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風情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風情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風情作文1
要說我家鄉的地域風情,可真不少,不是說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要說最引人注目的,我認為,還是最美麗。奇麗多姿的——西郊。
西郊的體育器材可以說是別的地方都沒有的,一天到晚總是會有老人。小孩到這裡鍛鍊身心。
西郊還有許多花呢!每到春天。紅的如火的木棉花,粉的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當然,壓眾群芳的不是它們,而是“鎮花之首”——荷花。
春天,荷花開放的季節。襯托它們的是那些樸實的荷葉,一朵朵荷花緊緊依偎著碧綠圓溜的荷葉。如果是在雨天的話,在輕柔的雨絲沐浴下,顯得更加輕秀。雅潔。嫵媚,可愛了。
荷花的裡面也是一樣美麗。花瓣那可是潔白如玉,花裡託著深綠色的小蓮蓬。蓮蓬向上的一面有許多小孔,裡面睡著荷花的種子……
西郊的美景還有很多,如:水上公園。假山。草坪……我就不一一說了,有時間來到我的家鄉——巴彥好好欣賞吧!
家鄉風情作文2
欣賞了精美絕倫的敦煌壁畫,目睹了沙不填泉的奇觀異景,接下來,我們就應該介紹——黨河風情線了。
夕陽西下,漫步在黨河風情線而兩岸的河畔微風拂面,舒服極了。水面上波光盪漾,遊客來來往往,三五成群結伴沿河賞景,或者坐在小亭下乘涼,或者在健身器材上鍛鍊,更熱鬧的是老年人組成不同的團隊放著優美的音樂在亭臺邊跳舞,吸引著許多人駐足觀望。
此時最快樂的是孩子們了,他們在水邊抓小魚或光著腳丫踩在水裡追打嬉鬧,別提玩得有多高興了。
昔日塵土飛揚,黃沙茫茫的黨河古道不見了,取之而代的是美如仙境的水上世界,每個人都沉醉於這一景色中。
夜幕降臨,美麗的黨河就像一位盛裝的美少女閃亮登場,而黨河中央光彩奪目的音樂噴泉遠遠將遊人的目光吸引了過來,美妙的音樂時而高揚,時而低沉,如痴如醉、變幻莫測的水上噴泉噴射出多姿多彩的造型。
大橋兩側的橋頭龍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走在橋上,你會感到絲絲涼意,不時有水花濺到行人的臉上,手臂上,讓人感到無比舒暢。
黨河——這條敦煌人民的母親河,是他滋養了敦煌的綠洲,承載並培養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
家鄉風情作文3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吃豐富的地方—海豐。每家每戶每天必喝的鹹菜,還有梅隴菜粿、公平甜桃、牛肉餅,過年時家家戶戶要吃的菜茶……
我的家鄉靠大海,一眼望去,大海無邊無際,洶湧澎湃。起浪的海面上就像有一群調皮的小孩在翻跟斗。風平浪靜的大海就像可愛的寶寶正在睡覺。海邊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貝殼,有的像星星,有的.像月亮,有的像一隻只美麗的小蝴蝶……海邊的家鄉可真美!
鄉下人家喜歡在大海邊散步。喜歡那裡奇形怪狀的貝殼。除了這些鄉下人家還喜歡種花呢!春天到來的時候,鄉下人家會在房前種幾株花:月季花、梨花、桃花等。這些美麗可愛的小花都爭著開放。桃花抬起它們那害羞的臉蛋,像一位位美麗年輕的姑娘,正在張望著陌生的世界。梨花姐姐穿上了雪白的衣服,像剛睡醒的花美人……它們就像農民伯伯那麼樸實。
家鄉有個草莓園。我可喜歡去摘草莓。摘草莓是件不容易的事呀!我走進草莓園,我看到了一片又大又紅的草莓在我面前。草莓生長在泥土裡,所以我們一定要穿雨靴進去才不致於弄到全身都是泥。我小心地踩過泥土,輕輕把草莓摘下來放到籃子裡。這件事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呀!
在家鄉,我是多麼的快活啊!
家鄉風情作文4
我的家鄉石浦有得天獨厚的漁文化資源,使它素有百里海岸,千里漁鄉之美稱。豐富而有趣的漁文化浸潤著石浦,漁燈便是點綴石浦人生活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石浦漁燈文化意蘊豐厚,據石浦鎮老漁民回憶,相傳在明嘉靖末年(1566年),就有漁燈出現。當時老百姓為了紀念抗倭將軍及喜慶漁、農業豐收的,那時天還沒黑,各家各戶漁燈開始亮了,人們把用蘿蔔做的吉祥燈擺到窗臺上和門口,以及村頭和路邊上,趕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的黑暗;同時,人們還把用豆麵做的漁燈送到船頭、艙口、碼頭和海上,讓燈光點亮黑夜裡的星星,來照亮漁家人的美好願望。
隨著中國開漁節的連續舉辦,漁燈又掀起了高潮,成為了漁文化不可或缺的載體。於是,石浦便湧現出了許多做漁燈的能手。鄰居老爺爺便是我們這一帶小有名氣的一個。暑假裡,我有幸目睹了這一功夫,老爺爺兩鬢斑白,但精神抖擻,一副老花眼鏡架在鼻樑上,時不時地滑下來。他哼著陳舊的小調,雙手卻一刻都不閒著,靈活地轉動著毛竹篾。竹篾彷彿被老爺爺施了魔法,在他的手裡不斷地變化著。爺爺告訴我,這次他要做一條大鯉魚漁燈。有經驗的他心中早有腹稿,根據漁燈的形態紮起了架子,他還把篾用小火彈成不同程度的弓形,然後按照魚結構的比例、形狀用鉛絲固定支架。這樣魚的造型完成了。接下來,用白紙把支架幔好,用漿糊固定,剪去多餘部分,然後根據外形效果,給鯉魚由淺入深地塗上了紅顏色。爺爺還熟練地拿起勾線筆把鯉魚的眼睛、魚鱗、魚鰭、魚尾巴進行了特殊處理,為了讓大鯉魚更加生動點,爺爺還在魚眼睛和魚肚子上分別裝上了小燈泡,嘿,這下鯉魚活了!
開漁節到了,爺爺的大鯉魚燈當之無愧地成了特邀嘉賓,掛在了大街上。那晚,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漁燈的主人提著,舉著,捧著,扛著各式各樣的漁燈遊起了街,那漁燈形態逼真、鮮豔奪目,讓人感覺活靈活現。你看,披著金衫銀衣的黃魚鯧魚燈翕動著嘴,彷彿吐著泡泡;梭子蟹、青蟹張牙舞爪地在比試著什麼;威武的對蝦、龍蝦弓著背說著悄悄話;一群群彩色的小魚齊刷刷地游過來真讓人感覺來到了海洋世界一般。加上煙花璀璨,鑼鼓喧天,遊人如織,石浦這個小鎮顯得異常生動熱鬧。我在眾多的漁燈裡一眼就看到了它,它閃著亮亮的大眼睛,照得人們的臉紅紅的。看著這些隨風飄動的漁燈,我突然覺得它們活了,擺著輕盈的尾巴,帶著漁民們的希望,慢慢地遊入了大海媽媽的懷抱
盞盞漁燈,濃濃情懷,漁燈裡閃耀著璀璨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點點滴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