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五單元]古詩中的XX> 八年級古詩中的離愁作文

八年級古詩中的離愁作文

八年級古詩中的離愁作文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八年級古詩中的離愁,歡迎閱讀。

  古詩中的離愁作文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異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景離鄉,李月也曾吟誦到“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強烈,鋪案寫下這傳頌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時才能夠再會,自然心生不捨,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絲毫不會哭哭啼啼作兒女態,揮豪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而面對離別,王維卻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山陽關無故人。”以敘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旅遊,沉醉共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古詩中的離愁作文

  初夏的季節,日裡夜裡總傳來孤單而嘹亮的鷓鴣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

  “唯有鷓鴣啼,獨傷行客心”,鷓鴣在中國古詩中是感傷的象徵,聲聲鷓鴣曾喚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

  翻開歲月塵封的歷史長卷,發黃的夾帶一股濃厚的 書香氣味的詩集,一種深刻的精神直入骨髓,那便是感傷。喜或者怒最多隻是人心而已,感傷卻能徹骨。

  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詩經》,厚地天高,痴男怨女的 《紅樓夢》,從它們那邊透出的是一種哀愁,一種傷感。

  古文學史上,那感傷的身影隨處可見。傷心淚,斷腸聲,傳達的是感傷的心聲。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人生苦短,天地蒼茫的痛楚不時地襲上心頭,使那無所依憑的淒涼揮之不去。《古詩十九首》紀錄著那感傷,那孤寂,有一種天啟般的意味。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聲聲催人動情的歌聲承載著李後主的絲絲無奈。後主失去江山,道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使人不禁悲從是中來,感傷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李後主的感傷或許只有秦少游的哀愁能與之相比吧?“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少遊失去了愛人,無奈的悲苦融入如此美麗的詩句裡。也許這種感傷詩他們對人世的控訴又是他們在人世的寄託。

  不知何時,手中的古卷早已潮溼了一片。回想人生,感傷的生活比比皆是。置身詩人的內心世界,周處一切都具有那些許的無可奈何。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一本《青玉案》有的是離愁別緒的感傷;“二十四前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一首《揚州慢》呈現的是愛恨情仇的感傷;“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唱出的是國家凋零的感傷。

  要說感傷的文人,或許李清照是當選的人物吧?一名柔弱的女子,面對的是國破家亡的悲慘命運,但她卻沒有半分懼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陪伴她的是無盡頭的孤獨與傷心。“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夜夜孤寂,傷感滿懷,在這位奇女子的身上有著道不盡的憐憫與無奈。

  夜裡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起窗戶陣陣聲響,也吹乾了眼角的淚水,手中的長卷。細耳傾聽,孤獨的心情,傷感的心境,躍然於或明或滅的燈光裡。

  鷓鴣聲又傳來,手捧書卷,雙眼漸合,卻不知何時睡著了,夢裡或許又回到詩人的傷感世界裡,和他們共同經歷那生活的無奈。

  傷心淚,斷腸聲,傷感的精神,又一種徹骨的涼意。