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約>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4篇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1

  糧食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了糧食,世間萬物該何去何從?記得小時候,躺在姥姥的懷裡,聽姥姥講小時候苦難的童年。

  那時候人們沒有糧食吃,餓了就吃一些粗枝爛葉、樹皮來充飢。能吃飽一頓飯便成了奢望。“苦啊,現在的生活總算是好了”,是啊,在離小康社會只差一步的今天,溫飽已不成問題。可就在豐衣足食的今天,人卻在變。拿我們學校來說,每天一個班就剩下半桶的菜,上上下下十六個班,得浪費多少呢?一個白白的饅頭,沒吃幾口,轉眼間就成了垃圾桶的菜。前幾天,我們同學聚會,訂了一桌的菜,剛吃了一點兒,就被同學們鬧成了一片狼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詩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它的含義?每一粒糧食,都是我們的父母在火球似的太陽下,用汗水澆灌,用血液滋潤而成的,是無比珍貴的,可是有些人,就這樣無視他們的辛勞,就這麼輕易的浪費掉了。

  看到這樣,我們身為農民的父母又是何等的辛酸,在地大物博的中國,浪費一點可能不算什麼,可是如果人人都在浪費,天天都在浪費,這又是一筆多大的數目?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多麼驚人的數字!而且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像我們這裡,在那些偏遠的小山區,那些窮鄉旮旯裡。上不起學的孩子,每天都在託著下巴渴望我們的幫助,那可憐的眼神,誰能不心碎?如果我們每天都節省下這一點,捐給他們,那這個社會不就和諧美好了嗎?“節約“,並不只是說說而已,要實際走進心裡,從我做起,就有可能感染身邊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只有人人在生活中養成一個自然的習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切實融入人們的生活,社會才有可能養成一個人人節約的良好風氣。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什麼都是來之不易的。學會珍惜尤為重要,我們這樣聲嘶力竭的勸導,浪費的人啊,你該覺醒了!珍惜糧食就是拯救人類,拯救人類就是在拯救世界,同時也在淨化自己。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2

  放學回家,放下沉重的書包,剛開啟電視機,一聲“吃飯啦”把我從房間裡招了出來。

  我來到廚房,看到了一盤盤我最愛吃的菜餚,饞得我只咽口水。

  我兩下就盛了滿滿一大碗飯,快步來到餐桌前坐下。媽媽見了,笑著說:“這麼大碗,你能吃完嗎?”我說:“今天胃口那麼好,一定能吃光!”

  哇!今天的菜真多啊!有青菜炒蘑菇、黑胡牛肉、紅燒排骨……這麼多我喜歡的菜,再一次讓我食慾倍增。

  吃著吃著,我漸漸地飽了。看著自己碗裡的飯。我開始犯愁。看看救星爸爸,此時已經放下碗筷在一邊“吞雲吐霧”,還時不時打一個飽嗝。看他這個樣子,我只好把求助的話嚥了回去。我剛想把飯倒回鍋裡,卻見媽媽用眼角瞟了我一下,那熟悉的目光彷彿又在嘮叨:“又不是小孩子,還剩飯,自己盛的飯都吃不完,說得過去嗎!”我又打消了把飯倒回去的`念頭。可是,這半碗飯怎麼辦啊!我摸了摸圓鼓鼓的肚皮,看來只能硬吃下去了。

  我往飯裡倒了一點湯,拌了拌,先喝口湯,看著飯,可我真得是無法下嚥。這是,爸爸媽媽不約而同地坐在我兩旁,爸爸說:“不是說很餓嗎?怎麼會剩下飯?”“吃飯前我就提醒過你了,可你不聽。”媽媽接著說。我自知理虧,不敢作聲。爸爸說“飢飽冷暖,心裡都應該有數。今天剩下的飯,你下一頓再吃吧!”我一聽,如遇救星。

  第二天中午飯,媽媽把昨日的剩飯熱好了放在我面前。我看到他們碗裡香噴噴的米飯,又看看我碗裡的隔夜飯,心裡很不是滋味。

  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多了,浪費一點沒覺得什麼。但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樣,把剩飯、剩菜倒掉,那一年下來會浪費多少糧食啊!此時,我想起小時候常背的一首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一個四五歲的小孩都會背的詩句,又有多少去真正體會它的含義呢?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3

  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鋪張浪費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的一種行為習慣。單從外出吃飯這一個方面來講,每年的餐桌浪費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領導會見,只寥寥數人,卻要將大鍋小鍋擠滿整張餐桌,而真正被筷子沾過的菜又有幾道?老友聚會,觥籌交錯後,桌上一片狼藉,剩飯剩菜又有幾個人願意打包帶走?一家人下館子,父母寵溺孩子,為了滿足孩子的喜好還在不停地點菜,多的菜又該怎麼處理?事實上,這些菜最終都只落得一個下場——被一盤一盤的倒掉。

  而我們所有的糧食真的夠我們用來浪費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明朗的答案。

  古時由於饑荒為“天下之常也”,所以糧食也被看作是頭等大事。“民以食為天”說的就是這麼個理。農民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才能在收穫的季節,滿載來年的口糧。若正趕上荒年,只怕是四海的農民都要守著荒田餓死了。在戰爭年代,食物亦是尤其稀缺,聽外婆說,逃難時樹皮、草根都吃過,要是有個饅頭,可算的上是山珍海味了。解放初期,沒有那麼艱苦,可肉類也還是很少,每家每戶按量憑肉票領。與那時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真可謂是幸福得如被蜜浸過一般,但富足的生活狀況非但沒能讓我們懂得珍惜,反而“教會”了我們浪費。

  浪費是可恥的,節約是光榮的。這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然而真正踐行的又有幾人?但最近在全國掀起的“光碟”熱潮,然人為之動容。就從與我們關係緊密的學校說起吧,開展的如火如荼的“光碟”行動在同學之間也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當我注意到手拿宣傳語的“小紅帽”時,當我看到學生會生活部的同學在講臺上激昂演講時,當我聽到身邊經過的同學談到要堅持“光碟”時,嘴角總是會不自覺上揚。常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生活,不知不覺間也被周圍的氛圍感染,融入其中。每天和寢室長一起依舊積極的趕到食堂,吃下盤中的每一粒糧食,相互比較誰的盤子更乾淨,也為學習生活平添了不少不一般的樂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我們從小就會背的詩句,你是否往心裡想過?我在“光碟”的隊伍中等著你的加入!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作文4

  我們村裡有個張爺爺,80多歲了,皺紋佈滿了他慈祥的臉,背也有些駝了,還整天在田地裡勞作。他的女兒也在外面工作,幾年回來一次。張爺爺住的是幾十年前修的土公房,已經裂了好幾個口子,張爺爺都用破布和稻草堵住裂口。他家裡的傢俱更破得不成了,水壺已經換了5、6個底,蚊帳補了又補,衣櫃修了又修的……總之,張爺爺的傢俱都是修補過的。他女兒每個月給他寄600元錢回來,老人有這600元錢應該可以舒適地生活了,然而他卻把錢存到銀行去。有人問他:“您一個月有600元錢,您屋裡的傢俱已經破得不像樣了,為何不換些嶄新的呢?”張爺爺嚴肅地說:“我的住房雖然難看,傢俱雖然破,但是都還可以用的。你們年輕人只知道換新的,多浪費呀!現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忘掉過去的苦日子,能節約的儘量節約,一分錢也是女兒的血汗錢啊!”

  幾年過去了,張爺爺的女兒從外地回來,看見十多年前他給父親買的那雙皮鞋還放在衣櫃旁,女兒勸他換新的,他說:“還能穿,實在不行了再說。”

  他對女兒說:“在任何時候,辦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手大腳。”在張爺爺看來,生活節儉並不丟人,是珍惜勞動成果的表現,是光榮的;而浪費財物,不該花的錢花了,不該扔的東西扔了,則是敗家子的行為,是可恥的。

  有的人把浪費看成闊氣大方,把節儉當作寒酸小氣,這真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節儉視為美德,是勞動人們的本色,而浪費則是人的要害。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講排場,不能鋪張浪費;在任何時候辦任何事情,能節約的儘量節約。因為任何一種財物,無論它是國家的、集體的、還是個人的,都是勞動的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隨便浪費就是不尊重勞動人民,這不僅不是大方,還是非常可恥的。

  我們要時刻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把它當作我們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