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關於國學經典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關於國學經典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篇1

  當我進入一年級後,開始學習國學經典《弟子規》。裡面有很多經典名句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為規範。

  以前我總是不聽媽媽的話,常常惹媽媽生氣,做錯了事也不認錯。學習了國學裡的名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之後,我知道了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現在我已經能夠虛心接受批評,知錯能改了。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尊老愛幼,學習了國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後,我明白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我們應該要把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尊老愛幼從我做起!

  我會繼續在國學裡學習和體會做人的道理!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我們開了一次中隊會,對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個中隊會我覺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現了一些小差錯。

  看完學校播放的影片,我們就開始展示自己小組排練的關於國學的節目。我們組表演的是唱關於國學經典的歌《厚德載物》,只有王世哲沒有唱,因為他唱的不好,只讓他在最後說怎麼做美德少年。一開始上去,我們唱的非常順溜,也很有感情,沒有跑調,我們在心裡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來唱得這麼好!可是到了最後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詞了!我們全都忘了,這可怎麼辦呀,多尷尬呀,看來是要栽到臺上了,幸虧有老師提醒,才緩解了尷尬的場面,最後一句終於唱下來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後我就說:“在這個世紀裡,要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互助,那麼在家裡呢?”說完就該趙佳碩說了,他說了在家裡應該怎麼做,然後左萬鑫說了在公共場合的做法,最後由王世哲總結:“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後臺下一陣掌聲,其他組都表演了,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太沒意思了,沒我們組好。

  這次的`中隊會真是太棒了!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篇3

  國學是對大家很有幫助的,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增強大家的理解能力。很多著名詩人的詩大家也可以去讀一讀。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不想吃了,這些菜太難吃了。我想把飯倒了。媽媽說:“不可以浪費糧食。”媽媽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國學經典的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後,我就說;“我不會浪費糧食。”這些糧食似乎是農民伯伯的笑臉。

  還有一次我看見別人都在買新衣服,而我卻穿著一件舊衣服,回到家裡,我對媽媽說:“被人都在買新衣服,我穿的是一件舊衣服,我也要買。”媽媽看著我說:“克勤於幫可見於家,如果你買了新衣服,然後你又看見別人又買新的東西,你又要買,這樣家裡的錢遲早會被你用光的你應該做一個節儉的人,不要奢侈浪費。”我就沒有要求媽媽買新衣服了。

  讓國學陪伴我們成長吧!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篇4

  陶淵明說過:“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這個世界總在不斷髮展,如果我們停住了腳步,就會錯過許多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向海倫凱勒一樣,即使無光、無聲、無語也要繼續學習。只有“學無止境”,學問才能“步步高”。

  “每個人學習的態度不同,學習到的知識也不同。”這是我們從課本上的第一課文言文的《學奕》中學到的知識,也是老師經常訓誡我們的話。即使我們沒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認真的積累,就可以像朱熹、辛棄疾等人那樣,擁有學富五車的智慧了。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裡面的內容少數我們都接觸過了,但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詩經》僅僅只是中國文學一部分的縮影。除了《詩經》,還有《大學》、《孟子》、《論語》等不計其數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所以我們應該不能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講到:“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我們現在不認真學習,以後就不能體會到國學的經典,學會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擁有屬於自己的真才實現。

國學經典作文300字 篇5

  今天下午我讀了《國學經典》這本書裡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辭官事雙親》。

  講的是包拯是個孝子,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建康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包拯想時時待在父母身邊,便推辭不去。後來又得到監督和州賦稅的職務,父母還是不想和他去赴任,於是包拯辭官回去奉養雙親。過了幾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鄉守孝了三年。三年後,還猶豫不忍離去,鄉里的人多次勸他,又過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為了侍奉在父母身邊連續兩年次拒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後他還守孝了三年。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原來我們全家生活在深圳,由於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媽媽擔心我們便向老闆提出辭職,老闆三翻五次的挽留,並加工資希望媽媽能留下來,媽媽想到我們依然決定辭掉不錯的工作回家。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透過這兩個故事便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幫父母減少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幫父母掃地、洗腳等這些小事做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幫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