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精華】我們的家風作文四篇

我們的家風作文

【精華】我們的家風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的家風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1

  每個家有不同的家訓家風。良好的家訓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不好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誠實守信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它伴我成長,造就了今天的我。

  小學時,我認識了一個叫小明的同學,他的父母不管他,他也不愛學習。一天放學,他邀請我去他家玩遊戲,我去了。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一進家門,媽媽就嚴厲的問我:“你去哪了,那麼晚才回來。”媽媽的臉色非常難看。我用連自己都快聽不清的聲音說:“我在學校寫作業,寫完才回來。”媽媽聽了後更生氣了,說:我去過你們班級了,一個人都沒有,快說,到底去哪裡了。”爸爸趕忙把我拉到了一旁,說:“我們不是常對你說嗎,做人要誠實,你怎麼能撒謊呢。”我短暫思考後點了點頭,向父母說了去小明家玩的過程,並答應以後再也不了。

  小學時有一次考試,我考了98分,我非常高興,結果一檢查有兩道錯題沒檢查出來,減去那些分我才90分。那時的我十分糾結,到底是去找老師改還是矇混過關呢。這是我想起了父母對我說的話:要誠實。於是我去找了老師,向她說明情況,老師給我改了成績,但讓我沒想到的是老師第二天表揚了我。

  沒有好的家風家訓,就沒有好的未來。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2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我認為,家風家訓不一定要成文。只要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並執行這些家風家訓,將這些家風家訓植根在心底,那麼,這個家庭就是成功的。

  在我們中國,美食文化異常發達,所以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餐桌禮儀,是我們家規裡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媽媽就教我了許多餐桌禮儀:人沒有到齊不能動筷;菜要讓長輩先吃,不能搶;自己喜歡的菜不能一下子夾太多;咳嗽不能對著飯菜;不能大聲喧譁,吵吵鬧鬧;自己先吃完了要對其他人說:“我吃完先走了,大家繼續慢用”,並且將自己的碗筷收拾好放到洗碗槽裡……這些餐桌禮儀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中,我每條都能做到。

  當然,關於說話的禮儀也很重要。比如說:要文明,不能髒話滿口;說話要用禮貌用語,請,謝謝,您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這樣不禮貌,等別人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別人;說話前要叫出對方的稱呼,說話時要看著別人等等,這些禮儀也讓我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當然,我們的家風家訓內容豐富,這豐富的內容背後更蘊含深意。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家風建設的關鍵在於家長。這個家的家風好了,子女們會受之影響,行為規範,有禮貌;相反,如果這個家的家風不好,家長們整天在外面喝酒作樂,從不管教孩子,那麼孩子的行為準則也會受到影響,叛逆等一系列問題會蔓延開來,最終導致家庭崩潰。

  家訓就是家規,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家的家規合理通達,並且家庭成員都自覺遵守則家風清正,家門興旺。

  家,是一個人的棲息之所,是最溫暖的,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家是小的,只有把這小小的家打理好,才能成就大事業,立足於社會。家是一個人成長起步的地方,只有把這個起點之根深深地扎進泥土裡,生命的大樹才會枝繁葉茂,綠意盎然。好的家風家訓是這棵大樹生長的最好肥料。沒有了它們,總有一天,這棵樹會轟然倒下。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3

  家風是黑暗中的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家風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條小船,載我們成功抵達岸邊;家風就像是地球的自轉軸,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道,這就是我理解的家風。

  仁

  我理解的“仁”是人與人之間要友愛互助、同情,但卻不能利用他人對你的仁義。一次坐公交車的時候,我身上沒有帶零錢,驚惶失措中旁邊的阿姨拿出兩元錢遞到我手中笑著說:“孩子,忘記帶零錢了吧。”之後阿姨就下車走了。這讓我產生了僥倖心理,再坐公交車時,就不再擔心忘帶錢了,心想我是小孩兒一定會得到照顧。直到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和媽媽提起這事,她果斷地制止了我,嚴肅地說:“咱們家人都對別人仁義,但不等於我們可以利用別人對我們的仁義之心啊!”我慚愧地低下頭。

  信

  “信”就是真誠待人,做事有誠信。我們家的每個人做事都是講求誠信,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這個道理。說到就一定要做到,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不能反悔,和別人有約就一定不能失約。

  善

  “善”是指善良,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主動幫助別人。對於“善”這點,我很有自信。我總是很同情身邊那些有困難的人,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我還會善待流浪小動物,經常給它們餵食。

  孝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一直是父母的口頭禪。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成長,貪婪地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的愛。孝不僅是長大以後要給父母買多少東西,而是能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帶他們出去散心,幫助他們保持健康的身體。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仁信善孝”。這四個字激勵了我家幾代人,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我要把它一直傳承下去。

我們的家風作文 篇4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於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麼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裡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裡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路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路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