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通用18篇)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通用1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

  家鄉的8月15是中秋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這天月亮會特別圓,特別大。

  有一次中秋節,那時我們一家都在老家過中秋節。那一天,媽媽和爸爸做了好多好吃的,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裡吃團圓飯,此時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看到這皎潔的月光,突然我想起了遊戲:“我們邊吃團圓飯,邊說關於節日的古詩吧!”隨後爸爸又問:“輸了有什麼懲罰?”“輸了自罰一杯酒或果汁,行嗎?我提的建議大家雙手贊同。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我立馬就想出來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然而妹妹也不示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妹妹背完這首詩,我瞪大了雙眼,我居然還不知道,妹妹居然會這首詩,於是我就帶頭鼓起了掌來。“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咦,是誰背了一句詩呢?原來是我的表哥。一開始我們都愣了愣,之後一陣歡呼聲爆發出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一輪遊戲結束了。就是我和妹妹喝的果汁最多,我們的小肚已經裝不下了。奶奶一看吃完了飯,就把早已買好的月餅拿出來當甜點,接著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成語接龍,玩到十點多才去睡覺。

  雖說中秋節不像其他節日一樣熱鬧,但它留給我的回憶總是最好的。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裡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閒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家鄉就用隆重的儀式迎接著這個端午節的到來。家鄉的風俗有不少,不過在家鄉的這些風俗之中,家鄉的端午節是最為隆重,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端午節,清晨河面上的水霧還在盪漾著,不過隨著人群的集中,這些水霧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陣陣的鼓聲響起,家鄉的那一條河流上已經停放了不少的龍舟,河兩岸也都擠滿了前來觀看划龍舟比賽的人群。

  在鼓聲中,換龍舟比賽的所有準備全都齊全,所有的划龍舟的選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時辰一到,三聲鼓聲響起,隨後一聲尖銳的槍聲響起,河道里所有的龍舟一時間全都爭先恐後的向前追逐起來。家鄉熱鬧的端午節,隨著划龍舟比賽開始漸漸進入到高潮階段。

  在整個划龍舟比賽的過程中,在場的所有人都顯得無比的激動,口號聲,歡呼聲,驚叫聲在同一時間響起。讓整個場面都熱鬧至極,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著興奮與激動,大家都在等待著划龍舟比賽結束,然後看到今年划龍舟比賽的冠軍。

  每一年家鄉的端午節都會為划龍舟比賽的冠軍送給上一份大禮,這份大禮可是不少人都想爭奪的。

  隨著划龍舟比賽結束,人們等來了冠軍,接著河兩邊的人群也就都一一散去。你們可不要以為我家鄉的端午節就此結束了,當然還沒有的,在家鄉的晚上,街道兩旁都亮著彩燈,不少的商鋪上擺著大大小小的粽子,整個街道上都熱鬧極了。晚上的人們也都從家裡出來,都置身在這條熱鬧又繁華的街道,在這一天結束的最後時刻感受著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的心裡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節。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粽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說壞話。於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乾爹乾媽的小孩子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為什麼會有乾爹乾媽呢?為什麼要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於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乾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著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幹爹乾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幹爹乾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隻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說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說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乾爹乾媽家吃中午飯,然後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乾爹乾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說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後乾爹乾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這就是我們漯河過小年的特殊風俗,是不是不一樣呀,你們那裡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6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隨著春姑娘的到來,我們將迎來一個歲時節令——清明。

  每年清明節,無論有什麼事情,我和爸爸媽媽都會趕到奶奶家去,因為在這一天,要祭拜我們死去的親人。在紹興我們基本不叫掃墓,而叫“上墳”。我們紹興人對上墳時間也有特別的講究,在當天一般只是給這三年內或者當年過世的親人上墳,俗稱“應清明上墳”;而清明前後15天,選定日子上的墳是“老墳”,到穀雨後一般不會再上墳了。

  按照傳統習俗,上墳時,各家會根據經濟情況攜帶上水果,老酒,紙錢,報紙等物品。把報紙鋪在墳前,將這些食物擺在上面,點上煙,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中,然後全家人一個一個叩頭行禮祭拜。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清明節根據傳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並且,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會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風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這些風俗習慣,給了我深深的啟示:祭祖,告訴我們要牢記出心,不能忘本。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7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一樣的風俗,家鄉的地區環境也各有不同。接下來,我就要介紹我姥姥家的風俗習慣。

  在媽媽小時候,每到過清明節時,柳條也都綠了,姥爺就會摘下來一根來去一去家裡的晦氣、懶氣,在用柳條打掃時,還容易讓灰飛散在屋子裡。

  每到清明時,小孩子往往都是最開心的。姥爺就會砍下兩塊大木樁子,用粗麻繩吊起來,做成一個小孩子們喜歡的鞦韆;再就是姥姥,會做煮雞、鴨、鵝蛋,平均分給家裡人,因為當時家裡窮,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姥姥煮的蛋五顏六色的,吃起來也特別好吃……小孩把蛋殼用針捅一個小眼兒,用一根鐵條做成的小扁勺挖著吃,吃完之後的空殼會畫成各種各樣的圖案,還玩碰蛋的遊戲,看誰的蛋殼先碎,誰就輸了,這個遊戲媽媽也不少教我玩。

  在柳條這方面,媽媽都會爬到樹上,折一枝柳條做好多個叫“柳哨”的東西,每到做完,媽媽都會分給村子裡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大家一起吹柳哨比一比,看看誰吹得最響,聲音拉的最長,村子裡的小朋友都叫媽媽“小猴子”!

  媽媽還說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他們都會過寒食節,在那一天,誰都不能碰火之類的東西,不然就會傳來不好的運氣;姥爺在寒食節都會用柳條編成幾個花環給媽媽、姨媽、舅舅、還有家裡的小狗,戴在頭上,表示送給別人好的運氣,表示幸福、開心的日子要來了,姥姥和姥爺每次到清明節都會帶我和妹妹、弟弟來到柳樹下給我們也看一看,給我們往頭上戴。

  當我玩了媽媽童年的遊戲時,感受到了當時童年的美好、歡快;感受到了清明節時的'快樂,充滿了溫暖。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8

  我們家鄉的民俗風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撈”、“燒大炮”等等。在我的親眼所見中,“燒大炮”是一件最讓我難忘、最可喜可賀的事。

  在天堂墟這一帶地方燒大炮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十三。這一天,各村莊及墟鎮街道可熱鬧了。這一風俗盛事在蓮塘村和朱所村尤為特別隆重。

  我們小孩子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燒大炮活動開始啦!有人把燈籠掛起來了,那火點在燈籠中閃爍著,彷彿在跟現場的人們說:燒大炮正式開始。

  人們把現場圍成一個大圈。村長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間,手執著火種,點燃了炮竹。頓時,四、五個小炮從炮筒裡射出來 ,並飛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從天而降……

  “轟隆!”一聲炮響,別緊張,現在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圍在現場的人立即爭先恐後跟著花炮,只要撿到了花炮,就會有利是領的喲。當然,花炮也不是隻有一個,還有很多在後邊爭著要上場呢。

  燒完大炮後,會有舞獅來助興,還有八音為人們演奏,還有趣味濃郁的曲藝表演來獻給人們欣賞……總之,節目繁多,熱鬧非凡,令人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家鄉的燒大炮活動雖然規模不大,但人們已經是喜悅滿懷,精神抖擻。這項民間風俗同時會帶給大家美好的祝福,人們祈禱村子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事事順利。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

  我的家鄉在青海,那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示出它不同的風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活來幫助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裡的環境,而是那裡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開齋節,在過開齋節的這一個月裡我們過得很開心。我們過的節日可能跟別的地方過的節日不一樣,因為別的地方過節一天或者幾天,可我們過的這個節日是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節日是這樣過的:凌晨3:00吃一頓非常飽的早餐,然後到了四點就不能再吃一口飯,也不能喝一口水,直到晚上8:00才能吃飯。有時候不用在自己家裡吃飯,這個村裡的每一戶人家都會讓全村的人到他家去吃飯,有很多好吃的肉啊,菜的什麼的都有。

  到了晚上的時候,如果你睡不著,可以到山上看月亮。說起月亮,那是有規律的,第一天月亮是圓月的三十分之一就這樣一點一點變大,到第十五天的時候,月亮就圓了,然後一點一點的又變小了,最後的一天,月亮就又回到了第一天的模樣,那也象徵著這個節日結束了。看著月色,夏天的暖風迎面而來,心裡開心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愛我家鄉的美景,更愛我家鄉的獨特風俗,開心的過每一個節日。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0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擀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佈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裡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後,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於是,媽媽立刻開啟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裡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閒地在河裡遊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裡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裡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1

  黎明的曙光揭開了夜幕,吐出了燦爛的晨光以及金色的太陽。這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小鳥歡快的歌唱,花兒伴著小鳥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慶氣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雙眼,回想起昨天歡騰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們一幫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悅,挨家挨戶地串門,跟小夥伴們在樓下瘋玩,玩著捉迷藏,踢毽子,有時還會看別人貼對聯……直到大人們下樓叫我們回家時,我們才嬉笑著往家跑。

  這天沒有作業,可以說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剛擦亮,我們就會掛燈籠、放鞭炮。說起放鞭炮,還有個有趣的傳說。鞭炮也叫爆竹,《神異經》裡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嚇危害自己的山魈才發明了爆竹。因為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當除夕,人們便用爆竹將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雖然人們並不知道所謂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還是成為了歡慶新春的年俗。

  我們家也不例外,一過年就買了各種各樣的鞭炮,終於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場。夜的黑幕拉開,將夕陽的霞光吞噬,這便是熱鬧的開始。一時間,大家都走出家門,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中,我們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會閃出點星星光,兩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銀河的繁星織出的綵緞。大人們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將炮捻子點燃,在震天的響聲中,炮飛上天空,在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過去。

  雖然那絢爛只是曇花一現,卻照進了我們的心裡,以至於每每想起,都回味無窮。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2

  俗話說:“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俗。”我們的組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中也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五十六個民族經歷五千多年的繁衍生息,歲月的年輪,我們周圍積攢出許多獨特的風俗。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春節就是每年中的第一天,家人們稱為“大年出初一”。這一天有著“開門爆竹”一說。

  家家戶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受到歡說我在燃放爆竹的時候。看她姐姐在玩,我感覺姐姐好幸福。我興沖沖的跑去媽媽那說:“媽媽,我也想要燃放爆竹。”媽媽卻說:“你還太小,現在不能玩。”我傷心的撇了撇嘴。

  春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也就是除夕。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飯,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幾道菜。一條魚,魚與餘同音,年年有“魚”,圖個吉祥,圖個喜慶。一道煮水餃,為驅鴉惡,求個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剩一些,因為年年有餘,所以要剩一些。

  春節我最喜歡的環節是包餃子。媽媽把剛絞好的肉放進盆裡,攪了攪,放了兩顆雞蛋。我興沖沖的跑到媽媽那邊說:“媽媽,你去忙別的活吧,把攪肉的事放心交給我。”我一直攪啊攪,知道媽媽走過來,手裡拿著鹽、香油、十三香等調味料。把香料放進去,媽媽又讓我攪,知道我全都攪勻了,媽媽在我絞肉的時候,把面也和好了。然後媽媽就把麵糰拿出來,揉啊揉。把麵糰都揉的不怎麼軟了,媽媽才把麵糰搓成一個個的小球,在拿手掌一壓,小球球變扁了。然後把麵糰擀一擀,改成一個小麵皮,我拿了一張麵皮,把麵皮中間放上攪好的肉,再捏就成型了。捏出來的樣子很像元寶。

  春節是一年裡最美好的節日!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3

  每逢新年,廣東,就分外熱鬧。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會做出大盤大盤晶瑩剔透的餃子;弟弟都會搬個小板凳,踩在上面貼春聯;姐姐和我都會往那一幅幅對聯上塗漿糊;爸爸總會泡一杯茶坐在電視前悠哉遊哉;而媽媽則張羅著親戚……而當姥姥走出廚房,喊一嗓子“開飯了”時,所有人都會圍坐在飯桌前,大人們杯子裡盛著紅酒、白酒。而我們總是趁媽媽不注意從冰箱裡偷著掖著拿出飲料……而餐桌上只有餃子似乎單調了些,“叮咚”,開啟門,是叔叔來了!跟著叔叔來的是一隻大盆,特別特別大,比我家裡任何一口鍋都要大,扣著蓋子,但我們都清楚,蓋子下面藏的是什麼。叔叔將盆放到桌子中間空著的位置上,揭開蓋子,內裡果有乾坤:鮮美多汁的鮑魚、鹹甜適中的蘿蔔香菇、甘脆爽口魷魚、質嫩可口雞鴨、麻辣鮮香的大蝦……應有盡有,各色各樣的美食整整齊齊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處的菜,味道越是鮮美。一家人從盆中夾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樂融融,這就是吃盆菜的樂趣!

  吃完晚飯,窗外響起陣陣煙花聲,我們站在陽臺上,望著那一道道劃開黑夜的煙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美滿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4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又是一年元宵佳節。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共慶佳節。

  在龍游,元宵節與春節一樣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情回憶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深刻銘記。

  過元宵時,全國各地的風俗都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這天中最為重要的幾項民間習俗。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為湯圓的味道鮮美,奪人眼球,更是因為湯圓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一家人團團圍坐在餐桌上吃湯圓,如此畫面,是多麼和諧,愉悅啊!或許,那時的湯圓是充滿愛的,是最為鮮美的吧。那一個個圓溜溜的白滾滾的大湯圓愜意地躺在帶湯的玻璃碗中,它們緊密的挨在一起,別提有多可愛了。此時此刻,想起湯圓的鮮美,不經意間,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節這天,湯圓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還曾在一次元宵節之夜有幸賞過一次花燈。那時,不管是地上,樹上,湖中,都可以見到花燈的身影,五彩繽紛的花燈無處不在,你彷彿就置身於一個花燈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飄渺虛幻,卻又是人間真實……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絕倫,夢幻無限。

  傳聞,在水中放置花燈可以祈福許願,人們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會實現平凡的人們的所有奇特,獨一無二的願望。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5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的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影片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矇矇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床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著爸爸媽媽去廟裡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說個不停,看著手裡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裡,以往的春節初二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著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誰都那麼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裡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裡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著我們離去後才回到屋裡。

  然而今年的春節是我長這麼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出現了冠狀病毒,祖國母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願祖國母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6

  開始的,這一天,家家戶戶大掃除,將家中一年下來用舊的,用壞的,統統換掉,好在新年時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除了打掃房間之外,人們還要在這一天拜灶王爺,祈求將來的一年豐衣足食。

  之後這幾天,人們更忙,要買好各種各樣的過年時要用的物品,外地來打工的人們也將要去買火車票回家,而小孩子們更是一天一天地盼望著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廣東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到了,家家一早起來準備年菜,因為在開年前不準廣東的春節,開始的並不早,時間也不長,往往是在北京人過“小年”的時候才動刀子,不準煮飯揭鍋,所以分量特別大。這一夜,所有在外面做事的人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即使真的趕不回來,也會為他留一個位置和一份碗筷。夜深,家家為了趕走瘟神,燈火通宵,不許間斷。

  剩下這幾天,人們就清淨,悠閒的多了。男人們出去親朋好友家拜年,女人則在家接待客人,孩子們要紅包和收紅包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到處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一眨眼,初六到了,人們又回到了崗位上繼續工作,可是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幹活都不用太勤奮,大家身上都喜氣洋洋,帶著一種對未來的嚮往與悠閒。

  又是一眨眼,元宵到了,廣州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到來了,人們的生活雖然都已經步入正軌,這一天就是一個最後的狂歡。這一天,家家吃湯圓,張燈結綵,將剩下的煙花爆竹一口氣放個痛快。廣州的春節就是這樣結束的。

  廣州的春節雖然短暫,但是不急促。春節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愜意的生活中,噼裡啪啦地大笑著走來,又噼裡啪啦地大笑著走去。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7

  時光老人帶著人們又度過了充實而美好的一年,心的一年又來到了,廣東的春節是那樣的多姿多彩,喜氣洋洋,到處張燈結綵,洋溢著歡欣的氣氛。

  年二十八,人們要到商店去買各種各樣的暉春和年畫,因為大年初八才開張。下午,大人們還要與小孩子們一齊進行大掃除,把家裡的門窗玻璃與各種傢俱擦得乾乾淨淨,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的一年。

  年二十九,人們把各種家務完成後,就可以去逛花街了。花街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朵:有嬌媚的蘭花,有高潔的菊花,有優雅的百合花,還有雍容的牡丹花……花街裡的花琳琅滿目、萬紫千紅,就像走進一個花的海洋,使人心馳神往。

  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人們把暉春、年畫都擺在了地上,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和風格來點綴房子:有的橫著貼,有的豎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特色。下午,人們把買來的菜都弄好了,到晚上一家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大年初一,小孩子們就開始了傳統的拜年模式。一大早就來到父母的房間裡,對父母說出一些吉祥的話語,父母就會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預示著孩子們一年到晚健健康康,一帆風順。

  除此以外,一些親朋好友也歡聚一堂,品嚐著美味的佳餚,聊聊天,品品茶。但是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他們可以大把大把地積攢壓歲錢,然後把壓歲錢存起來,或者去買一些心愛的課外書和文具。

  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新的一年裡,人們憧憬著美好的希望,以嶄新的面貌擁抱新的開始。

  廣東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8

  廣東的春節年二十三就開始了。在這一天裡,人們會把灶君神位打掃乾淨,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傳說灶君是個大老粗,怕他說錯話,祭品中就有糯米做成的糕點,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讓他亂說話。

  到了年二十四,家家戶戶搞清潔,大掃塵。掃塵時,人們用新的掃把,透過掃塵,把疾病、晦氣、禍害一起掃出門外,乾乾淨淨,連續好幾天,直至二十八,民間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說。在這段時間裡,人們也會去辦年貨,炸煎堆,蒸年糕,讓人回味無窮。

  到了除夕,大家基本不會睡覺,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等待新的一年的到來,俗稱“守歲”

  到了大年初一,街上空蕩蕩的,店鋪都關門了,各家有各家的節目。雖然是空蕩蕩的,四周卻不時冒出幾聲鞭炮聲,有的甚至一放好幾十響。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貼年畫,而門板會貼門神或“福”字,希望新的一年裡門神幫自己守住家門,同時也希望幸福到來。

  到了大年初七,街上的店鋪陸陸續續地開張了,但並不熱鬧,員工還可以去逛街市。

  到了元宵,已經是廣東春節的最後一天了,公園裡會掛上各種各樣的燈,形態各異。有蓮花燈,大紅燈籠、花燈、宮燈等。同時,人們還會放炫麗的煙花,讓人們在春節能盡情地歡樂起來。最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元宵,融融恰恰,團結和睦,讓人感到溫馨。廣東的春節就這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