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鄉鎮扶貧日活動總結
10月17日是全國第3個“扶貧日”,也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總結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6鄉鎮扶貧日活動總結一: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有序推進汶川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援扶貧、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縣扶貧領導小組在第二個“扶貧日”來臨之際,開展了系列宣傳募捐活動。
一是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在“扶貧日”來臨前,透過汶川電視臺向全縣群眾發出了《2015年“扶貧日”四川活動倡議書》。在扶貧攻堅受到空前重視的大背景下,社會扶貧作為扶貧攻堅的短板,同時也是一支潛能巨大的重要力量,透過“扶貧日”倡議宣傳,倡導社會各界慷慨解囊,紓困解難,為深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合理協調和有效激發各方積極性成為常態,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人口問題,關注扶貧事業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是組織成員單位開展現場宣傳活動。10月16日,縣精準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縣科知局、縣農牧水局、縣教育局、縣環林局、縣民政和扶貧移民局、縣文體廣新局、縣殘聯、威州鎮人民政府等單位在汶川縣鍋莊廣場開展了汶川縣2016年全國“扶貧日”現場宣傳活動。活動中,《阿壩州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汶川縣精準扶貧知識點解讀》、《農村種養殖業實用技術》等資料2300餘份,為群眾現場解答諮詢500餘人次。縣教育局獨立開展了宣傳活動,該局緊緊圍繞學前教育階段“一減一補”、義務教育階段“三免一補”、普通高中“兩減一助”、“9+3”免費教育及助學貸款辦理程式等政策進行了宣傳,發放宣傳資料500餘份。
三是大力開展社會扶貧募捐活動。10月16日,九寨天然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向汶川縣社會救助福利服務救助中心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藥品;積極與阿壩菸草公司對接定點支援水磨鎮黑土坡村扶貧開發事宜。目前,該村規劃工作已啟動,待規劃透過省公司審查同意後,該公司擬於5年內投入2000萬元支援黑土坡村扶貧開發
2016鄉鎮扶貧日活動總結二:
一年來,鄉黨委、政府在抓災後重建的同時,認真貫徹“十八大”會議精神,狠抓扶貧工作,堅持“專案到村、資金到戶”的方針,立足本鄉實際,發揮資源優勢,依託災後重建及大骨節病試點等專案拉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透過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援和全鄉各族人民的共同奮鬥,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農牧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為我鄉扶貧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耕地少、草場貧瘠,地處偏遠、資訊閉塞,農牧民文化素質低,各項經濟建設發展緩慢,是全縣較貧困的一個鄉。為此我鄉緊抓扶貧工作,積極申報專案、狠抓專案落實,發動貧困戶積極性,參與扶貧開發,開創了鄉扶貧工作的新局面。
一、完善機構、建章立制,加強各級扶貧組織管理。
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在於要加強領導,建立一個完善的領導機構,有了完整的領導組織機構,才能確保各項扶貧工作從鄉—村—貧困戶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為此我鄉及時成立了鄉扶貧領導小組和扶貧辦公室,由鄉長任組長,親自抓扶貧工作,同時由副鄉長具體負責扶貧工作的實施,並在各村相應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資金管理小組、專案監督小組等各項組織,同時聘請了村裡有威望的老黨員、有文化的村幹部,以及關心公益事業的群眾等作為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扶貧工作,監督資金的使用和專案的實施。
二、明確重點、理清思路,認真做好扶貧解困工作。
扶貧專案的確定不但與貧困戶脫貧致富息息相關,而且直接關係到全鄉的經濟發展,為此我鄉在確定扶貧專案時,經過了深入調研和周全考慮。
一是廣泛徵求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意見,讓農牧民群眾提出本村經濟發展的出路,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並將各種建議彙總,瞭解貧困戶的真實願望;
二是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確定我鄉的扶貧工作思路為:全力發展養殖業、積極調整種植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狠抓“五大基地”建設,並緊密圍繞這個思路,確定我鄉的扶貧專案;
三是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反映最迫切的問題。在選定專案時,優先考慮農牧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與農牧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如通村硬化路建設等,都是農牧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鄉及時把它列入扶貧專案中,進行申報。透過科學論證、深入調研、廣泛徵求建議,我鄉正確把握扶貧工作為貧困人口服務、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結合實際,認真做好了扶貧專案的申報,為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責任到人、各司其責,狠抓扶貧專案的實施。
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在於扶貧專案的實施,專案實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扶貧效果,關係到貧困人口能否真正受益,擺脫貧困。今年我鄉完成了金山村、成都村、村“幸福美麗家園”專案。我鄉與村兩委簽訂專案實施責任書,明細考核標準,每一個專案都有一名副科級領導幹部負責抓落實,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如出現違規現象,將直接追究第一責任人責任,將工作完成情況與年底考核相掛鉤,同時在每個專案實施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確定工作人員,專項負責專案實施,做到專案不結束,人員不撤離;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確保扶貧專案見成效。我鄉積極轉變扶貧方式,由政府主導式扶貧向群眾參與式扶貧轉變,透過宣傳教育,激發廣大貧困戶的熱情和積極性,發動貧困人群積主動投身於扶貧工作,參與扶貧開發,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透過自身辛勤勞動取得扶貧效果。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增強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為提高貧困人群的生產技能,我鄉組織開展了科學種地、養畜、基本建築技術等培訓班,培訓農牧民群眾750人次,為扶貧專案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強化監督機制,共同維護扶貧成果。為保證扶貧專案的順利實施,我鄉加強了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監督工作,首先建立了專門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全鄉的專案實施,此機構發現問題後立即要求鄉政府整改,在達不到整改效果時,可直接向上一級扶貧組織反映。其次發動群眾監督,把專案實施的步驟、物件、資金到位情況、資金髮放情況向廣大群眾定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鄉、村扶貧組織要及時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疑問,做到公平公正。確保扶貧專案切實發揮成效,帶動農牧民脫貧。
四、群策群力、發揮特色,拓寬增收渠道。
今年我鄉在全力抓好縣扶貧辦統一實施扶貧專案的同時,還進一步發揮本鄉特色,廣開思路,透過多種渠道,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增加群眾收入。
(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我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大部分土地在高半山,今年我縣成功引進馬鈴薯加工廠,為此我鄉以發展“河壩蘋果、高半山馬鈴薯綠豌豆”為主,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今年全鄉種植馬鈴薯3100畝、綠豌豆450畝,同時加強對群眾進行科技培訓。
(二)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富餘勞動力。今我鄉根據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加強勞務輸出,組織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增收。
(三)加強對口幫扶單位的聯絡,多方爭取資金,加快脫貧步伐。我鄉4個幫扶單位,在農牧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技術培訓等各方面積極開展扶貧工作,促進了全鄉各項事業的發展。
今年我鄉的扶貧工作剛剛起步,雖然略有成效,讓部分貧困人群切實享受到了扶貧效益,全鄉解決絕對貧困人口溫飽75多人,解決低收入人口溫飽65多人,但離全部實現脫貧的目標還有一段艱難路程要走,但我們相信只要全鄉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不怕艱險,就一定使鄉擺脫貧困,讓群眾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016鄉鎮扶貧日活動總結三:
一年來,鄉黨委、政府在抓災後重建的同時,認真貫徹“十八大”會議精神,狠抓扶貧工作,堅持“專案到村、資金到戶”的方針,立足本鄉實際,發揮資源優勢,依託災後重建及大骨節病試點等專案拉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透過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援和全鄉各族人民的共同奮鬥,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農牧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為我鄉扶貧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耕地少、草場貧瘠,地處偏遠、資訊閉塞,農牧民文化素質低,各項經濟建設發展緩慢,是全縣較貧困的一個鄉。為此我鄉緊抓扶貧工作,積極申報專案、狠抓專案落實,發動貧困戶積極性,參與扶貧開發,開創了鄉扶貧工作的新局面。
一、完善機構、建章立制,加強各級扶貧組織管理。
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在於要加強領導,建立一個完善的'領導機構,有了完整的領導組織機構,才能確保各項扶貧工作從鄉—村—貧困戶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為此我鄉及時成立了鄉扶貧領導小組和扶貧辦公室,由鄉長任組長,親自抓扶貧工作,同時由副鄉長具體負責扶貧工作的實施,並在各村相應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資金管理小組、專案監督小組等各項組織,同時聘請了村裡有威望的老黨員、有文化的村幹部,以及關心公益事業的群眾等作為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扶貧工作,監督資金的使用和專案的實施。
二、明確重點、理清思路,認真做好扶貧解困工作。
扶貧專案的確定不但與貧困戶脫貧致富息息相關,而且直接關係到全鄉的經濟發展,為此我鄉在確定扶貧專案時,經過了深入調研和周全考慮。
一是廣泛徵求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意見,讓農牧民群眾提出本村經濟發展的出路,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並將各種建議彙總,瞭解貧困戶的真實願望;
二是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確定我鄉的扶貧工作思路為:全力發展養殖業、積極調整種植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狠抓“五大基地”建設,並緊密圍繞這個思路,確定我鄉的扶貧專案;
三是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反映最迫切的問題。在選定專案時,優先考慮農牧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與農牧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如通村硬化路建設等,都是農牧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鄉及時把它列入扶貧專案中,進行申報。透過科學論證、深入調研、廣泛徵求建議,我鄉正確把握扶貧工作為貧困人口服務、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結合實際,認真做好了扶貧專案的申報,為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責任到人、各司其責,狠抓扶貧專案的實施。
扶貧開發工作的關鍵在於扶貧專案的實施,專案實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扶貧效果,關係到貧困人口能否真正受益,擺脫貧困。今年我鄉完成了金山村、成都村、村“幸福美麗家園”專案。我鄉與村兩委簽訂專案實施責任書,明細考核標準,每一個專案都有一名副科級領導幹部負責抓落實,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如出現違規現象,將直接追究第一責任人責任,將工作完成情況與年底考核相掛鉤,同時在每個專案實施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確定工作人員,專項負責專案實施,做到專案不結束,人員不撤離;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確保扶貧專案見成效。我鄉積極轉變扶貧方式,由政府主導式扶貧向群眾參與式扶貧轉變,透過宣傳教育,激發廣大貧困戶的熱情和積極性,發動貧困人群積主動投身於扶貧工作,參與扶貧開發,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透過自身辛勤勞動取得扶貧效果。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增強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為提高貧困人群的生產技能,我鄉組織開展了科學種地、養畜、基本建築技術等培訓班,培訓農牧民群眾750人次,為扶貧專案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強化監督機制,共同維護扶貧成果。為保證扶貧專案的順利實施,我鄉加強了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監督工作,首先建立了專門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全鄉的專案實施,此機構發現問題後立即要求鄉政府整改,在達不到整改效果時,可直接向上一級扶貧組織反映。其次發動群眾監督,把專案實施的步驟、物件、資金到位情況、資金髮放情況向廣大群眾定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鄉、村扶貧組織要及時解答群眾提出的各種疑問,做到公平公正。確保扶貧專案切實發揮成效,帶動農牧民脫貧。
四、群策群力、發揮特色,拓寬增收渠道。
今年我鄉在全力抓好縣扶貧辦統一實施扶貧專案的同時,還進一步發揮本鄉特色,廣開思路,透過多種渠道,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增加群眾收入。
(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我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大部分土地在高半山,今年我縣成功引進馬鈴薯加工廠,為此我鄉以發展“河壩蘋果、高半山馬鈴薯綠豌豆”為主,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今年全鄉種植馬鈴薯3100畝、綠豌豆450畝,同時加強對群眾進行科技培訓。
(二)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富餘勞動力。今我鄉根據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加強勞務輸出,組織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增收。
(三)加強對口幫扶單位的聯絡,多方爭取資金,加快脫貧步伐。我鄉4個幫扶單位,在農牧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技術培訓等各方面積極開展扶貧工作,促進了全鄉各項事業的發展。
今年我鄉的扶貧工作剛剛起步,雖然略有成效,讓部分貧困人群切實享受到了扶貧效益,全鄉解決絕對貧困人口溫飽75多人,解決低收入人口溫飽65多人,但離全部實現脫貧的目標還有一段艱難路程要走,但我們相信只要全鄉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不怕艱險,就一定使鄉擺脫貧困,讓群眾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