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
祭祖是一個神奇的習俗。因為在我的家鄉,每家每戶都會祭祖,只要祭祖一過,不管家中老小,都知道要過年了。
祭祖是我老家最重要的習俗,一家人通常都會很嚴肅。因為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要表現源遠流長,所以我們既要嚴肅還要恭敬。但是對於我們孩子來說,真是又無聊又難受。
在祭祖的時候,規矩是分成三桌,一桌敬自己的老祖先,一桌敬神仙,一桌敬土地爺,可是請他們吃的食物就完全不一樣。像祖先吃的要有饅頭,代表來年生活美滿富足;雞,代表吉祥;鹹肉,代表發財。請神仙的一桌也差不多,只是我看不懂;有趣的是不知為何土地爺面前要放一面鏡子,還會順帶放上一杆小秤,希望土地爺保佑我們來年稱心如意。通常在稱的旁邊還會放上一條小魚,當土地爺吃完飯後,我們就會把這條小魚放回到河中。最好玩的就是每種食物上不是撒點鹽就是放一小塊紅紙,我的爺爺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只說是他的爺爺的爺爺這樣告訴他的,真是神奇啊!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這個習俗。在祭祖時,我們小孩通常只能待在後廚,而且不能發出一點聲音。聽我奶奶說,只要發出聲音打擾到神仙們吃飯,第二年就得不到祖先的照顧。你說誰不想再拿個三好學生呢?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看著蠟燭上的火苗在撲朔,屋子裡時暗時亮,我內心的滋味真是不好說啊,既擔心又希望。等祖先們吃完飯後,我們還要放爆竹,這本是一件好事,因為終於可以不用憋在廚房裡了,可是巨大的爆竹聲會把我的魂都嚇沒了,真是苦惱。
對了,每當一批一批神仙和祖先來吃飯時,我就要拼了命地磕頭,通常不是眉心一紅就是一個大包,要痛好幾個晚上。
似乎每個地方都有祭祖的習俗,就像《尋夢環遊記》中墨西哥的亡靈節,他們是用唱歌的方式紀念自己的祖先。相比之下,我家鄉的祭祖透露出更多的莊重。我想是因為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這個習俗薪火相傳、燈燈相續。我們應該跟隨祖先的腳步,把這個神奇的習俗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2
公路上,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帶著人們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鄉飛去······
春節,是我們農材最盛大的節日,按照習俗,每個人都要在節日的前一天回家,為春節的歡慶做準備,不過我們春裡的春民大多數都在外地謀業,所以回來時需要時間,因此,剛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現實的,故節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裡人迴歸的高峰期。沒等起得早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爬起,村裡的每家每戶便亮起了燈。不論大人,老人還是小孩,都沒有絲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裡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動了起來,掛鞭炮,粘紅聯,煮早餐···忙得不亦說乎。有的人家還提著幾捆鞭炮,待到遠處親人歸來,便高高的掛起燃放,親人們在一片歡騰中相見。
按照我們村裡的習俗,春節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們便將一碗滿滿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膩,回味無窮。饒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後,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掛上紅聯。村裡有這樣的說法,誰家的紅聯要是掛得最早,那就是好運來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爭先恐後地將一張張鮮紅的對聯完好地粘在對應的門框上,大門上。
掛好對聯後,人們便會放響第一個“慶年炮”,便是將一捆長長的炮掛在屋頂上燃放,有興致的人家還會將鞭炮擺弄成“運”字形或“龍”字形等形狀,以企盼新年能交好運,得大喜。就這樣,當鞭炮掛好燃放時,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陣陣耀眼的火光和喜慶的炮聲中,淡淡的陽光從雲縫間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而我們村最大的鞭炮在村裡的廣場上,四跟高達十米的柱子上,纏繞交織著一條長長的巨龍,巨龍張開那龐大的嘴在天空嚨叫,在柱子上游走。隨著太陽的升起,村民們便陸陸續續地聚集到廣場上,仰望著半空中的巨龍,向著它祈禱心中最美好的願望。不知誰點燃了巨龍的尾巴,巨龍在半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將它的身體包圍起來,正當它全身被火焰覆蓋的瞬間,它變成了漫天飛舞的鮮花花瓣,在天空中緩緩落下。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時刻——點燃村裡最大的鞭炮。觀完這一出盛事後,村裡人便帶著自己的親人,子女去到處遊玩,渡過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這就是我鄉村的春節,它充滿了喜慶歡樂與笑聲。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3
又是一陣淡淡的粽葉氣息縈繞在我的心間,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靈上跳舞,嫋嫋的炊煙慢慢地散開,記憶深處那個粽子包裹著的溫暖,如梔子花般在指尖上綻開了!
在我的記憶裡,奶奶是最會包粽子的了——誰讓我從小嘴饞呢?有一次看到鄰居小夥伴拿著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嚥,我便非拽著在田中幹農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時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卻不知道奶奶要到幾里地外的小河灘上摘上好的粽葉,只為滿足孫子這個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邊摘粽葉,這一大片的蘆葦葉中,她只挑不留一絲黑點、沒有一點枯葉,甚至連一個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鮮翠葉放在竹籃中。摘得一籃,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靜悄悄的,只有汗水灑在竹籃上的“啪嗒”聲。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葉,這時的我坐在灶臺邊上,不耐煩地玩弄著稻草。奶奶就這樣一邊準備餡料,一邊還不忘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沒!”我焦急又有些無奈地喊道。“好了,快來!”我興奮地跑過去,只見奶奶熟練地把一張粽葉捲起來,做成一個小尖錐,放進幾勺糯米,均勻地填滿,又放上幾粒葡萄乾,接著用手壓緊,把小尖錐裹成三角狀,最後再用線捆紮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著鬧著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說罷,奶奶伸出右手,將我抱在她腿上,一隻蒼老的大手握著一隻幼嫩的小手,輕輕地一捲、一放、一壓、一裹……整個屋中是如此安靜,一陣微風吹來,輕拂我的頭髮,把屋中的一絲潮溼也帶走了。
粽子在鍋中不知過了多久,連鍋蓋都急得跳了起來。終於,奶奶把冒著熱氣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懷中,吃著粽子,心如同被雲朵包圍著,又彷彿沐浴在陽光中,溫暖擴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帶給我溫暖的不僅是這個粽子,更是奶奶對我的愛!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準備好的粽子。又是那個粽子,又回到那個童年,又是一種溫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嫋嫋的炊煙,全映照著我那位摯愛的人——奶奶!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4
每當別人問起我來自哪時,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們,我來自諸暨!沒錯,就是那個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畫梅而聞名於世的王冕的故鄉——諸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諸暨的一些風俗民情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天空中飄著雨絲,一個略帶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戶,從清明前幾天就開始籌備了,籌備些什麼?無非就是清明粿了,這個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樣,裡面的餡兒,青的是豆沙,白的是鹹菜豆腐的,製作起來尤為複雜,是諸暨人過清明節的必需品。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明粿,裡面包含了太多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樣了。準備好清明粿,就要去掃墓了。
點上香火、白燭,燒上紙錢、元寶,再把精心準備的清明粿擺上,說上幾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幾躬。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不知是誰的淚滴落在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整個中國都十分重視的節日。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便是一年到頭最大的慰藉吧。這頓飯在一陣爆竹聲中開始,又在這爆竹聲中結束。諸暨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什麼呢:西施豆腐是頭菜,隨後有糖醋排骨,有象徵著“年年有餘”的清蒸魚,有傳統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歡梅菜扣肉,那誘人的排列整齊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遲遲不肯散去。其實我最愛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到了臨近十二點的時候,爆竹聲又開始了,這一晚大家都選擇不睡覺,為了給自己“守歲”,還真是“一歲除”啊!
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大街上掛滿了喜慶、鮮亮的燈籠。諸暨的一些鄉鎮上會舉行舞龍舞獅、花燈展等節目。走上街頭,大人們會在花燈前佇足觀賞,小孩則是選擇猜燈謎,不僅是為了那些精美的獎品,更是對自己猜謎本領的一個認證。還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湯圓了,家家戶戶準備的湯圓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膩了還可以吃鹹的,自己燒的青菜湯圓,“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過,聖誕節、萬聖節這些“洋節日”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節”被鄰國霸佔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這些民俗習慣,我們應該重視,不讓它們變成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5
——記正月初一掃墓活動
新年的第一天,也許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拜年。可在我們這裡卻不同,這一天,我們要去給已故的祖先們掃墓。
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實則大有學問呢!這一天,我們要起得特別早,要搶在上午掃墓上墳。出發前我們要準備好蠟燭、肉、香、鞭炮、銀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準備就緒,爸爸便驅車帶著我們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車寥寥無幾,且大多行駛於墓地的方向。我們雖來得不算遲,但早已有人開始掃墓、祭拜,鞭炮聲此起彼落……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爺爺先把肉、飯、酒、筷子、蠟燭擺放好,這時大伯點燃了鞭炮,“噼裡啪啦…。”,我剛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問媽媽“為啥要放鞭炮?”媽媽說“鞭炮是用來叫醒奶奶告訴她過年了,我們來給她拜年,讓她多吃點東西,跟我們一樣開開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鞭炮放完大家都來到墓前,點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又是為什麼呢?沒等我問,爺爺告訴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第二根是敬地希望來年大豐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謝祖先留下的基業。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後,媽媽說:“按照我的動作做好。”只見媽媽雙手拿著香在奶奶墓前鞠三個躬,嘴巴里面低估著,像是讓奶奶保佑我們之類的話。然後媽媽把香插在奶奶墓前,並將酒灑在墓前。我按照媽媽的樣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燒香、祈福。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真的能保佑我們一家嗎?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對我們的好,她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啊!她對我的好,仍歷歷在目,有什麼好吃的,她第一個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傘,熱天給我扇風……她曾無數次的鼓勵我要認真學習……奶奶溫暖的手,溫和的聲音,慈祥的面容……至今還一直在我的腦海溫存。今天掃墓,讓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這個小節,回憶奶奶的好,你才能與下文悟出掃墓的意義相銜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為了感謝祖先們賜予我們生命,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掃墓,意義非凡。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6
說到家鄉習俗,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過年包餃子時裡面包硬幣的習俗。
就是因為這枚硬幣的存在,我們幾乎都忽略了餃子的味道了。大家小心翼翼,細嚼慢嚥地吃著,生怕一個不小心,硬幣就滑進肚子裡了。可是在心裡,誰又都希望做那個“嘎嘣”一聲被咯到牙的“倒黴鬼”。
晚上八點,春晚開始了,媽媽一邊看著電視,一邊也忙碌地準備起包餃子。我站在桌邊,緊緊地盯著媽媽包上硬幣的餃子,悄悄地數一數它有幾個褶,努力分辨它和別的餃子有什麼不一樣,可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所有的餃子就像多胞胎似的長一個樣兒。我有些洩氣,但還是不想放棄,拿牙籤在餃子的邊上紮了個小洞。做完這一切,我便得意地專心看春晚了。
可是,餃子一出鍋,我傻了,簡直要崩潰了。一碗碗餃子端出來,哪裡有什麼不一樣?什麼牙籤扎的小洞,先不說是大海撈針,就算找到了那小小的洞也被膨脹的餃子吞噬了。我在心裡暗暗苦,這樣怎麼才能吃到那個包了硬幣的餃子呢!
既然作弊不允許,那隻能靠實力多吃,快吃,這樣吃到硬幣的可能性會大一些。我夾起了一個白花花的餃子“攔腰咬斷”,嘴裡卻只是柔軟,唉!沒有硬幣,儘管有些洩氣,但是我絕不能放棄,繼續吃。終於在吃第三個餃子時,被夢寐以求的硬幣咯了一下牙。我一蹦三尺高,開心到飛起,什麼不開心啊通通一掃而空。
可是,為什麼過年時吃的餃子裡有硬幣?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問爸爸,爸爸不知,問媽媽,媽媽不知,就連年長的奶奶,也說得不清楚。因此,在好奇心的指示下,我上網百度了答案。
查閱資料後我得知,春節包餃子時包入硬幣,吃到帶有硬幣的餃子預示著在這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裡會取得財源廣進的好運。據說,這是來自於農耕文明時,勞動者對於新的一年財富的美好祈願。你說,這樣一個福氣滿滿的餃子,誰又不想吃到呢?
原來,在春節的餃子裡包入硬幣這個習俗,還有這樣吉祥的寓意啊!我要再多吃兩個餃子,多來點財富。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7
我的故鄉在許村鎮上九村。那裡不僅群山環繞溪水環流,令人神往,還養育了一代勤勞的人民。他們每逢節日都要舉行一些慶祝活動,尤其是中秋舞龍,別具一格,令人陶醉。
記得中秋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紮起大龍、小龍。龍王爺是由村裡的老前輩統一紮的。一根根稻草在前輩們巧手的編織下,變成了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龍,真是活靈活現。
中秋節到了。白天,一條條龍還沉睡著,等到天一黑,一條條龍都活躍起來。
你看,舞龍隊伍出發了,個頭高的小夥子扛著龍王爺的頭和尾,稍矮的站在中間高舉著龍王爺,多麼威風啊!龍王爺旁邊站著兩個手拿鑼鼓的長輩,一路鳴鑼開道,鑼鼓聲震耳欲聾。
緊隨其後的是各家各戶自己編織的大小龍,它們由各家小孩扛著,興高采烈地跟著龍王爺舞來舞去,熱鬧非凡。那村子簡直成了龍的天地,龍的海洋。整個村子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龍群在一位男孩的指揮下,從後山的廟裡舞到前街,挨家挨戶拜訪。每到一家門口,就把龍王爺的頭對著正門,意味著福氣臨門。然後孩子們就高喊著:“龍來,龍來,一年四季大發財。”邊說邊把龍左右搖擺著,真有趣。主人聽見喊聲,欣喜若狂,喜洋洋地從屋裡走出來點燃早已準備好的香,拜了三拜,便將香插入龍王爺頭上,隨後又從衣兜裡掏出紅包遞給指揮的男孩。龍王爺見主人那麼慷慨,又帶頭使勁舞了起來,歡聲笑語時時在村子上空迴盪。
一圈下來,龍身上插滿了香,紅光錦簇,象徵著福氣已經降臨到整個村子裡。
接著龍王爺又帶著小龍去拜訪前村的農戶。此時如果迎面走來別村的舞龍隊。我們就會擂鼓吶喊,龍王爺就立即與他村的龍王爺展開激烈的搏鬥,顯示我村的威風。
前村拜訪一圈後,龍群又敲鑼打鼓來到公路上橫腰攔下,只要有車來,孩子們就將車圍住拼命舞龍,司機們立即下車拜龍掏紅包,哪怕一元、兩元,孩子們也會給司機放行。因為那就是風俗。
最後,龍群如紅流般來到玉米橋,大人小孩一齊將龍扔入玉米橋下,並敲鑼打鼓,口唸咒語,恭送龍群上天為人類造福。
此時,中秋聖典才拉上了帷幕。真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8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那裡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於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傳說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並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裡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後,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之後,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裡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錶示歡迎。緊隨其後又是幾條大魚兒,後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遊著,不時地互相親暱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杆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遊,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9
火,在朦朧的夜色裡燃燒了起來,人們的歡呼聲和歌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火,是彝族人的圖騰。火把節,是彝族傳承上千年的古老節日。
彝族人為何如此地崇敬火?打火把又是為了什麼?
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個人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人叫阿體拉巴,兩個人都有拔山的力氣。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前,他讓母親用一盤鐵餅來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竟然以鐵餅為食,力氣一定很大,連忙逃走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已經逃走了,便追了上去,還把斯惹阿比殺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後,氣得七竅生煙,派了大批蝗蟲去啃食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帶領人們點燃火把,燒死了蝗蟲。從此,彝族人便把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寓意驅除害蟲、祛除瘟疫,祈求豐收和平安。
火把節的習俗很多,比如打火把、選美、鬥牛、賽馬、摔跤等,熱鬧非凡。但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打火把了。
夜幕降臨,天空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的男女們就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火把,跑到屋外繞屋三圈,然後奔向自家田地繞行一週,把黴運從家裡帶出,把害蟲從地裡趕走。隨後,年輕人們逐漸向山寨空壩彙集,站在高處向下看,彷彿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在空壩上早已燃起巨大的火堆,大家將手中的火把扔進火堆,一時間火光沖天,映紅了天空。大家手牽著手,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嘹亮的歌聲響徹雲霄,整個山寨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夜深了,火堆漸漸熄滅,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山寨又恢復了往昔的寧靜,但依稀還殘留著火把的溫暖,還隱隱約約飄散著動聽的歌聲。
這就是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的彝族火把節,我的家鄉涼山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熊熊的火堆,動人的歌舞,誘人的美食,它給家鄉人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來吧,遠方的朋友,到美麗的大涼山來吧,和我們一起歡度火把節!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0
我們這裡剛進入臘月,孩子們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過春節做準備了。家家戶戶的陽臺、門前都有一串串誘人的香腸,還有一條條醃魚、一塊塊臘肉。放學回家的孩子總會被饞得直流口水,眼裡滿是對春節的嚮往。
從過小年的前幾天,就有了很濃的節日氣氛。街上是一種紅火的美麗,許多超市、商店的屋簷下都掛上了大紅燈籠,金色的流蘇在寒風中舞動,讓人心頭一暖,眼前一亮。音響裡傳出喜慶的歌,《步步高》、《恭喜發財》……音樂聲震耳欲聾。超市裡人山人海,雖擠得滿頭大汗,卻還是不亦樂乎。女人們一個勁兒地往小推車裡裝,車裡裝不下了,堆起了一座小山,男人們閃亮登場,各自的丈夫發揮巨大作用,脖子上、手上全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老太太也一改往日的節約,把糖果餅乾可勁兒拿,嘴裡還唸叨著自個兒孫子愛吃的、玩的。每個人都空著手進去,卻是滿載而歸。
除夕,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無論多遠、無論多忙,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家人歡聲笑語。香噴噴的糯米飯在唇齒間遊走,人人都吃出了愛的味道。那一夜燈火不間斷,燈會亮一整夜。屋外,深夜約十一點半一到,就開始鞭炮齊鳴,響徹雲霄,絢爛的煙火會將天空裝點得格外燦爛,帶著人們對新年的希望與企盼綻放,一直會持續到凌晨約一點。
大年三十,吃過晚飯後,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看春晚。和父母摟在一起,為一場雜技表演驚呼,為一個精彩小品而歡笑,為一首歌曲陶醉,春晚讓人心裡感到不一樣的溫馨。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天邊無數的孔明燈將夜空點亮,那裡面裝載著人們的不開心與不快樂一併遠去,留給人們幸福安康。元宵節,顧名思義,必吃元宵,香甜的元宵又糯又軟,是孩子們的最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人人都喜愛和嚮往的節日。難道不是嗎?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1
每一個地方都是獨特的,都是絕無僅的,家鄉的風俗也是獨特的。我的家鄉也正是樣,有著許多風俗習慣,就連過年也和別的地方不一樣。
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放鞭炮來熱鬧熱鬧,據說這樣才能趕走瘟神和厄運,讓新的一年歡歡喜喜。我們的年要過很久,而且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習俗,有時不能縫衣服,不然以後每天都穿破衣服;有時不能吹火,吹火過後瓦片會被大風颳走。在大年三十那天,哥哥姐姐們總會去老人的墳前祭奠,乞求來年的平安,我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他們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有時走累了,總要抱怨幾句。好不容易才走到墳前,把插著筷子的刀口肉和酒放在墳前,讓老人家“慢慢品嚐”,在老“品嚐祭品”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燒紙,紙錢滅了不能扇,更不可以吹,要不家裡人的財運就會跟隨者風飄走。在每個墳前走了一遍後,看見墳上有草,還要用刀割乾淨,寓意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晚間,每一家的燈都要照一整夜,非常壯觀,這是為了守年,這一晚都不能睡覺,爸爸這一晚就打牌,媽媽這一晚就燒火燻臘肉,而我們這一晚都在烤肉吃。雖然很困,但卻有了說不完的情趣。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我最喜歡的就是和弟弟一起去拜年了。初一早上,吃完豐盛的早餐,早餐當然少不了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了。每個孩子都會提著一個大袋子去拜年,而大人們總會準備好瓜子糖等,孩子們來到門前,只要說:“拜年啦”大人們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往孩子的口袋裡裝,有時一些較富裕的人家還會給你錢呢。回到家裡,大人們也給紅包。每年我們姐弟幾個揹著餈粑臘肉等禮物去給舅舅家拜年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思意思的錢,回到家,把壓歲錢和拜年得到的錢全都交給媽媽,做來年的學費錢。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民族的人,他們慶祝節日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是高高興興地過節,快樂地生活。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2
每每春節落幕,就是元宵登場之時。題記
元宵的風頭不比春節遜色,它是春節的另一個化身,彼時家家戶戶忙碌著,消散已久的年味兒再次瀰漫開來。
天矇矇亮,總會有堆積如山的活兒催促著,似夏日的鳴蟬,聲聲聒噪,使你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接受寒風的洗禮。炸面魚、地瓜魚、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漬便噴濺出來,看著它們快活的在油中吐著泡泡,就猶如清澈溪澗的錦鯉舞躍、盤旋。此時,灶臺前卻是一片槍林彈雨,滋滋作響,這只不過是些小插曲罷了。
待到午後,一家子就聚在一個小圓桌前,擺弄著糯米和餡兒。黃昏打在面盆旁,一個個白胖的糰子就製作成功了,他們如天邊飄散的雲彩,忽聚忽散的麵粉撲撒在它們身上,為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鍋中,沸騰的水擁抱著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來,更帶來了些許清淡卻濃郁的香味。等它變得微微塌下來,就是象徵出鍋的跡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來,熱氣騰騰的。看著碗中葷素相間的湯,各色的湯圓,花裡胡哨的紫薯湯圓、五仁湯糰、花生湯圓。但我還是更為喜歡最經典的黑芝麻餡,那種甜是自身所帶的,是沒有一絲的雜質的,伴隨甜味的還有香,一種讓你彷彿置身於秋收麥田的錯覺。
飯後的涼爽愜意使人不禁讚歎,望望四周店鋪亮著的燈,散發著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際黃昏出現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獨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馬燈,給青年猜的測想的謎語燈,為老人賞的淡雅的山水燈,一波接著一波,好似帶著夏季的熱浪,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仰望眸際那皎潔殘月,微光灑下來,似千萬螢火撲閃在淡夜中。讓我記起,從前在夜色中寄託心願的孔明燈,漫遊在無際蒼穹,抬望著那繁燈千盞,雖是封建迷信之說,但卻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氣。
元宵雖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詩意,但是這一盞盞花燈,一顆顆湯圓承載著的不僅僅是團圓佳節的氣氛,更是祖宗先輩留下的傳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燈,在夜空中徹夜未息。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3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我的家鄉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為熱鬧。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臺臺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裡演文戲,俗話說: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裡異常活躍,他們透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最佳“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為“趕風流歌會”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後足歡娛, 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雲來麗者, 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為主, 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遊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隴端”是壯語,原意為“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敘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為“花街”、“風流街”。我的家鄉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我的家鄉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 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說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今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為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4
冬至,也叫冬節。在我們福清家家戶戶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圓,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圓代表團圓,在民間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
冬至前夕,家裡就備好了福桔、筷子、蠟燭、圓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團圓飯,家裡人圍坐在一起,準備搓圓了。
媽媽在桌上擺好圓簸箕,圓簸箕前方好一對紅蠟燭,寓意欣欣向榮,點上蠟燭,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裡擺上十個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裡插上兩朵搓圓花,擺上十雙筷子。大概中國人都喜歡成雙成對、十全十美,這些喜慶的紅色把家裡烘托的祥和而又溫暖。
“搓湯圓嘍!”媽媽笑著喊道。
大家開始忙活開來。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裡揉搓,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變成粘粘溼溼的一團。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塊,捏一捏,咦!現在米粉團就如同橡皮泥一樣,軟軟的。
我掰了一塊放在手心裡團圓成一個球,再把它壓扁。傳統的湯圓裡沒有餡,為了讓湯圓更美味,這次我精心準備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乾、草莓幹……把“料”放進壓扁的團裡,再搓圓,一個湯圓就搓好了。我心裡充滿了期待:我搓的圓煮完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和外面賣的果味湯圓一樣?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獨家秘方。帶著滿腦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點到來。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衝進廚房,看見媽媽在煮湯圓。媽媽在鍋中裝滿水,等水燒開將湯圓放進鍋裡,一個個小湯圓服服帖帖地挨個兒貼在鍋底,不知它們為何這樣親熱。
“噗……”鍋內嘆了口氣,熱氣從鍋蓋邊沿冒出來。掀開鍋蓋,呀!一顆顆湯圓變得胖乎乎,圓溜溜,晶瑩剔透,如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臉,有時還會有幾個調皮地咧著嘴巴,衝我笑,笑得餡都流淌出來,讓人看了直流口水。
湯圓也有各種吃法,煮好的湯圓裝上湯或裹上黃豆粉,都是頂美味的。鬆軟甜糯的湯圓,幾分鐘時間就被一掃而光,好似秋風掃落葉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卻讓人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優秀作文700字15
春節,傳統名稱有新年、大年、新歲等。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進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活動。
關於春節的由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時候,有年獸,名為年,每到臘月三十,便挨村挨戶殘害生靈,晚上人們也不敢睡覺,只得聊天壯膽(後來形成了守歲)。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恰逢兩牧童在賽牛鞭子,“年”忽聞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嚇得趕緊跑到另一個村子,抬頭卻又看見一家門口晾著件紅大衣,“年”不知道是什麼,掉頭就跑到了另一家,這家屋裡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得逃跑。於是,人們總結出了“年”怕響、怕紅色、怕光的特點,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貼春聯等活動,並在每年臘月三十透過這些活動驅趕年獸。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後人牽強附會,故意鬼神亂神的一些趣談。其實,春節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農業的慶祝活動。它起源於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後來農業越來越發達,從西周開始就變成一個慶祝農業生產的活動。漢朝則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禮儀:開始燃放爆竹,到處進行團拜。魏晉時貼春聯,宋朝開始放鞭炮……
隨著歷史的演變,春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並一一傳承了下來,而且到後來還增加了壓歲錢、掃塵、貼年畫等好玩兒有趣的習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還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說年夜飯上通常會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還會端上一尾魚,寓意來年年年有餘,至於那盤餃子,形狀像元寶,寓意包住福運和富裕……中華人民就是透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對新春的一個美好的祝願。
到了今天,春節已經變成了全國人民最喜歡最重要的節日,是國家假日中最長的一個節日,而且充滿了喜慶。全家都會團聚在一起,透過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新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