心中,我的家鄉就是最美的地方,歡迎大家來這裡做客!

家鄉的特產作文10

  大海的波濤漸漸平緩地退去,夕陽的餘暉傾灑在如沙漠般遼闊的灘塗上,在這片“沙漠”的地下卻蘊含著寶藏與生機——文蛤。

  文蛤肉嫩味鮮,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要想獲得這種曾經為唐代皇宮海珍的上等貢品,自然只可巧取不可硬奪;要想在茫茫幾萬畝的海灘上挖出深藏幾釐米,甚至是十幾釐米沙下的文蛤,鏟子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智慧勤勞的南通人自有他們的辦法:文蛤喜歡居住在沙質鬆軟的地方,因此只要一雙腳便可以輕鬆掘沙,兩隻腳來回扭動便可將腳下的沙或文蛤翻上來,經過長時間的迴圈,再厲害的文蛤也將浮出“腳”面。

  南通人不僅善於踩文蛤還善於吃文蛤。文蛤蒸蛋便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一種美食。無論哪種做法,首先的第一步便是將文蛤養在水裡讓其吐沙,增加文蛤細嫩的口感。將文蛤放進搗勻的蛋液中,加入少許香蔥,最後倒上一些芝麻油,讓其與香蔥以及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再加上文蛤的鮮,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剝去文蛤的殼,將肉與蛋一起吞入口中,剎那間,那小小的文蛤肉中所蘊含的大量汁水被迅速釋放出來,騰著香味的汁充溢在你的口中,刺激著你的味蕾,四周也都瀰漫著濃郁的香味,常常一盤蒸蛋一上桌就被席捲一空。而另一種吃法則充分激發了這種寒性食物內心所蘊含的熱情。一塊燒紅的鐵板鋪上錫箔紙,撒上洋蔥,鋪上文蛤,讓洋蔥這種來自赤道的食材所特有的獨特的麻香鑽進文蛤的內心,點燃其鮮味,一盤上桌,滿席彌香,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鐵板文蛤。

  文蛤是我家鄉的一大瑰寶。它享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不僅為中國人所喜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日本人也十分鐘愛文蛤,目前中國文蛤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便是日本,我為我的家鄉珍寶——文蛤而感到驕傲。

家鄉的特產作文11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我們這裡有很多美食,我相信,如果你們來到我的家鄉,我們這裡的美食肯定會讓你欲罷不能的,我非常愛我的家鄉。

  在我的家鄉,最著名的就是麵塑,它被稱為“可以實用的藝術品”,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就作為宣傳文化場地開展了宣傳麵塑文化的活動,忻州忻府的麵塑是非常著名的,它在長期的.民俗傳承中,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技藝。

  麵塑俗禮饃,麵人。和大家平時吃的饅頭味道一樣,但外觀可就大不一樣了,麵塑是用麵粉並調成不同的顏色,用一些工具來塑造各種不同的形象,這也許就是它區別於饅頭的特別之處吧。

  麵塑有很長的發展的歷史,以前人們對其並不重視,不登大雅之堂,但是現如今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重視,當然它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時期孔明徵戰南蠻,渡江時偶遇狂風,孔明便用面製成人頭來祭拜江神,然後安然渡過江流,平定南蠻,因此從此凡執此業者奉孔明為祖師爺。麵塑既可以吃也可以作為藝術品觀賞,更有人結婚時用麵塑來討吉利,且深受旅遊者的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

  忻府麵塑不是一般人可以學會的,它有很多的技巧,須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的技術,要做到形神兼備非一日之功。

  家鄉的特產是當地文化的象徵,我為我的家鄉而感到驕傲,為那些麵塑人而致敬,為他們的技藝而傾倒,面對流傳至今的麵塑特產,我的內心頗為動人,我相信我會為家鄉的特產而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並喜歡家鄉的麵塑,喜歡我家鄉的文化,我也會努力學習做麵塑的技巧,努力做個文化特產的傳承人與傳播者。

  我的家鄉忻府,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很多美食,也有很多文化,我愛我的家鄉,希望你們可以來我的家鄉旅遊。

家鄉的特產作文12

  給大家猜個謎語“身穿鐵甲衣,十指如箭支,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如果大家不猜不出來,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答案是:螃蟹。

  我們舟山有許多螃蟹,如:梭子蟹、三眼蟹、紅蟹……我們舟山最有名的就是梭子蟹。

  梭子蟹的背上馱著一個硬梆梆的大殼,像古代青銅騎士披著“盔甲”,兩個長鉗子像兩把鋒利的大刀,不時揮舞著,要不是有橡皮筋把它綁住,你早就被蟹鉗住不放了。

  夏天的梭子蟹肉長的十分嫩,但不肥,價格為十到二十元左右。在雌蟹的肚子上長著許多金黃色的籽。漁業局為了保護海洋資源,定六到九月份為禁漁期,讓更多海里的動物,繁殖長大。一到秋天蟹開始長肉了,這時產量增加了許多,價格急促下降,人們盡情的享受螃蟹的美味。到了寒冷的冬天,雌蟹脂膏滿滿的,在殼的外面還能看到紅彤彤的脂膏,那時產量很低,也正是螃蟹最肥的時候,價格很貴。

  蟹不僅味道鮮美,還含有很高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鐵、維生素甲、鈣等。

  蟹的吃法有很多,如:蒸、煮、炒,還可以做成蟹醬、蟹湯、蟹糊吃。

  但是炒是最好吃的了。先把螃蟹的殼開啟,將裡面的肉切成四五塊,然後拿來配炒一下,最後把炒好的配料和螃蟹一起炒。這樣炒好的螃蟹就可以出鍋了。

  說得你嘴饞了吧,有空一定要來舟山噢!

家鄉的特產作文13

  我的家鄉,就是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湛江。她既是美麗的海港城市,又是遠近文明的水果之鄉。

  每當盛夏,市面上總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種酷似榴蓮的水果,那就是我們湛江的特產--木菠蘿。

  木菠蘿又叫做大樹菠蘿,菠蘿蜜。它原產於印度等地,一千多年前便傳進中國。木菠蘿喜歡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高溼多溼的環境,而湛江的氣候正好迎和了木菠蘿的生長習性,使木菠蘿在湛江大量生長,成為了湛江的特產。

  木菠蘿屬熱帶桑科的常綠喬木。木菠蘿樹高10~20米,是一種質量非常好的樹木,可以用來做椅子、桌子等傢俱。每逢盛夏,它總會長得枝繁葉茂,老人們總會坐在樹陰底下,一起談天說地。每當這時,在又粗又壯的樹幹上,總會生長著幾個或幾十個洋溢著一陣陣彷彿蜜糖般香味的果實,那便是木菠蘿。

  陽春三月,伴隨著溫暖的春風,木菠蘿花開了,到了6~8月,花謝掉以後,便長出了果實。果實十分巨大,一般10~20斤最重可達40斤,它的表面粗糙,長著尖尖的角,挺刺手的,可是剖開以後,裡面則蘊藏著一個個金黃色的包,隨之撲鼻而來的便是那濃郁的香味,簡直讓人垂涎欲滴。

  木菠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木菠蘿包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鮮食、制果汁、制果醬或曬乾吃。鮮吃最美味,因為鮮吃能夠保留木菠蘿的原汁原味,吃起來能感到包的清甜可口,香甜爽滑。

  木菠蘿全身都是寶,就連種子都可以吃。木菠蘿的種子是淺可褐色的,只有鳥蛋一般大小,當它富含澱粉,而且味道猶如粟子般清甜,所以受到了人們的青睬。它可煮、可烘、可炒、可炸......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木菠蘿,我喜歡它,但我更喜歡我的家鄉--湛江.

家鄉的特產作文14

  在如皋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諺語“如皋蘿蔔賽雪梨”,雖然我的家鄉在是在連雲港,但是我們連雲港的蘿蔔也不比如皋蘿蔔差。

  家鄉的青蘿是最普通的蘿蔔,雖然他的名字叫青蘿蔔,但是他大部分是白色的。在快成熟的時候上面一小部分露在泥土外,被火紅的太陽公公照成綠色,長在泥土下面的則是白色的。它的水分特別多,咬一口,水都從蘿蔔裡自動流出來。

  家鄉還有一種蘿蔔叫紫蘿蔔,一般人都不吃它,只有年年用它做鹹菜的時候才能看見它。這種蘿蔔長的是蘿蔔世界裡最特別的,長得和人參似的。我第一次看見它們就想:這種蘿蔔變異了,都變成了人參,後來才知道它就是這種品種,幾乎紫蘿蔔都長這樣。有的多長出來一條腿,像一個人;有的多長出來三條腿,像一隻小狗。別的蘿蔔味含著辣的味道,但是紫蘿蔔味比較甜,吃的時候小心手被染成紫色。

  家鄉的蘿蔔不僅樣子特別,吃法也十分特別。

  青蘿蔔有好多種吃法,但我喜歡吃排骨和蘿蔔蒸。把蘿蔔切成一個個近似正方體後倒入鍋裡,過好久才能吃上香噴噴的蘿蔔,每個小正方體夾入嘴中即化,再加上排骨的香味更是美味至極,讓人彷彿在仙境。

  我還喜歡吃蘿蔔絲和豆腐炒,把蘿蔔切成絲後放在鍋裡和豆腐一起炒,還沒有熟都已經聞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吃的時候不能用筷子用力的夾,不然會把蘿蔔絲夾壞,這樣做蘿蔔跟水似的,放在嘴裡不用嚼就一下子下去了。

  聽了連雲港蘿蔔的種種做法和樣子,知道了我們的蘿蔔和如皋的蘿蔔差不多了吧,真希望以後有這樣一句諺語“連雲港蘿蔔賽人參”。

家鄉的特產作文15

  我的家鄉在信陽,那裡盛產著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春茶採摘的黃金季節,於是,四月底的一個週末,爸爸媽媽帶著我去信陽看採茶,順便踏春,吃農家飯。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一座座茶山綿延起伏,茶農們在成排成片的茶樹中忙碌的採摘茶葉,走近一看,原來茶樹就是這樣的啊,還以為是萬年青呢,茶農只採摘剛冒出來的嫩芽,我就納悶了:茶葉就是這些普通的小葉子麼?

  走進一戶茶農家中,茶農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衝上了一杯剛炒制的新茶,細細的小毛尖一遇熱水,不一會兒就舒展開來,我湊近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細細的品嚐了一口,哇!好苦啊,不好喝,爸爸在一旁說,小孩子不能喝茶的,等長大了在學喝茶吧!

  吃完午飯,我們就在茶葉作坊裡觀看了茶葉的全部製作過程。第一步是殺青,先把殺青機加熱到50度以上的溫度,然後把茶葉一點點放進去,記住茶葉不能放太多,要不溫度會降低,所以控制溫度是最重要的。第二步是分離,把殺青後的茶葉倒進一個容器裡,從左側出口出來的是好茶,右側出口出來的是劣茶,重複兩次即可。第三步是起潮,將分離後的茶葉倒進一個桶裡,上面罩上一片塑膠紙,這樣茶葉裡的水分就能均勻分散。最後一步,把起潮後的茶葉放進炒鍋炒成一團,這樣茶葉就徹底乾燥,成品茶葉也就做好了。

  這次信陽之旅,不僅遊山玩水,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了信陽毛尖的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