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精選國學誦讀作文十篇

國學誦讀作文

精選國學誦讀作文十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誦讀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誦讀作文 篇1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 人一輩子的。笛卡兒說:“讀傑出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促膝交談。”閱讀經典名言《論語》瞭解古人的教育方法,傾聽老子與孔子對人生的理論,感悟成長。認真閱讀經典有時對一個情節乃至細節,可以樂至沉醉,又轉生悲涼;有時一個故事及結局,可以憂鬱入深,又反為曠達。每一次與經典相遇共實都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成為日後一再提及的永恆記憶。

  人生就像一盤棋而學下棋的人,不是在學規格而是在學佈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堅強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動的是一顆心,“神於天,聖與地”心是大於天與地之間距離,人心有大小之分它在不停成長。習道家經典把道作為一個自然的航標更加永恆,讓心靈澄澈看清人心,讓心靈飛揚,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個天高地闊的空間。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寬度。人生的寬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標就有多麼高遠。

  中國社會是一個理論社會,中國人的人生是理論人生。心中要想回報社會的心就要先有一顆“孝心”只有先孝敬父母才會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回報社會,所謂百敬孝為先,古代都以孝為衡量一位君子道德高尚的根本。

  假如你問我我的生日是幾號,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可我卻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會見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每天上班在幹什麼?我一概不知甚至從來都沒有留心觀察過。當他們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後從來都沒有給他們捶過背遞上一杯溫熱的茶,送上一句溫馨的慰問的話語。當小時侯父母用那雙柔軟的雙手拉著我過馬路時,那雙手是那麼柔軟、溫暖。現在它變得粗糙了時,我都還沒有誠心去撫摸過它,是這雙手為拉著我們走過風風雨雨,是這雙手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讓我們放飛了夢想。從現在開始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句慰問的溫馨話語,不要等失去這次機會後在去後悔。

  孔子說過:“入則孝,出則遞。謹而信,範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可學問。”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傳遞愛心做值得別人信賴的人,面對別人要付出對家人一樣的關愛,這樣再去學習更多知識,當你對著三句話真正覺悟時心靈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心在去涵養這顆心,在社會上以忠誠和寬容的心去體諒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這才是正的覺悟。

國學誦讀作文 篇2

  文化乃民族之本,國學乃文化之基。國學可以開啟一個人的智慧,培養一個人的性格,給予一個人通往知識殿堂的階梯。

  我近期讀的國學是《唐宋八大家》。翻開這本厚厚的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韓愈的《馬說》。看著這字字珠璣,我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個手拿馬鞭,洋洋自得的人。而在他身邊被抽打的一匹馬,卻在不停地哀鳴。這可是一匹千里馬啊!可是,它為何看起來卻顯得瘦弱無比呢?原來是馬伕沒有給它充足的食料,千里馬吃不飽,力氣不足,越發被當作了普通的馬來對待。“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但是千里馬何時能等來伯樂?又何時才能盼來脫穎而出的機會呢?假如世上已無伯樂,已無擅於洞察的慧眼,那麼世上的千里馬也會隨之“消失”。

  我領悟到了,韓愈所講的千里馬,是暗喻世上的人才。而伯樂,是暗喻發現和挖掘人才的眼睛。名家的古文,並不是高深得讓人難以企及,直到今天,也仍然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再看下面這篇《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老師們經常囑咐的:“如果課上有不懂的地方,下課再問老師”。可是在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做。大家都弄明白了嗎?不一定。甚至有些人以主動請教他人為恥!被動接受和主動請教,都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對於我們來說,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多麼一語中的的文字!真理在誰那裡,誰就有資格成為老師,而不論他的地位和名氣。如果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他就會“惑”到永遠而一事無成。韓愈的《馬說》讓我明白了伯樂是多麼的重要,那麼他的《師說》則讓我懂得了學習求知的態度和解疑釋惑的方法。國學總是能使我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使我洗滌了心靈,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豁然開朗。

國學誦讀作文 篇3

  為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引領我們成長,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學誦讀比賽。

  比賽那天同學們早早地來到學校,穿著乾淨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準備就緒,比賽正式開始。首先,校長髮表熱情洋溢的致辭,隨後小主持人閃亮登場。伴隨著一首首優美的古典樂曲,參加誦讀的班級按順序上臺表演。三年級同學稚嫩的童音和優美的舞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級同學的《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彷彿把我們帶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紅軍戰士不畏限險、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

  看到別的班級表演得那麼出色,我開始緊張起來。終於輪到我們班上場了,我們按要求走上舞臺,站好隊形,個個精神抖擻。音樂響起我們開始誦讀《長歌行》,賽前的緊張,頓時消失了,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沉浸在古詩文的意境之中。無論是領頌還是齊誦,同學們都配合很默契。

  比賽結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舉著班旗拍照留念。這場別開生面的誦讀比賽讓我受益無窮,終生難忘。

國學誦讀作文 篇4

  今天,是大家千等萬等才到了的一天,大家千辛萬苦練節目也是為了這一天。因為,今天下午兩點,經典誦讀比賽就要開始了,所以大家非常高興,都穿上了整潔、乾淨的校服。不幸的是,校服太瘦了,所以一蹲下,就破了。後來,爸爸過來了,褲子換了下來,就去練習了。吃完午飯,我回來了,當時,老師還沒來,教導處的鑰匙被借走了,後來,終於找到鑰匙了,開了門,我們就讀起了經典的書,過了一會,老師、同學們都來了,就開始化妝了,化完了妝,我們就來到了大禮堂,比賽開始了,一、二、三年級開始了激烈的比拼,我們是倒數第三個上臺的,所以我們可以坐在臺下看臺上的表演,我看著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曲,我非常緊張,到我們了,我們表演完。過了不久,比賽結束了。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贏並不代表一切,只要快樂,輸了也是值得的。

國學誦讀作文 篇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為祖孫後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裡傳出。後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裡。我在那裡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夥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複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並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裡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裡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著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唸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豔。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彷彿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嚐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

國學誦讀作文 篇6

  “精闢”的國學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感嘆與無窮的樂趣。穿越歷史,品讀傳統文化精髓,做一個有品位的現代人。——題記

  國學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而每天十五分鐘的晨讀讓我去其糟糟粕,取其精華。

  當我坐在學習桌上而又懶得學習的時候,我的耳邊總會想起一句話“勿日今日不學而又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時光的船兒輕輕滑過,在落日的餘暉中駛向遠方。

  我在讀《史記·孔子世家》的時候,彷彿看見了孔子的衛國之行。孔子曰:“靈公與夫人同車,宦官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

  孔子離開衛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仗著得寵、驕橫,就發了感慨:“為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落葉劃過孔子的臉龐,在微風中悄然落地。

  我看《論語·里仁》,有一段言語使我感悟至深,至今未曾忘記。“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裕與顯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若缺乏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接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沒有正當的方法擺脫它,就不考慮擺脫。

  我曾有過一個理想,那就是:美德彰明於天下。我已經把這個理想淡忘了。但是在讀《禮記·大學》的時間裡,我的理想又復燃起來。

  《禮記·大學》中有一段話激勵著我前進。那就是“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我期盼的目光,似乎帶著一片坦然。

  一杯酒,就醉了半個經典。

  我讀國學,讀出了傳承的文化;我品國學,品出了人世浮華;我悟國學,悟出了人性的善美。

  在國學誦讀中快樂成長,在快樂成長中浸潤書香。

  國學,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國學,告訴你該如何為人處事,開拓自己的思維;國學,汲取古人的知識經驗和教訓。 ——後記

國學誦讀作文 篇7

  經典誦讀,是我們年段這屆讀書節的重頭戲。為此,老師在班上充分地進行動員:“第一、第二拿不到,總要拿個第三回來吧!”她鏗鏘有力地用手比劃著說。

  這次國學經典要朗誦《詩經》、《禮記》裡的一些篇目,它們都是含有大道理的精彩片段,比如《玉不琢不成器》,總讓我想起臺北故宮裡的那棵“大白菜”,它的質地本身並不好,卻在能工巧匠的手上變成了舉世無雙的傑作;每當我彈琴的時候,就想起了“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古人話說得真精煉,又讓人回味無窮!

  為爭取好成績,班主任安排了兩次彩排。開始的時候,大家念得有氣無力,就像電影裡的機器人一樣,永遠只有一個聲調,完全聽不出感情,又因為人多,個個便拉長聲調,像夏天的鳴蟬,直叫人昏昏欲睡。黃老師一見不妙,心生“數計”,採用二重唱式、重複式、領誦式等種種辦法,來調節大家的情緒。果然,同學們一下子興奮起來,漸入佳境,神采飛揚:念《碩鼠》的時候,聽起來很是義憤填膺;讀《河廣》的時候飽含深情--,總之,誦讀比默讀大大地加深了我們對經典的.感悟。兩次排練成效立現!

  當我們排著整齊的佇列,男生著黑色西裝,女生穿白色毛衣,走上大講臺時,我們感到緊張又期待,緊張得面色嚴肅,但又期待能充分發揮我們的水平。音樂響起,抑揚頓挫、整齊又富有感情變化的朗誦聲迴盪在大禮堂,不知道古代的孩子和我們朗讀時是不是一樣呢?不過,經典在哪個時候讀都是魅力無窮啊!

  比賽結果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比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國學的美,經典的永恆價值以及誦讀的意義。還有一個最直接的結果:我感冒了。

國學誦讀作文 篇8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透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國學誦讀作文 篇9

  或許風只是稍縱即逝,但湖水知道它來過,給行人帶來了清涼;或許花只是絢爛一時,但泥土知道它來過,給世界帶來了芬芳;或許人生只是短短數十載,但很多人知道他來過,因為他們筆下的書籍早已成為經典,流芳百世。

  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啟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頭望,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如同沙灘上的腳印,真真實實地刻在心頭,時刻提醒著我:我們在成長。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那個懷裡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裡紛飛著黑玫瑰般的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經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衝擊著我的心房。

  讀到《大學》,我懂得“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只有現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在文章中,“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稱為解決自己浮躁的方法。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八目”包含著“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只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實質,只有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只有確定目標,志向堅定,才能鎮靜不燥的心安理得的思慮,進而得到收穫。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呼?”我相信,每個人在努力之後,都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天之明命”是指上天平等賦予每個人的德性。它強調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導致了人們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異。因此“皆自明也”,是說要我們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才行。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個目標,低著頭去努力,也許某一天,當你抬起頭的時候,目標就在咫尺之間,不要遠望目標,那樣只會讓自己感覺遙不可及,要“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做學問的時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樣,反覆琢磨,就能將自我修煉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成長的旅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容地經歷,平靜地感知,勇敢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

  在成長的歲月裡,我一直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翻開書本,我默默地成長,合上書本,我看見百變的人生。

  一本本經典讓我們成長,看懂人生中的花開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長的腳步。

  經典,伴我一生!

國學誦讀作文 篇10

  伴隨著時光老人的腳步,一個愉快祥和的春節過去了,我們跨進新的一年——猴年,又迎來了新學期。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學校用金鑰匙為我們開啟了新知識的大門。

  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我們的國學誦讀課也換上了新裝,為了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國學,我們的國學誦讀課安排在了大課間活動中,大課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國學誦讀課的內容也由原來的《三字經》、《弟子規》換為了《新三字經》。

  為什麼要傳承國學文化呢?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現在我們手中捧得這本《新三字經》,是一部人人能看的懂的三字經、是一部符合時代精神的三字經、是一部尊重中國傳統道德的三字經。聽!國學老師張老師、邵老師帶領同學們的誦讀:春日暖,秋水長,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棟樑。

  我們在朗讀這些朗朗上口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

  看,我讀懂的東西還不少吧!《國學經典》讓我收穫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