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特產作文15篇

家鄉特產作文

家鄉特產作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特產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特產作文1

  我喜歡風光秀麗的家鄉——平潭,更喜歡家鄉美味可口的特產——水果,有黃澄澄的香蕉、紅彤彤的蘋果、水靈靈的葡萄……都讓我愛不釋手,但我對家鄉特產的西瓜卻情有獨終,每當我想到它,都忍不住饞涎欲滴!

  它生長在土壤肥沃、氣候宜人的全省瓜果培優的重點生產基地——蘆洋!在一年四季裡,我最喜歡夏天,也期待夏天,因為夏天是西瓜收成的季節,有了可口的西瓜等待,有了可口的西瓜在誘感讓我覺得夏天也是個愉快的季節,而且,天氣越熱,西瓜溢位的汁水越是沁人心脾,看著地上堆滿的碧綠碧綠的大西瓜,圓個兒的西瓜上長著一個柄,好像剛出生的胖娃娃,用眼睛傻傻的看著你,然後對著你微笑,那傻樣,使你哭笑不得,小腦袋,不是大腦袋上“繡刻”了許多花紋,西瓜由綠、黑衣袍裝飾著,你看它是不是像趕流行的少女呀!

  我忍不住誘惑用自己僅剩下的錢買了一個西瓜,用一把刀“叭噠”一聲,清脆的響聲,汁水濺了出來,濺到了臉上、衣上……可它還不示弱,拼命地往外鑽,像出了籠的小鳥,用勺子往中心一挖,汁水在勺子的頭尖滴溜溜的滑動著,“嘀噠”純天然紅色的它向下墜落,在“小井”裡開了花,微波向四處盪漾。用舌尖輕輕觸動西瓜,那甜味直流心窩!

  每當我品嚐夠了家鄉的美味西瓜,心裡就不由自主地更加喜歡自己的家鄉,因為只有我們的家鄉擁有冬暖夏涼的好氣候、細緻的優沙土,才能結出這麼獨一無二、人見人誇的世紀珍品!他不但清香甜脆,而且老少皆宜!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特產——西瓜!

家鄉特產作文2

  圓滾滾、胖墩墩的身子,渾身“長”著軟軟的、長長的、金黃而又透明的“刺”,像一隻縮成一團又不刺人的小刺蝟。咬一口,軟軟的,香香的,鮮鮮的,嘿嘿,那就是我的家鄉長安鎮特產——宴球。

  宴球的製作並不麻煩,先將去皮、骨的魚肉與適量肥肉切絲,攪拌,然後加入雞丁、筍丁等調味,再將肉絲放入攪肉機加工打成白花花的肉醬,揉成一個個白胖胖的肉球。最後趁熱將肉球在切成細細、短短的肉皮裡滾一下,再蒸一下,啊,香噴噴的宴球出籠啦!

  香噴噴的宴球煮好後,只要聞到宴球那股特有的香味,準會被肚裡的饞蟲鉤動,迫使你忍不住想要嘗一口。沾了香醋的宴球更好吃,雪白的肉咬一口,剎那間,一股魚夾肉特有的清香充滿了口中的角角落落。鮮味、酸味和調味料帶來的略微辣味在舌頭上盪漾開來,真是人間極品,好吃極了!這種酸味加鮮辣味,配上魚肉的清香,簡直可以和任何食品媲美!讓你回味無窮,一輩子也忘不了!

  宴球原是我們長安的特產,但由於價格便宜,味道鮮美,且製作簡單,深受其它地方的人們青睞,現在已成為了各大城市的食品商店搶購食品之一。現在都爭著購買咱們長安的宴球。這種食品宴球,使長安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鎮一時間聞名了。你聽人們在品嚐宴球時一個勁兒地誇獎宴球:“這宴球毛靈的,毛好吃的嘛!這是海寧市長安鎮的特產。長安人真是毛聰明的嘛!”(杭州方言。“毛”指很)你再聽飯桌上,兩個年青人正在狼吞虎嚥地吃宴球,一邊對話。甲問:“啥子菜這麼好吃涅(呢)?”乙答:“這是他們,海寧市長安鎮的(dī)特產(cǎn)產!”(重慶方言)再聽……

  你說,我們長安人是不是特聰明,歡迎你們來品嚐我們長安鎮的特產——宴球,包你吃了還想吃,說不定還要帶幾籠回去嘍!

家鄉特產作文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服飾,民居或新穎,別緻的民間工藝品……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我們家鄉是樂平,那裡最出名的特產之一就是小寶西瓜了。因為小寶西瓜上市了,所以在此之前三水熱銷的黑美人西瓜開始“失寵”。更是有瓜販一買就是2700斤,還說小寶瓜甜,不少水果檔主都拋棄“美人”。這幾天剛熱起來又涼爽了幾天,瓜農的心情也跟著變化。儘管如此,瓜農們都對自家的小寶西瓜還是很有信心。還說小寶瓜這些年來積累了不少人氣,清遠、花都、南海的瓜販都會過來收瓜。很多水果檔主都說,與廣西、河南等地出產的西瓜相比,樂平小寶西瓜銷量。近年來樂平不少瓜農改種小寶西瓜,全鎮小寶西瓜的種植面積已超過5000畝。

  那其二就是樂平大包了。上世紀80年代,在樂平上餐廳喝早茶、吃飯的以農民為主,他們最講實在,“大件又便宜”的大包一推出就風靡整個樂平。拿起大包,先嚐到的是面香,再是汁水的味道,最後才是餡料本身的味道,入口覺得香中帶甜,絲毫不覺肥膩。樂平大包就這麼火了,三水本地的蘆苞、大塘、西南人專門來試吃,廣佛的食客也慕名而來。“那時來樂平餐廳吃飯的人走的時候必定要帶上幾個大包,還有人來到餐廳後,沒有大包吃就不肯吃飯。”十數年時光,很多事情都變了。從來不作為早餐的樂平大包,成了早茶上的美食;曾經便宜抵食的樂平大包,成了不再廉價的三水特產;往昔透著草根氣息樂平大包,成了外賓桌上必備的佳餚。然而永遠不變的,是大包帶給樂平人飽含歲月記憶的味道和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是故土與鄉親、念舊與勤儉混在一起的樂平大包故事。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產------小寶西瓜和樂平大包。怎麼樣?你的家鄉特產呢?

家鄉特產作文4

  “燻豆茶”是我家鄉的特產,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每年中秋左右,村上家家戶戶都要開始忙著“烘燻豆”了。

  “燻豆”是怎麼做成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星期天,我實地研究了一番。

  吃過午飯,爸爸用三輪車從地裡剪來了一大堆連枝帶葉的黃豆。因為我平時最愛吃燻豆,所以我興奮地跳了起來。我們先把黃豆的豆莢扯下來,然後,全家圍坐在桌子邊剝起了黃豆。大人們剝起來非常快。我看著一粒粒青青的黃豆好像穿著白色的外衣,樣子嫩嫩的。

  我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剝起了黃豆,可是沒過一會兒,我的手指頭就開始痛了,我一看,紅了。唉,這麼多的豆莢,什麼時候才能剝得完呀!我開始有點擔心了。我揉揉手指問奶奶:“奶奶,你們怎麼這麼快呀?手不會痛的嗎?”奶奶微笑 著搖搖頭,手裡的活兒沒停下。我仔細看著奶奶剝豆的樣子,原來只要先捏緊兩頭向中間一推一絞,黃豆就會自己從豆莢裡跳出來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果然容易多了。

  黃豆剝好了,奶奶就用清水洗乾淨,把白色的皮洗掉,放進鍋裡煮到七成熟,然後再放進冷水裡沖洗。好奇怪哦,奶奶看出了我滿臉的問號,說:“這樣做,烘出來的燻豆才青亮!”奶奶把冷卻的豆子從水中撈起、瀝乾,放上些食鹽和少量味精,拌均勻,鋪在鐵篩子上。然後,把它放在沒有煙的爐子上慢慢烘乾。一邊烘一邊輕輕翻動。胖胖的黃豆慢慢變成了皺巴巴的“蠶泥豆”,我撿起一粒,放進嘴裡:嗯,口味正宗!

  “燻豆”烘好了!奶奶說,還要放在石灰缸裡析幹,這樣的“燻豆”不僅防腐、易貯藏,還更香呢!這裡頭的學問還挺大呢,難怪這“燻豆茶”如此出名。

  朋友,若是你有空來做客,我一定請你嚐嚐用“燻豆”泡的茶。“燻豆”“金香蘿蔔乾”“橘子皮”“芝麻”“綠茶”一定讓你回味無窮!

家鄉特產作文5

我的家鄉在——山東——聊城。

  山東聊城是一座有著獨特景觀、極具神奇色彩和魅力的古老而又年輕的花園式城市,是一方風光格外宜人、如詩如畫的風水寶地。

  這裡的東昌湖、古運河、徒駭河等水系連通,兩岸進行了綠化,有帶狀公園、騰龍廣場、人民廣場、噴泉廣場、夢幻樂園、鳳凰苑……等風景區,乘船可以瀏覽整個城市,岸邊楊柳依依、景點相連,營造出“船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

  我深信,凡是有幸來過此地者,都一定會大飽眼福,獲得許多驚喜的發現好和美好的享受!家鄉的鄉親們雖然穿著樸素,但是他們有顆純樸善良的心。他們風裡來,雨裡去。整日裡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家鄉的土特產就是出自於他們辛勤的雙手。

  聊城的土特產有很多,有冠縣的鴨梨、茌平圓鈴大棗、高唐的驢肉等等,最有名的就是莘縣燕店鄉的洋香瓜了。香瓜又名硬皮甜瓜,它原產於亞洲與非洲熱帶地區顧又名洋香瓜。

  莘縣是“中國香瓜之鄉”,香瓜的主要品種有金蜜,翠蜜、美玉等十幾個品種,果肉厚,甜度高,口感好,綠色天然,以其優良的品質,深受顧客青睞。

  以莘縣燕店香瓜為例,全鎮共有香瓜大鵬三萬餘個,大、中、小拱棚兩萬餘畝,素有“萬畝香瓜萬座城”之稱,是全中國最大的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香瓜第一鎮”。

  香瓜,這個原產於亞洲與非洲熱帶的洋水果,以其俊美的模樣,香甜可口,只要你咬上一口,它那香氣和汁液就會讓人感覺到沁人心脾。營養豐富的資質,享譽中外也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的家鄉還有一道最美的風景線,叫做東昌湖,是國家AAAA級景區,總面積工20。6平方公里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風景區而過,山東聊城,多麼美麗的地方啊!

  到處都是名勝古蹟,到處都是古代時的民族建築,這都是古代人民的心血和匠心苦苦營造的,我們要愛護家鄉,長大後要好好建設自己的家園,讓它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家鄉特產作文6

  我的家鄉無錫是一個魚米之鄉,它依山傍水,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惠山泥人,小籠饅頭,醬排骨,油麵筋,太湖三白都遠近聞名,其中我最愛的莫過於無錫大浮的楊梅啦!

  陽春三月,春雨如絲,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雨的甘露,抽出了新葉,散發著蓬勃生機。在春風的吹拂下,細長的枝葉之間一朵朵紅彤彤的小花慢慢地綻開笑臉,惹人喜愛。

  初夏時節,楊梅樹上星星點點結滿了楊梅,剛長出的楊梅是白色的,如小娃娃玩耍的玻璃彈珠一般大小,漸漸地白裡泛出些紅,像小姑娘羞紅的臉蛋。

  小楊梅果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斷變換著衣服的顏色:粉紅色、大紅色、紫色、黑紫色……它的個頭也在逐漸變大,從最初的“小彈珠”變成“小葡萄”,有的甚至能長到乒乓球那般大小。成熟後的楊梅身上長滿了“刺”,輕輕一碰,就有鮮紅的汁水流出。這汁水酸酸甜甜,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一個。

  記得有一次,媽媽買回來一簍大浮楊梅,我捧著楊梅簍挑那些個頭大的,顏色深的一頓猛吃。“小饞貓,少吃點,牙齒要酸倒的。”媽媽叮囑我。“知道了,”我一邊答應,一邊心裡嘀咕“這麼甜的楊梅怎麼可能酸?真是的……”不知不覺我就消滅了大半簍楊梅,拍拍手滿足地玩去了。吃飯時間到了,媽媽端上來我最愛的紅燒大雞腿,我一把抓起雞腿一口咬下去,頓時一聲怪叫“哎呦!好酸啊!”這牙怎麼又酸又軟,使不出勁兒來了呢?我心裡一陣納悶。媽媽看著我苦歪歪的臉,嗔怪道:“哼哼,你肯定是沒聽我的話,吃了很多的楊梅吧!現在好了,牙齒酸倒了!”“啊?那什麼時候會好?”我望著手中的雞大腿失望地問。“等到明天吧!”媽媽揉了揉我的頭髮答道。

  夏季又將來臨,大浮楊梅又將上市,希望大家有機會來我的家鄉無錫,嚐嚐這討人喜愛的楊梅。不過喜愛楊梅的朋友們可別忘了:楊梅好吃勿貪多哦!

家鄉特產作文7

  家鄉建甌的小吃數不勝數,多如繁星,如光餅、油條、春捲、粿包、小籠包、豆漿粉……但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光餅,今天就由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建甌光餅。

  建甌光餅風味獨特,遠近聞名。家鄉隨處可見光餅店,我們學校門口就有好幾家。製作光餅的主要材料是麵粉,加入適量的鹽水,還有搭配些肉餡、芝麻等。製作光餅的過程其實也很簡單,待面發透後,手工揉細後製成餅截,再用木捶研成餅坯,直徑約6~8公分,然後在餅中間打個洞,哈!一個餅坯就做好了。最後在餅坯上抹些水,貼在燒得旺旺的專用烤餅爐爐壁上,用炭火烤個十五分鐘左右就成了,主要技巧在於火候的掌控。烤出來的餅色澤均勻無焦痕,餅面金黃、餅邊色白,俗稱“金面銀邊”,吃起來口感香綿、香酥可口,叫人越吃越愛吃。

  建甌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乾糧,餅中間的洞用於串線攜帶。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領,因名“光餅”。經歷500多年的演變,傳統品種光餅還可以做成光肉餅、芝麻肉餅、夾心餅、姜蔥等,只要在餅坯上搭配些相應的食材即可,味道更佳。建甌光餅可謂是色香味俱全,是人們探訪朋友、旅遊攜帶等的佳品。每當我不想吃飯的時候,只要一見到光餅,瞬間胃口大開。

  建甌光餅最有名的一家,莫屬南雅鎮房村的“旺弟光餅”了,現在在我們學校門口開了一家分店。第一天都有人慕名而來,有好幾次我和爸爸媽媽去買光餅當早飯都賣光了呢!我因為沒吃到“旺弟光餅”而一整天都不開心呢!

  “旺弟光餅”據說曾經有好幾個國家領導人吃過後都讚不絕口,並特地考察過建甌房村光餅業。還曾經上過中央電視臺的介紹呢!這樣一來,慕名而來的食客就更多了,真是令我歡喜令我憂啊!歡喜的是有更多人和我一起分享人生的一大美食,憂的是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人來跟我“搶”,那樣就更難吃到美味的光餅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果有一天你來到建甌,一定要記得來品嚐我們建甌的光餅哦!

家鄉特產作文8

  我的家鄉,就是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湛江。她既是美麗的海港城市,又是遠近文明的水果之鄉。

  每當盛夏,市面上總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種酷似榴蓮的水果,那就是我們湛江的特產--木菠蘿。

  木菠蘿又叫作大樹菠蘿,菠蘿蜜。它原產於印度等地,一千多年前便傳進中國。木菠蘿喜歡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高溼多溼的環境,而湛江的氣候正好迎和了木菠蘿的生長習性,使木菠蘿在湛江大量生長,成為了湛江的特產。

  木菠蘿屬熱帶桑科的常綠喬木。木菠蘿樹高米,是一種質量很好的樹木,可以用來做椅子、桌子等傢俱。每逢盛夏,它總會長得枝繁葉茂,老人們總會坐在樹陰底下,一起談天說地。每當這時,在又粗又壯的樹幹上,總會生長著幾個或幾十個洋溢著一陣陣彷彿蜜糖般香味的果實,那便是木菠蘿。

  陽春三月,伴隨著溫暖的春風,木菠蘿花開了,到了6~8月,在花謝掉以後,便長出了果實。果實十分巨大,一般斤最重可達40斤,它的表面粗糙,長著尖尖的角,挺刺手的,可是剖開以後,裡面則蘊藏著一個個金黃色的包,隨之撲鼻而來的便是那濃郁的香味,簡直讓人垂涎欲滴。

  木菠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木菠蘿包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鮮食、制果汁、制果醬或曬乾吃。鮮吃最美味,因為鮮吃能夠保留木菠蘿的原汁原味,吃起來能感到包的清甜可口,香甜爽滑。

  木菠蘿全身都是寶,就連種子都可以吃。木菠蘿的種子是淺可褐色的,只有鳥蛋一般大小,當它富含澱粉,而且味道猶如粟子般清甜,所以受到了人們的青睬。它可煮、可烘、可炒、可炸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木菠蘿,我喜歡它,但我更喜歡我的家鄉--湛江.

家鄉特產作文9

  我的家鄉在常州。說到常州,一定會想到常州的特產:常州糕、常州小籠包、常州蘿蔔乾……那可是無人不知的呀!而我卻對皮薄肉鮮的小籠包情有獨鍾!

  上週六中午,媽媽就帶我去迎桂吃小籠包。剛進迎桂店的門,一陣陣鮮香便撲鼻而來。於是,我們立即找了一個位子坐下來,點了一籠小籠包。

  “您的小籠包。”一個服務員滿面春風地說。那些小籠包乖乖地蹲在棕色的籠屜裡,冒著陣陣熱氣,並伴隨著那濃郁的香氣,鑽入我的鼻子。

  看,那每一個小籠包都長得矮矮的,胖胖的,成錐形靜靜地坐在深深的籠內。在那錐頂端,有著幾十個褶子均勻分佈著,當中還有小而深的旋兒,好似帶著一頂頂菊花帽。一個個都等待著我的筷子的光臨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小心地夾起了一個小籠包。嘿,這個小傢伙還真沉呀!舉起它對著燈光一照,定睛一看,喲呵!剛才那白色的面批,現在咋變成了半透明狀呢?隱隱約約還能看見那晶瑩剔透的皮子裡包著令人垂涎三尺的嫩紅色的鮮肉,好似一個肥嘟嘟的娃娃靜靜地躺在那兒。輕輕一晃,還能感覺到裡面的湯汁在流動。在每個小籠包的底部,還墊著一片片橘紅色的胡蘿蔔。原來,這是為了讓小籠包不沾在籠子底部。

  我將這個肥嘟嘟的小傢伙塞進嘴裡,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哇,好燙呀!”我大叫道。“你看你,湯濺的到處都是。吃小籠包也有口訣的: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原來,吃小籠包也有講究的呀!我又迫不及待地夾起了一個小籠包,小心地咬了一口,吹了吹,然後輕輕地吸吮著鮮香無比的湯汁。接著,我又咬了一大口,透明的外皮富有彈性,裡面的鮮肉也十分鮮嫩,那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不一會兒,這一籠小籠包就被吃完了。我們又叫了一籠加蟹小籠包。我把小籠包放進醋裡洗了一個澡,然後放到嘴邊,那金黃色的蟹肉,再配上那酸溜溜的醋和甜滋滋的胡蘿蔔片,那叫一個“美”。

  小籠包的味道真是鮮美啊!你想吃小籠包嗎?那就到我們常州來吧!保證讓你流連忘返!

  【簡評】文章敘述條理清晰,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把家鄉的小籠包刻畫地淋漓盡致,讓人不禁也想嘗一口。加入了吃小籠包時的一些細節,讓讀者有一種親身體驗的感覺。

家鄉特產作文10

  我的家鄉在南通,這個優美的地方有許多土特產,有藍印花布,風箏,西亭脆餅,其中我最喜歡藍印花布,今天,就讓我們談談它吧!

  藍印花布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印染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被稱為藥斑布,明代被稱為澆花布,一進展覽廳,他們大多是藍底白花,白底藍花,遠遠望去,藍色的大布上襯上了一些白色的美麗圖案,走 上前去,仔細觀察:厚厚的藍布上的圖案為“龍鳳起舞”,只見一條龍和一條鳳在一起跳舞,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藍印花布圖案樸素,優美,吉祥如意,藍印花布大多取材於飛禽走獸,花草 樹木與神話傳說,如:五福捧壽,吉慶有餘,獅子滾繡球等。聽說在20xx年南通特產比賽時,模特的身上就是穿著“吉慶有餘”的藍印花布旗袍而贏得了一等獎。

  雖然藍印花布漂亮乾淨,但是製作過程卻極其複雜,它的印染方法全部手工操作,那就是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刮獎板把防染漿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白布面上幹後浸染靛藍數遍,晾乾後颳去防染 漿粉,即立刻顯現出藍白花紋,這就是藍印花布的製作過程。

  關於藍印花布還有一個傳說呢!傳說有一個姓梅的小夥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裡,衣服變成了黃顏色,怎麼洗也洗不掉,但人們看見後卻很喜歡,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他一個姓葛的朋友,後 來,他們就專門從事把布染成紅色,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把布晾在樹幹上時不小心被風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藍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板藍根草,它裡面有一種成分叫靛藍,可以把布染成 藍色,等他們發現這塊布時,黃布已變成花布,“青一塊,藍一塊。”,他們想這奧秘肯定在這草上,此後,兩人又經過多次研究,終於把布染成藍布,梅葛兩位先生也就成了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同學們,聽了我的描述,你們是不是也想一睹藍印花布的風采呢?

家鄉特產作文11

  聽說江陰西門橋下的馬蹄酥十分有名。週日那天,我和爸爸便前往西門尋找這家店。果然,我們在一條小馬路上找到了這家店。

  “天哪!”馬蹄酥的品種還真是不少,有的如拳頭那麼大,有的像一個碗口;有的是瓜子仁餡的,還有的是核桃仁餡的……看得我眼花繚亂,難以抉擇,最終選中了一個核桃仁餡的。

  回到家,我立即開啟包裝。瞧,馬蹄酥裹著一件土黃色的外衣,四周厚,中間薄,還被均勻地分成了十多份,好似一朵盛開的菊花,又宛如一個展開的煙花,煞是好看;銀黃色的麵餅與黑色的豆沙交相輝映,一粒粒芝麻如天女散花般撒落在上面;芝麻間鑲嵌著一粒粒香噴噴的南瓜子肉,交融在銀黃色麵餅中的豆沙,拼命地從縫隙中掙脫出來,就像快要把麵餅給脹破了一般。有詩為證:“乍經面起還留跡,不踏花蹄也自香。”

  我用嗅覺靈敏的鼻子深深一吸,一股豆沙的香氣撲鼻而來,所有香甜的滋味融合在了一起,這的確是一份家鄉的完美美食。我聞著享受著……

  真的,真的忍不住了!我輕輕捏下一小塊馬蹄酥放入嘴中,酥酥的,香香的芝麻味在唇齒之間來回穿梭,一不小心嚼破了一粒白芝麻,瞬間,芝麻濃濃的香味,在我的嘴中立馬蔓延了開來,這一小塊馬蹄酥完全是芝麻味,彷彿滿嘴都是芝麻香。

  我又張嘴咬上一口,哇!配料還真不少,嗯!咬到了核桃。我將馬蹄酥含在嘴中細細咀嚼,一股豆沙的甜味,融匯著核桃仁特有的脆香,在舌尖的味蕾上蔓延開來:豆沙甜而不膩,麵餅脆而且酥,我將嚼碎的馬蹄酥咽入了胃中,頓時,使我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江陰不吃馬蹄酥會遺憾!”

家鄉特產作文12

  我的家鄉在蘇州。蘇州有好多特產,如:樹山的梨,陽澄湖的大閘蟹,鎮湖的黃桃……我卻最喜歡西山的枇杷!

  枇杷葉子四季常青,深綠色的,形狀有的窄而長,有的橢圓形,有的短而寬……枇杷冬天開花,花朵一簇一簇的,它們看上去非常親切,大家像緊緊地抱在一起。蜜蜂在枇杷花上忙碌著,它們像在跳芭蕾舞似的,一會兒跳這邊,一會兒到那邊,忙得不亦樂乎。

  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和冬天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要早。休息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媽媽的同事家摘枇杷。媽媽的'同事比媽媽大三歲,所以我喊他“大伯”。大伯知道我們今天來,早早就把採枇杷的工具準備好了,還特意幫我也準備了一個籮筐。大伯說:“小宇現在個子長高了不少,成了一個帥小夥子,像男子漢了!這次也要動手採枇杷了!”我不好意思地拿起籮筐。筐上繫有繩子,是掛脖子上的。筐裡面還有一把剪刀。那把剪刀,不像我們家裡平常用的剪刀。剪子的頭一寸左右長,形狀像蛇頭,短而扁,手柄像老虎鉗的一樣,拿在手裡很靈活。

  遠遠的,我們就看見了金紅色的枇杷在綠色的葉子中間閃閃發光,每個都像兔子的嘴巴笑開了花。有的一個在一旁,像是和誰生氣似的;有的三四個在一起,好像在玩著遊戲;有的五六個在一起,彷彿在說悄悄話。我找到一個最大的,用剪刀剪下來,然後迫不及待地把它剝開,放到嘴邊,咬上一口。果肉又嫩又軟,甜甜的汁水慢慢地流到心田,一時無法用詞語形容它的好吃。

  枇杷的營養比較豐富,有各種果糖、鉀、磷、鐵、鈣以及多種維生素。《本草綱目》裡有記載,說枇杷有止咳潤肺作用。除了可以直接吃,還可以製作枇杷罐頭和枇杷膏。

  聽了我的敘述,是不是口水四溢,也想嚐嚐它的美味?那到了明年枇杷成熟了,我們一起行動吧!

家鄉特產作文13

  “嗯,真香!”是誰在幹什麼呢?看一看,原來是一群人在吃飯啊!他們吃的是什麼呢?聞一聞,好一派家鄉的味道。原來這是我那美麗的家鄉――漢中的特產熱米皮。

  漢中熱米皮的味道鮮美極了,有幾絲絲辣味,它講究的是:一青、二白、三紅、四白、五黃。一青是菜青;二白是米皮白;三紅是辣椒紅;四橙湯橙;五黃是豆芽黃。這“五色味”要是少了哪一樣,那麼米皮的味道就不鮮了。少了“青”,越吃越辣;少了“白”,沒得吃;少了“紅”,無味;少了“橙”,米皮幹;少了“黃”,色不夠豔。這就是五色缺一不可的原因。

  米皮不但好吃,而且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它先將漢中的米泡一晚上,第二天磨成漿,然後拿來蒸米皮的小籠,再將籠放入有沸騰水的鍋中蒸一下,再將打好的米漿用勺子嗂上兩勺放入籠中,用勺子把米漿鋪滿小龍,當米漿成為固體後,就大火再蒸上四五分鐘,這樣米皮就熟了。將成為固體的米皮切成很多像麵條一樣的粗條條,把它放入碗裡,最後加上“五色”,就大功告成了。

  說起漢中米皮,我還和這特產發生過很多趣事呢!有一次,我要了一碗米皮,米皮剛一上來,我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可是米皮似乎永遠都吃不完,我一連吃了半個小時,吃完之後肚子都脹得不行了。回到了家,我吃了一點豆腐,結果一吃就吐了一地。原來米皮吃了很頂飽,吃飽了足可以餓一個下午。吐完後,我發現裡面全都是米皮的調料和菜,米皮確無影無蹤了。我猜可能是米皮比蔬菜要好消化的多了吧。

  我家鄉的熱米皮暢銷全國,是吃貨的最愛。很多貧窮的漢中人就是由它一步一步從貧窮中走出來了。漢中熱米皮,你不但是美味的食物,還是一把開啟財富的金鑰匙。

  我家鄉的特產除了米皮外,還有菜豆腐,香菇……看了這篇作文,你們是否都垂涎三尺了呢?如果是真的,你們就來漢中過把癮吧!

家鄉特產作文14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自古以來,風箏不僅是孩子們最愛的玩具,還是軍隊用來傳遞資訊的得力工具。而我的家鄉——南通,就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南派風箏的主要產地,又以哨口風箏最具特色。

  哨口風箏,又名哨口板鷂。它保留了古代“弦響碧空稱風箏”的特點,球哨口昇天後發出聲響。從前,哨口風箏要由一個身強力壯,經驗豐富的老手,帶十幾人拉繩,一組人扶著風箏放飛。如果風箏一飛沖天,則預示著一年的豐收,萬事如意。

  哨口風箏的工藝精湛,種類繁多。大的有3米餘長,小的只有幾十釐米。製作風箏先要搭好它的骨架,一般用竹子,再用一層布鋪在骨架之上,上面繪出神話故事、美好祝福等,在窯尾繫上麻繩。最後一步,也是即將給風箏注入血液的一步,裝哨口。哨口的材料多樣,通常採用葫蘆、乒乓球、果殼等,為了製作音色大小不同的哨口,風箏藝人培植了若干品種的葫蘆,小者內徑1釐米,大者可達50釐米以上,各種音色的哨口合理搭配,堪稱完美。

  哨口風箏不僅是隻供放飛的風箏,還是珍貴的民間工藝品,南通本地人家中都有珍藏。由於裝載一整套“音響裝置”,它有一定重量,所以一般哨口風箏需要五級以上風力才能放飛。高飛在天的哨口風箏顏色與藍天形成鮮明的對比,哨口在這時大顯神通,百餘個大小各異的哨口放聲高歌,奏出十餘種不同的音調,形成一曲華麗的空中交響曲,響徹九霄。天空驀然變成了一堵富有彈力的牆,渾厚的音波碰撞在這堵牆上,霎時放大了千倍萬倍,又碰撞在人的心裡,使你沉浸在這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

  南通哨口風箏這一奇特的民間工藝品,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各種風箏比賽中屢獲大獎,創造了風箏史上的一個奇蹟。這是風箏愛好者們千年來心血凝成的結晶,也是我們家鄉的驕傲!

家鄉特產作文15

  我愛家鄉的特產——香蕉。

  香蕉樹的小芽兒先是從大香蕉樹的樹根發出來的,嫩綠嫩綠的,像一個個天真的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裡。然後,把小芽割下來移栽在土地裡。香蕉喜溼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鬆軟、排水良好的地裡生長旺盛。小芽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葉子了,伴隨著小芽的長大,長成一棵粗壯的香蕉樹,此時的葉子也已經大得能夠遮住半邊天了。隨之一個個小精靈——花骨朵地降臨,更是增添了幾分喜慶。花骨朵的顏色白中夾著粉,粉中又有點青,花骨朵長大後變成了紫紅色的,形狀與玉蘭花有些相似。花朵盛開的時候過後,花瓣凋落了,一串串香蕉也漸漸現形,此時青綠色的香蕉並沒有成熟,還有一股澀味。等到香蕉變黃的時候,酸澀味已經沒有了,變得又香又甜,富於營養。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鬱而稱它為“快樂水果”,香蕉含有一種物質能夠幫助人腦產生6-羥色胺,使人心情變得愉快,活潑開朗。患憂鬱症的患者,平時可以多吃香蕉來減少情緒低落,使悲觀,厭世煩燥的情緒逐漸消散。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鍾愛的減肥佳果。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傳說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香蕉性寒味甘,遠古書籍早有記載其營養價值,功效包括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潤肺止咳、降低血壓和滋補作用等,屬於優質水果,真正價廉物美。不過,香蕉性質偏寒,胃痛腹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聽了我的介紹,你肯定對我們家鄉的特產——香蕉刮目相看了吧!那還等什麼?快來我們家鄉嚐嚐吧!

  【評語】文章中作者對香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表達了作者對香蕉的喜愛讚美之情。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脈絡清晰有條理,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如“香蕉樹的小芽兒先是從大香蕉樹的樹根發出來的,嫩綠嫩綠的,像一個個天真的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將香蕉樹的小芽比作孩子,比喻生動形象語言優美,內容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